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林志颖晒双胞胎儿子开赛车照片,他希望儿子当赛车手吗
林志颖曾经公开表示,希望有一个儿子能够子承父业,长大后当赛车手。
至于林志颖从小在赛车堆里长大的大儿子kimi,则对赛车一点也不感冒,如果想要让他下场赛车,需要用各种条件吸引他,才有可能勉强玩一下,比起Kimi,双胞胎另外一个儿子Kyson对赛车就更加不感兴趣了,就连林兄慧志颖夫妇使用条件诱惑,他都可以眉头不挑一下,直接拒绝上场。这让林志颖夫妻也是纳闷不已,都是一个环境教育长大的,为什么三兄弟差别这么大。
Ⅱ F1方程式赛车手
01 Ferrari 96
02 BMW Sauber 82
03 McLaren-Mercedes 72
04 Toyota 25
05 Red Bull-Renault 24
06 Williams-Toyota 16
07 Renault 15
08 Honda 14
09 STR-Ferrari 7
10 Force India-Ferrari 0
11 Super Aguri-Honda
1 Lewis Hamilton British McLaren-Mercedes 48
2 Felipe Massa Brazilian Ferrari 48
3 Kimi Räikkönen Finnish Ferrari 48
4 Robert Kubica Polish BMW Sauber 46
5 Nick Heidfeld German BMW Sauber 36
6 Heikki Kovalainen Finnish McLaren-Mercedes 24
7 Jarno Trulli Italian Toyota 20
8 Mark Webber Australian Red Bull-Renault 18
9 Fernando Alonso Spanish Renault 13
10 Rubens Barrichello Brazilian Honda 11
11 Nico Rosberg German Williams-Toyota 8
12 Kazuki Nakajima Japanese Williams-Toyota 8
13 David Coulthard British Red Bull-Renault 6
14 Timo Glock German Toyota 5
15 Sebastian Vettel German STR-Ferrari 5
16 Jenson Button British Honda 3
17 Sebastien Bourdais French STR-Ferrari 2
18 Nelsinho Piquet Brazilian Renault 2
19 Giancarlo Fisichella Italian Force India-Ferrari 0
20 Takuma Sato Japanese Super Aguri-Honda 0
21 Anthony Davidson British Super Aguri-Honda 0
22 Adrian Sutil German Force India-Ferrari 0
1 舒马赫 Michael Schumacher
F1生涯:1992年-2006年
90次分站冠军,67次杆位,142次跻身三甲,69次创最快圈速……还用多说吗?正在向自己的第8个世界冠军奋进的舒马赫就是当之无愧的“百年王中王”。
2
塞纳 Ayrton Senna
F1生涯:1984年-1994年
在巴西,称得上民族英雄的体育明星只有两个:一个是球王贝利,另外一个就是F1车手塞纳。
1960年3月21日,塞纳出生在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1983年成为威廉姆斯车队的试车手,翌年成为托勒曼车队(贝纳通队的前身)的正式车手;1985年,加盟莲花车队留下 “拼命三郎”的绰号。1988年转会迈凯轮车队,当年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1990年和1991年,他连获世界冠军。1.75米的身高、英俊的容貌、突出的战绩,使塞纳在欧洲和巴西的女性车迷中颇盯扮清有人缘,天生的良好气质、文质彬彬的谈吐与时时刻刻表现出的睿智使他总是超人一等。塞纳称雄F1车坛时,舒马赫和普罗斯特全都得让他三分,那段时缺散间内他已成为赛车运动的代名词。
1994年5月1日的圣马力诺大奖赛,塞纳命丧伊莫拉赛道。
3方吉奥
Juan Manuel Fangio
F1生涯:1950年-1957年
在凯前F1历史上,方吉奥是有名的“艺术大师”。这位腼腆的阿根廷人的驾车技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对赛车的了解恐怕已超过世界上其他所有F1车手。正是依靠着超人的技术和判断力,他赢得过五次世界冠军。
1911年6月24日,方吉奥在阿根廷出生,他是意大利移民的后裔,从小就特别喜欢汽车和各种机器。11岁时方吉奥开始在一个修车铺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在那里他开始了对汽车的终身迷恋。从1934年开始,方吉奥开始参加赛车运动。二次大战之前,他已取得多次阿根廷大赛冠军。为了让观众看得刺激,当时的车手们在质量不高的跑道上开车狂奔,十分危险,经常出现车毁人亡的悲剧。但只有方吉奥能够巧妙地避开任何障碍,并争取胜利。他一直渴望去欧洲开拓自己的事业,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却破灭了他的美梦。
1950年,来到欧洲赛车场的方吉奥已经38岁了。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他获得了5个世界冠军,在总共51场比赛中获胜24场。作为精明的F1大赛战略家,方吉奥不仅在赛道上展现了擅长控制比赛的能力,在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上,也表现出超强的控制力。刚来欧洲时,方吉奥只能与名气不大的车队合作,精明的他只签订为期一年的合同,因为他知道凭着自己出类拔萃的表现,很快会有大牌车队上门找他。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年方吉奥就进入了当时最强大的意大利阿尔法车队,并取得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F1世界冠军。方吉奥先后还曾效力玛莎拉蒂、奔驰与法拉利车队。1957年他的驾驶技术达到了顶峰,在德国霍根海姆赛道上,他的赛车轮胎出现问题,一度比其他车手落后了1分钟之多。但最终还是以3秒的优势夺取冠军。尽管方吉奥身材矮小,但他却一直是F1车坛中的巨人。他创造的很多纪录直到46年后才被舒马赫打破。1995年7月17日,方吉奥在家乡病逝。
方吉奥PK塞纳
21世纪之初,前赛车冠军、英国人莫斯和泰里尔对“谁是20世纪最伟大的车手”有过不同的观点,一个说是方吉奥,另一个则认为是塞纳。
从当时的条件来说,头戴皮帽、手戴皮手套、没有安全带保护的阿根廷车手方吉奥先后获得五次F1世锦赛冠军,且分别效力于五支不同车队,实属不易。正如莫斯所说:“如果方吉奥参加现在的F1比赛,同样还能取得世界冠军。”但泰里尔也有自己的评选依据。从获胜率来说,方吉奥参赛51场获胜24次,胜率为47.1%,在F1历史上排名第一。克拉克(英国)则为34.8%,列第二,后五位车手很接近:舒马赫(德国)27.6%(截至1999年)、斯图瓦特(英国)27.3%、普罗斯特(法国)25.6%、塞纳(巴西)25.5%和莫斯24.2%。而获得过三次世界冠军的劳达(奥地利)、皮盖特(巴西)和伯拉汉姆(英国)的胜率却只有14.6 %、11.3%和11.1%。不过,在评选上世纪最伟大的F1车手时,世界各国媒体还是列入了胜率并不突出的塞纳的名字。
4阿斯卡利 Alberto Ascari
F1生涯:1940年-1955年
1918年7月13日,阿斯卡利出生在意大利的米兰。父亲安东尼奥·阿斯卡利是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赛车手,就在第七个孩子出生前两周,安东尼奥·阿斯卡利在法国的大奖赛上丢掉了性命。从那时起,小阿斯卡利就希望为父亲完成未完成的梦。
中学时,他花掉全部积蓄,购买了一辆摩托车。
1940年是阿斯卡利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他驾驶着法拉利赛车第一次参加F1大赛,也在这一年,他结了婚。受战争的影响,阿斯卡利的事业中断了几年,1947年,他重操旧业。法拉利车队的老板恩佐·法拉利是阿斯卡利父亲的朋友,在他的帮助下,阿斯卡利进入了法拉利车队。1950年代,阿斯卡利在两年的时间里控制了F1大赛,夺得了冠军。史学家认为,他控制比赛的能力只有当今的舒马赫才足以媲美。
1952年和1953年连获冠军的阿斯卡利在1955年摩纳哥大奖赛上发生意外,赛车翻进了蒙特卡罗港口。车子入水后,阿斯卡利竟然靠游泳逃生,且一点没有受伤。但就在几天后,在蒙扎赛道上练习时,阿斯卡利遭遇了与父亲一样的结局——命丧赛道。无论是对意大利还是对法拉利,阿斯卡利的死都是巨大损失。
5斯图瓦特 Jackie Stewart
F1生涯:1965年-1973年
斯图瓦特与克拉克都是苏格兰体育史上最有名的英雄。在所有英国F1车手中,斯图瓦特是惟一被英国女王授予骑士爵位的。斯图瓦特认为,这个荣誉比夺得一次世界冠军更有意义。
斯图尔特有位参加汽车赛的哥哥,但却在一起事故中意外身亡,因此父母坚决反对斯图瓦特参加赛车。无奈的斯图瓦特只能向射击方向发展,但由于他有些结巴,所以未能获准参加1960年奥运会。沮丧的他很快重返赛车场,参加F3比赛。1963年,肯·泰里尔将其签为正式车手。1965年,斯图瓦特加入了格兰汉姆·希尔所在的布拉伯汉姆车队,当年获得车手总季军。斯图瓦特的勇气和直率品行是他成为伟大车手的关键。他的驾驶风格永远是后来车手的楷模。斯图瓦特参加F1比赛时恰好是事故频发阶段,但斯图尔特却凭借着稳健的风格获得了3次车手总冠军,他创造的27场分站冠军胜利的纪录也保持了14年之久。1973年,斯图瓦特告别车坛,20年后他创建了斯图瓦特车队,后以6000万英镑卖给福特公司。2000年斯图瓦特离开福特,车队也更名“美洲虎”。斯图瓦特对F1的最大贡献是提高了F1的安全性,当今F1的不少安全防护措施都是他提出来的。
6
克拉克 Jim Clark
F1生涯:1960年-1968年
克拉克出生于苏格兰的农夫家庭,他从小喜欢开车,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参加赛车比赛。这一想法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但在生性倔强的克拉克的一再要求下,父母最终还是给他开了绿灯。克拉克最初和朋友斯科特·沃森一起,加盟约克·麦克伯恩的车队参加拉力赛,1960年获得参加F1大赛的资格。两年后,他在西班牙大奖赛上首次赢得分站冠军。1965年是克拉克最辉煌的时刻,他同时赢得F1和美国印地500两项冠军。1960年到1968年期间,克拉克共获得了25个分站赛冠军,还两度成为车手总冠军。尽管克拉克实现了人生之梦,但他的好运到此为止。1968赛季,克拉克首先在南非站获得冠军,大有超过方吉奥再次获得总冠军的气势,但在同年霍根海姆举行的F2大奖赛上,克拉克却车毁人亡。那次赛车爆炸的原因至今不明。事后,赛车界对这位谦虚的苏格兰人总是念念不忘:在舒马赫未曾出现的时代,F1史学家一直认为克拉克与方吉奥齐名,是F1最伟大的车手之一。
7
劳达 Niki Lauda
F1生涯:1971年-1979年
劳达是历史上少数重返F1大赛的车手之一。他1949年2月22日出生于奥地利,1971年首次参加F1大奖赛。法拉利车队慧眼识英雄,劳达的加盟也很快改变了意大利车队的传统作风。1975年和1977年,劳达两次获得世界冠军。1976年德国大奖赛的纽布格林赛道上,劳达发生严重车祸,并引发大火,面部被严重烧伤,但他在38天后重新出现在赛道上,并获得当年的世界亚军。1979年,劳达突然退出F1,3年后才重返大赛,但这次加盟的不再是法拉利,而是迈凯轮。当时不少人怀疑他重返赛场是为生活所迫,且不会再有大作为,谁知他当年就击败了普罗斯特,并在1982年再次成为世界冠军。
劳达是F1大赛中有名的智多星。每次比赛前,他都要分析一下本站比赛可能遇到的风险,衡量一下冒险是否值得。退役后,他还当过美洲虎队的掌门人。离开F1后,劳达成立了一家航空公司,但经营并不顺利。他一度还曾成为法拉利的顾问,但因与法拉利的技术人员意见相左,而被赶走。如今,劳达是奥地利一家电视台的F1转播顾问。
8
莫斯 Stirling Moss
F1生涯:1951年-1961年
在英国,只要一提到斯特林·莫斯的名字,人们就会想到F1大赛。莫斯出生在英国的一个赛车世家里。他的父亲阿尔弗雷德·莫斯和母亲都是赛车高手。父亲参加过布鲁克兰兹汽车大赛;母亲则以去各地参加汽车和摩托车比赛为乐。莫斯的姐姐不仅是个赛车迷,而且也是赛马和赌马的高手,多次参加各种赛马比赛。尽管莫斯的全家都是运动员,他本人童年时却是体弱多病,由于其所患肾病在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差点断送了他的前程。莫斯9岁时,他的父亲开始训练儿子开车。老莫斯从旧车店里购买了一辆老式的奥斯汀汽车,小莫斯就开始在自家的田地周围开着车兜来兜去。老莫斯是位牙科医生,他希望儿子学好本事,也当一位牙科医生。作为医生的儿子,莫斯本应子承父业,可惜他根本不是读书的料。17岁时,还没完成学业的莫斯到饭店当了服务员。为了挣更多的钱,他还在晚上当看门人。
1951年,干过多种职业的莫斯终于来到法拉利车队。可当比赛快要开始时,车队却临时换人,这让莫斯深感失望。数年后,法拉利车队曾希望他能回心转意,但莫斯始终没有与红色跃马和解。在1951年到1961年的10年时间里,莫斯从没有拿过一次F1总冠军。然而,他在其他比赛中却为英国获得了不少冠军头衔。用F1史学家的话来说,如果不是评选F1十杰,而是评选赛车十杰,那莫斯应当独占鳌头。
9
普罗斯特 Alain Prost
F1生涯:1979年-1994年
阿兰·普罗斯特是F1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人物之一。他在13年的F1生涯中为法兰西获得多次荣耀。1985年退役后获得了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骑士奖章。1999年,他又获得了20世纪世界体育大奖。
普罗斯特1955年5月24日出生在法国圣保罗,早年对赛车的热爱始于参加卡丁车赛,后来赢得了F3冠军。1973年,他参加了F1世锦赛的最后一站比赛,从此步入F1车坛。
让人们感到惊讶的是,普罗斯特首次驾驶F1赛车就没有出现任何失误。第二年,他效力迈凯轮车队,正式参赛。1981年,他转会雷诺车队,在当年的法国大奖赛上首次赢得分站冠军。1983年,他仅以1分之差输给巴西的皮盖特,未能夺得世界冠军。在强大的压力之下,普罗斯特在1984年重返迈凯轮车队,但这次他又以0.5分之差输给了队友劳达。
1985年才是普罗斯特的转折点,他成为法国历史上首位F1世界冠军。此后在1988年和1989年两次赢得世界冠军,成为世界上第六位三次获得世界冠军的车手。
普罗斯特的赛车事业持续时间很长,在圈内他的绰号也最多:“计算器”、“婊子养的快儿子”、“大鼻子”,诸如此类。由于普罗斯特在比赛时绝不会冒险驾驶,他最为人知的外号还是“车坛教授”,这也因为他每次赛后还能对比赛进行一番认真评述。
普罗斯特的宿敌是塞纳,为此他还曾于1992年一度退出车坛。1993年,普罗斯特重返赛场,加盟威廉姆斯车队,并赢得了第四个世界冠军。他创下的199场F1大赛获胜51场的成绩曾被认为是F1最难打破的纪录之一。在得知塞纳第二年要转会威廉姆斯之后,普罗斯特再次宣布退役。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普罗斯特费尽心血创建了一支F1“法国队”,但他的理念并没有得到商界的认可,也没有政府的支持,车队很快倒闭。
10
布拉伯海姆Jack Brabham
F1生涯:1955年-1970年
布拉伯海姆是来自澳大利亚的二代移民,但他一直被认为是英国车手。他的祖父原来居住在伦敦东区,在移民悉尼后开设了一家生意火爆的食品公司。这给布拉伯海姆从事赛车事业提供了经济基础。布拉海姆的父亲是一位摩托车迷,他在儿子12岁时就教其驾驶汽车。15岁时布拉伯海姆离开学校,到一家修车场工作,不久开始为一位美国人专门制造赛车。很快,布拉伯汉姆经历了修车、造车、赛车的转变——要知道心计颇深的布拉伯海姆每晚都到科加拉工程学院进修工程师课程。
1944年,布拉伯海姆第一次参加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比赛就获得了冠军,他还与罗恩·陶拉纳克结成了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欧洲的F1赛场上。1955年,布拉伯海姆进入了欧洲的汽车大赛。欧洲干净、整洁和平滑的车道远远好于澳大利亚崎岖不平、肮脏的赛道,良好的条件使布拉伯汉姆更加热爱F1大赛。从1962年开始,布拉伯海姆与同伴驾驶自己制造的赛车参赛,到1966年时,40岁的布拉伯海姆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顶峰,这位不苟言笑的澳大利亚人是迄今F1车坛上界惟一一位驾驶自造赛车获得世界冠军的车手。1969年,布拉伯汉姆在一次试车中伤了脚踝,从而失去了第四次赢得世界冠军的机会。随后一年,他在赢得了南非大奖赛冠军后,其后两场比赛都是意外地在最后一圈失利。之后,布拉伯汉姆卖掉了车队股份,重返澳大利亚。
11
格拉汉姆·希尔 Graham Hill
F1生涯:1958年-1975年
格拉汉姆·希尔16岁时在一家汽车配件厂当学徒。21岁那年,他还去舰队服了二年役。其中某天,他从一本杂志上偶尔发现了一个赛车培训广告,于是报名参加。培训中希尔只跑了4圈就很快被“伯乐”发现。此后他开始利用打工挣钱,来换取参加培训的机会。
希尔24岁时才真正开始赛车生涯,他用70英镑从别人那里买了一辆1929出厂的奥斯汀参赛。后来,他来到有“莲花之父”的莲花车队当技师,1958年才得到参加F1大奖赛的机会。
1962年,他赢得荷兰大奖赛冠军,同年得到年度总冠军。1964年,他加盟布拉伯汉姆的车队,可惜该队赛车太破旧。第二年,他重返莲花车队,与英国人克拉克组成“超级组合”。可惜,克拉克在1968年德国霍根海姆赛道上撞车身亡,希尔赢得了最后两站冠军,最终第二次赢得了世界冠军。
1969年,希尔在一次比赛中意外受伤,但他在第二年奇迹般复出。1975年,希尔在一次飞机事故中丧生。他的儿子达蒙·希尔子承父业,1990年开始进入F1,并在1997年夺得世界冠军。
12
皮盖特 Nelson Piquet
F1生涯:1978年-1990年
皮盖特尽管也取得过三次世界冠军,但他与同样获得三次世界冠军的布拉伯汉姆一样,容易被人们遗忘。
皮盖特1952年8月17日出生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是一位政府官员的后代。他家境较好,14岁时参加卡丁车比赛,1971年、1972年两次赢得巴西卡丁车锦标赛冠军。为了不让家人发现自己从事的风险运动,他甚至改名来瞒过家人。1977年,他来到欧洲参赛,取得了英国F3冠军。1978年中他曾加入迈凯轮车队,但不久就被车队解聘。此刻,布拉伯汉姆车队经理埃克莱斯顿收留了他。埃克莱斯顿现在是F1的推广人。
皮盖特的队友是奥地利的劳达,在这位传奇人物退役前,皮盖特已开始担当重任。1980年,皮盖特在美国大奖赛上首次赢得分站冠军。1981年,皮盖特取得了自己的首个F1世界冠军。1983年,皮盖特再夺世界冠军,也成为最后一位使用涡轮增压引擎夺冠的车手。1985年,皮盖特转会威廉姆斯车队,当时该队的英国人曼塞尔并不欢迎这位新队友。两位车手展开了内讧,但在1987年,皮盖特还是第三次赢得了世界冠军。1988年,皮盖特错误转会莲花车队,此后成绩平平。皮盖特最后效力的是贝纳通车队,但由于该车队后来找到了天才车手舒马赫,皮盖特只能被迫到美国印地联赛谋生。1991年,他在一场印地比赛中发生严重车祸,后退出车坛。
13
迈凯伦 Bruce Mclaren
F1生涯:1959年-1970年
迈凯伦生于新西兰的奥克兰,其父亲是一家汽修厂老板。由于父亲经常参加汽车和摩托车比赛,对孩提时代的迈凯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迈凯伦20岁就参加了当地的汽车登山赛。1957-1958赛季中,他在COOPER轮胎系列赛中取得胜利,并赢得了新西兰第一份到欧洲参赛的奖金。
1959年,22岁的迈凯伦在美国大奖赛上赢得了F1冠军,成为当时F1历史上最年轻的分站冠军。这一纪录直到前年才被西班牙的阿隆索打破。1962年至1965年,迈凯伦率领COOPER车队夺得了多次分站冠军。之后,他与合伙人组建了迈凯伦车队。1965年,迈凯伦使用福特引擎首次开始参加F1世锦赛。1968年,迈凯伦驾驶自己制造的赛车在比利时大奖赛上首次赢得分站冠军。
1970年6月2日,迈凯伦在英国古德伍德赛道试车时发生事故撞车身亡,年仅33岁。但他却为F1车坛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车队虽几经转手,但用迈凯伦命名的车队至今活跃在F1车坛上。
14曼塞尔Nigel Mansell
F1生涯:1979年-1992年
曼塞尔1953年8月8日出生在英格兰。与其他车手一样,他也是从F3直接进入的F1,不过这是用自己的房产做抵押换来的。
1979年,曼塞尔受邀到莲花车队试车,虽然成绩不错,但只能成为车队的试车手,只在赛季中得到三次替补出场的机会。1980年,曼塞尔在奥地利大奖赛上首次参赛,但由于赛车漏油,他未能取得好成绩。1981年,曼塞尔成为莲花车队正式车手,但成绩并没有太大的进步。1985年,曼塞尔转会威廉姆斯车队,虽然本田引擎动力十足,但他也没什么登台机会。1986年,曼塞尔时来运转,取得了五站分站冠军,并有望与迈凯轮车队的普罗斯特争夺世界冠军。在当年澳大利亚大奖赛上,他只要取得3分便可稳拿总冠军,孰料他却在终点前200米爆胎失控。1987与1988年,曼塞尔的主要对手是队友皮盖特,但他始终处于队友的阴影下。1989年,曼塞尔转会法拉利车队,首场比赛就取得冠军,并先后在四场比赛中的三场登上领奖台。1991年,曼塞尔重返威廉姆斯车队,但他开始时失分太多,第三次获得世界亚军。1992年是曼塞尔最辉煌的一年,威廉姆斯车队得到了全新的本田引擎,曼塞尔取得了开赛之初的五次胜利,并最终夺得世界冠军。曼塞尔赛后与车队在合同方面发生了争执,他一气之下跑到美国参加印地系列赛,并于1993年夺得印地联赛总冠军。1994年,塞纳撞车身亡后,威廉姆斯聘请曼塞尔重返该队。但此时的曼塞尔已不再具备F1的才华,几站之后就退出了。
15 阿隆索 Fernando Alonso
F1生涯:2001年至今出生于西班牙的阿隆索在赛车上很有天赋,13岁时就获得西班牙卡丁车冠军,随后开始尝试方程式锦标赛,在赢得F3000冠军后,阿隆索来到F1,最初是担任米纳尔迪和雷诺的试车手,但很快,他就在赛道上出人头地,将一系列纪录改写到了自己名下。他是F1历史上最年轻的分站赛冠军,去年更以24岁7个月零29天的年龄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很多人相信,阿隆索将是继舒马赫之后出现的新一代车王,正是他的出现才使舒马赫下定在本赛季结束后退出F1车坛的决心。
Ⅲ 为何中国出不了F1赛车手差距在哪
F1是田赛金字塔的顶端,预计将是主场。然而,赛车文化并不取决于哪个国家可以生产F1赛车手,回而是答取决于人们对赛车运动的理解程度。用土壤,然后播种,再“水”发芽,种植目前国内赛车土,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下面是问题的后半部分:“差距在哪里?”
然而,这需要积累,赛车文化,市场环境,都不是一朝一夕。在中国很少有人喜欢赛车。此外,模拟驾驶的赛车游戏在中国根本不在榜单上。锦标赛上从来没有任何赛车比赛。即使我们先组织优秀的比赛,这也是一种方式。也许未来的赛车运动将是全世界坐在模拟器上,戴着虚拟现实头盔的一群人。
Ⅳ F1赛车 十大赛车手
F1十大豪杰
一、纪录之王舒马赫
舒马赫是F1车手队伍中最有天赋的人物。每场比赛之前,他进行的准备也最为全面、最为稳妥。在车队里,舒马赫无疑是一面旗帜。无论在赛场内,还是在赛场外,他总是全神贯注于车赛,很悔升少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即使在母亲去世之后,他仍然坚持参加比赛。他的行动不时鼓舞着队友与他一道奋斗。
34岁的舒马赫在东京得到了第六个冠军,创造了F1大赛的新纪录,他目前是保持纪录项目最多的车手。尽管年轻的车手对舒马赫总是怀抱冠军不放气愤不已,可是他们对舒马赫在湿滑的跑道上能够奇妙地控制高速飞奔的汽车也是钦佩之至。
最佳表现:1995年霍根海姆赛道。在湿滑的赛道上,舒马赫只用了几圈丛答就超过了所有的对手并最终夺取了冠军。
二、艺术大师方吉奥
“方吉奥”是F1最经常被提及的名字,他创造的纪录是无数后辈冲击的目标。2003年,34岁的舒马赫超越了方吉奥,成为第一个6夺年度车手总冠军的人,写下新的神话。
在F1赛车界,方吉奥是有名的“艺术大师”。这位腼腆的阿根廷人的驾车技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而且他对于赛车的了解恐怕超过了世界上的任何F1车手。正是依靠超人的技术和预判能力,方吉奥逃过了赛车场上的许多陷阱。
1934年以后,方吉奥开始参加赛车比赛。在阿根廷的赛车历史上,方吉奥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多次获得阿根廷汽车大赛冠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阿根廷的赛车跑道犹如死亡通道。为了让观众看着刺激,车手们在质量不高的跑道上开车狂奔,十分危险,经常出现车毁人亡的悲剧。1940年、1941年,方吉奥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比赛的冠军。此时,方吉奥迫切希望到赛车运动更为发达的欧洲开拓自己的事业。碧郑老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他的美梦一时间难以实现。
1950年,方吉奥来到欧洲赛车场时,他已经38岁了。在之后的7年时间里。方吉奥获得了5个世界冠军,在51站比赛中获胜24站。作为精明的F1大赛战略家,方吉奥不仅在比赛中展现了擅长控制比赛的能力,而且在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上,他也表现出超强的控制能力。刚来欧洲时,方吉奥只能与名气不大的车队合作,精明的他只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合同,因为他知道凭着出类拔萃的表现,很快会有大牌车队上门找他。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年方吉奥就进入了优秀车队。
最佳表现:1957年德国霍根海姆赛道。赛场上,方吉奥的赛车的轮胎出现了毛病,不得不在修理站呆了很长时间,比其他车手竟然落后了1分钟。但是最终方吉奥以3秒的优势夺取了冠军。同时,方吉奥在这次比赛中,连续7次创造了单圈速度最快的纪录。
三、巴西的民族英雄赛纳
1960年,塞纳出生在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从20岁开始,塞纳就是巴西的赛车英雄。自1982年以始,塞纳先后获得过福特方程大赛、英国冠军赛、欧洲冠军赛、英国F3大赛等著名赛事的冠军。1984年后,塞纳先后效力于雷诺、本田、麦克拉伦和威廉姆斯等F1车队,并且多次登上了冠军宝座。1.75米的身高、英俊的容貌、突出的战绩,使塞纳在欧洲和巴西的女性车迷当中颇有人缘。当年塞纳称雄F1车坛时,舒马赫和普罗斯特全都得让他三分。在塞纳看来,帮助他获得大赛冠军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上帝的帮助。上帝安排他进入了赛车运动。同时,上帝又给予他获得胜利的一切本事。与舒马赫等人不同,塞纳在赛场内外人气都很旺。天生的良好气质、文质彬彬的谈吐和无时不刻表现出来的睿智使得他总是超人一等。尽管他在赛场上有时表现得相当粗鲁,但是车迷们仍然爱戴他。在摩纳哥的埃莫拉赛道上,塞纳赢得过6次冠军。可是,1994年5月的埃莫拉赛道却吞噬了这位巴西车手的生命。尽管塞纳的世界冠军的数量不如舒马赫多。可是在获得首发位置的数量方面,舒马赫很难超越塞纳创下的65次杆位的世界纪录。塞纳命丧赛车场之后,人们对法拉利车队、对塞纳所效力的威廉姆斯车队都提出了种种置疑。塞纳的家属也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疑问,但是最终对事故的调查还是不了了之。最佳表现:1988年的铃鹿赛道。第一圈比赛结束时,塞纳尚处在第16名,可是到比赛结束时,他后来居上夺取了冠军。
四、父子两代皆丧生赛场的阿斯卡利
1918年7月13日,阿斯卡利出生在意大利的米兰。他的父亲安东尼奥阿斯卡利是当时意大利最为著名的赛车手,经常带着儿子参加各种车赛。就在阿斯卡利的第七个孩子出生之前的两周,他在法国的大奖赛上丢掉了性命。从那时开始,小阿斯卡利就希望成为像父亲一样的车手。
受战争的影响,阿斯卡利的事业中断了几年,1947年,他重操旧业。法拉利车队的老板恩佐和是阿斯卡利父亲的朋友。在他的帮助下,阿斯卡利进入了法拉利车队。
1950年代,阿斯卡利在两年的时间里控制了大赛,夺得了冠军。史学家认为,他对比赛的控制程度只有当今的舒马赫才能够赶得上。1952年和1953年连获冠军的阿斯卡利在1955年出事了。他的赛车撞进了蒙特卡罗港口,车子入水后,阿斯卡利竟然靠游泳逃脱了死亡而且一点没有受伤。但是几天之后,在蒙扎赛道上练习时,阿斯卡利没有应那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是追随先父丧生于赛车场。
最佳表现:1953年的希尔维斯通车道。阿斯卡利自始至终领先于方吉奥,最终获得了冠军。
五、克拉克魂归苏格兰
在阿斯顿.马丁的帮衬下,克拉克在1960年获得了参加F1大赛的资格。从1960年到1968年期间,克拉克共获得了25个分站赛冠军,还两度成为车手总冠军。尽管克拉克实现了人生之梦,成为了F1冠军,但是他的好运到此为止,最终这位叱咤F1赛道的车手魂归苏格兰。在1968赛季,克拉克首先在南非站获得了冠军,大有超过方吉奥再次获得总冠军的气势。可是,同年在霍根海姆举行的F2汽车大赛上,克拉克车毁人亡。事后,赛车界对于这位谦虚的苏格兰人总是念念不忘。在F1历史上,克拉克与方吉奥和塞纳齐名。
最佳表现:1967年的蒙扎赛道。比赛临近结束时,克拉克车胎被扎破,但是他仍然领先一整圈,最后一圈,在汽油耗尽的情况下,他驾驶着赛车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六、差点成为射击冠军的斯图尔特
斯图尔特最大的特点是有些结巴,这使他没有获得参加1960年奥运会射击队的资格。此后,斯图尔特借了一辆赛车,开始练起车来。在1965年斯图尔特正式成为F1车手之前,他还参加了F3的比赛。
他的过人之处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他的勇气和智慧。斯图尔特参加F1时,恰好是事故频发阶段,人们总将F1大赛与死神联系在一起。可是,斯图尔特却获得了3次车手总冠军。
他在事业处于最高峰时离开了F1跑道。其后,斯图尔特开始不遗余力地为车手的安全奔走。当今F1赛车的不少安全防护措施都是斯图尔特提出来的。
最佳表现:1968年霍根海姆赛道。当时,雨水和雾气包围了整个赛道。赛车场的能见度几乎等于零。但是,斯图尔特却在第一圈之后就领先了8秒,比赛结束获得冠军时,他比列第二位的车手提前了整整4分钟,这在F1赛车史上是罕见的差距。
七、两进F1的劳达
劳达是F1大赛中二进宫并且取得成功的为数不多的车手之一。1971年,奥地利人凭借自己的雄厚资金,进入了F1大赛,并且在法拉利车队获得了两个车手总冠军。
1979年,劳达突然退出。3年之后,劳达回到了F1大赛,但是这次加盟的不是法拉利车队,而是麦克拉伦车队。并且在1982年获得了个人的第三个F1车手总冠军。
劳达是F1大赛中的智多星。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分析一下本站比赛可能遇到的风险,衡量一下冒险是否值得。退役后,劳达还当过美洲虎队的掌门人。
最佳表现:1976年尼尔布格灵赛道。这时处处小心谨慎的劳达遇到的惟一一次致命风险,但是他巧妙地逃脱了。比赛中,汽车起火,劳达被烧得疼痛难忍,可是他最终还是获得比赛的第四名。
八、全能型车手莫斯
在英国,只要一提到斯特林莫斯的名字,人们就会想到F1大赛。莫斯出生在英国的一个赛车世家里。他的父亲阿尔弗雷德.莫斯和母亲都是摩托车、赛车比赛的高手。尽管莫斯的全家都是运动员,可是他小时候却是多愁多病身。莫斯的肾病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差点断送了他的前程。
1951年,干过多种职业的莫斯终于来到了法拉利车队。可是当比赛快要开始时,车队却临时换人,这让莫斯深感失望。后来,法拉利车队曾希望他能回心转意,但莫斯始终没有同法拉利和解。在1951年到1961年的10年时间里,莫斯从来没有拿到过一次F1总冠军。可是,他在其他比赛中却为英国获得了不少冠军。
最佳表现:1955年安特里车道。莫斯击败了队友方吉奥,夺取了他的16场胜利的第一场。
九、驾驶自造赛车拿冠军的布拉海姆
布拉海姆是澳大利亚第二代车手中的佼佼者。布拉海姆15岁时离开了学校,到一家修车场工作。同时,心计颇深的布拉海姆每个晚上都到科加拉工程学院进修工程师课程。
1946年他凭手艺在悉尼开设了一家小小的汽车修理厂。不久,布拉海姆结识了美国人约翰尼.斯昆博格。布拉海姆专门为斯昆博格制造小型赛车,积累了不少制造赛车的经验。很快,布拉海姆从修车人、造车人变成了开车人。他第一次参加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比赛就获得了冠军。与此同时,布拉海姆与罗恩.陶拉纳克结成了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欧洲的F1赛场上。1955年,布拉海姆进入了欧洲的汽车大赛。
欧洲干净、整洁和平滑的车道,代替了澳大利亚崎岖不平、肮脏的赛道,良好的条件使布拉海姆更加热爱F1大赛。这位不苟言笑的澳大利亚人,是迄今F1赛车界惟一一位开着自己制造的赛车获得世界冠军的车手。
从1955年到1970年,布拉海姆参加了126场F1大奖赛的比赛,获胜14场。
最佳表现:1966年兰斯车道。40岁的布拉海姆迎来了他个人赛车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刻。他驾驶着自己制造的赛车在兰斯车道上拿到了冠军。
十、绰号最多的车手普罗斯特
在13年的时间里,普罗斯特在F1赛车场上为法兰西民族多次获得了荣耀。
1985年,普罗斯特获得了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骑士奖章。1999年,他又获得了20世纪世界体育大奖。
普罗斯特的赛车事业持续时间很长,因此在业内,绰号最多的车手莫过于他。由于他攻于心计,人们送给普罗斯特一个绰号“计算器”。同时,车手劳达还给他起了一个不雅的绰号“婊子养的快儿子”。普罗斯特的鹰钩鼻子使其他车手暗地里称之为“大鼻子”。
普罗斯特与其他车手相比,他的稳定性是最值得称道的,很少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对参加的每一场比赛,普罗斯特赛后总要认真地评述一番,而且讲得出道理来。在F1赛车手当中,一提到“教授”,人们自然知道指的是普罗斯特。三度F1车手总冠军普罗斯特在麦克拉伦车队和威廉姆斯车队都是核心人物。
舒马赫崛起之后,普罗斯特显然走上了下坡路,但是他利用媒体的能力高于对手,所以仍然能得到好评。普罗斯特创下的199场F1大赛获胜51场的成绩曾被认为是最难打破的纪录之一。他费尽心血创建了一支F1新车队,却在新世纪开始之后不得不解散,这恐怕是普罗斯特一生中最难过的事情。
最佳表现:1985年蒙扎赛道。比赛中他展示了完美无缺的技术,获得了个人第一个年度车手总冠军。
Ⅳ 人生要过好弯道
在后来的一次活动中,杨澜问她:“你最高时速能开到多少?”
Ⅵ 你见过哪些埋没在民间的“赛车手”
有啊,我爸爸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老司机,他的开车技术非常6。在我们村都很出名。我们都叫他赛车手。
Ⅶ 仲天骐的右手为什么不能开赛车了,他的右手怎么了
仲天骐好型旦的父亲仲威为了让阿星离开他儿子花高价买了他们要卖饰品的店面,除非他们友扰用10万来买才行,不得已天骐去参加赌命赛车来挣钱,但比赛对方在天骐的车上做了手脚,致使租含天骐输了比赛,最后被砍伤了右手。
Ⅷ 中学赛车手励志故事
有很多人心中可能都有一个 赛车 梦,但是说到要成为一个“赛车手”,绝大多数人都会望而却步。一起来看看关于赛车手的 故事 吧。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赛车手 励志故事 ,供大家参阅!
赛车手励志故事篇1
2000 年,18 岁的韩寒退学;同年,小说《三重门》出版,两版150万册的销量让韩寒成了身家百万的“不缺钱”人—而在此之前,他最大的心愿不过是能买一辆声音好听一点儿的进口摩托车。
从辍学青年摇身一变为“不缺钱”的人后,韩寒开始着手实现他儿时的赛车梦。据说当年他看中一辆改得花里胡哨十分拉风的富康,立即掏出14万多元现场提车,并将其从上海开到北京进行改装。所有配置都按照赛车标准进行了改造,车的外观也被改成夸张的模样:前轮换了个大轮圈,边上装了鲨鱼腮,还加了尾翼,把三元催化器等装置拆掉,为了追求巨大的声音效果,排气管改成了直排。但是这辆车只能用来忽悠涉世未深的小姑娘,真正上路就露了怯。“本来起步到百公里是13 秒,改完以后变14秒了,因为重了嘛,轮胎又加宽了,车也笨多了。”
2001 年,韩寒开着这辆改装车,和几个玩飞车的朋友在北京组建了一支“极速车队”。这支“个体户”性质的车队甚至没有自己的练车场,除了卡丁车场外,只能在北京近郊怀柔的山路上练车。“等于是非法飙车,还差点掉沟里去。”韩寒回忆说,“当时开得很差,乱七八糟的,开车也不是很理性,能开快就开快,很冲动。”
2003 年,韩寒高调宣布加入赛车圈,代表北京极速车队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站的比赛—不过这时他的坐骑已经不是当年那辆改装富康,而是一辆从香港买来的旧三菱。
那场比赛是他唯一一次提前偷偷勘过路的比赛。赛道开始是五百米到八百米的一条大直线,然后是一个左转弯,进入记者和观众最云集的地方。
“比赛前夜,我进行过无数次幻想,那人生的第一个转弯要如何呈现,是走一个非常标准的赛车线呢,还是炫目的漂移入弯,或者是中规中矩拐过去就行?结果是我没刹住车。”
韩寒职业赛车生涯的第一个转弯就从一把倒车开始。
之后不久是浙江龙游站,那里是砂石路。“我喜欢拉力赛,就是因为少年梦想。看着那些拉力车手在山间树林里高速漂移,十多岁的我目瞪口呆。从那一天,我就立志要和他们一样。人哪,在青春期总是不承认自己有任何偶像,却忘记年幼时他们给你的力量。当绑上安全带,戴上头盔,我觉得我所崇拜的拉力赛前辈们都附体在我身上。”韩寒在近十年之后的一篇 文章 里回忆道。
结果,他的第一个赛段就掉进了沟里。
“你说‘自信’这个词的英文到底是 confidence 还是 confident?”
4月末的一天,上海天马赛车场。这是上海大众333车队新赛季开始前的第二个测试日,太阳暖烘烘地照耀着赛道,韩寒懒洋洋地蹲在车队的P房门口,一边瞅着技师们调试赛车,一边与车队新闻官马怡然闲聊。
聊到英文这个话题,是因为不久之前《纽约客》的记者欧逸文采访他的事情。韩寒半开玩笑地说起,为了在美国记者面前表现对于美国 文化 的了解,他主动谈到了自己人生的头几部西方电影都献给了美国大片,比如《终结者》、《星球大战》等。没想到欧逸文听后大惊失色,夸张地嚷道:“那都是美国文化垃圾!”
讲到这里,韩寒突然顿了一下,然后若有所思地抛出了前面的那个问题。
“好像是confident 吧。”车队新闻官马怡然回答说。
哇,惨了,我一直跟外国记者说,I am confidence。这下丢脸丢到国际上去了。”他一边自嘲,一边踱着步子慢悠悠地走开。
在成为职业车手的十年里,韩寒也许从未停止过在对自己说“I am confidence”。2004 年,韩寒结束了“个体户”车手生涯,带着自己的旧三菱车加入老牌赛车强队云南红河车队。
车队里也有着自己的森严等级。因为每场比赛一支车队只能派出两名车手,所以一号、二号车手是为车队争取积分的,三号车手只能做替补,四号车手主要用作宣传,一般会挑选比较有名气的人。少年成名的韩寒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四号车手。
“那时候我每换一个车队,油漆就加厚了一层。车队除了给我的车身上刷新各种 logo 之外,不会做任何实质性的改装和性能提升。”
韩寒这样带车挂靠车队的行为在赛车圈里非常普遍,业内人士称之为“自带干粮”。
由于在红河车队的几场比赛表现平平,在车队进行整容调整时,韩寒在人气和成绩比拼中输给演艺明星林志颖,失去了四号车手的位置。
不久之后车队通知韩寒,如果想要继续留在车队,必须自己去拉每场比赛10万元的赞助。而那段时期里,韩寒唯一收到过的赞助是一家小卖部赠送的一箱纯净水。
一位在米其林轮胎工作的朋友看他可怜,赞助了两条轮胎。韩寒感恩戴德地在自己赛车上贴满米其林logo,结果有人来传话,问他能不能把这贴纸给撕了,因为公司总部的外国人突然看见有台贴满自己商标、不知道哪冒出来的赛车,非常不悦。“米其林有非常严格的赞助规定,一般只赞助能获胜的车手。”
结果一进赛段,因为赛车老旧,年久失修,没几公里避震器断了。“我当时是一个对机械几乎一无所知的车手,只知道抛锚了要打开引擎盖假装看看,显专业。”韩寒在博客中回忆道,那是他连续好几场因为坏车而退赛了,又逢其他车手开着全新的赛车掠过,恨不得卷起的土把自己给埋了。“手机同时响了,是朋友打来的。他问我,听说你又退赛了,别灰心,哦,对了,贴纸撕了没?”
那是他第一次为拉力赛默默流泪。“要知道如果你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一旦你做不好一件事情,人们对你的嘲笑很可能打击到你。”他偷偷把车拖回了汽修店,无颜再去赛事维修区。
之后的比赛并没有发生逆袭的奇迹。在第一个赛段,赛车爆缸,活塞把缸体打了一个大洞,引擎室烧了起来。当时他再买不起一个发动机,“但在火光照射下,我再没有感觉心酸。”韩寒写道,“要知道坚固的事物都要经过烈火的锤炼,这火光既不能温暖我身,也不能焚毁我心。从那一天起,这件事情,我必须做到它。”
意大利人Pascal在天马赛场经营着一间小小的改装车厂,因为经营数年,算是上海赛车圈的一张老面孔,上海大众333车队全员上下都与他相熟。韩寒熟门熟路地走了进去,一会摸摸改装车的玻璃纤维前盖,一会与 Pascal 辩论 各种轮胎的急速时间。他用纯熟的英文报出大串数据,力争自己的观点正确—至少在专业领域,他的英文并没有自己说的那么糟糕。
“我知道你,除了赛车手之外,你还是一个很有名的作家吧。”Pascal对韩寒嚷道,“嘿,小子,或许你下次该送我一本英文版的小说。”
韩寒似乎对海外发行自己的作品兴趣不大。“我喜欢在写作时玩一些文字游戏,有许多谐音、很多意思只有母语是中文的人才能看懂,这些东西很难翻译成其他文字。”他这样解释。
这是2012年的4月,“方韩之战”已打了月余。看似轻松迎战的韩寒其实内心充满疑惑。“他始终不太明白,这火是怎么烧到自己身上的。”车队新闻官马怡然说,在方韩之战发生之前,韩寒对于方舟子是充满好奇的,“他时常会来向我们打听,那个叫做方舟子的人现在又在揭谁的老底。”
4月29日,2012 年 CTCC 揭幕战在上海国际赛车场打响。韩寒的妻子金丽华告诉到访的媒体,那是“方韩之战”后,韩寒参加的第一场赛车比赛,他比平常更渴望胜利。
“我在乎输赢,我来参加比赛就是为了要赢。”韩寒在进入赛车圈之初曾这样告诉媒体,喜欢赛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在他的眼中,赛车就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快就是快,慢就是慢,成绩放在那里大家都看得见。”不过直到多年之后他才真正明白,赛车的世界也并非如终点处的黑白旗一样,只有两种颜色。
2005 年,韩寒加盟上海大众333车队,他的坐骑也换成了一辆POLO。这是一个双赢的决定—韩寒成为了带薪的三号车手,而车队经理叶勇在多年之后则表示,当初选择签约韩寒的理由之一也是看中他的知名度。
作为对车队老板知遇之恩的回报,在拉力之余,韩寒同时也为大众 333 车队跑场地赛。两站拉力赛之后,他得了一个“韩老四”的绰号—这一年他最习惯的事情就是在前三名开完香槟之后,作为“其他也完成了比赛”的群众演员之首率先通过收车台。
2005 年9月2 日,韩寒参加了CRC 1600cc组贵阳站比赛,那一天也是他的生日。倒数第二个赛段比赛完毕,他领先同队队友十几秒,是毫无悬念的冠军。但车队考虑到整个车队的总积分,还有赞助商的影响,希望他“让车”。最后一个赛段,韩寒在接近终点处猛踩刹车,从第一名让到了第四名。妻子金丽华后来回忆说,比赛结束后,“韩寒哭得很厉害”。
在赛车界,“让车”是车队根据比赛规则和全队目标经常采取的一种策略。按照比赛规则,前一场拿第一的车手在后一场比赛中,赛车必须加上60公斤的自重,而与此同时如果车队总积分为第一,则车手又要再加上30公斤的自重。如此一来,想要既保证车手夺冠,又保证车队夺冠决非易事。
2012赛季,上海大众333车队在第三场珠海站比赛结束后,做出“保韩寒夺冠,弃车队冠军”的策略,这意味着车队的一切资源都要向韩寒倾斜,必要时候,其他车手应当牺牲个人排名来完成目标,每个车手在其职业道路上需要学会欣然地“让人”与“被让”。
4月底的天马赛车场,新赛季CTCC 比赛尚未开始。除了包括上海大众333等几个车队在这里做赛前测试外,整个赛车场显得空旷。相比其他车队热火朝天的P房,上海大众333在天马的整修间又显得格外空旷,零零落落地摆放着几张桌椅,一箱红牛,墙壁上张贴着标示有赛季各站地点的地图,除此之外几乎空无一物。大众333的基地本身就在天马赛车场附近,所以他们宁愿在基地做赛车调试,“再把车从基地开过来也只有5分钟左右”。
持续一上午的测试其实非常松散。每个车队在场上有大约40分钟的做圈时间,然后下场等待两小时再进行第二轮测试。漫长的等待时间里,马怡然、叶勇、孙强、王睿和其他工程师们喜欢聚集在一起抽烟聊天,先是赛车的调教问题,然后无序蔓延至其他任何领域。韩寒始终没有加入他们,他选择一个人蹲在屋子另一边墙角,看手机,发消息,刷微博。
有车场的工作人员带着他的书来,他照例微笑,寒暄,一一签名;有特意赶来的粉丝抱着手提电脑,他就按照要求在手提电脑上签名,然后再默默踱出P房,爬上赛道边的观察台,抱着腿蜷在一起睡起觉来。
这个寡言少语的韩寒,与那个以跋扈文笔引发争议的作家、放出年度车手“舍我其谁”豪言的年少车手完全不同。按照日本N H K电视台制作韩寒纪录片导演李秀的说法,这个时候的韩寒又处于一种“躲”了起来的状态。“一只刺猬。”他这样形容韩寒。李秀的摄制团队曾花费半年时间跟拍韩寒。
或许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够知晓这个青年心底的坚持。孙强是韩寒的领航员,从韩寒进入大众车队开始,两人合作至今,从三号车手、二号车手一路变成队里的一号车手,“一次争吵都没有过。”孙强说。
只有一次开阳站比赛,因为出发时间紧迫,孙强的安全带没有扣紧。发车时安全带一下绷开。去赛道发车点的路上,韩寒坚持让孙强系上安全带:“如果你不系,我就靠边停车,等系完了我再开。”两人在路上一直纠结,因此耽误了出发时间,被罚时十几秒。
赛车手比赛前,勘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路况熟悉与否对比赛成绩影响很大。按照规定,拉力赛不能提前勘路,只允许比赛前一天在赛段上跑两遍。但韩寒每次跑的时候,发现地上连刹车点都已经有了。他才明白其实其他车队已经提前半月踩过点,练过车了。但他坚持不提前勘路:“规则不允许,要不然我心里会很难受,因为我做错事了。我遵循这个规则,其他人不遵循不要紧,我就可以随便说,我就可以指责他人,他人指责不了我。”
勘路需要做路书,哪里左转,哪里右转,哪里有弯道,都需要非常精确地标记。最初,韩寒和孙强的路书是这样的:右五300米,到前方第28棵树处左转。比赛时每小时一百七八十km 的速度,谁能数出第28棵树在哪里?或者向日葵处左转,一堆牛粪处右转。第二天比赛,向日葵没了,牛粪被铲走了。没有标识物,只能往前开,终点在前方。
这种“菜鸟级”的路书早已经被作为茶余饭后的笑谈,但如今的韩寒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以作家身份跻身赛车圈的菜鸟车手。
今年6月,CTCC珠海站的正赛推迟10分钟开始。由于未按规则在发车前倒计时3分钟落地赛车,上海大众333车队的车手王睿、高华阳和韩寒先后被退后。其中影响最严重的是本该杆位首发的韩寒,他最后被罚至倒数第一出发,却在比赛中一路赶超,夺得个人赛季第二个分站赛冠军。比赛结束以后,韩寒一下子跳上赛车,高举双臂,激动庆祝自己的“壮举”。
由于韩寒的出色表现,珠海站的比赛成了公认今年CTCC最精彩的一场比赛,而在上海大众333车队,这也是公认“韩少”职业车手生涯以来最激情四溢的一次逆袭。
从2003年参加职业车赛开始,到2012年历史性地坐拥双冠,十年一晃而过,原本那个20岁少年亦步入而立之年,为人夫为人父,开最好的赛车,有无限量供应的倍耐力轮胎,车身上无数赞助商贴纸。他依然记得当年米其林给他的那六条轮胎,以及被赞助商嫌弃的伤痛。“他人鼓励你,那是你的助燃汽油;笑话你,也许是你汽油里的添加剂。”
与十年前那个桀骜不驯的少年相比,如今的韩寒逐渐明白很多事情,对于自己的赛车生涯和身边的人,他现在开始以一种更加平和与诚恳的心态看待。在给车队成员发 iPhone5 的时候,他特别关照要首先保证维修技师每人一台,“因为他们最辛苦,对这个年度冠军贡献最大。
赛车手励志故事篇2
世界第一的赛车选手,最热衷的兴趣是找寻宝物。提及美国空军最杰出人物艾迪。里肯贝克,就不禁令我想起马尔康。坎培尔爵士。某次的晚餐会上,我坐在他们二人之间,他们的态度是那么的沉静,说话的语调也极为温和,但他们却都深深地沉迷于速度的魅力之中。
当初里肯贝克所以成为不怕死的赛车选手,是以赚钱为目的,那么坎培尔又是为了什么呢?坎培尔是属于富豪之士,根本毋须为赚钱而劳心卖命。
那么他为何选择充满危险的赛车选手呢?是为了名誉、名气?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纯粹只是为了享受才这么做的。”于是我转问艾迪。里肯贝克:“你看过马尔康。坎培尔爵士以彗星般的速度开快车的情形吗?”曾参加过200次以上赛车的里肯贝克的回答,着实令我大吃一惊。
“说实在话,我从未看过,而且将来也不打算看,以那种速度开车,死亡率将高达80%.”
在当时的晚宴上,没有一个人的开车速度及得上马尔康。坎培尔爵士,其时速高达300英里,等于每分钟跑5英里,从纽约到旧金山只要10小时就可跑完全程。在纪录上,时速超过200英里的曾有4个人,也就是塞古雷伯。洛克哈特、基奇及拜柏--这4个人都因速度太快而去世,目前还活着的只是坎培尔而已。
马尔康。坎培尔爵士是个宿命论者,所以从不作多余的担心,当比赛结束步下车子时,他的态度冷静得就像刚从公司下班归来似的。
坎培尔爵士在16岁时,就决心要成为脚踏车赛的选手,他父亲知道后,马上把他送到伦敦着名的罗德 保险 公司上班,希望打消他这个念头。
据他本人说,在他服务的两年期间,一分钱也没领到,直到第三年才有一点收入,但今天他已是世界有名的罗德公司董事。
他以报社为对象,推销破坏名誉保险--这个构想是他19岁时想到的。在英国,有关破坏名誉的法律比美国严格,所以马上获得英国大部分报社的签约。21岁时,他已是极富有的资产家,不多久,就买了好几辆摩托车和汽车,开始参加竞速比赛。他用在这方面的钱超过5万英镑以上--换算成美金,约值25万元。这一切都是为了打破速度纪录。
为找寻可供最高速度飞驰的道路,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例如丹麦、撒哈拉沙漠、南非、佛罗里达州等;终于发现最优秀的赛车跑道,地点是在美国犹他州,那儿有数万年前就已乾涸的上古湖泊的遗迹,湖底含有相当的盐分,因而显得既平坦又坚固,犹如冰面一般。
有一次他在丹麦参加比赛,时速高达140英里,途中突然响起一阵猛烈的怪音,车子的前轮竟然脱离车身,直飞到观众席上,打死了一个男孩,然后又跃过观众的头上,弹到一英里外处才停下来。
马尔康。坎培尔爵士本人感觉最刺激的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空战。当时他担任战斗机驾驶员,经常越过英法海峡在西部战线上空飞行。有时也驾驶着从未驾驶过的机种,飞向陌生的地方,在那儿也许完全看不到地面,而又必须降落在无法辨别东、西的地上。在此当中,也可能遭逢突然从云中冒出的德军战斗机机枪的攻击,但在4年期间,他从未受伤过。
马尔康。坎培尔爵士最大的冒险却是在印度洋可可斯岛的寻宝。他将当时的经历写成一本书,根据书上的记载,他此行的目的是为找寻海盗所隐藏的一笔财宝。地球上可能没有一个地方像可可斯岛这般寂寞,在那儿看不到一栋房子,也找不到文明人的影子,当地的土着是从前以文化及财富夸耀一时的印加族后裔,他们白天都躲在山中,直到日落之后才悄悄地潜至海边,他们的行动比海边的椰子树影更为安静,所以白人很难察觉。在海边的岩岸及砂地上,有许多蜘蛛、螃蟹、蜈蚣、蚂蚁等,除此之外,还有苍蝇、蚊子在上空飞行,岛四周的海边则有鲨鱼在大肆活动。
据说,只要沿着溪流上溯,用铁锹插进一块大岩石的裂口,把大岩石敲开,就能找到海盗所藏价值数百万的黄金及灿烂无比的珠宝,就像“天方夜谭”阿拉丁所发现的珠宝一般。
岛上的所有溪流,坎培尔都曾沿溪上溯,甚至连已经干涸的溪流遗迹,他也不放过。在繁茂密林中,他曾敲开过无数的岩石,但始终不曾见到那些传闻中的珠宝。
有一天,他费力地拨开密生着的有刺草,希望在繁茂的草丛中开出一条进路,他突然发现这时吹的是北风,而他正要朝北方前进,如果放一把火,就能将那些挡路的野草烧光,而轻易地前进。他擦了一根火柴,密林立即以猛烈之势燃烧起来,5分钟后,四周变成一片火海,犹如置身于赤热的熔炉中一般。
眼看着火舌窜向四方,若再不逃跑,将会被烧成焦炭了,于是一行人就像被死神追赶般,没命地逃离这片密林。
终于逃到海边,但因为已被烟薰得差不多了,每个人都支撑不住地倒在地上。过了一会儿,回头看密林那端,只见熊熊的火焰几乎冲到云霄,四周的空气显得燥热无比,但又不能跳进海中,因为海中有许多食人鲨鱼在游动着;幸好,岸边绿油油的椰子树含有丰富的水分,不容易烧起来,才算保住这群人的生命。
为找寻那些根本不存在的财宝,吃苦耐劳地奋斗三个星期,所得到的却只是血迹斑斑的脚、磨破皮的手指及被火烤得红肿的背部而已,这位英国富翁如今就像狱中的犯人一般。他实在太累了,而且又罹患热病,在希望破灭之后,只好狼狈地回国。但他说,迟早还要再到可可斯岛走一遭,如果真的有财宝,他一定要把它们找回来。
“只要有冒险的机会,即使需绕地球半周,我也会不计一切地勇往直前,这就是我的个性。”他以他惯有的沉静态度说道。
赛车手励志故事篇3
昨天晚上为了追赶最后一班公共汽车,我把脚崴了。 我经常吃3元一屉的小笼包,2元一个的肉加馍或者煎饼果子充饥,现在最流行的2元一大张的土家掉渣饼成了我每日必吃的果腹正餐。对自己好一点儿的时候就去吃麻辣烫,那么多种类才花四、五块钱。在AA制时付了30元饭钱我会心疼一天。
在实在觉得缺少营养时,我会客气地打电话给几个朋友问候一下,然后约着谈个什么事,借机去蹭一顿营养丰富的饭菜。
我听到的反馈信息,大多数人都以为车手都过着奢侈的生活。但作为一名车手,虽然只是一名业余的车手,争取把一天的餐费控制在5元钱之内才是我的真实生活。虽然很多时候我发现10元才是比较合理的数字,但我只要做到了5元,也会兴高采烈一把。
我开车的时候经常不擦车,因为不比赛的日子我就抓紧时间拼命挣钱。虽然拚命,但挣的都是辛苦钱。因为辛苦,所以成为自己不擦车的借口。因为不擦车,所以省钱。我的场笼了开坏了必须要修了,能不修就不修,能不换就不换。所以坐过我车的人都说我的发动机噪音大,然后问我有没有改装。改装?拜托!我在省钱啊,改装这么花钱的事我干不出来。除了必须要加油之外,其他的钱我能不花就不花。没办法,不给车加油他就开不动。
从2002年参加全国拉力赛开始,我没有去过美容院。有一次,珠海来的一位男车手到北京来,受不了北京冬天的干燥,就让我拉他去我做美容的地方弄弄脸。我才发现自己快脱离一个正常女人的生活了。我没有美容院可去,也不了解那些美容院,最后我给他买了几张面膜了事。 我已经记不得自己上次去商场shopping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因为实在太久远了。北京的商场里面什么样子,我现在一概不知道。
我做临时工的公司的同事中有个很爱美的小女孩,比我小十岁。她对我很好,共事不久就邀请我说:谭颖,我们哪天一起去做头发吧!我知道她是好意,朋友都是从一起做一些日常琐事开始的。但我不得不回绝她:不行,我没有条件去。因为她刚做了个头发,据说花了四、五百。她手上的表是限量版,将近两万块人民币。我很清楚自己无法过那样的生活。
我穷酸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是我选择赛车的结果。从一开始已经有前辈告诫过我,赛车会越玩越穷。我不是不相信,我相信。因为活生生的例子都明明白白摆在我的眼前。他们曾经叱诧风云一时,腰缠万贯,但赛车是个太大的空洞,千万家财也会在瞬息之间挥尽。何况我只是出身工人阶级家庭,我的父母13年前就已经退休,每月只有几百块钱的退休金。13年前,最多的时候他们两人每月加起来只有千把块钱的工资。我从一开始就知道只能靠自己。
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如果我不选择赛车,也许他们现在的日子会好过得多,可以安享晚年,可以不用如此操心。而我是如此自私,为了自己的 爱好 ,撇开所有的一切不管,不仅自己过着穷酸的日子,让父母依然过着算计生活的日子。
上个星期去个好朋友家。她比我小一岁,孩子快上小学了,两三年前她就在一个繁华居住区买了房子。她开车带我下地库,很自豪地说她为了停车方便买断了一个车位。在她宽敞的家里,她说还准备买一套房子。如果不选择赛车,也许我现在也过着她那样的日子。
但我选择了赛车,我没有任何后悔。我毫不避讳跟人讲我是个穷人,即使我已经是走向40岁的人了,40岁的人是个穷人我也不觉得可耻,只要是真实的我。我可以花一万块钱买一件赛车服,但我不舍得多花一分钱为自己添置平时穿的衣服。我可以三天就花光一年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钱,但花在赛车上,我觉得值得。我的一掷千金,是从我平时点点滴滴的吃、穿、行里一分一毫地节省下来的。
我的很多好朋友多劝我:你何苦呢?你这么能干,找份优异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也不用过这种苦日子。然后就开始给我分析,赛车带给我的只有辛苦和无止境的贫穷,我不可能凭借赛车赚到钱,也不可能凭借赛场瘤名。既无名又无利的事情我居然也会干,我怎么那么傻? 我知道赛车带给我的只有辛苦和无止境的贫穷,我不可能凭借赛车赚到钱,也不可能凭借赛场瘤名。我沿着这个贫穷方程式走着,不去多想。
曾经做过车手后来改行的一位朋友跟我说:当车手的年月里实在是太贫穷了,在外人眼里极尽辉煌的背后,是无可奈何的贫穷。的确,只要谈及赛车大家想到的就是大把大把花钱,但只有车手知道,这些钱跟他们自己无关,跟他们的日常生活无关。这位朋友曾经是他们__ 最顶尖的车手,获得过无数冠军,也获得或无数人的崇拜。那又怎么样?他跟我说,他实在过不下去那种贫穷的日子了,他实在厌倦了那种车手的贫穷,所以他最终选择了退出。退出后,他的日子才慢慢好起来,才开始有了女朋友。
我正重复着他的故事,没有收入,没有男朋友。不赛车的时候赶快找工作挣生活费,没有一丝闲暇。约会?谈事?我做这些事情还有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蹭饭。过着蹭饭的日子。到了赛车的日子,就开始花钱,算计着兜里不多的银子,掂量着什么该花什么绝对不能花。
我是穷人我怕谁?看不起我的,我也不希罕他做我的朋友。虽然知道自己不会,不过有时候看到街上那些要饭的,我真的会想一下自己有一天是不是会沦落到那个境地。有时候看到胡同里拉车的,就想如果不行了,自己会不会去拉车挣口饭吃。
还在两、三年前,当董荷斌还很红的时候,他说,他没有女朋友因为没有条件找女朋友,因为他需要去各个地方比赛,居无定所,最重要的,是因为自己什么都没有,开着昂贵的赛车,却没有属于自己的车开,也负担不起买车。他语句中透露出的生活的拮据,没有走过这段路的人很难想象的到。他参加F3的比赛,每年需要一千万,而各种赞助加起来只有8百万,那2百万的空缺都是他的经纪人在想尽办法填补。每年都缺这么多钱,怎么可能过上奢侈的生活?
赛车手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 赛车手励志故事
Ⅸ 赛车手和准岳父
王勇是位赛车手,赛车可谓是高风险的职业了,好在他的冒险没白费,他很快就挣到了一笔钱。不久,王勇单位新来一名叫李惠的女孩,因工作需要,她经常找王勇帮忙,王勇见她温柔漂亮,工作之余也主动找她闲聊,一来二去,两人相恋了。
这天,李惠领他回家见父亲李福。李福六十多岁,身子骨看着很硬朗,就是有条腿有些瘸。王勇为博得准老丈人的欢心,就对李福说:“我现在不但房子有了,还准备买车,买宝马的!”李福脸一沉,把酒杯突然砸在桌子说:“送客!”王勇一惊,忙问:“伯父,为什么?”“俺家穷,配不上有车有房的人。”他边说边把王勇撵出了家门。一头雾水的王勇问李惠她父亲为什么突然翻脸了?李惠也莫名其妙地摇摇头。王勇心想,一定是老头以为他买不起车,又在这里瞎吹牛,才将他赶走的。他无奈地摇摇头:得!又碰到一位视财选婿的人。
这天,一辆越野车停在李福补鞋的摊位旁,车门打开,王勇和李惠一左一右从车上下来,李福见状,吃惊地问:“你开谁的车?”王勇得意地说:“我刚买的,走,我带你和李惠兜兜风去。”李福脸一沉说:“我没坐车的命。”李惠拉着父亲的胳膊说:“王勇这可是好心孝敬您呢!”王勇说着“对”,也赶忙过来拉他。最后,两人不管李福愿意与否,连推带抬的,硬是把他“绑架”到了副驾驶座位上。
车开出市区,公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少,由于王勇开赛车习惯了,他不由自主地就加起油门飞奔起来。李福见状,提醒王勇说:“开慢点,这里限速是60公里。”王勇说:“没想到老爷子也懂交规呢。”说着猛踩油门,车就像飞起来一样。李福大喊着:“开慢点!”这时,李惠也喊着:“慢点,我害怕。”王勇这才把车速降了下来。这时,对面一辆卡车像离弦之箭朝他们亮毁迎面撞来,而王勇还好像没看到一样,千钧一发之际,李福伸手猛地抓住方向盘往左一抹,汽车一下子跑到大卡车的行车道上,而大卡车却朝他们的行车道飞奔过来,接着撞到右车道的护栏上,停了下来。原来,大卡车刹车失灵。幸亏李福眼疾手快,否则,一场车祸在所难免。
李福怒斥王勇道:“你个 *** ,你这是想杀死我们父女俩吗?”王勇解释说这是因那辆车失控,不是自己的错。李福更生气了:“ *** ,你给我听好了,以后,你别再纠缠李惠,否则,我要你好看!”
此后,李惠似乎被李福灌了忘情水一样,再也不理他了。这天,王勇拦住李惠说,他不明白,她父亲糊涂,她怎么也跟着瞎搅和?李惠眼含热泪说,这些年,父亲既当爹又当妈,靠着补鞋挣钱,供她读书上大学,多不容易啊!尤其在她十二岁那年,同社区的王芳看上了他,可他害怕李惠不接纳后妈,就婉言回绝了老键高她……现在,她不能再让父亲为她操心了!
王勇苦笑着说,自己踏实能干,真心待她,是多牢靠的一个人!他老人家究竟担心什么?李惠说,那次开车回来之后,父亲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内,她哭着问父亲是怎么了,父亲说王勇是个赛车手,这相当危险!他想让她找个不会开车的人,因为他认为这样,她才能一辈子过得平平安安。
王勇摇摇头道:“难道不开车就能保证一辈子平安了?”李惠说:“可父亲坚持认为他女婿不会开车最好!”王勇无奈地说:“那好吧,我现在就辞去赛车手的工作!”
李福听了王勇的决定,沉默着不说答应也不说反对,王勇急得追问道:“老爷子,你说句话啊?”又过了好大一会儿,李福终于开口说:“你辞了赛车手的工作侍尺,说明你是爱李惠的,但是,如果你能把这辆新车卖掉,那就更好了!”王勇听完,咬着牙说好!
Ⅹ 家人不同意我和我男朋友,因为他是赛车手,家里人认为太危险而且不稳定,是青春饭,我该怎么劝呢
你劝个毛!赛车手!赛车手能有好的吗顷胡?踏踏实实为家庭付出的人能去做赛车手吗?做赛车手的都是那些喜欢刺激的人!说不定,那一天小命都没有了!想让他负责任,门都没有!你家人才是正确的!你才是脑子短路的那个!你家人早早的就预雀拆拦见了你和他悲催的未来!你到时候人老珠黄又打过胎,再想找好的御谈可就没门了!你可要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