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父母60了该如何养老

父母60了该如何养老

发布时间:2023-05-22 02:55:28

Ⅰ 60、70、80后该如何养老

60后已经是50到60年纪,独生子女父母在退休时,可以享受一次性养老补助。各省规定有差异。《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六条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者符合国家和省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夫妻,享受以下奖励或者扶助:(二)独生子女父母为机关、事业组织职工的,退休时按照省有关规定给予本人一次性退休补贴,其经费从原渠道列支。独生子女父母为企业职工的,退休时由所在单位按照设区的市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十发给一次性养老补助。对农村年满六十周岁,符合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条件的夫妻,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奖励扶助。独生子女父母为城镇其他居民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参照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给予奖励扶助。如果早有购买社保,60后养老可以在今后的几年,每年支付社保金,而商保显得力不从心。商保最佳的购买年龄为80、90后。

70后40到50岁年纪,他们是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 社会 的大群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依靠 社会 养老保险已无法实现高品质的养老目标。相对于 社会 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的优势在于能够在整个养老资金配置中提供确定的养老金水平,保证长期、稳定的现金流,而且能够在准备过程中帮助个人进行约束性长期储蓄,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很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一点——是能规避交费期间的一系列人身风险。因此,在整个养老规划中,商业养老保险不可替代。70后要想有品质的养老单从 社会 养老保险远远不够,可以配搭商业险,而商业险有许多“暗坑”,费率也较高,必须懂保险慎重选择!

80后是30到40岁年纪,目前正是 社会 的中坚力量。他们的选择是尽早参与社保与商保的结合,以保证上层父母,下层儿女以及自己,负担重经济压力大。尤其是国家开放二胎政策以来更加剧了80后的经济担子。 社会 经济膨胀和各行业不景气,养老对于80后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磨难。凡事量力而为之,如果单纯只考虑自己80后的养老,自己很好解决。但由于兼顾了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养老的远虑显得更为重要!

60,70,80后的养老问题取决于个人、家庭的生活经济水平,以及早早规划养老计划有关,不能盖篇而论。

楼主你好。现阶段我们国家最好的养老方式,那么就是让自己在外面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之后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的待遇。

因为只有这种办法是最为妥当的,这样的话,领取的是国家社保基金的钱,而且这个养老金在领取的过程中实际上每年都是在不断的调整的,也就是每年都是在上涨的,他是有一定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的。

所以说不论是六零后的人群,还是七零后的人群,还是80后的人去让自己选择参保一份社保,也就是养老保险是最为合适的选择。因为现在有工作单位的个人,那么所在的工作单位就会主动替员工去购买一份社保,所以个人是不需要操心这个社保问题的。

首先我问不管你是几零后,凡未退休的同胞,你是否有宏才大略改变现有的养老保险机制?现在的社保从上世纪90年代起,已运行了20多年。这条轨迹已成为每个公民都认同的生命载体。

什么是载体?就象过河一样,能载你过河而不落水的是舟,这舟就是载体。很难想象一个人能作到一辈子不工作而衣食无忧,也很难想象在这个 社会 里一辈子不缴社保而能享有退休金。所以第一你必须工作,第二你必须缴社保。这才能够成你生命的载体,形成完整的舟。你这一辈子才能体面且有尊严地渡过你的晚年!

60后不说啦,将要或已经跨入退休行例。70后已50岁了,应该已有工作和缴社保的工龄,既使命运不济,遭遇下岗,失业的重创,也要硬着头皮将社保继续缴下去。因为你们离退休年龄已经不远。断缴社保会使你的养老金少很多,不值得。

80后,40岁不到的年龄,正值人生壮年,已是各行各业奋力拼搏的主力军。但,人生的任何时段都要做到未雨绸缪,步步为为营。请遵守现行社保客观规律吧,踏踏实实地工作,有工作就有社保。既使是灵活就业群体,也不要轻易地断缴社保。

因为在这个 社会 里,只有社保才能抵御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试想商业保险能有这个功能吗?没有,也不可能有。

回想2003年,我们面临失业时,很多与我同龄人,找关系走后门,先后办理了50岁病退。而我什么关系没有,一直到60岁才退休。但我的工龄比那年病退的人多了1O年,养老金也比他们每月多领1000多元!所以我不后悔。

6O,70,80后们,路迢迢千里远兮,十年二十年就在一瞬。请各自珍重,为自己设计好幸福的晚年吧。

60、70、80后,如在农村,正是家庭的顶梁柱,很少有人考虑养老的事。不过,未雨绸缪的聪明人的确在开始考虑老了以后生活资源怎样来的问题了。

城市人都有最低的生活保障补贴,暂且不说,就说说农村人的情况吧!

农村人到了六十岁,也有几十元钱的津贴,但由于数量太少,想要生活,几乎是杯水车薪,所以就要为老来做不动的时候考虑考虑了。

继续劳动,直到下不了床,出不了门的那一天

生活在农村,你会看见六、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并不是坐在家里享清福,等着国家和儿女们的接济过日子,他们像中年人一样,天天都到田地里去劳动,自食其力,大好政策下,他们也不会为生活发愁。有个老人,劳动到八十六岁,今年由于腿脚不行了,才停止去地里,待她去世后,家人在她的枕头下翻出了五万元现金。如果她不辞世,这点钱够她花销了吧!她有四子两女,经常买生活用品送她,劝她不要再劳动了,但她说,闲着周身疼,活动着身上要舒服的多。

买社保

如感觉身体状况不行,吃的做不的,那就买社保。只要买了十五年,到六十岁就可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这样即可给儿女减少负担,也不看别人的嘴脸,活的尊严,心情愉快,也许能够增加寿诞。社保有档次,一百、两百、三百、五百,想以后领的更多,就买多,反正看菜下饭,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定。

积攒

趁现在还能赚,认真理财,除了当下的生活用度外,其余的就存在银行里或者“炸会”。炸会是农村人自发组织起来的筹集资金的团体,牵线的人叫会首,有严格的会规,不会乱套。会首每次相邀一百人,每人每个月出资一千元,然后大家一起摇骰子,谁的点子大,谁就先接会,以此类推下去。接了会的人,下个月必加一百元的红利。没有谁乱会。算一算,炸完会,最后一家是不是得了近一万的利息?许多农民就是平时省吃俭用,炸会筹集资金防备老年生活的。

养儿防老

这是传统的养老方式,当然也有风险。教养好、孝顺的儿子,待你老后,他会尽其力赡养老人,做到一个儿子的责任;如遇着忤逆之子,经常打骂嫌弃,没有好的吃,没有好的穿,天天忍辱,吃鼓眼饭,有的甚至将老人赶出家门,这样的生活,谁会愿意呢?

说来说去,本人的建议是,趁年轻时自己多一个心眼,想方设法积攒资金筹集起来,以防老年时应急只需。不知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讨论!

想过的好一点,不图大的,每天额外弄出个生活费,跟年青人抢饭吃,那么现在可以考虑学习练习一点简单的手艺,比方理发,我在好几个地方的公园里,看见早锻炼的大爷大妈们中间,有退休的理发师傅,带着吃饭家伙,三块五块一个,给人剪发剃头,生意都挺好的,花这钱剃头的,都没什么好讲究,几分钟就一个。



我就挺羡慕这样的退休生活,一边跟老伙伴吹着牛,就把自己生活费给淘出来了,多少也是一个寄托,不会觉得自己没什么用,别的赚大钱的生意,那是年青人该干的事情,别不服老,非要去顶着争这口气,再能干的老人也是老人,总要退让出舞台,一直霸着可没意思,就小的,边边角角,自己不用累心烦神的,最美好。

我是70后的。现在已经到了需要准备养老金的年龄阶段。在目前 社会 退休延迟的前提下,我自己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女同志60岁退休。工龄20年最起码得。现在养老金的替换率 中国只有47%这个数字。按退休后 上一年当地平均工资来计算(这里是有一个计算公式的,网上都可以查的到)我退休后每月只能领取2000-2200元。还是在上海这个一线城市。故而,还要刨除到退休那年国家的养老金是否可以顺利发放的这个风险。领取这样一个养老金很明显就是不能满足生活需求的!想要过高品质的养老生活,就需要以商业保险的养老金来做补充。所以我建议各位可以考虑购买商业保险 养老金产品。就当是存钱,可以让自己的老年生活过的更加多姿多彩!具体险种可以私聊。谢谢!

这三个年龄段的人都在投保的适龄范围,投保的靠养老金和子女养老,没投保的靠不投保省下的钱和子女养老。这是明摆着的事实,有什么可问的?白要养老金是痴心妄想!

很多60后已经在养老了,所以答案已经实在存在了,不用问“如何“,直接看。

年轻时候多挣钱,要有点积蓄,积极参加养老保险,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需要。

60后60岁61岁男正退休办理退休。70后50岁51岁女正退休办理退休。80后40岁41岁还早着上班着。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顶梁柱,一家之主,全都指望着你,工资退休金,有高有低,都奉献了韶华,倾负了责任。

60后以完成了,工作事业使命。有编制内的退休金达5000元 10000元及上,有级别高低待遇,还有计划生育,独生子女也一次性给的。70后的女也部分退休。有编制内人员70后80后无忧无虑,安心上班下班。无编制内的个体经营,自由职业,灵活就业等,遇下岗,打工等,难就难在这部分人,衣食住行,全靠自己打拼,挣钱买缴纳社保。

70后80后,都得未雨绸缪,做好人生规划,70后的十年退休,80后的二十年,都是人生安排十年后,二十年后的自己退休了,能生活过得好坏,前景如何,生活质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至少自己现在:得考虑考虑了,不然真到了,才来后悔遗憾就不管用了。只能辜负自己,人生工作事业的追求;为哪样而喘不过气来而悲观,怨恨铁不成钢为时已晚,就不划算了。

人生活着为哪样,就是吃穿住行,样样好与不好的挣扎求生之路,都有美好的想法,实际情况是否能实现,离理想目标,甚是好近好远。

至少交缴纳社保,退休后不愁了,多少凭你经济能力大小,交缴纳社保,多少都能保障你生活,不愁每月有退休工资领就是,涨几十块,百块也是高兴事,千万别比,人比人没法比的可比性,没哪好命只能认命, 不服就是你这十年,二十年的努力、学习、工作、事业,挣钱找钱,赚钱了。学习、工作、事业上,突破自己,才是你要做的,就不人比人没法比了的。

又想不劳而获,又要去比,不是自找罪受。身体 健康 是你一切的保障,有了身体 健康 ,才是你,一切的基础。

Ⅱ 父母是农民,都60多岁了,没有养老保险,以后该怎么办

农村老人的养老、医疗问题的确是一个难题。除了国家给予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外,更多的还要依靠自己和子女的赡养。

一、传统农民靠庄稼生存

年逾60的农民,应该还算是传统的农民。因为缺少文化、与技能,他们基本是靠庄稼地里的收成,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种地,在八十年代,让农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并没有让他们靠种地富裕起来。同时加上一生以来为儿女劳碌,所有的积蓄都用在儿女成家立业上。就算年老,还有点体力,往往也会留守在家,照顾孙子女,好让自己的儿女在外面多赚点,维持家用。因此,在他们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身上也没有一点钱,完全需要儿女的赡养与社会的扶助才能继续的生存下去。

当然,随着农民进一步离开土地,进城务工,再加上新生一代农民在文化、技能上提高,以及对法律意识的提升,懂得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农村养老,问题或许会慢慢缓解。

Ⅲ 没交社保的60岁农村老人,以后怎么养老国家现在都有哪些政策

没有交社保的老人到了一定年龄可以领取高龄补贴。还有独生子女的补贴。满60岁以后可以不用交费。可以直接领取基本的养老金。

Ⅳ 父母是农民,都60多岁了,没有养老金该怎么办

父母亲都是农民,现在已经60多岁的年龄了,没有缴纳养老保险以后该怎么办呢?很显然你的父母到了60多岁的年龄,你才意识到没有养老保险,而这个时候已经是为时已晚,不能够于事无补了。毕竟我们都知道参加养老保险,必须要达到15年的最低缴费年限,如果说你的父母亲在45岁以下,那么那个时候开始参保,还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已经到了60多岁的年龄,而且超过了60周岁,甚至连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条件都不具备了。
所以说我们现在再去想着,参加养老保险,想着去享受一份养老金的待遇,已经是不现实的问题了。那么我们应当,考虑另外的一些养老办法,作为你的父母来讲,60多岁的年龄,看看身体条件怎么样。如果说身体条件还是硬朗的,还能够再打几年工,那么趁着身体条件还不错的一个前提下,争取再多干几年,多工作几年,让自己有一定的积蓄,这也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办法。
另外就是有些父母,他可能作为农民长期在这个农村老家务农耕种。如果是属于这种情况,那么可能没有进城务工的经历,你自己让父母进城务工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说在农村老家耕种,能够实现自己最基本的口粮,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只不过作为父母而言,年龄越来越大,总而言之有干不动的一天出现。那么这样一来的话,自己就要考虑今后养老的问题了。当然养老的方式也有很多,主要还是取决于父母的意愿来决定,但是对于你来讲,从一定程度上要给予父母一定的经济补贴,这是毫无疑问的。
如果说你兄弟姐妹比较多,那么你们兄弟姐妹几个可以协商下来,每个人平均出多少钱,大概每个人每个月出,1000块钱可能有两三个兄弟姐妹,给予父母两三千块钱的生活费,我认为这也是够的,这是一种方式。另外就是可以考虑把父母接到自己的身边来进行养老。当然这个方式要取决于父母自己本身的意愿来决定,如果说父母确实是愿意到子女的身边来进行养老,那么我们完全是可以接过来的,但是父母不愿意的话,也没有必要强求。
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和老一代人之间,在生活习惯上还是有很多的不同,有一定的隔阂存在,所以说长期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但是总而言之自己的父母没有养老金,我们首先是要从经济层面来给予相应的补贴,这是毫无疑问的。每个月最起码要满足父母经济支出的前提下,还要富裕一些,那么我认为一个月至少应该在2000块钱左右,这样的一个生活费。当然作为独生子女来讲的话,可能就要自己独立承担,如果说兄弟姐妹多一些的话,可能经济压力会小一些。

Ⅳ 每年超2000万人退休,“60后新老人”该如何养老呢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直接影响除了导致国家发展速度变缓,劳动力短缺以外,更重要的是大家养老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毕竟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变少了,而需要养老的人变多了,此消彼长下就会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当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鼓励生育以外,退休政策也必须发生改动,比如提高退休年限,降低养老金的额度以此保障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过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来看,未来只靠国家养老已经不太现实,那点养老金终究只是“望梅止渴”,要想做到高枕无忧,每个人还得主动做好未来的养老规划。

第三,寻求老人再就业机会

如果实在没有路子,那老人将不得不选择再就业,毕竟子女养活家庭也很吃力,帮不上自己多少忙,老人的养老金又不够用,那此刻重新上岗成了不得不做的抉择,毕竟隔壁日本就给我们做了示范。

老年人应该如何养老

周末晚上去医院看病,路过医院输液区,走廊上躺着一位老人。大概七十多岁的年纪,可能因常年疾病,人显得很是瘦弱。乱哄哄的急诊楼,她一人躺在那里,家橘御人不在身边。

我注视着她,走过她的病床,想着自己的老年生活是不是同样如此,疾病缠身、无人照料。不过,我这想法大多有点想当然。老人无危险情况,亲人家属可能只是回家休息了。在社会化忙碌的今天,我们无法时刻陪伴在老人身边。但,若真出现孤苦无依的情况,大抵心里是不好受的。

想当年,导演许鞍华拍摄《桃姐》时,青春褪去,她坦然道:因为我也老了,已经64岁,单身,开始担心孤独,怕老得太潦倒。”不知道大家平常有没有设想过自己的老年生活,这运猛无可避免的一天,我们是从容淡定还是带着悲凉?

生命就像一个圈,当我们迈入年老,就会回到孩童般需要照料的状态。然而,比起小小的嫩芽,人们很少关注风中飘零的枯叶,因此老人很容易成为社会上最容易忽略的群体。

然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深入,对老人们的关注又重新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制定“旁伍桥十四五”的明确目标。

这一养老目标是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做出的明智抉择。根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计到2050年时,中国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65岁以上老人占比接近30%。面对如此严峻的老龄化形势,我们应该早作准备,促使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以后“老有所依”形成一个良好的前景。

其一,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养老产业的健康、规范运行必然少不了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让养老产业在合理的市场化运行下可持续性运行。其中,迫切需要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确立与保证。其二,发展养老地产。基于现在养老产业的发展势头,以及老人的实际养老需求,可作养老型社区试点。

有了上述两点,养老产业就有了雏形。社会各界以及企业应积极与这些养老产业达成合作,共同促进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源自法国的海利安电暖企业曾多次与社区合作,助力养老产业。

在上海,海利安与多家社区深入开展养老产业合作试点,投入大量海利安电暖以及卫浴产品,保证老年人冬季洗澡、睡觉、活动不寒冷打颤,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助力实现品质养老生活。

从老人真正需求出发,定制舒适电暖及温暖卫浴服务,针对长者对睡觉、穿衣、洗浴、护理等各方面个性化需求,为老人打造健康合适的住宿、卫浴环境,提供高品质的健康生活环境。

海利安电暖在家庭采暖中,也颇受欢迎。很多年轻人会将海利安电暖带回家送给父母亲,因其制热快速,房间温暖舒适,而且还节能,受到父母的广泛好评。“养儿防老”真正含义就在这,我们迟早要面对不是。

Ⅶ 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养老问题怎么办

我是手机用户一生的疼,很荣幸能为您回答这个问题,我是一个土生土长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村人。

当前我看到的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是这样的。

一,从2009年开始,国家对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多元养老金,这对于一辈子在黄土地里刨食没领过工资的农村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他们有的三两个月去银行领一次,有的半年领一次,领回来就由他们自己自由支配了,头疼脑热的买个药,想吃什么了就买点,我经常去银行遇见来领养老金,不知道密码的不会签名的,他们急切渴望的眼神,还有对领到这笔钱的憧憬和安排,每次给他们帮忙领钱后,他们就满足欣喜的拿着养老金去街道买想要的东西了。

看着他们领了一百多快钱用手绢包好再加塑料袋揣进怀里离去时,我鼻子酸了,眼圈红了,他们都是一辈子在地里辛苦劳作,曾经早上三点起来把自己辛苦一年的粮食晒干扬净,拉着架子车脖子上搭着擦汗毛巾去交公粮的一代人,也是勒紧裤带把一家人的口粮拉去卖了,交村统筹乡提留的一代人啊。

二,如果遇到大的花销了,就得依靠子女了,养儿防老也是应尽的义务和孝道,经济状况好的自然也就没有什么问题,条件不好的加上几个子女的,为了老人的看病和养老问题轻则争吵不休,严重的还闹到大打出手,相互之间把老人推诿,处在这样的生存境地让老人既尴尬又痛心,老人身强力壮时含辛茹苦的能养几个孩子成人成家,如今风烛残年干不动了几个孩子养不了一个老人,在当下这样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我想要是像广大农民期盼的那样,啥时候国家富裕了给60岁以上的老人能增加到500元有可能就不会是这样的境地了吧,大家说是这样吗?

三, 在城里60岁以后的老人每月领着几千块钱的退休工资,下棋打麻将 旅游 ,只有一个核心就是把身体保养好多享受几年幸福人生。

农村60几的大多数还在建筑工地打小工,一天挣个100多快钱,自己老两口节余的还补贴子女。

70以上身体稍微还能动的情况下,都在地里帮助子女干农活,农村有句老话,80岁老人门前转,不死一日要吃饭。

意思是只要活着能动弹,干不了重的就干轻松的,像我们这都大量种植花椒,地里的草就是老人每天的活计了,能拿动锄头就锄草,拿不动的就搬个凳子坐上面拔草了,昨天我见村上一位87岁的老人佝偻着腰两手拄着棍子从地里往回走了。

甚至有的老人没钱还有病,不干活还要看人脸色,儿女之间互相推诿都不想要的情况下,最后选择用自己辛苦劳作了一生的双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让人唏嘘叹息的同时,我在想他们要是有钱怎么也不会选择以这种极端无奈的方式离开人世的,失去了尊严极尽了晚年本该享有的天伦之乐。

以上就是我对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问题及现状给您的阐述和答复,希望您能满意。

现在农村的老龄化和空心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且愈发严重。

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确实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已经不是一家一户的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的 社会 问题。从农村的现状来看,在基础设施等硬件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道路、房子等基本的生活保障设施日趋完善,但与此同时,带在农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有些村子平常几乎80%以上都是老龄人,几乎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一般要么是外出打工要么是去城镇做点小生意,孩子也跟着进城读书,只留下年纪大且有着浓厚的乡土观念的老龄人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并且孤独地守着老宅过着日子。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许多地方已经名存实亡,那种过去常见的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平时几乎已经不复可见,只有在春节时才可看到这样的情形。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年轻人不愿意回到农村生活居住是一个很难扭转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自身角度来看,城里挣钱的机会比农村多,绝大部分农村除了从事农业生产之外很难有其他的挣钱途径;从培养下一代来看,城里的教育资源明显比农村好很多,这才是一个最核心的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即使在城里生活很艰难也不愿意回农村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传统文化中都是希望儿子比老子强、一代胜一代,而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下,孩子在农村接受教育基本上与城里不可同日而语。于是在老人养老和孩子教育这两难的选择下,老一辈为下一辈作牺牲也就是心照不宣的一种合理选择。


正是面临着这样无法调和的矛盾,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仅仅靠家庭的自身力量确实不足以解决好,即使个别的家庭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将老人接到城里去养老,但老人的旧有观念又不愿意背井离乡,何况更多的家庭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经济基础。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之道更多的只能依靠政府和 社会 的力量,完善农村的养老体系建设,在组织机构、养老设施、专业的养老服务社工队伍建设等方面一揽子统筹考虑,这才是最终有效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最现实的途径。


农村养老问题成了农民子女的一大难题,在物价快速增长的今天,区区的103元能买多少商品,大家心知肚明。


做为这些农村老人,他们年轻的时候,在大集体年代,耕田种地,修山塘、挑水库、修路、架桥、肩挑背驮为国家出了不少的义务工。


除此以外,每年还要负担国家的完粮征购任务,当时农民自己种的粮食不够吃,国家分配的上交任务,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直到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义务工和上交农业税长达几十年时间,尽管如此,农民毫无半点怨言。


后来,我们国家是一九九三年开始实施缴纳社保制度,部分国有企业试行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养老保险金,养老保险规定最低必须连续缴纳十五年,到了退休年龄方可领取养老金。


2009年农村养老保险开始实施,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累计满十五年,到了60岁便可领养老金,农村养老保险没有规定在哪一年开始交,只有规定交满十五年就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这样一来,农村六十岁的老人,当时已经到了50岁的年纪,有不有能力缴,暂且放在一边,就算缴农保,要到2024年才能领取养老金,何况一些70 80岁的老人,当时已经有60多岁年纪,种地没收入,根本没有这个能力缴纳农保。


现在媒体上有不少人,为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呼吁提高基础养老金,他们不是没有道理,也许是社保制度确确实实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去完善。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强大,2009年开始,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每月有了55元的基础养老金,老人们有了这一笔钱,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他们可以利用这笔钱平时买一点油盐酱醋,碰到感冒发烧可以去药店买一点药。


如今十二年过去了,一切物价在快速增长,全国绝大多数农村老人的基础养老金,每月在103元之间,城市职工养老保险迎来了十七年涨,而农民的基础养老金十二年时间只涨了48元,其实,现在的103元比以前的55元贬值了。


我的邻居是一个村妇女主任,村里所有老人的养老金,毎个月25号都在她这里领取,有些比较贫困的家庭,每个月还没到25号,就提前来预支,原因是老人手里紧张,有些需要买的东西没钱买,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有提前来预支。


在一些贫穷的山区,老人们穷到什么地步,大家根本无法想象,我见过的老人,接连几个月不买一次肉吃,有的甚至几年不买一件新衣服,他们不是节约,手里确实困难,每个月103元,身体 健康 的老人还好,花钱比较少,碰到有病的老人,一个月的钱还不够打一次吊针。


有的农村老人到了60 70岁的年纪,儿子还是一条光棍,现在农村男孩结婚,压力有多大,城里有房,家里有车,还要一笔巨大的彩礼,干了一辈子农活,两手空空,连儿子娶媳妇都没有能力。


有的儿子虽然结了婚,添了孙子孙女,小孩读书压力大于山,读一个幼儿园,一个学期学费要3000 4000元,小学、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但生活费、补课费各种各样的费用,家长们根本负担不起。


生活费一餐最低十元,一天三十元,一个月900元,小孩补课费,一个星期五天,每天十元,要五十元,一个月四周补课费200元,一个月伙食加补课费1100元,一年9个月将近一万元,还有寒假、暑假、星期六、星期天补课,送一个小孩读一年书,要多少开支可想而知。


做为农村的子女,他们自己在城市打工,绝大多数没技术、没文化,做的是普工,每天上11 12小时的班,拿着几千元一个月的工资,除了房租,水电,生活费开支以外,所剩寥寥无几,子女们压力大,他们的父母,帮不上忙,只能看在眼里。


农村60多岁老人为了减轻子女负担,还在外面搞建筑、搞搬运、当保安、做清洁工的不计其数,想赚一点辛苦钱用来养老,有的还想赚一点钱助儿女们一臂之力。


留在农村70 80岁的老人,打工没人要,只能利用自己的土地,种一点粮食和蔬菜,喂一点鸡鸭鹅,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也算帮子女们减轻一点经济负担。


农村要想真正解决养老问题,只有依靠政府和 社会 的力量,适当提高60岁以上老人基础养老金,这样也可以帮他们的子女减轻一点负担,同时也可以体现我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 社会 主义优越性。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各位网友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干部老了,有退休金和各种福利待遇;城镇职工老了有退休金和各种福利待遇。而农村的老人只有区区百元的补助,其它一切皆无。

是农民对国家的贡献少吗?

建国前,农村包围城市,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他们跟着共产党打下了天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工业强国,以农哺工。国家工业的快速发展就是以廉价的农产品为铺垫而成长起来的。

集体化时期,筑铁路,修公路,挖河打堤等国家的大型工程,基本上都是农民工支撑修建的。可他们没有报酬,没有工资,自带工具,自带干粮,无私地为国家做出了自家的贡献。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农民们不在乎自己低微收益的受损,又毫无怨言地接过了国家甩过来的包袱,帮助国家消除了潜在的不安因素,平安地渡过难关。

如果没有农民的慷慨付出,也不知道现在的国家能是个什么样子?

以往,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干部老了有国家发的退休金和福利;工农联盟,工人老了也有国家发的退休金和福利,而农民老了,什么也没有,只能靠儿女养老。

现在农村六十以上的老人也有了接近百元的补足,可在高物价的现在,区区百元又能如何,养老的大头还在儿女身上。

农民的儿女,依然还是农民,出去打工也不会有多高的工资,况且还不在老人身边。七老八十了,本该怡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了,可老农民都没那福份,只要有口气,还能爬得动,就还得在田里劳动,这是农村常见的事。

至于那些无儿无女老人的养老问题,更是不容乐观。

同是中国公民,都在为国贡献,而三六九等的行业差别,使农村老人处于了一种无奈的尴尬地位。

现在国家强大了,富有了,也应该立法,把六十以上的农村老人也统一地归纳到六十退休的政策中,使他们老有所养,怡养天年。

关心弱势群体,消除行业歧视,也是 社会 进步的一种体现啊!


农村不比城市,城市居民60岁退休以后,可以拿到丰厚的退休金,以及各项福利政策。而农村老人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了一辈子,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即使有养老金也就每个月不到100块钱,试问这么低的养老标准又该如何真正的养老呢?

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养老问题怎么办?

暂且抛开城市居民不谈,农村老人目前面临这几种现状。

1 在农村,年轻子女为了生计一般毕业以后都会选择去外地务工,很少有机会陪在老人身边,家里的一切都要看老人自己去料理,明明可以安享天年的年纪却还要在地里劳作。

2 农村的老人一般都是以种地为生,而国家却没有“种地也可以退休拿养老金”的这一政策,因此60岁失去劳动能力以后也不能享受各项福利,只能依靠儿女或者打打零工度日。

3 常言道:父母都是为儿女而生,农村里的老人辛苦奋斗了一辈子,积蓄全都用在儿女的婚姻、住房等上面,等到自己基本无能力或者突发疾病时,儿女却不在身边甚至不孝顺,让老人的晚年现状凄惨,一点没有生活保障。

所以走在农村,能看到很多都已经年过七旬的老人还在劳作,并不是他们多年勤快,而是被逼无奈或者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看着令人怜惜。 而我们国家老龄化日益严重,预计到2030年老龄人口将达到3.3亿,而农村老人在这一块上占有很高的比例, 所以解决好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养老问题非常重要。

1 对于家庭养老的老人来说,首先就要解决儿女的务工问题,这两者看似关系不大,其实都是相辅相成。儿女如果能够有能力常年陪在老人身边,那么老人的晚年生活也会有一定保障。 所以应该大力增加农村的工作机会,可以大办工厂、养殖场等等,让儿女即使不远行也能有一个好的工作,从而真心操办起老人的衣、食、住、行,让老人有一个安乐的晚年。

2 若是 社会 养老,则需要在农村大力兴办养老院养老机构,让一些孤苦无丁或者身患疾病的老人能够得到专人的照顾,解决老人的基本生活问题,起码能够活下去。

3 提高农村的养老金额, 现在在农村只要老人年过60就可以每月领取75元的养老金,说是养老金其实一点都不养老,每月75元能够干什么呢?又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呢?现在物价飞涨,别说75元就是750都不多,所以要在这一块适当的增加比例,提高农村老人的收入, 毕竟农村老人年轻时也会国家做过贡献,每年足额缴纳公粮、提留等,这也相当于城市居民的社保了。

4 增加一些农村老人的福利政策, 老人奋斗一生积蓄所剩无几,所以看病难、生活难成了两大难题,而国家完全可以在某些方面对农村老人进行帮扶,比如生活用品免费、小病不要钱、大病一少半等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老人的生存之忧。

老人苦,农村老人更苦,他们一生都在与泥土打交道,可最后还是两手空空,而我们作为女儿一定要发扬孝顺、尊老、爱老的优秀品德,国家也要在养老这一问题上面加以重视,让老人能够得到一份慰藉,能够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2000年前,那时候的农村老人,他们连一个月100元的养老金都没有,那时候很少有人提出,农村老人要如何养老?

在2009年以后,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一个月能免费领到100多元的养老金。

在刚开始每个月领养老金的时候,多数农民是很高兴的, 按我村里一个老人的说法:国家富了,没忘记我们这老农民,现在每个月都送钱给我们用。 那时候很多农村老人都觉得这钱就是白捡一样,非常的高兴。

不过近年来,有些农村的朋友看到城市退休老人,一个月能领到的钱,比那些还在上班的人工资还高,个别城市家庭,靠老人的退休金,都能足于应付家庭的正常开销。

于是有人就开始心理不平衡了,觉得同样是老人,为什么城市的老人,能领那么多退休金,而农村老人,一个月只有100多元呢?


对于城市老人与农村老人不同的待遇, 有人也给出了解释,他们能领高额的退休金,完全是他们以前工作时,每个月都按时交社保,现在才能享受到退休金的待遇,城市一些当初没有交社保的老人,他们现在也没有退休金。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也合法,只是无法让农村一些朋友信服。他们也举例了,以前农村没有交社保的概念,虽然社保是没交,但这时期的农村人,也都交过公粮(无偿交),也参加过水利建设(义务工)。

现在这些人老了,当初交了几十年的公粮,可以视同交社保的钱,理应给农村老人发放更高的养老金待遇。

作为农村人,虽然我也知道这种说法,在法律上行不通,也没有先例,想要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我依然觉得能实现是最好的,毕竟现在这些农村老人,他们在年轻时,确实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所以我觉得要是能增加农村老人每个月的养老金,把100元变成400~500元,就能解决大多数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只是这也是个人的想法罢了,能不能实现,还是要根据现行的法律。虽然在2020年,也曾有张学坤这样的代表,他为农民发声希望能让农村老人,可以有尊严的洗脚上田,享受退休的待遇。只不过历经一年了,这事也就没下文了。

要是农村老人不能享受退休待遇,养老金无法增加,那么农村老人应该如何养老呢?


01、儿女养老

在2000年前,那时农村的老人不管是60岁、70岁、还是80岁、90岁都没有养老金,60~70岁的老人,他们还要拖着老迈的身子去田间干活,每年的生活费用,都依靠着家中5~6亩的田地收入。

除了田地的收入,儿女也会每个月给老人几十块上百的家用钱,让老人可以买一些吃的,不过多数老人都舍不得花,而是把儿女给的家用钱,存起来,等不时之需再拿出来用。

那时候的农村老人养老,只能靠自己,农村的农民和其他职业不一样,他们没有退休的概念,只要你身体还能走得动,就要自食其力。等老人干不动了,只能依靠着儿女给他们养老,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在农村称为养儿防老。

几千年的 历史 ,老人都是依靠着这种方式,安享度过晚年。

既然每个月的养老金从2009年左右的基础100元,到现在也才涨到138元,接近十年的时间才涨了不到50块钱, 也就不要去指望靠每个月的养老金过日子了,这不现实

有不少朋友说现在农村子女压力大,没法给父母生活费,我认为这都是借口,父母从小把你养大,花钱让你上学,给你盖房子,娶媳妇,让你能独立赚钱娶妻生子。

这份养育之恩,肯定是需要报答的,每个月也不需要给太多300~500元, 我想多数外出打工的农民都能拿得出来。农村老人有了这笔儿女给的家用钱,再加上基础养老金,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够了。


02、农村老人自己也要争气

前段时间我家族有个叔公,他也是个70多岁的老人,他在家族群里说出一段话,让我感觉家中有这样的老人,是儿女的福气。

他的意思是讲:老人不要在年龄大了以后,就找借口心安理得地躺在家里,让儿女给你养老,觉得自己当初把你们养大,现在是你们回报的时候了。

能动的都要动起来,要戒掉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像是喝酒、抽烟,抽烟喝酒浪费钱,也不利于 健康 。

有空的时候不要和村里其他老人一样,坐在那打牌聊天,要多动起来适当的锻炼,把自己的身体养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一点点的努力改善 健康 ,让子女省点心

我这叔公儿女是挺有出息的,他确实不需要为养老的问题操心,他说出这样的话,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我觉得非常的有道理。

农村老人养老,最怕的是什么呢? 肯定不是吃饭的问题, 最怕就是 健康 的问题 ,身体一旦出现了毛病,这需要花的钱,就算一个月给你几千块钱,也不见得够你治病的。

而良好的身体,不就得靠 健康 的生活习惯去养成吗?

不要总是拿着个例说事,比如别的老人他活到90多岁,他也抽烟喝酒,但人家一点毛病都没有。

别人是可以,不代表你也可以像别人那样,有不好的生活习惯,身体会安然无恙



03、新生代的农民,不应该忽视现有的农村养老保险

另外,农村上年龄的老人,他们已经错过了,交养老保险的年龄,但年龄在60岁以下的农村人, 不要再指望养老金会增加到好几百,或者上千 ,因为农村一个月领的养老金100多元是基础养老金。

只要你把养老金的档次提高一些,而不是每年只愿意交200元的最低档,你交的档次越高,你账户的钱越多。

现在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想要靠每个月的养老金养老,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年龄在60岁以下的人他们还可以,农村的养老金一个月100多块钱,这是基础的养老金,如果你档次交得越高,每个月能领的钱,也就越多。

比如一年交3000元,连续交15年



等到60岁之后,每个月能领到的钱,基础养老金(100元)+个人账户(15年交的4.5万有利息的)总额 139+等于632元。也就是说只能交的养老金钱越多,将来60岁之后,可不是只有基础100多元的养老金可领取。



04、农村养老问题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

农村养老的问题,不像某些人所讲的,是每个月能领的养老金低过城市的退休人员,在以前农村养老保险刚出来的那几年,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是可以一次性补交15年的养老保险。

比如我有个亲戚,他也是农村的,他在农村养老保险刚出来的时候,不像别的村民,一次性交了1500元,也就是一年最低档100元,交15年。

他交的档次是最高的3000元,现在他父母每个月能领到1000左右的农村养老金,这个金额在农村是足够应付老人的日常开支的。

只不过,在老人就医时却不够,因为农村老人,他们每年都要交农村合作医疗,不像城市老人一样,到了一定年龄就不用再交医保了。

农村人交医保的钱,是不管你年龄多大,只要你活着,还得交医保的钱。如果中断一年不交,就不能享受到报销。

但农村合作医疗从最开始的10元一年,涨到现在的280元一年,医疗保险的钱一直在上涨也就算了,最大的问题是不住院,很多医疗的费用是不能报销的,这一点才是农村养老存在的最大问题。

因为人一旦年龄变大,难免会有各种疾病,现今看个病花费是比较高的,如果只能住院才能报销,是很不合理的。

对于农村人来说,不怕家中老人没有生活费,最怕家中老人生病,这才是养老的最大一笔支出。

因此我个人觉得,农村医保能报销的范围,可以因年龄而异,只要是上了年龄的老人,他们应该享受到免费医疗的服务。



结论:

农村养老金虽然一个月只有100多块钱,但有儿女给的家用钱,农村老人晚年生活是有保障的,最怕的是农村老人医疗上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只要能给农村上了年龄的老人,有享受免费医疗的待遇,哪怕一个月没有100多元的基础养老金,多数的农民也是很乐意的。

建议由中央财政承担50%,省财政承担30%,市财政承担15%,县财政承担5%,给年满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月发放600至1000元的最低基本生活费,资金来源,把拿高额退休金的每月降几百,将农村年满60岁的农民承包地收回由国家统一流转承包给有经营能力的私人或企业,政府收税用之于农村老人养老

一靠国家,二靠子女。这是当下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的两条路。

一是我们这里六十岁以上农村老人国家每人每月给予百多元的养老补助。不要小看这小小百余元,这是从天而降,成为他们的零花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农村老人吃住农村,有地有房,消费很低,加之他们本性勤劳艰朴,人人知足,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是他们的生命财源。六十五岁的人,干活挣钱的,大有人在,这在有些人看来不可思议,然而,这恰恰是他们睡觉香甜,身体 健康 的重要因素。因为,他们早己习以为常了。

二是我们这里子女养活老人仍是一种民俗。绝大多数子女对其父母是孝敬的。多是孩子尽到孝心,父母则不愿多花子女钱,绝大多数老人过得幸福。子女们为老人做生日的事,常办。

但也不排除个别不和睦家庭,老人生活困难的。而这些子女们则多是受到众人抱怨。

Ⅷ 如何规划父母的老年生活

规划父母的老年生活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他们的健康状况、财务状况、居住环境、社交圈子等等。

总之,规划父母的老年生活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立一个全面的计划,以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阅读全文

与父母60了该如何养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养老金会计存在的问题研究 浏览:553
花溪哪个医院可以常规体检 浏览:126
上海市敬老院主页 浏览:475
吴江区老年人医保有多少 浏览:633
煮长寿面怎么不会粘连 浏览:226
事业单位男工人退休年龄是多少年 浏览:336
看手相什么人长寿 浏览:981
户主不是父母如何证明亲子关系 浏览:269
山东老年大学星期三书法老师电话 浏览:712
悟性不高的孩子父母如何摆正心态 浏览:802
子女的房子给父母怎么办理合算 浏览:969
北京连锁品牌社区养老机构 浏览:545
养老保险退保比例 浏览:12
工厂为什么要做电测听体检 浏览:652
收回个人养老保险账务处理 浏览:560
双方父母谈房怎么办 浏览:591
劳动法关于养老金的问题 浏览:123
不懂父母养育恩话怎么说 浏览:327
南阳2018农村养老金标准 浏览:863
常州抗体检测在哪里检测 浏览: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