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十四孝德育故事观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我看了很多遍《中华德育故事》,里面有孔融让梨、李勉葬金、郭伋亭候等很多小故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郯子鹿乳》,让我很受教育和启发。 郯子是周朝时候的鲁国人,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因为意外火灾而全都双目失明,家庭的生活重担便落在了他一个小孩子身上。郯子每天都要上山砍柴、烧火、卖木炭,天天累得筋疲力尽,他对父母的至尊至孝深深地打动了我。 郯子把对父母的至尊至孝通过自己的聪明、勇敢和不畏艰辛发挥到了极致。当他从猎人那里得知鹿乳可以医治父母的眼疾时,就把自己扮作小鹿的模样,每天悄悄混进鹿群学鹿跑、学鹿跳,摔倒了就再爬起来继续练,身上不知受过多少次伤。他的聪明、勇敢和不畏艰辛的努力感动了猎人,也感动了我。 郯子的孝是一种大爱,他不但爱父母,也爱大自然。他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他爱大自然的每一个小动物。虽然郯子早就从猎人那里知道鹿乳可以医治眼疾,可他绝不伤害鹿,而且也不允许猎人伤害鹿。郯子学鹿时不顾自己安危却保护小鹿免遭猎人伤害的举动终于深深地触动了猎人的心灵,使猎人感悟到了自己的行为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永远放下了伤害动物们的弓箭,加入到了保护大自然的行列。而郯子给受伤的小鹿疗伤也感动了鹿群,鹿群接受了郯子,和郯子成了好朋友,郯子用主动上门的鹿群赠与的鹿乳最终治好了父母的眼疾。郯子对大自然生灵的爱护得到了鹿妈妈的回报。 郯子鹿乳的故事使我深深地懂得:孝,除了是要养好父母的身体,更要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如同我们共同的父母,珍爱大自然,珍爱天地间的万物生灵,也不失为对大自然母亲的尽孝
『贰』 为什么最美孝心少年能感动身边无数人
在最美孝心少年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孝道的回归,看到了民族振兴的希望。最美孝心少年的孝心故事让我们感动、感慨、感悟,留给了我们许多思考和启示。在我看来:
一、孝道是一种传承。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孝道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提倡的一种行为。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人之本。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孝道,表现为对父母长辈的孝顺和孝敬。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就是说,父母的年龄不能够不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在我国自古以来,孝道就一直被推崇,并且传承下来。古代黄香温席,舜用爱心感家人,花木兰替父从军等孝道故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被人们传为佳话。
二、孝道是一种担当。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最美孝心少年们都是未成年人,而他们却用稚嫩的双肩担起了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艰辛和磨难,我想,其原因在于他们在尽孝、行孝的过程中,有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在镜头下,我们听到了孩子们最普通,却又最感人的话“妈妈,我养你”;“有爸爸在就有家,我要帮爸爸撑起这个家”。话语中无不体现了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这是对父母亲发自内心的关爱,是他们懂得感恩父母养育之恩的孝行。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尽孝、行孝还体现于,父母亲在,时时关心、照顾父母,父母亲不在了,常念父母亲的恩德。
三、弘扬孝道寓意深刻。
在新形势下,弘扬孝道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不仅仅反映了一种孝心,同时在孩子们身上表现出的那种对苦难的坚忍、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难能可贵。对他们而言,苦难往往是一笔财富,只因他们从中得到历练而迅速地成熟起来。在当下,许多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对独生子女进行以孝道为主的德育教育尤为必要。独生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父母长辈大多都是尽量地满足独生子女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因此,使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懒惰、任性、专横、自私,意志薄弱,不关心父母他人等不良习惯和性格。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的开展,为少年儿童树立了好榜样,有利于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最美孝心少年”亮相央视荧屏,让他们的事迹在全国广为传颂,将唤起少年儿童对父母的爱心、孝心,让孩子们懂得亲情的温暖,生命的坚强。大力弘扬这种传统美德,那么,尊老孝亲的社会风尚将会在中华大地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