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孩子不懂爱,怎么让你的孩子学会去爱
其实并不是孩子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经意间给剥夺了。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根本体会不到他人的贫困、不幸。在家里,孩子享受很多“特权”和“优惠”,大人总是不知不觉地让着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农村,让他接受磨炼教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小孩子来说,可以让他们养养宠物或者植物,培养他们的爱心。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点点滴滴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家长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比如尊敬长辈、同情弱者等,这些都是爱心的表现,对孩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带来好处。 第 一,爱心要从小抓起。父母要经常爱抚孩子,对孩子微笑,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是孩子萌生爱心的起点。 第 二,爱心要榜样示范。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第 三,提高孩子的移情能力。 所谓移情能力是指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 第 四,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 第 五,保护好孩子的爱心。有时候父母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视而不见,或训斥一番,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 儿童最初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的反映。家长平时注意对孩子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那仁慈博大的爱心,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并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仁爱之心,爱父母,爱朋友,爱老师,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我们每个人未来的生活也才能更加幸福而安详。
㈡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怎么教给孩子表达自己的爱
有部分家长在看到小孩子的一些无理行为时,第一反就是去批评他,而不是看他这个行为的结果。而家长的这种反应往往会误会孩子的好意,打击他们对家长表达爱的积极性。在中国,大部分成人对向父母表达爱这件事都不积极,甚至是在谈到爱的时候会觉得很别扭,这也许就是因为在幼儿时期给父母表达爱的时候受到过打击。
家长与孩子的相处应该是其乐融融、相亲相爱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形成又离不开家长与孩子之间爱的表达。有些孩子不懂什么是爱,却在用行动默默表达,在家长以为自己的孩子还小、还不懂爱的时候,孩子就已经能把家长感动哭了。其实,这都是家长平时不够关注孩子、缺乏一定的耐心所造成的,如果家长给予了孩子足够的耐心与关注,那么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将会发生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