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圣经妻子怎么孝顺公婆

圣经妻子怎么孝顺公婆

发布时间:2022-12-28 06:10:07

1. 有没有人知道古代女子的七出之条是哪七条啊

七出之条 定义、源流
“七出”一词起于汉代,至今可见的最早文献是汉代的《大戴礼记?本命》,称为“七去”、“七弃”。谓“妇有‘七去’:不顺父母(此指公婆),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并解释不顺父母因其逆德,无子为其绝后,淫为其乱族,妒为其乱家,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备祭祀供品),口多言为其离亲,窃盗为其反义。然而,出妻现象早已有之,先秦妇女出嫁和被休同时称“归”,被休也叫“大归”,被出的妇女叫“弃妇”。汉代提出“七出”与“五不娶”(乱伦之家、逆德之家、上代有受刑的、患恶疾的人家的女儿和没有母亲的长女)有关。这样就把住婚姻的两道关口。唐代将“七出”规条入律,当出不出和随便弃妻都将受律法干预;并将七出顺序改变为“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公婆)、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清律改为:“无子、不事舅姑、淫僻、嫉妒、恶疾、多言舌、盗窃”;而对犯淫僻的妇女没有“三不去”的权变。“七出”次序的变化反映不同时代对妇女要求的标准不同。

不顺父母
父权制家庭的建立首要的是维护父家长的尊严和利益,娶媳妇事奉孝顺公婆是婚姻的主要目的之一。孟子说过“娶妻为养”,就是事奉丈夫的父母。顺、孝、事的理想标准如《礼记?内则》所要求的,“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叫头遍,媳妇起床梳洗到公婆处请安,奉水盥漱,侍侯用饭,没有公婆的命令不敢退私室休息。媳妇必须唯公婆之命是从,“三从”中的“从夫”,实际“夫”需以父母之命是听;“四德”中的每条都与事奉孝顺公婆的修养有关。不顺公婆的媳妇,起到扰乱家庭尊卑秩序、破坏和谐的作用,是违背孝德妇道,也是妻妇最严重的错误。因此,在尊崇孝德的汉代创造“七出“之条时把“不顺父母”放在首条。许多因不孝顺休妻的例子看来很不近情理,如东汉姜诗的妻子在婆婆面前叱骂以条狗,就被丈夫认为不孝顺休弃,姜诗还被誉为孝子。是否顺公婆,更多是主观感受,一些公婆借口不孝强迫儿子休妻,造成像《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悲剧。

无子
“七出”之条中,该条对被休妇女而言,最是无辜。父权制家庭中婚姻的目的是“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娶妻就是为了生育后代;而按照父系传承的世系原则,只有儿子才算延续香火的后代。因此,妇女不得不担起“无子”的“罪名”。依制只能娶一个妻子,所以需休弃无子之妻,再娶新妻以生子。曹植《弃妇诗》写道:“无子当归宁(被休)……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天月相终始,流星没无精。”是说无子的妇女就像流星一样在夫家短暂;只有生了儿子的妻子才能像日月经天在夫家站住脚。可见汉代因无子休妻的普遍存在。后代越来越重视“无子”在“七出”中的位置,开放如唐朝,唐律中把“无子”置于首位,这一直延续到明清。不过,后来流行无子的正妻为丈夫纳妾,妾生子可视为己生,免于被出;若无子且妒,只有被休。历代因无子被弃的妇女上至宫廷贵妇(如春秋时卫国夫人庄姜,出身高贵,品貌超群,《诗经.卫风.硕人》就是赞扬她而作,但她由于没有生育而被疏远冷落,《诗经?邶风?日月》旧说如是)下至民间(如曹植《弃妇诗》所咏)不可胜数。

“淫”
这里是指妇女有放纵淫乱的行为,“僻”是行为邪僻不正,淫僻被认为是妇女道德品行最大恶德。(儒家在性行为、性道德上也是奉行男女双重道德标准的)该条要求妻子对丈夫保守贞操,不得与家族内外男子有染,以保持家族稳定和血统纯正(《大戴礼记?本命》“为其乱族也”)。对已婚妇女来说,被认为是自身可掌控的最大的过错,“万恶淫为首”。宋代以后重视“处女贞”(守贞操的未婚女子,民间俗称“黄花闺女”),有新婚夜“验红”的习俗(用白绢检验初婚夜夫妻性生活是否有血,有血即是贞洁处女,无血,就断定犯淫即刻休弃)。唐律令把“淫佚”提到第二条;清律列在第三条,但又规定犯“七出”之条中,惟独对犯“淫佚”条不执行“三不去”(详见第23档案)的权变规定而格休勿论。家族在对犯淫妇女处罚上起重要作用,如清代江西临川孔氏支族家规规定“妇与人私,断令改嫁;其夫不嫁,革饼逐出,生子不得名登团拜;凡族中婚姻喜庆之类,俱不得与;不得派行称呼”。妇女犯淫除休弃外,更有施行“沉塘”(沉”(将犯淫妇女绑在竹木板上塘底淹死,湖南等地习俗)等严厉惩罚。宫廷惩罚淫乱的妇女有“幽闭”(是处罚淫行的酷刑即《尚书?吕刑》“宫辟疑赦”之宫刑,男子割势,女子毁坏生殖器,仅次于死刑)。至于小说、戏剧中如《水浒》对犯淫的妻妇嫂非休即杀在后代影响深远。

恶疾
“恶疾”,《大戴礼记?本命》认为是“不可与共粢盛(备祭祀供品)”,东汉何休认为“恶疾弃,不可事宗庙也。”何休把喑、聋、盲、疠、秃、跛、佝都归入恶疾,未免太泛,除了“疠”传染性强难以治愈,其他6种残疾并不妨碍祭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疠,恶疾也。”“疠”通“癞”,就是麻疯病,传染性强,患者遍身烂灼,毛发凋零,指节自解,为不治之症。妇女患此恶疾除不许参与祭祀外,也影响生活、生育,不能承担伦理责任,自然被父权制家庭休弃。后来,把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也视为恶疾,如清代直隶安平县归可子妻岳氏,因患有羊角疯,被丈夫以“七出”中的“恶疾”条休弃;岳氏回娘家养病,渐渐康复,而归可子已再婚娶妻;岳氏看复婚无望,又不愿改嫁,就投井自杀了。(事见李塨《恕谷后集》卷7,《可母岳墓碣铭》)

嫉妒
“妒忌”(“嫉妒”)出妻,是要惩罚那些对丈夫多纳妾不满、敢于表现在语言和行动上的正妻。认为嫉妒有背“妇德”中的柔顺之德、贤惠之道,其目的是维护父权制家庭丈夫多娶、家族多子的利益需要。《说文解字》对“妒”解释为“妇妒夫”,相应还有“媢”字是“夫妒妇”,说明当时妇女有外遇或通淫的情况,引起丈夫嫉妒情况比较多;后来人们更习见妻子对丈夫纳妾的嫉妒了。先秦时代,上层妇女即使嫉妒也不一定被出,《左传》记载晋国叔向的母亲羊叔姬(嫡妻)嫉妒叔虎的母亲(妾)长得漂亮,不让丈夫多接近她,怕妾生下儿子威胁叔向的地位,她不但未被休,《左传》还称赞她聪明。到了东汉的冯衍妻任氏因阻止丈夫纳妾被丈夫休遣,冯衍写信给妻弟说自己按照先圣之礼纳妾遭到妻子嫉妒,是自己和家庭的不幸,不去此妇,家不宁、不清,福不生,事不成。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唐朝,上层妇女中嫉妒制夫的现象还非常普遍,直到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时代,妇女嫉妒减少甚至主动为丈夫纳妾的多了起来。

多口舌
“四德”对“妇言”的要求,作为妻妇应沉静寡言,“言不贵多而贵当”。父权制家庭忌讳妻妇多言,主要因为怕外来的妻妇会离间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特别是兄弟间的关系,导致家庭不和甚至瓦解。如汉初陈平年轻时与兄嫂同住,其兄每日耕田,而鼓励陈平到外面游学,嫂子嫌陈平不生产白吃饭,说:“有叔如此,不如无有!”被丈夫休弃,赶回娘家。东汉李充的妻子也因妻子多言而出之。在妯娌间搬弄是非、制造家族不和也是多口舌的表现。后代连篇累牍的女教书中,普遍认为妇女多言是违背妇道,不贤、疯癫,难为夫家所容。清代唐彪《妇女必读书》中说:“妇人贤不贤,全在声音高低、语言多寡中分:声低言寡者贤,声高言多者不贤也。”《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就是写一个聪明敏锐,性情直率,不受礼法约束,说话无忌,出口成章的李翠莲,到婆家不为所容,而遭休弃,也不为自家哥嫂接纳,终于出家为尼。

盗窃
把妻妇“窃盗”(不是指在外盗窃他人财物,而是家内)作为“七出”之一条,一方面反映妇女没有独立财产权,更反映出父权制家庭(族)为维护父权—夫权家族的财产利益而对妇女进行控制。《礼记?内则》规定:“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即使娘家人的馈赠也要交给婆婆,更不能把丈夫家的财物“私假(借)”、“私与(给)”,不然就构成“窃盗”,这被认为“吃里扒外”。所以,把妻妇窃盗的罪名定为“反义”,即违反常情常理。在父权制婚姻家庭制度中,男家为内,女家为外。《韩非子?说林》中讲卫国女子因出嫁前听她母教导——婚姻不可靠,被丈夫遗弃很普遍,应该自己积攒财物,到婆家后照乃母话行事被发现,“其姑以其多私而出之”。后代大家族家法规定妻妇不得把大家族的公共财物据为小家所有,郑氏家规要求家庭劳作如纺线必须集体进行,不许分散在各自小家,每天收工前检查有无缺少,严格防止窃盗私藏归小家庭。

“七出”小结
“七出”是对妇女而设的惩罚规条。明初刘基就说过“七出”不是“圣人意”,乃“后世薄夫之所云”。他认为犯淫、妒、不孝、多言、盗窃这五条,出妻尚有道理,而“恶疾”与“无子”,是人不愿有之大不幸,而竟被出,有悖天理人情。(《郁离子》)从今天的眼光看,“七出”的用意:(1)在于巩固父权—夫权家庭(族)秩序——如以“不孝”出妻为了维护家长尊严和转移养老责任给妇女,以“淫僻”、“嫉妒”、“多言”出妻为了保持尊卑有序、血缘纯正和人际和睦;(2)为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的利益,包括世系延续及其象征意义、社会声誉和物质利益,以“无子”、“恶疾”、“盗窃”等不近情理的条规出妻。责怪、压制、惩罚妇女使其屈从牺牲,是“七出”之条对妇女构成压迫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与“七出”相补充的还有“三不去”规定:“有所取(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大戴礼记?本命》)这是对“七出”的一种变通,对那些娘家无人、与夫守孝三年和与夫共历贫贱患难的妻子当出而给予“豁免”,但对于犯淫的妇女是不适用的。

2. 婆媳应该如何相处

①婆婆是长辈,应该先做出榜样儿来,把儿媳看成是自己的闺女一样去对待。
②儿媳应该尊重婆婆,耐心听从长辈的意见,婆婆说的对了就服从,说的不对要耐心地跟婆婆解释一下正确的做法。
③要互相体贴,关心,谅解,谦让,包容,理解对方的不容易。
④为了全家的幸福和快乐都要共同去努力和付出。

3. 怎样处理婆媳关系

有人说,“最难相处的女人有两类,一类是情敌,一类是婆媳”。情敌我们就不说了,冤家对头当然是难相处的。可是,婆媳不是应该相处融洽、享受天伦之乐的吗?差强人意的是,我们常常看到充满了张力的婆媳关系;甚至,基督徒也难以幸免。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处理婆媳关系吧!

许多婆媳关系处理不好的案例告诉我们,秩序错乱是根本的原因。圣经创世记2章24节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可见,当一对男女进入婚姻开始,就要离开父母。若是不能顺利地离开父母,秩序就错乱了,婆媳关系就变得步履维艰。

离开父母,不一定等同于不与父母同住。但有条件不与父母同住,的确能更容易离开父母。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女人一般容易离开父母一些,男人却不是那么容易。因此,中国的婆媳关系也尤为困难。理顺和改善婆媳关系,家庭中的男人责无旁贷。他若能早日离开父母,婆媳关系就有望早日正常了。

但越是有婆媳关系问题的家庭,男人越是不容易离开父母。男人择偶无形中是以自己的母亲作了原型,所以,强势的婆婆往往会有强势的媳妇。强势的母亲的影响下,却又容易产生弱势的儿子。因此,为了帮助男人离开父母,作妻子的要控制自己的强势,处处让自己的男人作头、处处让自己的男人学会负责。当男人能学会作头、学会负起责任的时候,他就容易离开父母了。

男人不但要离开父母,他更要作好在婆媳关系中斡旋的准备。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两个家庭不同的习惯,使得婆媳之间难免有一些张力。处事中,我们需要有智慧。当需要夸婆婆的时候,千万记得由自己来夸;当不得已需要指出婆婆不对的时候,忍住、让自己的丈夫来讲。

但千万记得,作丈夫的从妻子那里听来一些负面的问题,不要急于去说自己的母亲。若这么做,不但于事无补,反倒火上浇油,撕裂了婆媳关系。聪明的丈夫,一定要自己去留意。若是没有再现,不过是一时的错误,不说也罢;若是再现了,等亲眼看见再说不迟。这样,就是自己发现的,与媳妇无关。婆媳关系也不会因此而破裂。

作为母亲、作为婆婆,也要遵从圣经的吩咐,让自己的孩子独立,实践“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的教导。当你的孩子出母腹的那一刻,你就要培养他渐渐成为独立的人;当你的孩子结婚的那一刻,你更要放手,让他组建和经营独立的家庭。

你的孩子遇到事情,不该再是第一时间找你商量,而是该找他的妻子商量。若是他习惯于找你商量,你需要放手让他学习走路一样地放手让他找自己的妻子,鼓励他学习走路一样地去鼓励他找自己的妻子。若他妻子有什么不好的地方,那是你的孩子自己需要去面对的功课,让他自己去解决。

离开父母并不是不孝敬父母,离开父母其实才能更好地孝敬父母。理论上讲,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才能成为一体。作媳妇的才能真正待自己母亲一样地待婆婆。实际上看,若是以孝敬为借口而不能离开父母的,往往导致婆媳关系错综复杂,反倒不能孝敬父母了。

所以,明智的婆婆会放心的把孩子交给媳妇,聪明的丈夫也会在离开父母的基础上、斡旋好婆媳关系,贤惠的媳妇也会帮助自己的男人成长、并和他一起孝敬公婆。

婆媳关系出现紧张的案例,大多集中在媳妇生了宝宝之后,所以需要特别作强调。事实上,这段时间是各种问题集中爆发了而已;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和上述的也是没有不同的。

婆婆会以为自己经验丰富,常以“我养了这么多孩子,我还不懂吗?你老公也是我养大的”为借口,干涉怎么养孩子。她忘记了,如何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自己作为奶奶不该再去插手了。更何况,上一辈因为时代的局限,的确存在很多既不科学又不合乎圣经的育儿之道。

媳妇看到婆婆一些错误对待孩子的做法,出于爱子心切,忘记了该让丈夫去沟通,一着急就自己数落了。做丈夫的在这个问题大爆发的时间段,也最容易忘记斡旋的智慧,反而火上浇油了。在手忙脚乱的时候,丈夫可能又退回到自己的父母那里寻求帮助,甚至还有把养育的责任推给父母的。

因此,结婚前婆婆、媳妇和那个夹在中间的男人就要做好准备;结婚后就要不断地去调整、操练;在问题大爆发的时刻,关键的就是继续去坚持了。

婆媳关系如何处理呢?

关系的理顺、秩序的正确,非常重要!

婆婆和媳妇,还有那个夹在中间的男人,都要明白夫妻关系更为优先。在此基础上,再去处理具体的问题。

婆婆和媳妇,还有那个夹在中间的男人,都需要迈出自己需要迈出的那一步。绝对不是,你看我、我看你,想着别人迈步,自己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婆婆、媳妇,还有那个夹在中间的男人,都要靠主努力、靠主坚持。加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4. 你如何理解百善孝为先这句话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中的“先”有“首先”的意思,也有“最重要”的意思。这句话是说

“孝”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所有良好品质的基础;在一个人所具有的品质中,“孝”是最重要的品质。

古人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的话,“孝”是忠的基础,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怎么可能会忠于国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敬爱,又如何能做到敬爱别的老人呢?孔子说“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必须打牢固基础,“孝”就是社会井然有序,和谐发展的基础。

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得孔子真传的有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也,其为仁之本与!”可见在孔门中,孝的地位是很高的。在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重视孝道教育,皇帝的圣旨也常以“胜朝以孝道治天下”来开始,足见“孝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句话包含了“孝”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好品质两重意思。

儒家讲孝是有等级层次的:“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我们平时所谈的“孝”多是最低层次的孝,只是赡养父母,端茶送水,嘘寒问暖,这是最基本的,最低层次的孝;不给父母惹麻烦,不给家庭添乱,不让父母因自己而蒙羞丢人这是第二个层面的孝;最高的“孝”是为父母增光,就是光宗耀祖,这就要求能建功立业,让父母很有尊严。现代社会中依然如此,你事业有成就是最大的孝了,如果属于肯老一族的话,那有何“孝”可谈。

5. 怎么做才算是孝顺婆婆

您好!这个贴已经好几年了,我是信耶稣的。圣经中告诉人要孝敬父母,但干涉到儿媳的主权时你要站出来为自己争取权益。结了婚不是保姆,如果老人配偶不在了,或无法自理之类的,如没有其他子女的情况下,就要接来一起住吧。我也结了婚,我丈夫也是不许我说他家人如何。但没有严重到你老公这样。网上有唐崇荣牧师讲的婆媳之间:妈妈不能看儿子爱儿媳嫉妒,因为母子的爱和夫妻的爱不一样。婆婆对女婿好是因为怕女儿去人家受气,而儿媳嫁了进来就是自己家人。世上的婆婆也好、老公也罢、儿媳也好,都各有千秋,各有其性格。我身边有很多都是水火不容的关系,但丈夫都好像还能容。儿媳过年节都不给公婆钱,相比之下,我丈夫说我大度了。不过你老公真有问题,我建议你把你们的实际情况能在日常相处中流露出来,虽然可能老人会有忧虑,但总比误解你们好。

6. 浅谈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为人子女37年,为人妻10年,为人母9年。信主之前,觉得自己还行,过得去:在父母眼中还算是乖乖女;在丈夫面前也算一个独立的女人;在女儿心中也觉得还是爱她。信主之后,发觉这三方面均是失败:没有好好孝敬父母;不会顺服、尊敬丈夫,不懂真正爱女儿。
被圣灵光照,这样的认识有些痛苦。
一、孝敬父母。
给父母买衣服、保健品,也常打电话回家。但当不懂事的我把一些烦恼带给二老,使他们不得不为我操心和担忧,突然明白,那是怎么样地一种不孝啊!
婚后一直和公婆住在一起,我也难免陷入婆媳关系的旋涡当中。婆婆对儿子的百般宠爱和对媳妇的挑剔,总是引起“战争”的导火索。往往又忽略了婆婆对这个家的辛劳付出,只盯着婆婆的“短处”,只为争个“理”,使本应是充满爱的家变得如销烟般的战场。唉!这又是一种怎样地更不孝和不敬啊!
二、顺服、尊敬丈夫。
这点完全是信主后的认识。信主前自己属于“女王”类型,喜欢指导、改造丈夫。差一点儿就赶上“红太狼”的节奏。在想要“改造”丈夫的过程中,内心其时并没对丈夫的尊重与爱戴,我想更多的是控制和拥有的欲望,甚至不知不觉已产生了藐视。
以弗所书5:22-24
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他又是教会全体的救主。教会怎样顺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样凡事顺服丈夫。
于是静下心来学这门最让我不喜欢的顺服功课。(说实话:害怕从“欺负”地位跌落到“被欺负”地位。)没想到完全慵人自扰,因着肯那么一点点的顺服,夫妻间的关系反而更进了一步!甚至变和谐而更加甜蜜!
三、爱子女。
以弗所书6:4
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
以前觉得自己很爱女儿。给她吃,给她穿,给她受各样的教育。信主后思想这个问题:我是真的很爱她吗?希望她成绩好,希望她听话。我照着自己的私欲在要求她。甚至当我很生气责骂或打她时,我真的是在管教她吗?我发现更多的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
诗篇127:3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
唉!我是不管理、荒废这份产业呢?还是用自己的私欲霸占这份产业?
觉得古人好有智慧。有三字经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道出了为人父母者的教育之职和教育方法的重要。有弟子规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说出了为人子女者该有的态度和行为。有千字文如:“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古代人结婚时女人头上的红盖头,都在告诉我们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结合时,“男人是头”这一秩序问题。(其实无论是古代的“红盖头”,还是今日的“白头纱”,都提醒女人若让男人当头,那真的会很蒙福!)
这些宝贵的古训与圣经上的教导如出一撤。也许我们智慧的老祖先早已得知启示,代代相传,使我们能拥有如此文化瑰宝!(出埃及记20:6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但是我们却忽略它,也不珍惜它,更没有好好传承它……
这个?

7. 在基督里,妻子怎么顺服自己的丈夫

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他又是教会全体的救主。教会怎样顺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样凡事顺服丈夫。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丈夫也当照样爱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子;爱妻子便是爱自己了。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子,总是保养顾惜,正像基督待教会一样,因我们是他身上的肢体(有古卷加:就是他的骨他的肉)。为这个缘故,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 (以弗所书 5:22-33 和合本)

阅读全文

与圣经妻子怎么孝顺公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年痴呆症的心理治疗PPT下载 浏览:982
去体检怎么形成体检报告 浏览:655
内蒙古退休金计算错误 浏览:557
爱父母如何试教 浏览:529
高血压体检都体检什么 浏览:154
养老金南水北调的优缺点 浏览:503
协警退休年龄范围 浏览:252
退休金是十三薪吗 浏览:688
长寿花怎么保养最好 浏览:40
表明孝敬 浏览:804
金源养老院 浏览:849
伊春厂办集体退休金 浏览:428
父母一方死亡儿子户口怎么迁出 浏览:13
冰雪大世界60岁 浏览:585
百色2015年养老保险政策 浏览:279
怎么与老年人交流沟通 浏览:801
山东省公务员退休工资 浏览:699
养生白酒有哪些大品牌 浏览:80
局级女干部退休年龄 浏览:787
社会实践敬老院照片 浏览: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