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过年,会有多少人在享受孩子给自己磕头的乐趣
王建军
1
人们经常说,年味淡了。
年味浓淡与否,是经过比较才得出来的。如果从鞭炮烟花的响声和满大街灯光色彩上比较,现在的年味要比过去浓烈的多。如果从习俗传承上比较,年味的确是淡了。别说年轻人,好多中年人也不懂什么发钱粮、烧香之类的习俗。
至于一些跑花灯跑旱船踩高跷之类的活动,就更少了。初一刚过完,人们就张罗着挣钱去了,谁还赖在家里过个完整年?
2
有些事情是少不了的。
拿磕头拜年来说吧!要知道,以前过年,是需要磕好多头的。拜天拜地拜祖宗,需要磕头;给长辈拜年,也需要磕头;没有了长辈,还需要给早已逝去多年的他人的祖宗磕头……总之,从除夕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会磕无数的头。
现在则不然,在许多场合,互问声“过年好”就算是礼到了。
这算不算进步呢?如果真的讨论起来,恐怕是一个能争得面红耳赤的话题。
因为,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念念不忘“磕头拜年”。过年了,给父母或祖父母磕几个头,据说能最大限度的表现自己对老人的尊重和爱戴。
当然,有些头也不白磕。尤其是小孩子给老人磕头,往往会得到不少的压岁钱。过去,也就是块八角,现在呢?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都可能得到。
“宝宝,快给爷爷奶奶磕头!爷爷奶奶有红包,有压岁钱!”
于是,天真的孩子做游戏般的跪下,认认真真或嘻嘻哈哈地磕完头,爷爷或奶奶高高兴兴笑逐颜开地掏出红红的钞票塞到孩子手里。
皆大欢喜!
3
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磕头,似乎没有什么不好。支持者自有赞同的理由。培养孩子的孝心,让孩子学会感恩,有错吗?
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不仅过年时让孩子磕头,有的地方甚至在平时还会专门设立课程教孩子磕头。
据我所知,有的学校会定期举办孝敬文化节,让学生向父母行三跪九叩大礼,目的是慎终追远,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每次看到少年儿童垂手肃立,毕恭毕敬地磕头时,我的眼前总会浮现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宋江的屁股。演员李雪健好像对磕头极有研究,高高翘起的屁股把宋江对皇帝的绝对臣服表现了出来。
有的人肯定会说,不就是给父母磕个头嘛!又不是给别人磕头,用得着这么丰富的联想吗?
4
磕头,准确的说应该是“磕头礼”。行礼时要双膝跪地,屁股高高撅起,把脑袋瓜子往地上砸,以表示尊重、感激或臣服、屈从。
给父母或长辈磕头,当然表示尊重、感激了。我不明白的是,表示感激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什么非得玩磕头的动作。
当然,如果从这个动作里懂得了“臣服屈从”就一定不是什么好事了!有主动跪倒在别人面前的,也有被迫屈膝的。成语“奴颜婢膝”太形象了,奴才的笑脸,婢女的膝盖,这样的人,太恶心了。
我不知道磕头礼是从何时兴起的。据说源出《周礼》,这一点好像有道理。孔子念念不忘恢复“周礼”的事情是有的。因为经过春秋战国的战乱,社会上已经是“礼崩乐坏”,为了维护秩序,孔子十分渴望恢复“周礼”
站在孔子对面的,是一群桀骜不驯、纵横捭阖、思想敏锐、不屈从不盲从的“诸子”。
磕头礼大行其道,我感觉应该是从汉朝开始的。武帝独尊儒术,需要的就是天下的臣服,你不匍匐在我的脚下,我还能驰骋寰宇嘛!
如果有不服的,还要打屁股。屁股打烂了,你就站不住了。
单就跪拜的形式而言,一个高高在上,一个匍匐于地,本就是一种不对等的交流,是尊卑有序的最严格表现形式。磕头,究竟是表尊重感激在先还是表臣服屈从在先,无法说清,但无论如何,两者是纠缠在一起的,或尊敬感激中有臣服屈从,或臣服屈从中含尊敬感激,甚至有时尊敬感激就是臣服屈从,两者一而二,二而一。
翻开历史,磕头更多的是一种对弱者的蔑视、惩罚,是很重的羞辱方式。
历经千年沿革,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礼制令”,废除跪拜与作揖,脱帽鞠躬和不脱帽鞠躬分别成为男女的相见礼节。
5
现在,很多人主张教小孩子磕头,无非是让孩子懂的一些做人的规矩。往好处想,是想让孩子懂的感恩。
我们这样想,就是对的吗?
人和人之间,包括父子母女之间,其正常的关系应该平等的,绝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另一个匍匐在下。父母和子女之间,只有建立起相互尊重的关系,通过将心比心的理解和沟通,才能彼此和谐。
90年前,鲁迅先生在著名的《二十四孝图》里已经猛烈批判过封建礼教的可怕,对其非人性的性质,有了深刻的揭露。他以孔融让梨等例子深刻地地揭露,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而人道主义和人性光辉,才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
也有人认为,磕头是中国传统习俗的一部分,应该保留下来。学校这样做,正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
还是鲁迅,他曾经有一个比方,在国粹家眼里,传统文化好比脓疮,“红肿之处,艳若桃李;溃烂之时,美如乳酪”。
不是所有的传统都是好的。
我们的教育,树立的规矩太多,所以孩子活泼不起来,一个个苦大仇深。中高考之后,漫天飞舞的纸片就是对当下教育最大的否定。
再回到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里来吧。
一个这样的镜头: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这个头磕在地上,难道不是一辈接一辈的臣服吗?
《礼记·礼器》中说:“礼,时为大。”意思是,讲究礼仪的原则是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现在,自由平等已经被人们基本理解和接受了,头就不要再磕了吧!
再退一步,如果有人想磕头,那自己磕好了,千万别引诱或强制别人把双手撑开,屁股翘起,把一颗好大头颅磕在地上。
⑵ 孝文化节感想
孝文化节感想【1】
古有羊跪乳之恩,鹊有反哺之恩;父母之爱,恩重如山;长辈之爱,没齿难忘。
借罗村街道第四届孝德文化节的东风,罗村中心小学在12月份开展了“孝老爱亲”专题活动,用孝德情暖莘莘学子,塑他们善良博爱的品性。
孝德大合唱拉开了本次专题活动的序曲。
孝德文化节的主题曲《孝德之歌》导人从孝内涵丰富,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大,很有学唱的价值,但音域广阔,音调较高,要让小学生唱出个中滋味,的确要费一定的心机。
面对这种情况,罗村中心小学的领导进行了一番筹划:首先发挥队干部的自主性,每天定时校园广播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感性的认识;
其次,腾借音乐课的部分时间,让音乐老师一步一步引领学生:练声——把握歌曲——熟练视唱——边唱便赋予动作演绎。
最后,利用大课间的时间,发挥学校小行政、年级小行政、班委等三方的力量,集中全校学生进行赛唱。
《孝德之歌》熟练演唱让中心的学子们满怀了孝德的柔情。
接到在第四届孝德文化节开幕式上“万人合唱孝德之歌”的任务后,该校三、四、五年级组的学生共1000多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苦训”。
在训练的后期,接到组委会修改动作的通知后,师生们更以坚韧的毅力和极高的责任心完成了动作的修改。
在11月30日,在隆重的开幕式上学生们尽情演绎,以饱满的精神、整齐有力的动作、宏亮富有感情的歌声,征服了现场观众及与会嘉宾。
在12月8日举行的六十人的孝德之歌比赛中,罗村中心小学的小孝星们更用心演唱,用出色的表现赢得了罗村街道一等奖。
孝德践行是“孝老爱亲”的重头戏,也就是说《孝德之歌》不光会唱,还能在现实的生活中,让学生把这份“孝”,这份“爱”学着表现出来。
中心小学营造很好的氛围。
学校正门处,新旧教学楼显眼处张挂着学生提供的孝德名言“学习身边好人、争当孝德之星。
“播种孝心一点点,收获温馨每一天。
“孝亲敬老是人高尚品德的体现。
等横幅;教室门前的走廊上,装饰着学生亲手绘制的古人孝德小故事、小诗文;新教学楼的大堂里,六块展板呈示着各具特色的手抄报,校园广播每天有计划地播报学生提供的“爱”的故事、罗村新编二十四孝故事。
这样的环境氛围在无声熏陶着每个年级组的学生,使他们不甘落后地“颂孝”“学孝”。
为了帮助学生把孝落到实处,该校德育处用心进行了一系列“孝老爱亲”活动。
利用班会课,开展 “孝德爱亲好少年——马鹏飞”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自主中商定学习的后续好戏:演讲、写心得体会、跟马鹏飞交朋友等。
家校合作,以努力做好“三好少年”“五个一”的感恩作业,“我的孝德故事”征文比赛、“孝老爱亲”新年贺卡评癣“孝老爱亲”诗文朗诵等活动评寻孝德之星”。
为了让“孝德之星”名副其实,在“五个一”的感恩作业中,该校还设立了“感恩教育”反馈表,让家长肯定学生的孝心,彰表孝星小楷模。
“我的孝德故事”征文比赛里,在学校宣传发动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向别人描绘了自己真实感人的孝德故事。
经过了评委的认真评审,最后评出了特等奖:10名,一等奖:15名代表学校参加街道的比赛。
在演绎罗村二十四孝故事比赛中,丁光、贺小珊、等五位同学在刘立红、黄璇等老师的点拨下,把主人公的博爱表现无遗,受到了评委的高度赞赏,喜获金奖。
柔柔孝德情,缱绻暖童心。
罗村中心小学在12月“孝老爱亲”行动月活动中一系列的奏鸣曲,让孝敬之花在学子心中欣然开放。
对越来越懂得孝爱的孩子们,家长们的心中是欣喜的,他们一致认为:这次的活动比任何说教来得有意思。
学校真正想培养学生们孝德的高尚情操。
的确,在本学期教学任务比较重的情况下,学校领导依然把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性放在了首位,,真正诠释了“让生命像阳光般灿烂” 的`教育理念。
而在学校教育目标明确下,中心小学全校的老师也耐心地、细致地用自己的智慧来引领学生走在孝爱的大道上!
孝文化节感想【2】
世出世间这一些圣贤君子不要钱,他们没有贪图名闻利养,为什么热心为社会服务?诸佛菩萨舍离五欲六尘,
为什么还应化在世间广行六度,为九法界众生做好榜样,什么力量在推动他?跟诸位说,孝道,这是基本的力量。
我们一般讲愿力,愿力从哪里来的?愿力从孝道来的。
世间人拼命工作,现在人都是为名为利,没有名利他什么都不干。
可是一些有道德的人,他们不是为名为利,他拼命在干,尽孝,这就是印光大师讲的“敦伦尽分”,尽到他的本分,这是行孝道,尽孝道。
佛法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菩萨戒里面“孝名为戒”,不持戒就是不孝。
戒律的精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恶的念头还会起来,恶的事情还去做,这是大不孝。
由此可知,整个佛法没有别的,行孝、尽孝而已矣。
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孝道还欠一分。
什么人把孝道做圆满?成佛,圆教究竟的佛果,这个时候孝道才圆满。
所以用这个字来代表整个佛法是正确的,这个字是整个佛法的大总持法门,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
学佛就是尽孝道,化他就是帮助他了解孝道,帮助他修学孝道,帮助他圆满孝道,如此而已。
佛给我们讲的一些境界,不能够做的,不能做的你要做了,就是不孝。
戒律里面有一部分“作持”的,“作持”是你一定要做的,一定要做的你不做,也是不孝。
应当做的是“众善奉行”,不应该做的是诸恶莫作。
对于善恶你不能理解、不能分辨,又不肯去学习,这也是不孝。
所以“孝”的意思确实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有一法不含摄在其中,我们要认识清楚,认真努力的去学习。
孝一定讲顺,顺什么?最高的这个境界,顺法性。
与性德相应,这叫顺,顺这个。
所以千万不要误会了,这个孝,孝顺,顺父母,如果父母是个无知的,满脑袋的名闻利养,叫儿子去贪名贪利,那行吗?所以我们要晓得,
那父母有过,我们要有善巧方便把他那个错误观念转过来,这才真正叫行孝道,决不能陷父母于不义,那是不孝。
父母叫你去偷盗,叫你去抢劫,你也去干,陷父母于不义,那我们叫愚孝,那不是真正的孝,愚痴,那错误的。
所以这个意思一定要清楚明瞭,自己要知道怎样做法。
所以世出世间法要做得圆满,一定要有智慧,智慧的确在佛法里面。
不读佛经,不研教理,不努力奉行,你的智慧从哪里来?有真实的智慧就是尽孝,愚痴的人不能尽孝道,这是一定的道理。
孝名为戒,这是戒经上的佛说的,佛说什么是戒?孝顺父母就是戒,换句话说,持戒的中心,精神的中心就是孝顺父母;人要不孝顺父母,你持什麼戒都是假的,这个道理要懂。
这句话跟我们中国五伦里面所讲的“父子有亲”意思是相应的,意思可以说是相通的。
佛说得更具体,所以不孝父母的人,学什么都是假的,决不能成就,念佛决定不能往生。
你看净业三福,净业三福这个三条是一切佛法(不问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的根!根本。
你看这三条佛最后下的结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
一切众生修行成佛都是以这个为基础,这是学佛总的指导原则,怎么可以疏忽?
净业三福头一句就是“孝养父母”,第二句就是“奉事师长”,第三句是“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真的孝名为戒,孝是戒的根本。
人要真正把孝这个字做好,就是圣人。
孝这个字融合天地万物,我们对人不尊敬,就是不孝。
为什么?这个字是会意,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你看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意思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不能分割。
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在佛法里面讲“竖穹三际,横遍十方”,整个宇宙是一体,这是孝的意思。
你不知道一体,你在这里起分别执着就是不孝!所以孝道圆满是什么时候?成佛才圆满,菩萨还不圆满,成佛才圆满,这个意思要懂。
佛说“孝名为戒”、“摄心为戒”,真正的孝能够摄心,摄住贪嗔痴慢、是非人我。
随着自己的境界提高,亦能影响周边的人,由进至远,首先是夫妻,续而是父母、兄弟、朋友.......。
换句话说,若学佛尽孝,内不能伏住烦恼,外不能感化他人,路子错了。
⑶ 作文孝敬文化节😍
向孝顺致敬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孝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和现实中,因孝心而闻名千古的人数不胜数。孝心,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对长辈爱的体现。我们应尊重孝心,向孝顺致敬。以前,我并没有真正明白孝顺,孝心这些词的真正含义。总是执意的认为孝只是物质上的满足,孝顺是大人才该做的事。在家时,我总是做我喜欢做的事,不喜欢的事就不做。在家时,有时妈妈叫我做家务的时候,我总是要和她争辩,每次都是以我胜利而告终。但妈妈每次都对我摇头,那时的我并没有明白妈妈的意思。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天晚上,吃过晚饭,我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突然看见妈妈提着一桶热水走过客厅,我心里很奇怪,妈妈提着水要干吗?于是我跟在妈妈的后面,看着妈妈进了奶奶的房间。我走过去,站在门口处,听见了妈妈和奶奶的对话:“阿英啊,你白天在外面累了一天了,不用每天都给我泡脚,去休息吧!”“妈,我不累,您每天用热水泡泡脚,能使血液更流畅,晚上睡得也更好。我做这些更是为了给筱涵做个好榜样,让她明白生活的道理。”我心里一惊:妈妈这样身体力行都是为了我?我心里突然升起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妈妈每次对我摇头,对我的失望和无奈。夜里,我没有睡好,好像忽然想明白了许多事。我在心里下定决心,我要改变现在的我,不能再辜负妈妈的苦心了。要像妈妈一样,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说到一定要做到。第二天一大早,我早早的起床,为全家人煮了早饭。妈妈起床时,看见桌子上的早饭和我的忙碌的身影,她惊住了。她惊奇我一夜之间发生的变化。忽然,妈妈笑了,笑的很开心,我明显的看到妈妈脸上洋溢着幸福……以后,每当看到有什么家务活,我都尽力去做,并把它做好。爷爷奶奶经常说我变了,变成了一个孝顺,有孝心的孩子。可他们谁也不知道原因,妈妈也不知道,只有我一个人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是的,是妈妈的行动教育了我,是妈妈用行动教会了我一个人应该做什么。是孝心教育了我,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有孝心,孝顺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爱。孝心并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安慰。我们应该向孝顺致敬,因为孝顺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向孝心、孝顺致敬
⑷ 近日在上海嘉定区民办斌心学作文
上海斌心学校,伏羲教育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