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汕头重阳节要拜吗

汕头重阳节要拜吗

发布时间:2023-01-05 08:45:57

1. 重阳节要不要上坟,2020年重阳节日子可以祭祖吗

重阳节要不要上坟?

关于重阳节要不要上坟问题,具体还是根据实际的当地习俗决定,同时也有家庭式祭祖需要等方面考虑哦!
【浙江省】 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卢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湖北省】 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
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2020年重阳节日子可以祭祖吗?

农历:二0二0年九月初九日

公历:2020年10月25日,星期曰,天蝎座

【今日老黄历所宜】

【日值红纱 大事勿用】

嫁娶纳财开市作灶斋醮求嗣求财

赴任解除修造动土治道

【今日老黄历所忌】

【日值红纱 大事勿用】

破土筑堤放水移徙上梁安葬竖柱

祭祀祈福栽种掘渠安床造床入殓

移柩启钻开仓纳畜置产纳采入宅

经络
查询老黄历可知,由于这天日子属于【日值红纱 大事勿用】的破日,因此2020年重阳节日子不适合祭祖哦,建议可以提前一天祭祖哦!

祭祀择日
祭祀择日宜
天德、月德、天德合、月德合、天赦、天愿、月恩、四相、时德、天巫、开日、普护、福生、圣心、益后、续世日。
祭祀择日忌 天狗寅日。

重阳节习俗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 菊花 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 菊花 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
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2. 重阳节要祭拜死去的人吗

重阳节是老人节,不是祭拜死人的节。

3. 潮汕节日习俗

潮汕人过年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烫发整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以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或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很多乡村圩镇组织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端午赛龙舟
端午赛龙舟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古老习俗,而在潮汕地区,这一传统习俗被保存得最为完美,也发挥得最酣畅淋漓。在汕头市金平区,有一个地方就因为龙舟而闻名遐迩,她就是素有“龙舟村”美称的 鮀江街道桥头社区。
130年初衷不改
桥头以“龙舟村”享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的桥头村还是一片汪洋,村民世世代代讨海为生,大风大浪的洗礼,把村民们个个锻炼成“浪里白条”,男孩子长到八九岁,就都识得好水性。
为了增强村民们抗击风浪的能力,同时增进村民之间的团结,大家合力造出龙舟,并于每年端午节举行龙舟大赛,至今已有130年的历史了。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潮汕民俗称为五月节。五月初夏,金凤花开,骄阳似火,万物欣欣向荣,这时节,天气、地气、人气,三气贯通,气旺乾坤。这时节,老百姓好欢喜,赛龙舟,显威风;插艾花,驱瘟毒;吃大粽,消疳积。节为时而设,人为节而欢。过端午节,最令人激动的,还是赛龙舟。

清明旧俗不用针
清明节,旧时潮汕各地有个习俗:女人不做针活。
为什么女人不做针活?
传说是,如果清明节这一天,女人做针线,不但自己眼睛被针尖刺瞎,大野里各种垫虫,如青蛙等,也会被刺害。
女人一般有善心,认为自己眼睁伤害,已是不好了,还刺害各种垫虫,有恶。于是这一天,最勤劳的女人也不做针活。
清明这个习俗,尽管带有迷信色彩,但反映了我们祖先很早就有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五谷主生日
潮州人十月十五日为五谷主生日。家家户户到了十五这一日,要用米粉拌红花末和上水捏成一尊尊头盘发暨身饰以豆麦的“五谷主“,还有扁担、箩筐、稻穗,蒸成果品,并杀五牲,挑到自己那块刚收割过的土地上,焚香、点烛,祭拜“五谷主”,报告五谷分手,答谢“五谷主”的慷慨赐予之恩。同时并告诉孩子们五谷为“五谷主”所赐,告诫他们平时要珍惜,不要暴食天物。
相传“五谷主”为神农氏。有的庙宇还有“五谷主”的偶像,赤身露体,只用树叶或兽皮扎于下身,形同原始人。正因为这样,所以羞于见人,故祭祀时总在天亮之前进行。

童容节
九月九日重阳节(潮州话也有叫童容节,“童容”实为“重阳”音变而来)。重阳之得名,是因九属阳数,且日与月并应,故叫重九,也就重阳。
潮汕民间在重阳节,没有学士文人那种登高赋诗、庭园赏菊的雅兴,在潮州一带却有结缘的习俗,就是在亲朋之间互赠油麻丸。丸与缘在古潮语中同音,人们以赠油麻丸来增进亲朋之间的情谊。
重阳节在潮汕,不是每家每户都拜祖先的。在揭阳及潮州,拜重阳节的都是家境较清贫者,他们无力在祖先每个忌辰都祭拜,故在这一天,做一次总的祭拜,希望祖先应谅解,说明各自的忌辰就不再奉祀了。九月风信好,儿童也喜欢在这时候放风筝(俗称风禽)。童谣说:“九月九,风禽线断满天走。”这也是儿童们的一件乐事。

4. 重阳拜山的风俗,广东重阳节拜山

1.重阳扫墓祭祖的,有广西陆川、玉林、贵港一带的客家人、福建莆仙人、台湾东庄里钟氏、饶氏族人,甚至有部分新加坡华人。

2.深圳下沙黄氏族人、香港新界廖氏族人是春秋二祭,春祭拜祠堂,秋祭拜祖墓、祠堂。

3. 重阳拜山是香港人特久的风俗。

4.重阳到,香港市民或举家登高,或扫墓祭祖。

5.由于香港的主要墓园都在山上,扫墓的同时也实现了登高,颇切合时节。

6. 这些扫墓人士大多以一个或数个家庭为单位,带上丰富的祭品和香烛来拜祭先人。

7.许多香港人扫完墓、看望过先人之后,再举家带上吃喝,去野外郊游。

8.所以清晨去墓地的各公路特别拥挤。

9. 据史料记载,香港重九祭祖的习俗,源自在新界最早定居的大族之一的上水乡廖族。

10.廖族时至今日仍然保留此习俗,其秋祭的场面甚为浩大。

11.不过,在参和人数和祭祀形式及规模方面,均有别于新界原居民以族为单位的祭祖活动。

12. 资料记载,新界原乡民重九祭祖,通常分为三次:第一次是私人扫墓,即小家庭式祭祖;第二次是房份扫墓,由数家至十余家人不等;第三次是大众扫墓,即全村同姓,无论已迁出或分居各地都共同祭祖,结队前往扫墓。

13. 族人一般都带备烧猪、三牲酒礼,及碗筷、杯盘、镰刀等用具。

14.抵达祖坟时,部分人取石堆砌炉灶,煮备传统的盘菜,另一部分人则清理坟旁杂草,扫除垃圾。

5. 9月9需要上香拜神吗

9月9需要上香拜神。

上香拜神禁忌

1、拜佛的时候不用必须位于中间,只需要虔诚拜佛。

2、一般我们到寺庙拜佛的时候都回有很多佛像,而我们不用每一个都去礼一道,我们只用虔诚跪拜由此即可。不用每一个佛都去行大礼,这样以免影响大众的秩序,且不合威仪。

3、拜佛的时候动作应该规范不应该慌张或者太随意。动作应该慢一点也不应该太快。

4、作不缓不急、内存虔谨、外现恭敬,则能感应道交。

5、如果有人礼佛则不能从前经过。

6、礼佛的时候不能表现得虔诚而内心不虔诚要知道佛是只万物的。它也知道你内心的想法。

7、若有出家众正在礼佛,不得与师并行,当位于师之后。

(5)汕头重阳节要拜吗扩展阅读:

九九重阳节上香注意事项:

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

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6. 潮州重阳节习俗是什么

重阳节,潮州人除保持中国传统的风俗,如高人雅士登高游赏,饮酒赋诗外,还有放风筝,食“九皇斋”等习俗。
一、祭祖
潮俗在重阳节祭祖的都是家境比较清贫者,他们无力在每个祖先的忌辰都祭拜,便在这一天做个总的祭拜,求得祖宗谅解。
在潮属地区,用“油麻团”作为祭品,也有一定的来历。因为“油麻团”的“团”,潮人在这里不读“妥弯”,而是读为“缘”,“团”正好与“缘”的读音相同,因而古时候的潮人,便有了在重阳节“结缘”的重要习俗,其意是结个良缘。是日,左邻右舍之间互相探访,互赠“油麻团”。这是潮人重礼仪,讲团结友爱的具体表现。又因潮人对此节日的传说,与全国各地有所不同,主要的:一说是日是太阳公公生日;另一说是“九皇诞”。相传“九皇诞”是以纪念“九皇爷”来纪念汉族封建政权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的隐语。故自古以来,潮人便有以“油麻团”和应时水果祭祀太阳公公或“九皇爷”,并有持素一天之俗。由于“油麻团”的制作不仅要把握好用白糖煮成糖浆的火候,还要合理配比好糖浆与油麻等原料,并在糖浆与原料粘结后,不停地将其搓成小团块;若是错过了最佳的时间,糖浆与原料凝固了,就不可能将其搓成如梭状小团块。因此,一般的家庭是不可能也极少自己动手制作此祭品的,只有专门做此买卖的摊档或饼食店才有可能制作“油麻团”。别说“油麻团”是用白糖和油麻、花生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吃起来会有香甜酥脆之口感而令人垂涎,就是单纯的地豆(即花生)也很是惹人喜爱的,在民间便有“地豆香(读为蜂),嘴头热”之说法。但是,“油麻团”吃多了是易于“上火”,故平时很少见到有人做此买卖,只有到了重阳节的前几天,市面上才有出现做此买卖的摊档,饼食店也才摆出“油麻团”来。这是到了重阳节才能见到“油麻团”的缘故吧。
二、登高
在潮汕,至迟到南宋初年,就有重阳登高宴集的风俗。潮阳东山方广洞侧,有一处纪游的
摩崖石刻,文曰:“泉南杨寿翁,福唐梁允成,玉牒赵安民,天台王商老,温陵吴信行、王文中,莆田刘仲宣,绍兴戊午重阳,同集于高明亭。新泉题。”摩崖处为高明亭旧址。这里石崖嵯峨,眺望山下,林野苍茫,远接溟海,正是登高的绝好去处。明代本地重阳登高的风气仍很热烈。文人们在这一天登高宴游,赋诗言志,作品被选入顺治《潮州府志》的,就有六首。这几首诗,绘出了一幅明代文人重阳节日风俗图。节日活动仍不外乎登高,“重阳不负登高兴” (郑良璧《九日东山新庙落成》),“蹑屏登临逸兴生”(郭廷序《九日登韩山》);饮酒,“且携杯酒对流川”(同上郑诗),“遍插茱萸酩酊归”(陈天资《九日游普陀岩》);插菊,“只应共尽登,临兴,醉插菊花弄舞衣”(贺一弘《九日壁墩和杜》)。 清代潮汕的重阳:节日风俗,各县志书的记载也基本相同。其中澄海、普宁两县志,讲述较为详细。《澄海县志》载:九日为“重阳节”。登高燕饮,簪菊泛萸,犹古人遗俗也。谚云:“九月重九,登高饮酒。”是月竟放风筝。《普宁县志》则说:重阳登高,各选胜地眺赏。文人墨客或携酒入
山寺游玩为乐,小儿咸于高处竞放风筝。与前代的重阳节日习俗相比,“登高燕饮、簪菊泛萸”等旧俗之外,清代又有“竞放风筝”的新时尚。
三、放风筝
放风筝,潮州人叫做“放风禽”或“放风琴”。这是因为风筝都是以飞禽或相似飞禽的形状制作而成的,所以有此称谓。又因潮语的“禽”与“琴”谐音,故又称之为“放风琴”。潮俗的重阳节放风筝之所以盛行,是因为此时节,天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最佳时期;再说潮州的韩江每到此季节,又有大片的沙滩露出江面,更是放风筝的难得场所啊!因此,放风筝便成为潮人过重阳节的特色活动,有“九月九,风禽仔,四散走。”和“九月九,风琴断线半天走。”的俗谚可为之佐证。
四、食“九皇斋”
旧时潮剧班每年九月初一至初九晚上,各班全体人员吃素,俗叫食“九皇斋”。在这九天里,潮州的梨园公所里供设祭坛,祭拜九皇菩萨和斗姥天尊。祭祀仪式很特异:用一米斗插一木柱,木柱上面置九个小环,每个小环吊上一盏豆油灯,在此期间日夜点燃,并焚香、供花果、表演潮剧来拜祀九皇菩萨、斗姥天尊等神。这时,班众食斋十分严格,食具要全部新置,有的童伶还散发穿素,像居丧般。若有人误吃荤腥,或骂人、打破器具,便违反禁忌,应到神前叩首忏悔,求神宽恕。童伶们对这个斋戒日子倒是很欢迎,因为这时的斋菜比往常的饭菜更觉好吃,加上这期间不会挨打挨骂,心情顿觉舒畅。

7. 2021年重阳节要祭祖扫墓吗重阳节上坟扫墓有什么讲究

2021年重阳节要祭祖扫墓吗?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祭祀节日,现在很多地区还保留着祭祖扫墓的习俗。
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2021年重阳节的黄历:

农历: 2021年九月初九; 公历: 2021年10月14日,星期四,冲牛煞西

【今日老黄历所宜】

今日冰消瓦陷,大事勿用

今日 老黄历所忌】

今日冰消瓦陷,大事勿用

从2021年重阳节的黄历来看,这天为冰消瓦陷日,忌修造。

重阳节上坟扫墓有什么讲究?

一、贡品方面
重阳节祭祀扫墓,需要准备 香烛、纸钱、水果、点心、素酒 等贡品,一般准备三样或五样,一定不能准备双数的贡品。
二、态度方面
重阳节祭祖,扫墓时要先下跪,再上香,然后烧纸,最后行大礼祭拜,并向先人问候并说明来意,再祈求先人保佑。如果是给亲人扫墓,态度也要虔诚,因为这是一种尊重。
三、时间方面
重阳节上坟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十月初一的时候,天亮的比较晚,太阳落山却比较早,上午9点到下午15点这段时间内,是一天中阳气比较旺盛的时段,会加强自身阳气。
四、穿着方面
重阳节去扫墓,衣着方面也有讲究,最好穿得素雅一些,颜色不要太鲜艳,但要在身上穿一件红色的衣物,比如红内衣、红袜子或红绳等饰品。这是因为墓地的阴气重,红色能辟邪保平安。

8. 潮汕有什么风俗文化 重阳习俗有哪些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们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叫做重九节。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到了唐代被定为民间节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定为法定节日放放假。那么潮汕在重阳的时候有哪些习俗呢?本期的 汕头文化 ,为你解析。

祭祖。重阳节习俗。潮俗在重阳节祭祖的都是家境比较清贫者,他们无力在每个祖先的忌辰都祭拜,便在这一天做个总的祭拜,求得祖宗谅解。

登高。随着岁月流逝,重阳登高习俗中的迷信观念日益淡漠,而登高习俗被赋上新气息。九月九日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云淡山青,金桂飘香。当此之时,邀请亲朋好友,欣然结伴出游,登高环望,极目天舒。那漫山红叶,金黄果实,各种风光尽收眼底,顿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放风筝。潮俗说:“九月九,风筝仔,满街走。”说的是潮汕人在这一天的一项特殊习俗:放风筝。潮汕地区春夏多雨,冬天太冷,秋天最宜室外活动。金秋季节,秋风送爽,蓝天下飘着一只只造形别致的风筝,使人觉得生活充满生机,全然没有北方秋天的萧瑟景象。潮汕地区的风筝不似潍坊风筝有名,但放风筝之俗较为普遍。风筝多是小号的,削竹篾为架,糊上各种质量的白纸,再在自纸上画上各种图案。

食“九皇斋”潮汕重阳节保持中国传统的风俗,如高人雅士登高游赏,饮酒赋诗,老百姓翻晒衣物书籍、椅柜颇有古意。潮安、澄海且有一处结缘风习,即炸油麻丸分送亲友。丸与缘同音(粤语读音),意在结缘。另旧时潮州戏班自初一日起至初九晚上要食斋,称食九皇斋。自初一日起全班人员穿白衫裤,天天焚香敬奉,初九晚上,全体敬拜(连同玄武山佛祖和戏神田元帅一起拜)。民间也有拜九皇者。但在泰国潮籍华侨裔食九皇斋却很隆重,自初一至初九或初十,普遍有食九皇斋,祀拜皇神之俗。他们所祀的九皇神,与中国神书上所说的北斗辰宿不同,也与潮汕本土民间传说的人皇九个头,有九个兄弟,分管九州的九皇神不同。他们拜的九皇神,传说原是九个贼,后被观音大士收服,改邪为正,大慈大悲,做了许多善事,成为佛门的大弟子,而受人们的崇拜,构成了有异于本土的潮汕华侨民俗的一部分。

9. 重阳节可以去烧香吗

当然可以。

上香跟复日制期没有必然的关系,跟自己是否有虔诚心才有关系,上香不在于次数的,一般都是早晚各一次,也不用讲究确定的时间,其余时候随自己心意和方便,关键是要懂得上香的真义:

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9)汕头重阳节要拜吗扩展阅读: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10. 汕头那边过节有什么习俗吗··

汕头旅游指南——节日习俗 辞年:也叫过年。农历十二月最末一天称岁除,是晚称除夕,是夜也叫“过年夜”,均为辞年之意。期间,家家户户张帖福桃春联,合家大小洗澡换上节日盛装,大人给小孩、长辈送压岁钱,摆上丰盛的祭品祭拜祖先,然后合家“围炉”吃团圆饭。除夕晚这一餐,老人们讲究要慢慢吃,吃久一点,谓吃久久,久久都有好吃;还讲究上桌的菜丰盛,不宜吃完,谓盘盘有存,年年有余。 是晚,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盛满米,灯火不能熄,含意是象征“年年有余”,“财丁兴旺”的好兆头。 吃团圆饭之前,大人要在大厅公祖香炉前及家里各处用红盘放上大吉(蕉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压年”,一直放到正月初五“年径开”,意求过年大吉、新年大吉。 吃完团圆饭之后,合家围坐茶座,品潮汕工夫茶,尝新鲜水果、糖果、瓜子,开始“守岁”,叙天伦之乐,成年人“守岁”多守至当夜子时,迎来新年。 每年除夕之前,各家各户总要办各种各样的年货,添购新的衣饰,男女美容美发(旧时过年前男必理发,女必“挽面”),忙得不亦乐乎。还要大搞清洁卫生。一般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上天”“述职”之后,各家各户要“采囤”(清除厝顶楹桷、墙壁等上下四处污秽),之后全面大扫除,家内工具、睡具、被褥、蚊帐等全部进行清洗日晒,干干净净过年迎春。 春节:春节也叫新年,即除夕夜子时起至正月初四日,为春节日。 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新春之始。清早,家家户户煮甜圆汤“拜天地”,晚辈向长辈奉甜圆汤,敬祝大人、长辈“新年合想”、“新年健康”等吉利话。并备牲米果、圆汤等祭拜祖先。早餐多吃甜圆汤,吃干饭(含意出远门不遇雨水之天气),老人、妇女多吃斋。这一天,人人都要谨记说吉利话,说好听的话,不能说恶话、坏话不能吵架,不能打破碗碟之类,不能扫地,不能向人家讨债。出门路遇熟人,或到亲友家拜年,或至邻居家请安,都要道一声“新年好”或其他祝福之类的好话。此外,给人家拜年、或到邻居做客,都要备带大吉、糖果之类的礼品及送老人、送小孩的“红包”,表示敬意、爱意。主人回赠大吉等,俗谓转敬或换吉。 正月初四,民间所谓“神落天”,家庭妇女多备办祭品迎拜各路神仙加落人间“各就各位”,很多“善男信女”有一早“念心”拜佛祖祈福求签的习惯。 春节过后,正月初五,俗称“年径开”,意即年假告一段落。这一天,人们便可以撤去除夕夜(过年夜)摆放在公祖及神明炉前及米缸等四处的大吉等“压岁”之物品。 春节过后的正月初七,俗称“人日”、“人节“。相传女娲开天辟地造万物,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造人、初八造谷、初九造天、初十造地。故人们把正月初七称为人日。人日必须食一种用七样蔬菜作成的饼食,及后为了方便,人们改食七样菜,或把七样菜混合煮熟后吃,谓之“七样羹”。这七样菜一般取萝卜(意“清白”)、厚合菜、大蒜(意取诸事合算)、葱(意取聪明)、韭菜、春菜(意取长久回春)、芹菜(意取勤劳),意在吃后合家清清白白,新年回春、聪明勤劳,诸事合算,万事无忌。 清明节: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为民间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三月初,阳历4月5日。 这一天,民间旧俗必备牲(米果)纸扎在家祭拜祖先。还有上坟扫墓(俗称“桂纸”)的习惯。 扫墓时,多带工具除草修坟,带丹青油漆誊彩墓碑、伯爷碑,并在坟堆等处压放钱纸,带祭品奉祀伯爷、祖坟。旅外侨胞都有清明回乡扫墓或寄钱备办祭品让亲人代为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 自古以来,人们不光纪念自已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建功立业、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建国后,机关、团体、学校组织干部、职工、学生、祭扫革命烈士墓,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因多数祖墓葬于山地,远离家乡,且清明时节外到处春草青,故上坟扫墓,实际上也是民间、特别是青少年喜欢参与的一次“踏青”的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五月节”。民间旧俗多备办粽球、粽(米果)及牲品祭祖。粽谐音“壮”,意谓吃粽,可望身体强壮。临江河或大池塘的村寨,向有在当天及后几天内举行赛龙舟活动的习惯。 参加竞赛的龙舟有代表一村、某一社团的,也有代表生肖年龄层的(俗称“爬生肖”,一只龙舟代表一个生肖;代表生肖的龙舟可多可少,最多的有12只,代表12生肖)。一般于节前,各代表队的龙舟,便开锣练浆。竞赛当天,竞赛场围观者人山人海,河中岸上,气氛热烈。锣鼓声、吆喝声、鞭炮声、呐喊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甚是热闹,令人向往。明大理寺卿、邑人周肖镐描写玉峡赛龙舟时诗云:“霏霏炎雨落晴空,峡底洪涛挂玉虹。鳞甲满江看竞渡,夺标眼底定谁雄。”便是赛龙舟的生动写照。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民间旧俗用糯米粉做的钱仔米果或大米粉做的谷穗(米果)及牲品祭祖拜神。 民间农历七月,盛行“施孤”(又称普渡)民俗活动,谓“七月初一开孤门,七月三十关孤门”。所施孤,向孤苦无依的鬼魂施舍也。民间“七月半”除祭拜祖先外,还需施孤。施孤旧俗活动高峰主要是一些乡、社主持举行的“施孤正日”(多为自行选日,有的选在中元节),礼仪隆重,即所谓“盂兰胜会”,期间高搭彩台,聘僧人或道士清醮诵经,普渡孤魂,并祭祀丰盛的祭品。 施孤的彩台俗称孤棚,凡在此拜祭的祭品,祭后概散发给穷者或让人抢夺,此活动俗称“抢孤”。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自古奇数属阳偶数属阴,且月与日均属阳,故把九月初九称为重阳。旧志载:“士夫登高,间作赛菊宴,儿童多作纸鸢”。 敬老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990年广东省定重阳节为老人节,城乡各地始有一些集体的敬老活动。每年此日,有关单位、团体常举行敬老或组织老年人登山、旅游等文体活动。现时,老年人重阳节相邀爬山登高,已成风气。 冬节:是日为节气“冬至”,一般在阳历12月22日,也称圆满节,民间有的也称“过小年”。 民间旧俗这一天,人们必用糯米粉渗水加红色素搓条切粒,称“搓红丸”,然后加姜薯片(或苏木薯片)煮成甜丸汤,称冬节圆(丸)。当天一早,人们就以甜丸汤祭拜神明,并加备牲(米果)品、水果、水酒这类祭拜祖先,然后人人都吃冬节圆,俗谓吃过后算添1岁,故有“过小年”之称。

阅读全文

与汕头重阳节要拜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梦见蛇是什么意思 浏览:301
商丘市交养老金在哪交 浏览:316
襄阳养老金指纹电话 浏览:865
大同养老保险补缴2016 浏览:636
重阳节千寿宴 浏览:886
孝顺故事200大全 浏览:41
怎么写老年公寓消防整改报告 浏览:12
佛教孝顺父母因果故事 浏览:266
父母不考证怎么办 浏览:916
女的拿养老保险是几周岁 浏览:411
政治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浏览:928
70岁以上驾车 浏览:268
老人如何补气血吃什么药 浏览:364
触动孩子孝顺的视频 浏览:841
念亲恩重阳节作文 浏览:356
老年人披搭 浏览:242
社区老年的活动调查问卷 浏览:876
城镇退休养老金标准 浏览:413
长老人斑怎么祛掉 浏览:225
少女和父母吵架如何处理 浏览: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