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顺何在

孝顺何在

发布时间:2020-12-08 20:51:40

㈠ 何为孝顺

这个儿媳也是够霸道的,有理不会好好说吗,干嘛有事没事就拿离婚当说辞,这纯属于不拿别人当回事。当儿子的也是够可以的,就会暴力解决问题吗,你不会沟通两方面吗?干嘛要让婆媳当面冲突,事后又不会好好调节,简单粗暴有用吗?总结,儿媳霸道,儿子粗暴,母亲受苦。建议:当儿子的学会调节婆媳关系,家庭和睦才是王道。

㈡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有何意义

这位知友,孝顺父母复的制意义在于:孝顺父母就是感恩父母,感恩父母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即给我了生命和人身,而且养我长大,教育做人与做事、他们生命来保护我,拥戴我,爱戴我,我们付出一切的代价让我幸福、平安、快乐的生存与继续展示。

㈢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 何为孝道, 做儿女的怎样做才算孝顺。

字典上解释“善事父母为孝道”,就是好好奉养父母。根据儒家经典,孝道“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具体又分为四个方面:孝父母之身,就是让父母衣食住行无忧;孝父母之心,就是让父母心情愉快,不生烦恼。孝父母之志,指实现父母的愿望。孝父母智慧,是提升父母的智慧。“事亲,事君,立身”是纵向的,而“孝身,孝心,孝志,孝慧”是横向的。一横一纵,就构成了孝道的一个体系。
孝敬父母,就把父母喜欢的房间让父母住吧,现在很多父母或爷爷奶奶都住小黑屋呢。来了客人,不要分尊卑贵贱,领着去看看父母或爷爷奶奶,给老人请安。有事也要听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给老人一个表达的机会。找点事情,力所能及的,让老人做做,让老人多动动脑动动手。跟交流的时候,要注意态度上顺着父母。不涉及到民族大义家族大利什么的,不要去反对老人。比如老人要买个什么的治疗仪,明知道是不管用的,不要指出那是假的,也不要心疼钱,就去买吧。老人欢心就好。很多骗子都是这样骗老人和小孩的,小孩可以教育,老人一般就不要教育了。要教育,就去找点儒释道传统文化的光碟,给老人听听,是可以明事理长智慧的。
照顾好自己,是孝道的重要部分。自己身体不好,会令父母忧虑。自己品德不好,使父母蒙受羞耻。这些都是不孝的表现。

㈣ 何为孝顺,什么是孝,什么是顺呢

孝就是你要满足老人最基本的需要,不能让老人家这么大岁数还为你奔波!顺就是顺着老人的意思,孝顺的意思就是你要给老人最需要的东西!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多么丰厚,而是精神上的慰藉!

㈤ 何为孝顺,如何孝顺

孝顺就是当老人老的时候,你要尽自己的全力去让他得到晚年的幸福。

㈥ 何为孝顺不能陪伴在双亲身边最为不孝吗我是不是特别不孝顺

这个问题是关于爱情与亲情的,真的很难抉择,如果轻易选择一方就会失去另一方。不能说你不孝,如今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有的时候不能选择还是经过与伴侣商量与父母请求妥协的好。这个问题要你自己好好思考了,交给我们这些外人是很不服责任的。帮不了你,对不起!

㈦ 按照论语所说,人一定要孝!为什么一定要孝孝顺父母的意义是什么父母养育子女的目的又何在呢

中国人其实很开放,什么都可以反对和抛弃那些不太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人,往往以为中国人思想很保守,因循守旧,更不容易接受外来的东西,其实,正好相反。不信?请看,欧洲有些国家还有女王,大概就是保留了所谓的“封建余孽”,亚洲更是有日本“万世一系”的天皇;中国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今安在哉?就是他们的子孙,也早已风流云散了,还有几人能续得上族谱!
如果说这是政治,那就再看文化,中华民族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自不待言,就说自汉以来传入的佛教文化,自五四以来传入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这些文化都是我们主动接受的,如今这样彻底地融入了我们这个民族血液中,请问,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能和我们相提并论!
还有现在,我觉得中国大概是世界上思想最开放的国家了。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已经开放得不知道还剩下什么了。他们的确很自由,但自由的代价是荒诞!如果觉得荒诞这个词不太好,就换成“悬浮”吧!
所以,中国人是很开放的,是什么都可以反对的,是什么都可以抛弃的。
但是,有一样东西,似乎最勇敢的中国人也从来都不敢反对,这就是孝!

父子关系是从哪里来的?

《论语》的第二章是这样说的: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

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中有许多孔子弟子的话,那是因为孔子的弟子认为这些话十分符合孔子的思想,就编入了《论语》,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这些话看成孔子的思想。
有子的这段话是说:
一个人如果遵守父子关系、兄弟关系,但却喜欢犯上,这样的情况很少见;不喜欢犯上,而喜欢作乱的,这种人是没有过的。所以,君子做事,从根本处着手,本建立起来了,道自然就成了。遵守父子关系,是建立仁的根本啊!
对于我们今天“自由”惯了人来说,这话听起来有些僵硬,很有些压制人的感觉,但其实不是。《论语》里的很多社会关系,比如君臣关系、父子关系,说的都是理想状态。即君应该有君的水平,臣应该有臣的样子,父子关系也是一样。
当然,现实中不可能完全是这样,也正是因为如此,孔子的思想才有意义。所有上面的这些问题,随着我们阅读《论语》的深入,都会慢慢地说清楚的。
孝是仁之本,而孝讲的又是父子关系。那么,父子关系(包括以父子关系为代表的血缘、亲缘关系)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很简单,父子关系其实就是一种血缘关系,而且是动物性的血缘关系。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要像其他动物一样对待这种动物的血缘关系,人就和动物没有区别;人要想从一般的动物中区别出来,就要将这种动物性的血缘关系上升为“人”的血缘关系。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血缘关系来作为人类之成为人类的突破口呢?道理既无比深奥,又无比简单。说它深奥,是因为用所谓的学术话语来说,可以写好多本书;说它简单,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能无比亲切地感受到。它的简单就在于:一、父子关系(血缘关系)所产生的亲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感情,是完全自然而然地产生于人的内心深处的,是不需要后天培养的,也是任何外力难以摧毁的。二、血缘关系是不能选择的(非理性的),是不能追问的,是只能承认和相信的。所谓“理性止步的地方,就是宗教的起点”,所以,以血缘关系为价值的起点,已经具有了“宗教”的意味。

在诸种血缘关系中,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父子关系呢?其实,最早很可能重视的是母子关系,只是进入到父系社会以后,人类的“理性”化进程加速,父子关系成为最容易“人”化的血缘关系。于是,父子关系就被选择出来了。其实,父子关系不过是在特定时代的血缘关系的集中体现罢了。

父子关系既包蕴了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感情,又具有了不可追问的“宗教”性,于是,这种关系就被从各种关系中选择出来,作为人类(中国文化意义上的)之成为人类的基本关系。
动物的“人”一旦明确地意识道了“父子关系”,就变成了“人”的动物!
这在伦理学上,有个学术名词,叫做自然血缘伦理本体。

什么是孝?
孝就是遵守父子关系(血缘关系)。
上面说了,《论语》中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是理想意义上的关系,那么遵守这种关系就变得很亲切很自然了。至于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那是一个“历史概念”,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情景中(不同的情况下),其内容是不一样的。
孝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来自自然血缘的感情,这种感性是无比温暖的,无比柔软的,是“人性”的,这姑且叫做“孝”的内向度;但是,另一方面,人类为了使自己成为人类,为了使人类社会能够存在和发展,又必须制定一些社会规则,而凡是规则就必然是僵硬的,冰冷的,孝”既然是人之成为人的基础,就必然肩负起某些规则,姑且叫做“孝”的外向度。
其实,在我们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孝”这两个向度总是在“博弈”。内向度的东西多一些,社会往往就比较开放和进步,反之则比较禁锢。

孝,应该是一种心情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十多年前,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当本科新生的班主任。在学生将要报到入学的时候,系里让我去看看学生的档案,目的是为了多了解学生。我详细了查看了四十多名学生的档案,令我惊奇的是,有几个学生的档案中竟然装有他们高考作文的试卷。我仔细地“研究”了这些作文试卷,发现这些试卷都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其中有一份就是写自己的母亲因病去世,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的,细节很生动。读了以后,我明白了招生工作人员的良苦用心。
开学后不久,我就找这位同学谈话,鼓励他要努力学习,并说有什么困难尽管找老师和系里的工作人员。他大概觉得我的谈话怪怪的,就说:“我挺好的,没什么困难呀!”我更佩服这位同学了,说:“你母亲去世了,你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系里会考虑补助的。”他睁大了眼睛说:“啊!我母没去世啊,好好的啊!”
这回该轮到我惊讶了:“你在高考作文里不是说你的母亲去世了吗?”谁知他一脸不屑地说:“您信那个!”
那位学生这样写作文也许不算是什么太不应该的事,但我总觉得这样的心情要不得!
孝有很多外在表现形式,但孝不是对领导的唯唯诺诺,不是在单位里的迎来送往,不是在场合上的举止得体。总之,孝,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孝,其实是一种心情!只有在这种心情的滋养中,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人之为人!

万事孝为本
上面有子的话是一个严密的推演过程。遵守父子关系而好犯上的人很少,不犯上而好作乱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孝是根本。这是一个忠——孝、家——国的推演过程,也是中国伦理——政治的逻辑结构。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在后来的阅读中我们会慢慢地展开。
古人讲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试想,一个人在家打爹骂娘,到了社会上却忠君爱国,这可能吗?俗话说:“寒门出孝子,孝子出忠臣。”的确,未有在家不为孝子而能在朝为忠臣者。所以,只有孝,才能忠。
由孝而忠,是社会秩序;由孝而仁,则是人的道德发展的必然过程。孝的确是万事之本,是中国人的价值之源。
中国人没法抛弃孝。人——家——国,孝是根本,是基础,是只能相信而不能追问的。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当承认自己不是人的时候。然而,如果前提是自己不是人,怎么会有资格来追问“人”的问题呢?
我常含泪告诫同学们,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不能亵渎的:一是母亲,二是祖国!
除此以外,百无禁忌!

㈧ 孝顺的句子

1、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2、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3、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4、您用心点亮了我的心,以爱培育了我的爱。有您,我感到了世界的温暖。

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8、您额上的皱纹记载着您的坎坷,您古铜色的脸庞标志着您的坚贞。您的一生就是一首瑰丽、动人的诗篇。

9、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10、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11、妈妈,我庆幸您是我的妈妈,因为我从来没有像您这样长久的朋友。

12、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3、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

14、母爱是世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力量。这种爱凝聚成了我的勤奋、毅力和意志,它永远闪耀在我青春的光芒之中。

1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16、父母的爱是崇高的爱──只是给予,不求索取。不溯既往,不讨恩情。

17、在孩子的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18、母亲啊:在悲伤时,您是慰藉;在沮丧时,您是希望;在软弱时,您是力量。您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容的源泉。

19、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㈨ “我有南方两儿孝顺(北齐、北周),何物不可得”的出处。

作者魏征,书名《隋书》,章节《卷八十四 列传第四十九 突厥列传》

原文:木杆在位回二十年,卒,复舍答其子大逻便而立其弟,是为佗钵可汗。佗钵以摄图为尔伏可汗,统其东面,又以其弟褥但可汗子为步离可汗,居西方。时佗钵控弦数十万,中国惮之,周、齐争结姻好,倾府藏以事之。佗钵益骄,每谓其下曰:「我在南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

阅读全文

与孝顺何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玉溪市江川区社保养老保险电话 浏览:835
最适合送给父母的智能手机有哪些 浏览:274
上海返沪知青增加养老金 浏览:149
父母不抚养残疾儿子怎么办 浏览:800
80岁老人过世算高寿吗 浏览:286
北京农民户籍退休金 浏览:34
糖尿病老年人便秘偏方 浏览:993
工伤十级退休年龄 浏览:489
男方父母第一次来家应该注意什么 浏览:766
长寿喝多少酒最好 浏览:782
养生壶里的茶叶放多少水 浏览:250
车祸死亡死者父母80岁应赔多少 浏览:931
80岁的老人吃止痛药 浏览:204
海南养生堂的天然维E多少钱 浏览:459
老人家额温38度 浏览:431
父母沉迷保险怎么买 浏览:256
中医养生保健师考什么 浏览:395
老年痴呆症的子女均由监护权吗 浏览:366
70一80岁的老太油画 浏览:722
购买什么资产适合养老 浏览: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