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女朋友的父母因为我家里没钱不同意我们在一起怎么办
女朋友的父母,因为我家里没有钱,不同意我们在一起怎么办?那就看你女朋友的决心了。如果你女朋友嫁的不是钱,而是你这个人。那就什么事情都好说了。虽然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可有的时候钱不能买来一切。做一个有志的青年,我觉得钱都不是问题,随时随地都能挣到钱。如果是一个窝窝囊囊的人,可能有再多的钱也不够他花。如果实在不同意,那么你就问问你女朋友的意思,如果你女朋友坚决和你在一起,那么啥事儿都不是个事儿。因为有你女朋友在帮助你,很多事情会迎刃而解。
❷ 女儿嫌弃家里穷,还怪父母没本事 这怎么教育
如果孩子已经成年了,家长可教育的余地很小了,只能开诚布公地和孩子谈一谈。
在谈话的时候,第一点先去理解孩子的感受 的确,因为家长提供的助力较小,所以让孩子的生活比别人更艰难一些。其次,要和孩子承认,的确是自己能力欠缺,所以不能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教育。最后,要和孩子说明,尽管父母能做的不多,但是,在成年后 能够改变命运的还是自己,也许父母在成长时候提供不够 但是父母已经做到自己能做的了,剩下的事情 ,父母没有直接责任。
当成年的孩子在说出埋怨的话时,其实在他内心已经是给自己的无能推卸责任了。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的确很大, 但是如果父母不继续产生负面影响,去积极修补的时候,就不能把责任推给自己的原生家庭了。但是,成年人最难被他人教育,只能是自己意识到有问题并积极区寻求帮助时才有的解决。
如果孩子还未成年,还可以继续教育。在孩子抱怨的时候也是先去理解孩子,不要给孩子扣帽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是厉害,超能的,这种想法天然就存在。父母需要告诉孩子,自己也是个普通的父母,也有能力不足,但是会给孩子提供自己能提供的。父母自己会努力做的更好,孩子也要和父母一样里来努力改变。
如果父母自己本身不努力,还不断逼迫孩子,最后肯定是孩子去埋怨父母无能,把所有压力放到自己身上,希望通过改变自己达到满足他们的要求。
❸ 如果你父母没有钱,还很没志气,该怎么办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家长没钱,那你就自己努力,好好进取。人家父母可能就喜欢目前的生活状态,安贫乐道呢,那是人家的生活方式。你不满意,你可以改变自己。自己努力,多赚点钱。可能和好的人比起来,不算有钱,但是和大部分人比较是非常有钱了,所以不要有自卑的想法,多去 马路上走走,你会发现穷人真的很多。
❹ 孩子嫌弃爸妈穷,怎么办
结论先上,我个人认为教养方式最好和家庭经济环境一致。所以没有什么应该穷养和富养的分别。我讨厌穷人家的孩子打肿脸充胖子去富养,也不赞同有钱的家长故意挖坑让孩子去体验什么“挫折教育”。
那怎么判断过不过量呢,我自己的观点是这样,打个比方,家庭年收入刨掉房贷之类的固定支出比如还剩30万,一家三口,在孩子身上支出超过10万我就觉得过量了,在我的印象里反正大家都该一样。孩子的重要性不应该超过家长本身,也不应该低于。
因为经济条件和行为模式基本上是一致的,是很难伪装的。家里没有这个条件这个氛围,真的不要强行搞。虽然原理上讲你的唉声叹气,你的不堪重负,你不经意之间对孩子的埋怨。有些不需要说,孩子都是能感知到的。首先不用去脑补其他答主幻想出的的可能出现的家庭场景。
因为我不太赞同其他答主的预设立场,我认为开出租+工作辛苦 ≠ 家里穷。题主所描述的内容里这些论据不足以推导出这个女孩“家里穷”这个结论。当然存在这个可能,但是很难百分百确定。讲道理,据我所知在一二线城市里如果是本地人开出租辛苦归辛苦,但是贫困的比例并不会太高。因为家里穷根本就不是问题的“关键点”,因为家长是开出租的,在题主亲戚眼里看来他们很辛苦,但是实际上他们可以拿得出三门兴趣课的支出,同时持续了长达5年之久,无论是在一线还是二线城市这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个兴趣班我个人推测是早就开始了,而不是5年级了才开始学)。
但是问题不在于投入,问题在于家长在孩子身上投入很大,但是却忽视自身。比如有的家庭里经常做一桌子菜有些菜就只能孩子吃,别人一碰就闹,这样孩子就很容易觉得自己是家庭中心,家长为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不做就是欠我的。极易后期对家长产生怨恨。
教育技能才艺方面的投入,如果要有一个具体目标的话那也应该是“希望有一个相对其他孩子的特长,同时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来源于实力,来源于某一方面实体强于其他人。可是三门课程都太分散了,弹琴 画画 跳舞。5年级的孩子课外的时间还要分配到另外三样才艺上,哪一样可能都很难成为优势技能从而达到上面那个目标。因为孩子在做这些事的时候由于技能熟练度不高,可能每样都很难得到夸奖,于是乎在这个孩子眼里。而经常能得到夸奖的方面竟然是“漂亮”。
到这里这个孩子的心态就已经有些跑偏了。这个孩子之后所有的注意力都会放在“美貌”这个技能点上。“美貌”可以带来夸奖和关注,那我自然就想要更多。所以所有能够强化“美貌”这个技能的相关物品对孩子来说都属于“强需求”如:衣物 配饰 化妆品等。而且这个需求已经产生,是不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说教去消除的,解题思路只能是“满足以及如何满足”。凡事只想通过话术鸡汤或者现身说法之类的虚招来解决问题,你们先把这碗鸡汤自己先一口干了,然后再看看自己的物质需求有没有什么变化。
那些永远都只想通过说教来解决问题的家长就像永远扯情怀画大饼的领导一样让人讨厌!
其实对成年人来说小额金钱或者物品的区别并不大。但是在孩子有限的价值观体系里,5毛钱的贴纸和2块钱的贴纸区别就已经非常大了,简直就是奥迪和奥拓的区别~~~~而且满足这个需求的代价并不高,极小的付出带来极高的满足感。适度满足是非常有必要的。真的不用去考虑什么“孩子会被金钱腐蚀之类的”扯犊子理由,无论是消费也好,玩手机之类的事凡事有度只要不过量就没有危害,不要抛开剂量谈毒性。
虽然“美貌”不是一个5年级孩子应该着重关注和发展的“技能点”。在孩子看来,她抱怨的根本就不是家里穷,家长没投入。她在抱怨资源为何没有集中到对她来说增益最大的强需求之上,她在抱怨的是为什么要把钱花在哪些她根本就不感兴趣的内容上面。她真正想说的话就是:
~~~~~~~~~~~~~~~~~~~~~~~~~~
“我这么漂亮不给我买那些同班女孩的漂亮衣服,却花钱逼我去学哪些没有卵用的东西!!!”
~~~~~~~~~~~~~~~~~~~~~~~~~~
可是孩子如果确实就是很漂亮,万一是这样的呢: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一定要堵疏结合,我的方案和建议如下:
1.三门课外辅导跳舞 弹琴 画画,让孩子三选一,孩子自己选的,往往就是相对于其他两门更有兴趣和动力的那门课。剩下课停掉。减少关注点有可能培养出新的强势“技能。分散对于“美貌”的注意力。(决策时不考虑沉没成本)
2.关注点始终放在课堂学习上,作为亲戚和家长,孩子那门课好就夸哪门,不好的不要提。
3.五年级已经已经有了初步的金钱概念,而且孩子已经有了物质上的需求(购买喜欢的小物品,五年级喜欢的东西应该也贵不到哪里去),这个需求一定要适度满足。把之前停掉的两门课的20%的课时费直接给孩子做零花钱,绝不增加。让孩子自己去决定要买什么,如果不够也有途径可以去满足,如学习成绩提高或者攒几个月或者做家务。
4.设置金钱奖励,学习成绩在班级综合提高5名,奖励为零花钱的50%(少了强化作用太低)。
5.剩下的钱要么留着,要么家长花到自己身上,而且要当着孩子的面花掉,向孩子传达出“这些钱的支配权是家长,我养育你,投资你不代表我欠你的,在家庭里我们的重要性是平均的”。切记:说教没卵用,执行才能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