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孝顺父母一定不是好人,这种观念是强盗逻辑,你认为呢
这句话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从“不孝顺父母一定不是好人”这个角度上来看,虽然不能算强盗逻辑,但已是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的以偏概全,确实有失偏颇。为什么这样说呢?
提倡孝敬老人,“百善孝为先”、“孝不如顺”可以理解,生活实际中是美好的愿望。但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就过了,而且孝也不能愚孝。
所以,表述要准确。事实上不孝顺父母的人也真不一定是坏人。
2.理是孝顺的理
孝顺,是顺从父母之意愿而去执行,但是东汉的赵岐在《十三经注疏》的批注是对孟子“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解释是: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儿女对父母的第一不孝就是看到父母有作出违背道德伦理,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不应该去支持,要做思想工作,劝说和制止他们有危害的行为,以免让父母遭到别人的嫌弃。
所以说,孝顺父母也包括要帮助父母中止不对的行为,不是盲目地孝顺。
对父母尽孝是必须的,但好的传统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并传承的。对于善恶必须有正确的理解,并不是要靠压服来顺从。“不孝之人不可交”,针对的是真不孝的人,不是不顺父母的人。
赞同孝道与一个家庭具体存在的情况是两个概念。
“不孝顺父母一定不是好人”的说法,确实存在强迫性逻辑思维。“你养我小,我养你老”、“母慈子孝”,孝顺是相互的。
在外作恶多端,对父母十分的孝顺的人有没有,有。有个强拆民房的人,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要去拜佛,他马上送去,还帮母亲出钱开光物品。这样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孝顺父母的人对外人好的也大有人在,在外面帮助别人,得到人们的好评。这样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我们判断事物不能像小孩子一样,不黑即白,不白即黑,这种非此即彼的判断本身是比较愚昧的,存在思维逻辑的问题,才会产生这种具有偏执的认识。
看事物不要绝对,不能非此即彼。那些从小虐待孩子、把孩子不当人对待的父母,孩子长大不孝顺不一定就是坏人。
另外,不孝顺也不是不赡养,这也是两码事。有的子女也赡养,能尽责任尽孝,但做不到嘘寒问暖,被父母说成不孝,不见得是不孝。
现实生活中,做到真正的孝顺是什么样子?孝不孝顺的标准是什么?是凭父母说,凭儿女说?还是凭外人说?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所以,“不孝顺一定不是好人”说得太过,存在错误认知。孝顺的人不一定是好人,不孝顺的人不一定是坏人。
“不孝顺父母一定不是好人”?说得过于绝对化。不能为了要让人孝顺,或是为了提倡孝顺道就用这种偏激的逻辑一概而论,一刀切的说法反而让人难以接受。
事实上不孝顺也存在不得已的原因,比如国家利益至上的人,那些当兵、搞科研、坚持在一线岗位的人,没法尽孝父母,就不是好人?
所谓孝这个概念,其实就是最基础的感恩心理。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虎毒不食子的。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父母不值得孝敬的情况也有存在。可是要追根溯源,有些情况就与老人的教养方式有关,有的是对孩子太溺爱所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的言行举止,孩子不孝顺,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父母完成了责任把孩子抚养长大,父母老了,不赡养父母,儿女不孝顺父母的确实没做得好。
所以,“不孝顺父母的人一定不是好人”这个观点,确实存在逻辑混乱,有行道德绑架之实,不分情况地一棍子打死一船人,是逻辑混乱的道德绑架。
3.孝顺父母理所应当,但不能搞道德绑架
孝顺父母无可争议,但确实也有为一己私利打压子女、无事生非、无理取闹的父母。生而不养就是遗弃,老了子女不赡养,是因果报应。
凡事都有因果,有因必有果。孝顺父母做得好的人,有爱心、善心、孝心。
父母不善,孩子从小就受父母行为观念影响。父母怎么对待爷爷奶奶的行为会深深的印在孩子脑海中,形成因果报应。
或者由于父母性格使然而使孩子小时侯并不快乐,而孩子大了认为这都是父母的罪过,没考虑到这是父母本身的匮乏所致,这属于是不能体谅父母的表现。
身为父母者在对待子女上做到大公无私,心无偏袒,一视同仁,教育子女时以身作则,父母做得好,儿女不用道德绑架也会孝顺。
有些家庭会出现父子如仇雠的现象。像这种家庭就不能用统而概之的普世道德观来对应。
这种个例属于特例,不能用这种例子推翻整个普世道德观。每个人不光有父母,可能还有子女,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子女不懂孝道,不尊重父母。
普世的道德观是道德观,特例是特例,不能一概而论。说事情最怕断章取义,孝顺也不能搞断章取义的一刀切。
“下堂老母不赡养”是“男尊女卑”思想造成的。
人非圣贤,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愿意给孩子好的教育和影响。不能原谅父母过错的人,需要调整心态,增加“同理心”,“可怜天下父母心”。
虽说不是所有父母都值得孝敬,但是你知道的也不一定就是事实,一定也有受别人影响的看法参杂其中。母亲改嫁可能存在着不得以的苦衷,儿女要能体谅为母的苦楚。
“子不孝,父之过”,不行道德绑架的孝道。
望设身处地想想如果自己父母中有一方抛弃另一方和孩子,老了回来了让孩子养老的事,孩子心里有何感受?
自己没有摊上无情无义,抛妻弃子,从未尽过抚养义务,却胃口特大,贪心不足的父亲的人,不要指责别人不孝。
事有多面,人有多样。父母有教导孩子的责任,但本身有局限性没法引导孩子,就要靠孩子自己努力改变自身。孝与不孝,不必道德绑架。
不论旁人怎样说,需要的是自己努力做到问心无愧。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真的别再用混乱的逻辑道德绑架孝道。
电视节目中那些对比十月怀胎的母亲,抛妻弃子的老父更令人讨厌。父亲没尽过养育责任,可老了老了,落魄至极却凉薄之心不改,极尽恶行还振振有词逼儿女赡养。不是当事人,永远不能感同身受。
所以,道德绑架成就的只能是表面的孝,不能令人心服口服;用赌咒发誓的话威逼的孝不如顺,是愚孝。
父母是山,给弱小的儿女以真切地依靠,父母是水,无私的滋润着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父母儿女自然会孝顺。
有书君觉得老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说得有道理。所有的善行首先讲求的是孝,要看心中有没有孝,而不能考究他的行为,如果考究行为的话,那么许多人就没法遵循孝道。
孝顺父母包含着亲情、感恩、尊重。作为儿女,父母是每个人小时侯的依靠,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最亲的人,你可以因为无亲情不感恩,但至少别侮辱父母,尊重父母是孝顺父母最后的底线,也是做人的底线。
为了自己的后代不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自己要做好父母的角色,要尽力做到孝,以此来改变家风,造福后代。
期望在子女和父母之间,建立一种相对民主的关系,遵纪守法形成良性循环,放弃愚孝。
2. 我个人认为不孝敬父母的人是不可以交朋友的,你怎么看这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一个大前提条件:是 正常情况下 的不孝顺?还是 非正常情况下 导致的不孝顺?
非正常情况:比如 “不公平对待,从小殴打虐待孩子到大,不当人看”,“有违伦理纲常”,“犯了子女无法原谅的莫大过错或罪过”等等。这是没有问题的,错不在他(她),我们是可以与其交朋友的。只要本人没有什么其他问题即可。
正常情况:
需要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来看:
理论上,总的来说,确实如此,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我们最好不要对其抱有任何幻想。毕竟全世界约七八十亿人口,人生的道路上不差这一个过客。所以没必要冒这种不必要的风险。
现实中,朋友分很多种,萍水相逢,酒肉朋友,普通朋友,要好朋友,知己,莫逆之交,生死之交等等。所以这类人虽然说平常能尽量不接触就不接触,但是有句话叫“物尽其用”。
也就是说,原则上要尽量避免或降低与这类人产生瓜葛和联系的几率。不过具体情况时要具体对待。 比如说,当我们不可避免的碰到这类人时, 从人际交往上来说,我们不需要当场当面表达任何意见和态度。只需要心里明白,然后做做表面应付的功课就行了,随机应变。 当我们有所需求,并且没有其他办法,必须需要他帮忙的时候,就可以尝试利用一下和他(她)“认识”这层关系。也未尝不可,物尽其用嘛。我们通常称之为“利益交换”。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进行总结:我们最好不要和这类人做真朋友,最多最多只能做假朋友,一个能尽量不见就不见的表面朋友,一个能尽量不用就不用的工具即可。 因为有些话没必要说的太死,有些事情也没必要划分得那么泾河分明,那么绝对。 也就是说,有些话有些事情可以说绝做绝,不过有些话\事情最好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切记在这里,我们可不要去关心会不会再见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不孝敬父母的人此人没有一点良心、道德,人该有的最资本的都没有。一个连父母都看不上,连老人都看不顺眼的人,还能看起谁?还能看起你?还能看起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如果父母没有对子女扶养过,父母老了也没有道理让子女来赡养的义务,这就是因果报应。权利和义务本来就不对等。
孝敬父母是做人有没有爱心的底线,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尊重、不孝敬,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连最起码的爱心都没有。
和这样的人没必要交朋友。因为,交朋友的底线是,能相互尊重,彼此关爱。◉‿◉
朋友还是可以交的,不过是那种普通朋友,交心的朋友还是算了。不管咋样,父母把我们从小养到大,含辛茹苦,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对待父母,我们都应当孝敬,父母做的再不对,再有错,想想曾经,我们都不能和父母较真。否则那真是连动物都不如了,连父母你都不放在心上,那是得有多自私啊,又会把谁当回事呢?
说的太对了,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对朋友更不好不可交往。
这要看他的父母是否是真正对子女有没有爱心的人如果父母自私刻溥心狠从来不关心子女那还有必要去孝敬吗
绝对不可交!恩重如山,爱比海深的父母都不孝敬,作为朋友的你,能及其父母的功德玛?你在他眼里算什么?至亲的人都不孝敬,会尊重你一介外人吗???
这是公认的,不孝敬父母忘记养育之恩的人,对待朋友绝没真情。只知索取,不懂感恩。永不可交。
对,对极了,他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对朋友能好吗?这样的人不可交
现在不孝敬父母太厉害了,不让养狗,不让交朋友。。。大家还是多多孝顺吧,弄不好以后孝顺进去征信,连出门坐车,贷款都限制了。
3. “不孝敬父母的人,不值得深交。”您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论语》说: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有子乃孔门高足,孔子去世以后,他曾代师讲学。
倘每个人都不履行"孝悌"这一基本责任,天下又将是何种模样,人们又该如何生存和发展?当今社会,稳定与发展乃国计民生所必须,而谋此大局则有赖于通过"孝"这一基本实践来培养每个公民的爱人敬人之心,舍此则天下太平必会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不能久长。
4. 不要和不孝顺父母的人做朋友
说真的~一翻感情经历以后
发觉~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才是最无私的
反过来
我们专对父母做了什么属呢
将来~我们将成为别人的父母
我们又将如何
如果不孝顺父母~连最基本的感情都不会珍惜~
这样,不令你心寒吗
如果你的朋友不孝顺父母~建议不要深交
天下间有没有不好的父母?
也是有的
相信你的父母不只那N分之一
5. 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还可交吗
父母的恩情难酬难报,因为有了父母的生、养、育才有今天的我们,专所以,孝顺父母是儿女属们应尽的职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把父母讲的话说成是啰嗦,把父母的观点看成是陈腐,把父母的要求当成是负担,甚至有个别人还会虐待父母呢……试想: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岂能会去爱别人呢?绝对不会。可以这样说吧,“百善孝为先”,一个连孝顺父母都做不到的人,就不可能做得到忠诚于谁,热爱于谁,就算他(她)暂时去忠诚和热爱谁了,那也是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的。因此,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是绝对不可交的人。
6. 不孝敬父母的人就一定不可交吗,我看未必,你说呢
对待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就个人而言,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就是不懂得感恩的人,我是不愿意和他们交往的。
我不想和大家抬杠,也许你会说,有些父母不称职,孩子小的时候,他们不为孩子付出,老了却非要孩子们孝敬之类的事情,毕竟是少数,既然在这里提出问题,我们只说大众情况下如何对待。更何况,即使父母再不称职,也是他们给你的生命,让你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光明,仅此一点,你就要有感恩的思想,更何况,你不孝敬父母也是一件违法的事情。
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很爱自己的孩子,供他们吃穿,供他们上学,怕他们受到伤害,保护他们长大成人,其中的艰辛,只有当我们有了孩子后,才深有体会。
一个跟父母也会勾心斗角的人,不适合做朋友,不孝顺父母的人一定不可交。
7. 对自己父母不孝顺的人值得交往吗
对父母不孝顺的人,坚决不能与之交往。父母于儿女有生育养育之恩,可以说恩重如山,对于父母之恩都不报的人就是彻头彻尾的自私鬼,忘恩负义之徒;他们与别人交友都是有目的的,对别人的热情都是假的,远离他们,才是安全的。
俗话说 ,百善孝为先 ,一个连自己亲生父母都不孝的人 ,会跟你真的要好吗 ?我是绝对不会和这种小人交往的 !
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好不到那里去!能孝顺自己父母的人坏不到那里去!理由?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