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巾帼英雄有哪些
1,妇好
妇好,好姓(古音(zǐ),同子姓),妇为尊称,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2,花木兰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3,吕母
吕母(?—公元18年),女,琅琊郡海曲县(今山东省日照市)人,是一个财产俱丰的富户。她是新莽时期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
4,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名讳及生卒不详,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的长女,汉武帝刘彻同胞长姐。本封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曹参曾孙平阳侯曹寿(曹时),故又称平阳公主。
5,冼夫人
冼夫人(522-602)又称冼太夫人、谯国夫人,名英,高凉郡(今广东茂名)人,是梁、陈、隋三朝时期两广地区的俚族女首领、将军,冼夫人助隋平定岭南势力,率领俚族民众归附隋朝,封为谯国夫人。历朝对她进行了多次追封,尊称她为“岭南圣母”。
⑵ ABCC式的词语
词语有:得意洋洋、议论纷纷、可怜巴巴、气喘吁吁、人才济济。
一、得意洋洋
1、拼音:dé yì yáng yáng
2、释义: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或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3、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白话文:很得意的样子,十分自喜。)
二、议论纷纷
1、拼音:yì lùn fēn fēn
2、释义:表明各种意见的言论多而杂乱。
3、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白话文:因此远近都在猜测怀疑,各种意见的言论多而杂乱的原因。)
三、可怜巴巴
1、拼音:kě lián bā bā
2、释义:极为可怜的样子。
3、出处:现代·巴波《你是在为人类服务吗》:像卓别林的喜剧那样,我们还是小人物,可怜巴巴的小人物。
四、气喘吁吁
1、拼音:qì chuǎn xū xū
2、释义:指人劳累到极点时的状态。
3、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当下桂姐踢了两跑下来,使的尘生眉畔,汗湿腮边,气喘吁吁,腰肢困乏。
五、人才济济
1、拼音:rén cái jǐ jǐ
2、释义: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3、出处:先秦诸子《书·大禹谟》:济济有众,咸听朕命。(白话文:众多有才能的人,都要听我是命令。)
⑶ 孝顺父母善待家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全中国大部分人多完成了这个神圣的使命,可是我确没做到。实乃遗
没有来生,今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来弥补遗憾。比如,教导子女要孝顺父母。把这种传统美德传扬开来。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了!
⑷ 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办
你好朋友 你的这种情况建议你可以查一下铅的含量是否超标,对小孩进行一下适当的指导
⑸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红楼梦》写了共四百四十八人。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七百二十一人,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
此书中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古代帝王二十三人,古人一百一十五人,后妃十八人,列女二十二人,仙女二十四人,神佛四十七人,故事人物十三人,共二百六十二人,每人略考其生平及传说。连上二者合计,共收九百八十三人。
(5)孝敬乃知扩展阅读:
根据1997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朱一轩的《红楼梦》中的人物,江奇在清朝嘉庆年间的《红楼梦》中总共有448个字。
民国初年,兰尚行白编著《红楼梦》,共接待721人。每个人都有自己长度不同的传记。《红楼梦》中也提到了古代的23位皇帝和115位古人。
十八个妾,二十二名妇女,二十四名仙女,四十七个神和佛,十三名故事人物,共计二百六十二名,每个人都有一个简短的生平和传说。把这两项加起来,总数是983。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最伟大的文学成就之一。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红楼梦》最初作为手稿出版于清朝乾隆时期。我们发现的最早的手稿来自乾隆教徐时期(1754年),但只有16个不连续的手稿。后来,我们发现了大量的手稿,例如1761年的那一份,包含了近80份手稿。
这些手稿都给这部小说起了一个名字——《石头》,并有许多注释署名为“肥墨石”。据考证,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曹雪芹。他生于康熙末年或雍正初年,死于1763年或1764年。对他的生活史没有统一的看法,但由于贫穷、疾病和儿子的死亡,他未能完成这部小说。
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流传下来的前80次基本上都是他自己的。在他死后30年,120页的《红楼梦》在1791年和1792年用活木印刷了两次,非常受欢迎。但据专家介绍,这本畅销书的最后40章是由一位名叫高E的官员写的。
虽然他的续集给了故事一个完整的尺度,人物一般都有了结局,但由于曹雪芹自身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远不及曹雪芹,所以续集的内容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初衷。按照曹雪芹的想法,佳佳终于“像一只鸟儿走进了森林,一片洁白的土地才真正干净”。
但高娥曾写过宝玉《在乡奎》、贾《牧皇恩》、《延世泽》。所以高的最后40次都是失败的。但两百多年来,这种做法一直是一种惯例,高鹗《保带》的悲剧结局也被读者广泛接受。
因此,现在人们在谈论《红楼梦》时,一般都是指曹雪芹的前八十章和高鹗的后四十章。总共120章,约107.5万字。
⑹ 刘姥姥简介
刘姥姥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的人物,王板儿之姥姥。
一位具有非凡公关才能的老版太太权。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小心谨慎,打通关节,与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建立关系,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左右逢源,装疯卖傻,演绎着一位公关人士的成功之道。三进荣国府,刘姥姥挺身而出,侠肝义胆,成为《红楼梦》里重要的收场人物
⑺ 有关于桥的故事有那些
有关于桥的故事有:
一、八路与桥
那还是在打鬼子那阵,一支八路军队伍经过清水河这里,驮枪驮炮的,他们望着湍急的河面发愁。镇上的白寡妇看到这情景,不声不响地回去叫儿子连夜放倒了自家后院的小竹林,动员乡亲们一起给部队搭桥。队伍过河的时候,白寡妇儿子也跟着走了,只留下了这座桥。
从此,白寡妇便在桥头摆了个茶摊,天天守着这座桥,过往的人渴了,就找她讨水喝,日复一日,岁月如梭。直到白寡妇老了,这里再也没有经过队伍,儿子也没回来。后来,白寡妇死了,民政部门来立碑,乡亲们才知道,她的名字叫“河姑”。
最近,因为搞纪念活动,县剧团根据河姑的故事编了出戏,剧名就叫《桥》,说好了这天要来镇上演出。乡亲们高兴坏了,纷纷砍了自家的竹子,拓宽了桥,又在河姑的墓碑旁搭起一个土台子,扯了七八丈红布,竖起了横幅。乡亲们聚在桥头,就盼望着演员们快来。
一直到太阳快落山时,只见镇长一个人气呼呼地回来了。乡亲们围上去问:“剧团的人呢?”镇长说:“地区派的‘扶贫工作组’来县上了。”乡亲们不解:“这和剧团演戏有啥关系?”镇长说:“领导要陪他们吃饭。吃完饭,女演员要陪领导跳舞……”乡亲们一听,不吱声了。
镇长挥手撵大伙回家去,乡亲们却望着那座刚拓宽了的平展展的桥,站着不动。镇长火了:“难怪县里领导经常批评咱镇的人觉悟低呢,连这点小事都放不下?领导说不演就不演了呗,啥事还能比扶贫这件事大?”乡亲们被唬住了,一个个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最后只好扫兴地走了。
可是过了三天,县上又来通知,说是县剧团决定来演出,而且还要实况录像,镇长便在广播喇叭里喊了好几遍,让乡亲们准备迎接。可是乡亲们都各干各的事儿,一脸的麻木。
县剧团的人在县里等了大半晌,也没见镇上有人来接,他们以为把时间记错了,便自己带着服装道具、锣鼓家什来到清水河边。走近了,他们才发现,原先那座桥,不知啥时被人拆了。演员们只好打道回府,临离开时,有位眼睛亮的演员发现,在对岸白寡妇的坟头上,不知谁放了一堆野花儿,直晃得人睁不开眼。
那演员一叫嚷,霎时,大家的心里都沉甸甸的。于是,他们回到县里第一件事,就是集体给县领导写了封“鸡毛信”,信上只有一句话:“请县领导火速在清水河上搭桥!”
二、五墩桥
据说,有一次,从赣州市里来了一支车队,途径田村开往兴国执行任务,行驶至桥旁边时,见是木桥无法通行,只好停了下来。车队进入田村后,吸引了很多村民围观,见车队束手无策,为了帮助车队过桥,田村人纷纷赶来帮忙。
有的慷慨地将家里的门板卸下来,有的扛来长木头,将其铺在桥面上。终于,在大家的帮助下,车队顺利通过。因此,田村人的善举被传为一段佳话,修建新桥的事情,也让田村人觉得迫在眉睫。
三、谢村桥
古时候,谢村有一户人家,家里四口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还有一个老爹。由于老汉的老伴病逝,老汉的身体也不怎么好,腿脚不方便,儿子儿媳妇嫌老人是累赘,也爱理不理的,只有小孙子对他爷爷还算好,有的时候偷偷给爷爷拿点吃的。
突然有一天,儿子对老汉说:“爹,村子里有庙会,可热闹了,明天我带你去看看,再给你买点好吃好喝的……”老人一听很高兴,说:“好。”第二天,吃过早饭,儿子准备好鸡公车(古代木头做的,独轮。),爷爷坐在车上,孙子在前面拉,儿子儿媳妇在后面推。
老人坐在车上,想到儿子儿媳突然对他这么好,也很感动!走着走着有点累了,因为鸡公车,就一个轮子,后面的人要掌握好方向,保持平衡才行,泥巴路,拉起来也费劲,儿子说:“到木桥那里我们歇一会。”到木桥边休息时,有一群蝴蝶飞来飞去,孙子去追蝴蝶玩!
一会儿儿子回来,只看到他爸妈在桥头等着他。他没有看到爷爷,便问:“我爷爷呢?”忽然听到桥下有呻吟声,他走近桥边看,爷爷和鸡公车都掉在桥下面,当时就哭了!他说:“我要车子。”他爸妈说:“那车子没有用,不要了。”
他说:“等你们老了,我也用这个车子拉你们玩……”他爸妈一听儿子这样说,感到惭愧,赶紧下去把老人扶起来,背着老人去赶庙会,还给老人买好吃的。回家后改变了对老人的看法,对待老人特别孝敬,和以前相比,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由于孙子的一句话,没有酿下大错,爷爷也特别感谢孙子。后来木桥改修了青石桥,孙子救爷爷的事情家喻户晓,所以叫“谢孙桥”,随着年代的久远,被人们叫做“谢村”,后来一直沿用至今。
三、石平桥
传说在清乾隆年间荣县来了一个七品芝麻官,叫黄大本。他上任后,看见刘家人无法无天,胡作非为,他深恶痛绝,但不露声色,他懂风水,心里暗暗打算,非整刘家不可。有一天,黄大本出外暗访,路过锁江桥附近的擦耳崖,他忽然听见有人唱歌谣,像是一群小孩儿在唱道:“水打擦耳崖,刘家状元滚滚来。”
黄大本一听,一下子把他提醒了,他一拍大腿,两眼盯着前面的旭水河经擦耳崖流去,联想到刘家官儿的凶狠可恶,又想到刘家当官的很多,原来如此。于是,他用尽心机,寻找借口,声称要造一座桥,一个罗星阁,让河水绕道缓缓而流,以免水灾。
几年后,桥和罗星阁终于修成了,这下毁了刘家的风水,不到几年,刘家官贬的贬,死的死,刘家贵族一败不振。由此,在荣县流传着是黄大本治了风水。解放后,罗星阁已经被拆除了,石平桥也变成了钢筋水泥大桥。
四、让解桥
明朝年间,大理史城(喜洲)大界巷有一名白族书,生名叫杨士云,字从龙,别号弘山;洱海边中和邑也有一个名叫杨崇尧的书生。两人苦读寒窗,在十三四岁的时候,都先后考上了秀才,而且还是案首(第一名)。为了继续深造,就学于一位名师,学馆设于苍山五台山脚弘圭山中。
两人半樵半读,每日上山读书,要走十多里山路,还顺便打柴回家。他们的勤学苦读是惊人的:买不起纸笔,用沙盘竹笔来练;买不起灯油,他们就白天听课读书,入夜在家里写沙盘做“腹稿”,默写默作,不知写秃了多少竹笔,真是下了“磨穿铁砚,坐破寒毡”的功夫。
他二人的作文,大都是在砍柴、背柴路上作成的。先生称赞二人是出类拔萃的学生,还很风趣地说,他俩人的“窗课”(作文)可叫作“路课。”不到三年,他二人把应举的课程准备的齐齐全全、绰绰有余了。赶考的这一天,杨宗尧从东路上来,杨士云从史城出来。
到了坡头村凸桥碰上了。相见之下,杨宗尧说:“我两个都去省城应考,千里迢迢,一路有伴,好确实好,可是解元只有一名岂,岂不埋没了一人?”杨士云说:“真的,先生也说,‘你二人去应举,只可惜解元只有一个。’我们倒不是自傲,是互相深知学底的,所以我也有同样的想法。
即是这样,年兄你的年纪比我大三岁,这一科就先让你去中解元,我下一科再去,也不为晚。”说完话,杨士云就毅然告别宗尧回家去了。果然,杨宗尧一去中了明弘治戊午课解元。
下一科杨士云去也中了明正德辛酉科解元。他二人百尺竿头再接再励,杨士云苦读在他的“七尺书楼”,入了翰林;杨宗尧仍然半耕半读,成了进士。
五、看鹤桥
陶渊明编写的《搜神后记》的第一篇,记录了一位历史上最著名的道教人物叫丁令威。这个丁令威呢就是武宁辽山东面的人。曾经当过辽阳刺史,后被误认为辽东人。他因为未经朝廷许可,开仓赈济灾民,被问死罪。
临刑时仙鹤飞来把他救走了;千年以后他化鹤归乡探访。他在县城西郊展翅起飞的地方,现在仍然叫白鹤坪。白鹤飞经县城时,众人都在桥上观看,这桥就因此得名为看鹤桥。
⑻ 劝孝顺的话
1、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2、成为母亲之后,女性美像一朵盛开的鲜花焕发出全部的力量和美。——苏霍姆林斯基
3、真不公平,原谅青年人寻欢作乐,却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蒙田
4、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6、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7、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王永彬
8、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9、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0、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狄更斯
11、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孔丘
12、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13、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1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15、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阿瑟·米
16、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17、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18、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19、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
20、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21、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22、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马克·吐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