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果父母是伤你最深的人,那么当他们老了,你会怎么对待他们
1. 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父母养育我小,我养父母老。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历经艰辛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也不易。无论他们过去如何伤害我们,我们都不应过于计较。特别是当他们年老体弱、需要我们照顾时,我们应该抛弃前嫌,承担起赡养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陪伴,让他们安享晚年,这是我们应该尽的孝道和义务,而不是一味地报复。
2. 父母的养育之恩,深似海。没有永远的仇恨,只有感恩。没有他们,就没有你的现在。当父母步入晚年,我们当然应该尽到作为子女的义务,而不是抛弃他们。法律和文明都明确规定了这一点。
3. 别说是父母,即使别人伤害了你,你也不应怀恨在心。有些事情,该原谅就原谅。父母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不可能完全没有错,他们可能有一些不当的行为或言语伤害了你的心,也可能伤得很深。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父母。
4. 儿女长大后,翅膀硬了,有本事了。但从对待父母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其品质的高低。当父母年老,需要赡养照顾时,有的儿女就会推脱责任。他们道貌岸然,不直接推脱,只说父母以前如何对不起他们。我们村就有这样的人,因为小时候受伤,说是父母照顾不周,现在父母老了,他竟然说活不养,死不葬。
5. 实际上,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有这样的经验,所以流传下一句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因为父母老了,你再找他们的不是就是不孝。
6.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应该原谅父母的不足,因为他们含辛茹苦地将我们拉扯大。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计父母的过错。当父母老了,我们要好好孝顺他们,不负他们的养育之恩,这也是一种善良的行为。
7. 我个人认为,作为父母,他们不会给你带来多大的伤害。即使有可能,也只是一时的言语,不应记仇。父母养育之恩,用什么来报答?老话说,天大地大,比不上父母恩情大,还有什么理由不感恩呢?老了以后,我们都要孝敬他们。
8. 遇到这样的父母,只能怪自己命苦。虽然心里不愿意管他们,但真的不管,又受不了社会的责怪。他们只知道责怪,不知道你儿时的苦。所以,儿时再苦再没感受到父母的温暖,他们老了,你也得管。这就是道德绑架,没有办法,只能认命。
9. 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会去伤害自己的孩子,所以我觉得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只是自己的心里在作怪,事实是不存在的。
10. 父母养我小,我养父母老,这句话永远都不过时。如果没有父母,就没有现在的我。即使以前父母伤害过我,或许那时候我不懂事,惹父母伤心难过了。
11. 现在父母老了,不能干活了,我照样会孝敬他们。不管以前父母对我怎么样,我都不会记恨他们。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2. 心里可能会恨他们,但行动上我做不出来,毕竟养育之恩深如海,一百个不情愿也得孝敬他们,因为别无选择。
13.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父母年纪大了,我们有义务养他们老。无论他们的做法在我们眼里有多么不堪,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因为父母不是一件商品,不喜欢了就可以丢掉。我们没有选择,如果我的父母是这种情况,我依然会孝顺他们,让他们享尽天伦之乐。父母在我们才有家,兄弟姊妹的心才不会散。
14. 我看了大部分网友的回答,高赞的基本都是“不应该的”,“不健康的”,“还是应该孝顺”的。
15. 这也对,也不对。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的,大家都是这样,所以个体也得这样。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个体的心路历程感受。
16. 现在社会进步了,孝不一定需要顺。
17. 父母也是人,也有局限,也有人性的恶。做了父母,人就忽然伟光正了?
18. 父母这个身份没有必要去硬戴光环。
19. 做了父母,有了父母身份就代表父母角色扮演得无可挑剔了?
20. 我们也看新闻,那些作天作地的老人,搞得小夫妻离婚收场甚至刀兵相见的,还少了?
21. 个体就不需要重视自身的伤痛和感受了?
22.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念着旧日的伤,就要对父母心怀怨毒,不管不顾。
23. 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开始抱怨父母,正视父母的不足,才能劈开自己成为自由强大生命的荆棘。
24. 题主的朋友,很伤心,很认命,既自怜又被父母和社会压力吞噬。
25. 所以,她不开心,也找不到出路。
26. 我建议最好的路径是:
27. 停止讨价还价(如果当年,他们是那样的,就好了……),(如果我是那样的,父母是不是就会对我好一些……);
28. 正视伤心背后的愤怒,去接纳父母真的不好(不像大多数父母那样);
29. 接纳自己真的在意被父母带来的伤痛:不但你非常在意,而且不满、愤怒、抱怨、伤心、委屈,这都是正常的;
30. 接纳他们是父母的事实:他们是爸爸妈妈,但是他们做得不好,这不是你的错;
31. 重新整理自己的创伤和人生,正视他们对你人生性格甚至重大选择的影响,停止自我攻击:是我不够好,所以他们不愿意好好爱我;停止抱怨命运;
32. 重新树立自己的信心和掌控人生的愿望:那和你赚多少钱,在社会上有多少认可的成就无关,而是你相信你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人生来平等,生来就有价值。
33. 哪怕今天只洗了几件衣服,可是那是你的选择,并且你相信你活得很好;
34. 减少被父母情感绑架,找到自己的位置:你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他们的女儿。
35. 做到该做的,无需听从他人指教。
36. 人活着给自己看,很难做到,需要领悟和修炼。
『贰』 父母关系不好子女的应该如何处理
那么就是子女尽量说一下父母中间那个脾气不太好的人告诉他另外一个人的不容易,但是同时子女要对两个父母都尽量好一些。
『叁』 遇上自私自利的一点亲情也不讲只认钱的父母作为儿女应该怎样对待这样冷酷的父母
跟他庆信们断绝关系,不来往分开一段时间,过年也肆辩不要回家过年,因为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人,认钱不认人,他们把金裂差缺钱看的太重了,又自私,又小气
『肆』 恶父母品德不好要不要孝顺
要,但是也要划清界限。你需要做的就是你能帮的就帮,不能帮的尽力帮,实在不行那就算了,自己也仁至义尽了,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虽然有错,但也把你养长大了。他们不仁你也不能不义。不过如果太过分了,那么收回以上话。给点生活费就可以走人了
『伍』 从佛家的角度,父母对儿女不好,儿女应该如何对待。。
家人缘分
我们到人间来投胎找这个父母,这都是缘分,你为什么找这一对夫妻做父母?你为什么不找别人?佛在经上给我们解释,父母跟子女有缘,如果没有缘,当面也看不见、也找不到。什么缘?
佛给我们讲有四种缘,第一个报恩,过去生中你跟他有缘,这父母对你有恩惠,你遇到了狠欢喜,你来报恩的。来报恩的小孩好,狠省心,孝子贤孙,他就那么聪明、就那么乖、就那么听话。你要是懂这个道理,我们对人要广结善缘,要广结恩惠,报恩的人才多。
如果是第二种报怨的,过去生中你们是冤家对头,他到你家来,来报怨的、来报仇的,这个麻烦大了,这个小孩将来是败家子,会搞得你家破人亡,来报怨的。所以现在这个社会,好的小孩少,坏的小孩多,什么原因?你父母对人是布施恩德多,还是自私自利想占别人便宜念头多?道理就在此地。
第三种是讨债的,你欠他的钱,但是不欠他的命,他也不会要你命,你所赚的钱就得还给他,讨债鬼。欠得少的,小孩养了三、四岁死了,为什么?你花了那么多钱,就那么多,他讨完就走了,他跟你没什么感情,不管你怎么喜欢他,他对你没感情。如果是欠得多的,他可能要讨个一、二十岁,供到大学毕业,拿到博士学位走了,这是讨得多的。
第四种就是还债的,是他欠父母的,所以他对父母物质生活会照顾很好。也要看欠多少,欠得多的,那他多还,对父母物质照顾狠优厚;如果欠得少的,对父母生活勉强供你够吃就可以了,不会给你多馀的,不会给你日子过得狠好的。这我们都亲眼看见的,把父母当作什么?佣人差不多一样,年岁大了也有一个佣人去照顾他,但是看得跟佣人一样,每个月生活费用扣得紧紧的。没学佛不知道,一学佛知道这还债的,过去父母欠他的不多,所以他还他的狠少。
佛说,没有这四种缘不会到一家来。
『陆』 父母亲感情不和,做为儿女该怎么办
作为儿女很难介入父来母的争源吵。
如果你想要调和他们,有这个觉悟的话,可以参考这些方法(我就是这么干的!):
坚持正确的理论,发现一方无礼取闹,要坚决制止。
有家庭以外,不好的事发生了,不要让它出现在你们家里的话题中,不好的情绪是会传染的,注意控场。
与其中一人独处的时候,如果他(她)向你抱怨,就帮他(她)分析其想法,了解他们的矛盾到底在哪。
都弄清楚了,在下一次矛盾爆发时,成为他们内心的话筒,把他们真正烦恼的事说给对方,让对方理解。
希望能帮到你。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