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式的“孝顺”是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个人认为已经成了道德绑架的一种。
很少人能接受“孩子和父母平等”但父母确实只是孩子法律上的监护人。这一点我就想说说我们家,我们家是提倡“孩子和父母平等”的家庭。虽然不被老人接受,因为我奶奶就是那种传统思想,我经常叫我爸妈名字,她就会说你干嘛这样叫不礼貌之类的话。但是我爸妈认为在家庭关系之中,大家都是平等的关系,怎么样相处舒服就怎么样来。
像现在大多数家庭,子女一定要按照父母制定的路线才是“正确”的,你活着活着就不是自己了。
谈孝顺,理解上就是赡养父母尽心尽力,遵从父母意志。假如你遵从了父母,你的自主不就没了嘛!让你不去外地工作,不让你去更远的地方上大学。这时候,你是选择遵从还是反抗呢!像这种家庭,是我都要选择反抗了。但凡独立了,父母叫你乖一点,你还不是当面一套背着一套?
有个故事:一个家庭里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自己有套房子,小儿子跟父母住一起。结果从父亲走了之后,大儿子一直惦记家里的两套房产,一套为了给父亲下葬买了,剩下一套大一点的房子。这时候,大儿子就开始一直惦记这套大房子了,装模作样的带着母亲有时候去吃吃饭,实际就是想套路母亲将房子卖了,一分完钱就啥事也不管。但事实上呢,大儿子自己有套大房子,从来没主动的说过接母亲过去住。小儿子一直尽心尽力照顾母亲,却有时候被这个母亲捞不到好。而且大儿子甚少给钱拿到家里。你说小儿子很孝顺了吧!但他的母亲就是觉得大儿子好。我想说这样的母亲小儿子还能继续孝顺她,也是辛苦小儿子了。
现在的社会,在孝顺这个问题上,真的不能盲目,应该有你自己的主见。就好像有时候你做再多事情,却被一个什么都没做的抢去了风头。我想说:孝顺真的是道德绑架太严重了。
Ⅱ 想让孩子孝顺,作为父母的应该怎么做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善良的小天使,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关键在于父母从小的教育。每个父母都想要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那就更要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了。想要让孩子以后做一个系哦啊顺的孩子,父母要日常的生活中要做到这几点。
一: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作为父母的日常都是不尊重老人,经常对老人吆五喝六的话,那么你又怎么要求你的孩子以后能够好好地孝顺你呢。孩子的身上都会折射出父母的影子,所以说想要以后的孩子也孝顺你,那平时作为父母的首先要做到孝敬老人,尊重老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孝顺不仅仅只是考出一个好的成绩,或者是给父母多少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够体现出一个人是否孝顺。作为父母的,肯定都想要有一个孝顺的孩子,就看自己怎么教育了。
Ⅲ 经济不独立的人没有资格谈孝顺吗
有,你可以帮助父母,也不去干坏事
Ⅳ 自己不欠钱了,才资格去谈孝顺二字对吗
欠不欠钱要看你有没有影响到长辈,你欠钱追债的追到你家或者影响到你长辈。那你的个人行为就是不孝。
Ⅳ 为什么要孝顺父母
第一,父母生育来了我们,给予自我们生命,滴水之恩,尚且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养育之恩
第二,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不辞辛苦的在外赚钱养育我们,还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们,一切都是为了能让我们在最好的状态下成长,此爱无私,不求回报,更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孝敬。
第三,抛开个人感情,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其道德、法律都要求我们要有一颗孝顺父母的心,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人类能延顺到现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我们没有做好孝顺父母的榜样,怎么有说服力让自己的孩子以后孝顺我们呢?
Ⅵ 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是孝顺
我认为此话实在是言之有理有如铁一般的道理,一人若不奉孝自己的长辈还来谈什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呢?其实要孝顺父母有很多种方法,可最愚蠢的是用“钱”来衡量孝道,哪怕是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当你捧上给父母亲喝时,他们也会觉得很欣慰很满足,我建议各位想要好好孝敬父母从生活中一些细微的事情开始着手,那便已足够。
Ⅶ 关于孝敬作文
转自伟心 大河报少年
谈孝顺
信阳高中高三(1)班 钟静益
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也推崇孝顺,我认为做到了孝即可,至于“顺”嘛……心中保留想法,但一件事的发生使我对“顺”有了新的认识。
周末,到小区门口吃早餐,听到两个阿姨聊天……
只听一位阿姨在打电话:“……都多大了还骑电瓶车,眼睛不好使,还没摔够吗?”厉声的说教让就餐者们纷纷侧目,只见她挂了电话之后,委屈地对身边的另一位阿姨说:“打给我爸的电话,听我妹妹说我爸又骑电瓶车,我就来气!”
听后的一刹那,我怔住了,原来她们的孝只是物质上的满足,精神很贫乏。回忆成长至今,我有时也会顶撞父母,可父母何曾对我们讲过伤自尊的话呢?句句鼓励,声声叮嘱,遍遍示范,百问不厌,为何等我们“长大”了、父母老了,我们却如此不耐烦老人呢?
一时,我顿悟了!为何古人创造了“孝顺”一词。孝顺,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也。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变快,尽孝也变得奢侈起来,很多人忙得顾不上老人和孩子,做子女的觉得让老人生活无忧,居住适宜,衣物充裕就尽到了孝。
我认为,在生活中,对待老人既要孝,还要顺,当然不是无原则的顺,首先要“气顺”,说话时不冲,避免厉声训斥。作为子女的要将心比心,我们都不喜欢他人的批评,为什么对父母却这样做呢?亲近之人虽可言语无忌,但也不能以此伤亲自尊。
“顺”还要心境顺。用良好的心态,愉悦的心情去对待老人。与老人相处中,告诉父母,过去你们曾先进过、时髦过、领先过,现在的不懂是暂时的,人的一生要学很多,只要想学,不仅智能家居用品能学会,而且还能学其他先进的事物。
“顺”需要脸色顺。语气顺了,言语好了,心情愉悦,脸色自然就好看了。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歌词中描绘的情景很温馨,但愿更多的人不只是唱唱而已。时代变迁,孝的形式也在变化,但不变的是发自于内心的孝顺,用心尽孝,和睦相处。
我的回答您满意吗?满意就采纳我,谢谢!有什么不满意的,可以继续问我哦!
Ⅷ 请谈谈你对“孝顺”的理解
一家之言,个人拙见:于人类社会讲,孝顺是责任,是和谐社会关系中的必要要求;于家庭讲,孝顺是传承,是美德,尤其是中国家庭;于个人讲,孝顺是本能,是个人品质决定的。
看得出你有一些困惑和自己的思考,我想,谈孝顺还是从自然人的个体思维来议论,比较单纯一些。孝与不孝都是正常的,如果说对错,既可能有父母造成的,也可能有子女造成的,还可能有社会造成的……我认为,作为父母,养育子女是自己的选择,爱孩子是自己情感的倾注,应该是无所求的,如果你教育子女得当,自身言传身教,子女自然会孝顺你,但即便不孝顺,他、她也仍然是你的孩子,父母也只能面对现实;作为子女,没有谁是生下来就注定孝顺或者不孝顺的,如果从家庭和父母那里继承了孝顺的美德和精神,那他、她就是孝子、孝女,反之当然就不孝,所以无需感叹和纠结于天下哪些不孝儿女,要做的是自己是否选择孝,怎样践行孝,是否不计回报的自觉做到孝顺,这几乎可以决定你的儿女是否孝顺的,你的子孙后代是否具有孝顺的美德,是否传扬孝顺的家风。
我的父母就是这样,从没有刻意教导我们要对他们好,而是在平时默默地孝敬、依顺着我的我的奶奶、外公、外婆,在外公、外婆重病时,无私的牺牲自己,照顾老人,即便老人弥留之际,父母都尽自己所能的让他们带着尊严、带着欣慰、带着无数幸福的回忆和对晚辈们美好的希望离开我们。
谈到自己如何孝顺父母,自觉还很不够,因为父母衣食无忧,懂得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心态极好,身体健康,所以似乎不需要我做什么。所以我想我能做的就是更多的依顺父母,在我的家庭里,孝顺应是顺为先;更多的发展好自己的事业,注意自身健康和自己小家庭的和谐,不要把父母辛辛苦苦哺育培养的我随意糟践了(有点极端,比如是否健康、是否乐观、心态是否端正等等),否则父母是最痛心的。具体来说就是永远在父母面前做一名乖孩子、好孩子,哪怕你已成人,你也已为人父母。
Ⅸ 郑爽用自己的想法谈孝顺:对父母孝顺难道就是顺从吗
只要父母做的不是违法和有为道德的事都可以顺从就算孝顺了。当然了还包括给予父母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
Ⅹ 谈孝顺的作文要举三个例子来说明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个子不是很高,留着长发,眼睛很有神,平时对人总是一脸笑容。妈妈对我非常严格,看见我没完成作业就在玩时,她的脸马上“由晴转阴”,我就得赶紧去写作业,看到我作业写的较好时,她都会夸我。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我没写作业...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