Ⅰ 重阳节赏菊花寓意是什么
重阳节赏菊花寓意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菊花的意义在于其是长寿之花,从古至今就被当做凌霜不屈的象征,重阳节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所以重阳节又叫菊花节。最早的起源是出自陶渊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隐居后,最爱的就是赋诗,喝酒,更爱种植和观赏菊花,所以再后来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模仿陶渊明,更是有古代的文人墨客们把赏菊和宴饮相结合已达到自己和陶渊明的风格相近。
原因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古人认为季秋是土德当令,土为黄色,所以此节令中的花为黄色的菊花。菊花是我国很早便有记载的花卉。夏小正九月篇有“荣鞠”之句,鞠是菊的古字,说明九月时菊花开放。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Ⅱ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
重阳节 在中国的历史 文化 上,有着久远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中,形成了许多的文化,那么重阳节为什么赏菊花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欢迎阅读!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
源于菊文化
重阳节时,正值深秋,万木萧瑟,菊花凌霜飘逸,有世外隐士的风范,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此后,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世人常用“四君子”来寓意圣人高尚的品德,古往今来,咏菊的诗词、 文章 数不胜数,故重阳节赏菊,有品味菊文化的含义在里面。
源于菊花花期
重阳节的时候,正值深秋,正是菊花的花期,是全年中最佳的赏菊时期,重阳节做为传统节日,自古就有在重阳节时赏菊花的习俗,因此,重阳节赏菊花,还具有一定的传承 传统文化 和习俗的含义在里面。
源于长寿的寓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象征着长寿,重阳节是一个表示敬老感恩的节日,在重阳节的时候和父母或者长辈一起赏菊花是一件可以加深亲子感情的事情,而且,在不少家庭还会有重阳节买菊花盆栽的习惯,菊花好打理,生命力旺盛,而且有长寿的寓意,送给家人再合适不过了。
重阳节的习俗
农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热闹非凡。
登高
在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写的登高诗很多,尤以杜甫的《登高》最为有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所谓登高,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过是登高山,登高塔,举目远望,欣赏风景。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儿女的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阳糕的制作古人比较讲究,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小红纸旗,点蜡烛灯。意欲用“点灯”、“吃糕”来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点都称之为重阳糕。
九九重阳节是什么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 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把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关爱老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老龄化社会中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相关文章:
★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和插茱萸 重阳节习俗介绍
★ 九月九日重阳节赏菊花是为什么
★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
★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
★ 九九重阳节赏菊花的原因是什么
★ 重阳节赏菊花的意义
★ 重阳节赏菊的意义
★ 重阳节赏菊的原因及寓意
★ 重阳节赏菊的来历
Ⅲ 重阳节赏菊因何而来,从何时而起
陶渊明一生酷爱菊花,以菊为伴号称菊友,被人们奉为“九月花神”。他种菊既食用又观赏。每逢中秋日,当菊花盛开的时候,附近的乡亲、远处的朋友,常到他家做客赏菊。
此时,他就摊煎饼、烧菊茶款待亲朋,大家走时采菊相送,“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东方朋”。来赏菊的人们川流不息,常使他不能按时去田园耕作。
有一天,他灌园浇菊时,自言自语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日来。”菊花有情,不负陶公心,到九月九日那天,菊花果真争妍斗奇地一齐盛开了。
客人们也都在那天来了,望着五彩缤纷、芳香四溢的满园菊花,吟诗作赋,令人心醉。此后,亲朋好友相约,年年重阳一日来赏菊。于是,重阳赏菊的习惯便由此形成,流传至今。
Ⅳ 重阳节赏菊花寓意是什么
重阳节赏菊花寓意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
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时,每逢重阳节是最佳的赏菊时期。而菊花又被称为长寿之花,重阳节赏菊有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称为“延寿客”。
重阳节赏菊的风俗起源
据说重阳节赏菊的风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赏菊之风盛行在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Ⅳ 赏菊花是什么节日的传统
赏菊花是什么节日的传统
赏菊花是什么节日的传统,菊花是生活中很常见的花,菊花的品种颜色繁多,菊花在每个国家的寓意都不同,在中国有一个专门赏菊花的节日,下面来了解赏菊花是什么节日的传统。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时,每逢重阳节是最佳的赏菊时期。而菊花又被称为长寿之花,重阳节赏菊有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称为“延寿客”。
据说重阳节赏菊的风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重阳赏菊之风盛行
赏菊之风盛行在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菊花的寓意
1、哀挽之意
菊花的品种颜色繁多,菊花在每个国家的寓意都不同,在我国大多数都是黄菊花和白菊花,它寓意着哀挽之意,一般的会出现在追悼死者的场所,在我国最好不要乱送菊花,容易使对方生气,破坏两人之间的感情。
2、吉祥长寿
菊花每年在9~11月开花,开出来的很多很大,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虽然它在我国寓意着哀挽之意,但也寓意着吉祥长寿的意思,因为菊花在9月开花,代表着九九重阳等意思,所以菊花也代表长寿。
3、贞洁、诚实
菊花有着很高的的观赏价值,它在日本有着很高的地位,因为它是日本的国花,菊花在日本寓意着贞洁、诚实的意思,在日本扫墓、祭祖的时都会用上菊花,代表着对先祖的敬意。
4、清净隐逸
菊花的适应力生命力极强,适合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菊花一般都会经过很多风风雨雨,但它始终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所以被人们称为花中隐士,也寓意着清净隐逸的意思。
5、清新高雅
菊花开出来的花朵有红、黄、白、绿、橙等多种颜色,虽然开出来的花朵不是很鲜艳,但是它开出来的花朵很大,被人们称为四大君子一,代表着高洁无私的品格,寓意着清新高雅的含义。
6、真诚爱你
虽然菊花大多寓意的意思不吉祥,但菊花的颜色繁多,一般红菊花的寓意着真诚爱你的意思,因为菊花的花朵大,所以红菊花就像一团火焰一样,代表着我对你的爱永不熄灭,代表着两人之间的感情。
菊花有着品种繁多、花色丰富,花瓣形状多样和历史悠久的特点,菊花的高度在60~150厘米之间,株型美观直立,花朵有黄色、白色、红色和淡紫色等多种颜色,观赏价值较高。菊花用途广泛,可作切花,也可作盆景植物,还能食用和药用。
菊花的特征介绍
菊花的历史悠久,植株外形美观秀丽,被寓意为长寿安康和吉祥如意。花朵品种繁多,花期各不相同,花瓣形状各异,花色丰富多彩,和梅、兰、竹一起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植株既可以观赏,也能食用和药用,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比较高。
菊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朵品种繁多,有雏菊、野菊、墨菊和小红菊等其他品种。花朵品种不同,花瓣形状、颜色和花期也不同,例如野菊颜色金黄,花瓣为卵形,花期在6~11月之间,小红菊颜色淡紫,花瓣为披针形,花期在7~10月之间。
菊花株型美观,品种繁多,花色丰富,气味清香,适合盆栽种于室内。可将菊花放在客厅或书房等光线明亮的位置,植株可供人观赏,有利于眼部健康。将植株养在室内,植株还能制造氧气,使室内的空气更加清新,可以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
菊花一般在秋季开放,夏菊会在5月份左右开放,寒菊会在12~来年1月之间开放。植株在开户期间,可采收完整健康的花朵,晒干后经过加工可将其制成菊花茶或菊花酒,晒干的菊花也可以用来煮粥或煲汤食用,菊花还可入药,用途较为广泛。
Ⅵ 古代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
古代重阳节赏菊花的原因如下:
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古代重阳节的其它习俗: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摆宴敬老、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2、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纸鸢亦现在的风筝。 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
3、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4、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古时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仍盛行,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5、佩茱萸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6)重阳节菊花简介扩展阅读:
古代重阳节赏菊的诗句:
《重阳席上赋白菊》
作者:唐代-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译文: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Ⅶ 赏菊花是什么节日的风俗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时,每逢重阳节是最佳的赏菊时期。而菊花又被称为长寿之花,重阳节赏菊有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称为“延寿客”。
据说重阳节赏菊的风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重阳赏菊之风盛行
赏菊之风盛行在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