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佛教赞叹孝顺

佛教赞叹孝顺

发布时间:2023-04-29 07:32:36

『壹』 求佛教有关孝亲的经典

《地藏经》
原文 http://..com/question/95560779.html
讲座 http://www.amtb.tw/section1/core.asp?web_choice=14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http://www.buda.idv.tw/show.asp?file_serial_no=5351

『贰』 佛教中孝有什么字形容

1 孝顺
2 在佛教中,孝顺被称为“孝心”,它指的是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关怀,体现了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观念,同时也是一种修行之道,可以薯哗积累功德。

3 除了“孝心”外,在佛教贺手裤中还有禅简“感恩”、“慈悲”、“善良”等词汇,它们都是体现了佛教中的正面价值观念,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举止。

『叁』 佛家形容孝心的语句

原始佛教应该是不太讲孝道的,也可以说它是把他从一家一户的小孝内,扩展到“一切男子是我父,容一切女人是我母”的大孝,因此是使我们升起慈悲戒杀之心。

但佛教传到中国后与儒家的伦理纲常相结合,也开始赞扬孝道,如《观经》里就有净业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父母恩重难报经》、《盂兰盆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更是佛家的《孝经》。
摘录一些经文给你吧:
尔时。如来向彼枯骨。五体投地。恭敬礼拜。阿难合掌白言。世尊。如来是三界大师。四生慈父。众人归敬。以何因缘。礼拜枯骨。佛告阿难。汝等虽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广。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缘。我今礼拜。
——《父母恩重难报经》
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 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福乐无极。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 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
——《佛说盂兰盆经》

『肆』 佛说孝顺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议

《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意思是说,世间有智慧的人,都会对父母特别恭敬,恒时供养,让父母心生欢喜。

释迦牟尼佛在多部经典中宣说了子女孝顺父母的福德。下列若干:

1.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有四种:第一种就是父母恩。

2.母亲对我的恩,我用一劫(百千万亿年)的时间来说也说不完。妈妈思念孩子,没有什么比得上。从怀孕开始十个月,行住坐卧受苦恼却不能说出来。想要吃什么穿什么,虽然得到了也不欢喜,担忧的心没有一刻休息,一心就想着好好生下这个孩子。当遇到产难时,就像百千把刀来割。如果平安生下孩子,大家都欢欢喜喜,宝宝一声哭啼,十个月受的苦,妈妈都忘光了,就像听到美妙的音乐一样快乐。宝宝睡在妈妈的肚子里,由妈妈的甘露泉喂养,这个恩德,就算高山也比这低,就算大海也比这浅。如果能够随顺母亲,不违背母亲的心意,天人都要护念他,福德是无尽的。如果用一劫的时间,每天早、中、晚,割自己身躯的肉来养父母,这样都不能报答父母对我一天的恩。

3.世界上谁最富有,谁最贫穷?家里有妈妈在,这叫做富。妈妈不在,叫做穷。妈妈在的时候,叫做日中,妈妈不在了,叫做日落。妈妈在时,叫做月明,妈妈不在了,叫做黑夜。所以大家要好好孝养父母,这和供养佛的福德是一样,没有差别的。

4.有福的人,请一百个持戒高僧大德,一百个仙人,一百个朋友到装满七宝的地方,供养百千种上妙珍膳,垂璎珞,以百宝庄严床卧具,以百药治疗病。就这样做百千劫,这样得到的福德,还不如一念孝顺心,用一丁点东西,供养自己的父母,侍奉自己的父母,不如供养父母功德的百千万分之一。

5.佛说:从地上积累珍宝,积累到二十八天,拿这么多珍宝去布施别人,不如供养自己的父母。

6.最大的善,不会大过孝;最大的恶,不会大过不孝。

7.世上要是没有佛,好好侍奉父母,侍奉父母就是侍奉佛。

8.如果把父亲放在左肩上,母亲放在右肩上,这样千万年,衣被饮食,床座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屎尿,也报不了父母恩。

9.在家居士,如果不供养父母师长,这是「失意罪」。

10.修世间法的时候,要从供养父母师长里修。

11.我曾经因为四件事情舍弃我的生命,一是,为破众生各种烦恼。二是,为了让众生平安快乐。三是,为了除掉自己贪著自己的身体。四是,为了报答父母生我养我的大恩。

12.我不但今天赞叹孝顺父母,我在无量劫中经常赞叹的。

13.如果人少许供养父母,这样获得的福德无量,而少许不顺父母,罪也无量。

14.有八种人,你要毫不犹豫的去布施: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远来之人、六远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

15.有四种恩最难报答。一是父恩,二是母恩,三是如来恩,四是法师恩。所以供养这四种人,会得到无量福报。

16.用饭食供养贤圣,这不如孝顺侍奉父母亲。

17.我世世都奉持诸佛至孝之行,所以我德高福盛,然后成为天中之天,三界独步。

18.世上的父母应该极亲极爱的,可是众生轻慢父母不尊重;我现在为了摧伏这种我慢,所以为此出家救护。

19.菩萨世世都用时令鲜果供养佛陀比丘和父母,菩萨世世都这样对父母——如果父母睡着了,不敢吵醒父母,如果要叫醒父母,都用好听的声音。如果有好吃的,不会独吃,总是先给父母吃。

20.人生世间,不孝父母,不敬沙门,不行仁义,不学经戒,不畏后世者,其人身死,当堕地狱。

21.众罪最恶的,其中之一就是不孝父母。

22.如果不孝顺父母,自己的东西都拿给妻子儿女,或者把父母的东西,自私给妻子儿女。父母好话,自己不肯听从,甚至为护老婆而骂父母,这种人叫做「世间最大劫贼」。

23.不孝父母,轻慢尊长,将堕落三恶道。

24.想往生西方净土,要修三种福。第一种就是孝顺供养父母师长,不杀生,修十善业。第二种是受三皈依戒,不犯戒,不犯威仪。第三种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也劝别人读。

25.得到大财物,要先供养父母师长和尚法师。

26.菩萨于无量阿僧祇劫,孝养父母,衣服饮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因为这样孝顺供养父母的因缘,自致成佛。

27.众僧是出三界的福田,父母是三界内的最大胜福田。

28.佛告诉迦叶长老说,众生恼乱父母,让父母心忧恼,得多病报。供养自己父母和病人,得少病报。对父母没有爱敬心,得丑陋报;爱敬父母尊长,得端正报。

29.佛对阿难说,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这个功德殊胜难量。我过去世,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甚至舍身肉济救父母危急苦厄。我以这个孝顺供养父母的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王,乃至成佛,三界特尊,都是因为孝顺父母的福报。

30.如果让父母生气,子女会遇到生活中的各种不顺,牴触顶撞父母,冲父母发脾气,很快就会有不顺。

愿所有众生都能够孝顺父母,供养父母。愿我们把一切布施、一点一滴善行的功德全部都回向给父母。愿一切如母众生皆能远离痛苦烦恼,究竟解脱。

『伍』 佛说,儿女为什么要孝顺父母

佛教是很重视孝顺长辈与父母的。

如《盂兰盆经赞述》中记载:“经曰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者述曰。第二明其述孝有二。一述孝心。二述孝事。此述孝心也。曩裁我母生我劳悴。怀恩既重。理须酬报。是以阿含经云。佛告诸比丘。常念孝顺供养父母。涅槃经云。宁于一日受三百钻以钻其身。不应起一念恶心向于父母。何以故。父母恩重故。依末罗经。母怀子十月。如负太山之重。乳哺三年。育养之恩。号天罔报。纵令从地积聚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所得功德。不如供养父母一分功德也。”

可以看出佛陀对孝心和孝事是非常赞同的,认为父母生我养我,恩重如山,理应报答。因此在阿含经中也说,我们要常思念,孝顺,供养父母。涅槃经中也说,宁愿自身受三百钻,也不应对父母起一个恶念,因为父母恩重难报,母亲怀胎十月,如负泰山之中,哺乳三年养育之恩,用尽一生也难报,即使用地上乃至二十八重天的所有珍宝用来布施他人,所得到的功德不如供养父母的一分功德。

『陆』 佛法小知识7:佛教如何看待孝道

佛教起源于印度,以断烦恼、求解脱为修行目标,大约在东汉明帝时期传陵悄入中国,经过东汉、两晋的发展与中华文化融合,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中华文化的正统——儒家——对于纲常伦理十分重视,因此,基于亲族中后辈与长辈之间的伦理出现的“孝道”也格外被强调,先后出现《孝经》(儒家十三经之一)、《二十四孝》等弘扬孝道的经籍,那么,起源于印度、同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是如何看待孝道的?

答案是佛教对于孝道同样十分重视,佛教的回向偈中有“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一句,“上报四重恩”分别是指报国家恩、众生恩、父母恩、三宝恩。未来的世界是否有国家概念我们不清楚,但至少国家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了,国家为人民提供安定的环境,有了安定的环境才能从事各种活动,其中就包括了修行佛法,因此国家于其人民有恩;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在累世的轮回中都与我们结过缘,或是我们的父母,或是妻儿,或是朋友,甚至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或所见过的一花一木,大乘佛法也要求信众要发愿、无有差别地与众生结缘以便于度化,不论顺缘、逆缘都是提升修行的机缘,因此众生于我们有恩;对于娑婆世界而言,没有佛陀就没有佛法,没有佛法虽然也能修成辟支佛,但所需的因缘(条件)更多、修行的难度也更大,有了佛法,信众才可能有机缘接触到佛法,才能在佛、法、僧三宝的熏习下一点点进行修持实证,因此佛法于信众有恩;人是娑婆世界中最有智慧根器的生物(这或许也是民间传说故事中各种精怪都渴望修得人身的缘故),没有父母我们连人身都无法获得,也很难报其他三重恩,而且,父母对于孩子有养育之恩,绝大多数父母(尤其受东方文化影响的父母)对于孩子都有着厚重的爱与责任,因此,父母于我们有恩,并且父母是四重恩重最为基本的恩德。

佛陀本人对于父母也十分孝敬。佛经上记载,他体会到生老尺段渣病死、世事无常之后想要出家,但父亲净饭王要求他娶妻之后才能出家,于是他娶了够毗耶、耶输陀罗两位妻子,在净饭王的要求下又生下善星、优婆摩耶、罗睺罗三个孩子后才离开皇宫寻师求道。净饭王离世时,佛陀闻讯回来替父亲举办丧事,亲自为父亲入殓,并将其葬于他经常讲经说法的灵山。
佛陀出生七天后母亲摩耶夫人便离世了,他由姨母(也是净饭王的续妃)波阇波提养育长大。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后,为报生母摩耶夫人的生育之恩,他降临忉利天为母说法,大乘佛教的入门经典《地藏菩萨本愿经燃明》便是在此次说法中形成。此外,佛陀还曾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讲《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收藏于《大藏经》的《疑似部》)。

总的来说,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广泛流传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既与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有关,也与佛教自身的基因天然与中华文化有着非常高的契合有关,孝道便是其中之一。在此基础上,佛教文化才能与中国文化进行平滑的融合并发展出我们自己的佛法——北传大乘佛法。

『柒』 如何看待佛教中的孝道思想

孝敬父母长辈,是做人起码的品德。儒、释、道都大力提倡孝道,这是三教圣人的共同的言教。
佛教提倡孝道,还有更深的含义,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前世父母,提倡孝道,等于提倡爱护一切众生,救度一切众生,这正是菩萨救苦救难的精神,也是修行人必须具备的广大菩提心。

『捌』 佛教中如何看待“孝”

佛教中认为让父母懂得因果,懂得宇宙人生真理,出离轮回,这才是真正的孝。

儒家孝养父母有三个层次,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这些都是世间的做法。佛教孝养父母还有第四层次,孝养父母之智—增长父母慧命,让父母懂得因果,懂得宇宙人生真理,出离轮回,这才是真正的孝。如莲池大师在《七笔勾》里说:“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佛教对孝道极为重视,在诸多经典中都提到报父母恩。《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佛说盂兰盆经》都是佛门孝经。学诚法师的博客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中,也提到了孝养父母的观点。

其中一些经典抄录如下,《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说:“非饮食及宝,能报父母恩,引导向正法,便为供二亲。”《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说:“若父母无信心者,令住正信;若无戒者,令持禁戒;若性悭者,令行惠施;无智慧者,令起智慧。子能如是于父母处,劝喻策励,令安住者,方曰报恩!”

『玖』 佛门里的大孝

佛教里说的大孝,就是自己能够真正地学佛。自己学佛,发愿断恶、修善、利益一切众生,这就是从你春碧孝发愿开始,就在真正地利益你的父母。如果你真正地能够依佛的教不去做杀生、偷盗、邪婬的事,不去打妄语、恶口、两舌,说那些无益之语,你的道德增长了,你的心念善起来了,你安全了,那父母就是最放心的。因此做一个能够受三归、持五戒慧世、有道德的孩子,最能报父母的恩。

我们自己做好了能报答父母的恩,那我们也要劝父母归依三宝。《佛说孝子经》里面讲到,大意是说,佛告出家人,真正的孝子就是能够引导自己的双亲去恶修善,归依三宝,奉持五戒。原文里说乃至于「朝奉而暮终者」,就是哪怕只持一天的三归五戒,那这个恩德就超过父母抚养我们的恩德了。只有这样做才算是真正的孝顺,才真正地能够报答父母的深恩。

儒家讲的孝偏重于现世的,一方面奉养父母衣食,一方面要有恭敬的心,让父母喜悦。但佛教不单单是今生,要利益父母的生生世世,要能够让他奉持三归五戒,得生人天,直至解脱成佛。

因此要真正的报恩,就是我们对父母,不单单今生来孝敬他,而且以佛法的利益让他真正地能够离苦得乐。所以莲池大师说,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最后送给在家人几句话:我们要孝养父母,不要对我们的父母生起冷淡的心,不要使我们的双亲生起烦恼心,不要使我们的双亲生起恐惧的心,不要使我们的双亲有难言的心,不要使我们的双亲有愧悔的心……

那也就是说,一句话,不管出扒稿家在家,都要用心来对我们的父母。刚才说到,出家人真正的用心,就是把你们的道心建立起来。相信不管出家在家,都能做好自己本位的事情,来利益我们的父母。

『拾』 释迦摩尼佛说:因我慈孝,故今世成佛,对父母慈孝到底有多重要

不管是宗教还是非宗教的家庭伦理关系中,慈孝父母都是摆在首位的伦理。

二十四孝之亲尝汤药

上慈下孝是家庭最基本的伦理规范,对老年人的奉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保障,父母、长辈依然需要感受子女对他们的那份关爱之惰;同样,子女也依然渴望向父母、长辈表达他们的那份敬爱之心,只有这祥,双方的心理才能获得更大的满足,而生活才可能真正美满。

阅读全文

与佛教赞叹孝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三清 浏览:926
孝顺的品质的词语 浏览:583
社保关系转移退休前多久 浏览:20
岳飞孝敬母亲的故事 浏览:236
老人肺心衰竭脚底发紫还能活多久 浏览:6
云和县老年大学画图班 浏览:533
安徽颍上建颍乡孝敬父母劳动模范 浏览:867
养生馆如何做外卖 浏览:179
水利部老年大学电话6 浏览:450
台湾安心养老院 浏览:666
贵州交3000农村养老保险领多少 浏览:449
70岁以上老人日本 浏览:692
钦州市老年大学电话地址 浏览:46
有多少父母对孩子很不好的 浏览:637
80岁瘫痪老人政府有补贴吗 浏览:522
冬至在养生方面注意什么 浏览:968
离婚后如何处理父母的关系 浏览:395
太平养老保险公司待遇节假日奖金 浏览:823
孝文帝孝顺的故事 浏览:188
养老院意见箱内容怎么填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