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桃花,荷花,迎春花,腊梅花,桂花。 2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春节,元宵节。 给词语排排队。
按照季节时间排队
迎春花,桃花,(春天)荷花(夏天),桂花(秋天),腊梅花(冬天)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端午节(五月初五),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
B.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喝桂花酒
重阳节登高、喝抄桂花酒都是传统习俗,是老辈儿传下来的习惯。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C. 下联:风摇庭幕桂花香 重阳节 上联:黄菊倚风村酒熟
请根据给出的中秋节、重阳节的对联的下联,用给出的词语分别组成两幅对联的上联,不重复专使用词属语。
池塘 黄菊 月静 倚风 桐叶 村酒 影 熟
中秋节
上联:
下联:风摇庭幕桂花香
重阳节
上联:
下联:紫门临水稻花香
答案:
上联,月静池塘桐叶影。中秋节
上联,黄菊荷风村洒熟。重阳节
D. 重阳节登高和吃桂花糕寄托的祝愿和情感是什么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汉代此俗当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故事而来
E. 含有秋字的古诗句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释义: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2、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苏幕遮·怀旧》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释义:
云天蓝碧,黄叶落满地,天边秋色与秋波相连,波上弥漫着空翠略带寒意的秋烟。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夕阳之外的天际。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释义: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4、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三五七言 / 秋风词》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释义:
秋风凄清,秋月明朗。
风中的落叶时而聚集时而扬散,寒鸦本已栖息也被这声响惊起。
盼着你我能在相见,却不知在什么时候,此时此刻实在难耐心中的孤独悲伤,叫我情何以堪。
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秋思》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释义:
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F. 重阳节桂花糕,菊花美酒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人民传统的节日----重阳节。人们每逢重阳节,都要吃花糕,喝菊花酒。
花糕,即菊花糕点,是九九重阳的节令美食。制花糕的原料分为皮料(精粉、大油、水)、酥料(精奶、大油)、馅料(枣泥、花生仁、葡萄干、青椒、黑芝麻、熟江米粉、小磨香油、蜂蜜、桂花等),经和面、制酥、包馅后,将生坯拍成两个片中间夹上各种果仁,然后上炉烧烤,即成外形美观,色泽素雅的重阳花糕。花糕质地酥松适口,有干鲜果树的混合异香是老幼皆喜食的美点。
在重阳节,人们还要饮象征吉样、祛灾免祸的菊花酒。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以后就得盛行。据《西京杂记》裁:“菊花行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由于菊花有散热祛风、降火解毒的作用,所以菊花酒被誉为“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的药酒。
我国古代把重阳节看作吉祥、长寿的节日。由于九是从一开始的个位中最高的数,古代称“九”为象征吉祥、长久的“至数”、“阳数”。九月九,恰逢至数相迂,两阳相叠,故尔得名“重阳”。九月,正是菊花盛开时令,又有“菊月”之称。吃菊花饮菊花酒,同重阳节一样,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寓意予。《西京杂记》中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指重阳花糕),饮菊花酒,会令人长寿”。
时至今日,每逢重阳节到来,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人们亲朋邀集,结伴呼从,或登高,或赏菊,或宴饮,大贺吉样,尽情欢乐,在秋高气爽的节日里了,尝一口重阳糕,品一盅菊花酒,确有心旷神怡之感。而今,天南地北的各式花糕应有尽有,具有食疗价值的菊花酒不仅为国内人民所喜爱,还远销国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称道。
G. 在我国人们在重阳节喝桂花酒还是喝菊花酒
菊花酒
H.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一面小红旗和它的来历为什么要吃重阳糕,重阳糕是不是桂花做的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回明时,以答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I.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