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大家知道海豚是怎么训练的吗?渴望得到赏识,是孩子成长的精神需求,“数子一过笑让唤”不如“奖子十长”现在许多家长也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了,但是赏识孩子也要讲究正确的方法。今天我就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赏识孩子的“六忌六宜”。
一、忌千篇一碰凯律,宜因人而异
。我们常会听到:“孩子,你真棒”,“好,孩子你真好”这样格式化,千篇一律的赏识,偶尔试试可以,长期使用适得其反。要因人而异,孩子不能一点优点都没有吧,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去肯定,成绩好的赏识他睿智,暂时不够好的赏识他努力,等等。但切记一定要是真实的优点,而且是发自内心的赏识。
二、忌姑息迁就,宜奖惩结合。
赏识不是一味的褒扬激励,姑息迁就,而是要有一定的规则性,要和孩子一同制定一些小的赏罚规则,要让孩子更加理解生活是有规则的,要尽早的适应人生的规则。
三、忌忽冷忽热,宜持之以恒。
有些学长在平时还能够坚持对孩子的赏识。但是遇到成绩下降或者考试在即的时候就焦虑了,什么都忘了。这样不仅把焦虑传递给孩子,还让孩子感觉茫然,到底父母以前说的对不对呀,是不是在骗我呀,我是不是真的不行呀。往往越到这时越应该坚持,一方面帮助孩子放松;一方面给孩子鼓劲、提升自信。
四、忌急功近利,宜放眼长远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期望孩子在短时间内来个天翻地覆的变化,是不切合实际的,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告诉我们:所有的孩子都很聪明,只不过他们聪明的方式不同,每一个孩子都有潜力,但发掘的程度、表现出来的先后各有不同,所以父母要认滑悉识孩子的差异,允许孩子在某一个领域不成功,但不见得孩子就不会在其它领域成功,能够培养出坚守的意志,强大的自信,完善的人格,这些才是注定他成功的基础。
五、忌锦上添花,宜雪中送炭。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优点特别看中,无限的放大,而对其它方面置若罔闻,致使孩子的发展不平衡。
学习好孩子的困惑。(案例)其实孩子遇到挫折、遭受失败时才是更加需要多赏识的时候,这时的鼓励和赏识会使优秀的孩子更清醒、更理智;顽皮的孩子更坚强、更自信。
六、忌单兵作战,宜通力协作
。赏识孩子要全家参与,形成合力,让孩子的自信在大家处都能验证,最后才能确信不疑。
㈡ 如何对孩子有效地“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对于现代父母来说并不陌生,越来越多的父母尝试着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然而,有些父母并没有理解赏识的真正内涵,盲目赏识不仅不能让孩子从中获益,反而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
误区1:不切实际地夸赞
典型状态描述:
看到宁宁的画,妈妈脱口而出:“宁宁画得真好!我家宁宁最棒了!”听了妈妈的夸奖,5岁的宁宁不但没有高兴,反而不屑地说:“你就会说‘最棒’了,还有没有新鲜点的。”
宁宁妈非常认可赏识教育的观念,所以,时常把“你真棒!”挂在嘴边。在儿子3岁前,自己的“赏识”似乎还能激发起儿子的热情,可是,随着儿子年龄不断增长,他对妈妈的夸奖越来越不屑了。
心灵点击:
很多父母认为,赏识孩子就是告诉他们“你真棒!”。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认识。
孩子比较团雀轻松地做成了某件事情,父母如果给予不切实际且大张旗鼓的夸赞,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可能他会相信自己真的很棒;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接触的环境越来越广,在与周围小朋友比较之后,他会发现,父母的夸赞有很多水分,渐渐地,父母口中的“你真棒!”就不值钱了。
看起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事,然而,它给孩子的成长所扮携带来的消极影响却不容小觑——
1. 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降低。
2.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降低。 孩子一旦意识到自己没有父母夸奖的那么好,他就会开始怀疑别人对他的评价,觉得大家都在骗他,他的自我价值感反而会因此降低,进而变得很自卑。到了那时,不管父母怎么鼓励他,他都很难自信地面对外面的世界。
3. 孩子变得自大、自负。 有些孩子可能会把父母的“夸赞”当作自己的保护层,他们宁肯相信这些有利于自己的评价而在无意识中屏蔽外界信息,从而变得目空一切。
特别提醒:
父母对孩子的夸奖应该是经过认真品味后的真正欣赏。因此,不要泛泛地夸孩子画得好,而应用心欣赏孩子的画,你可以夸奖孩子主动完成绘画,态度非常认真;也可以夸奖孩子的画中有某些细节处理有进步……记住:夸奖孩子的动机与态度要比夸奖结果更重要哦。
误区2:“你比他们都强!”
典型状态描述:
小区里,小美正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比赛唱歌。小美活泼可爱,能唱会跳,不时得到一旁叔叔阿姨的赞美。小美妈妈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她美滋滋地把小美拉到自己身边,悄悄地说:“乖女儿,太棒了!你比她们都强!”听了妈妈的话,小美“翘起了小尾巴”,开始对其他小朋友的表现指指点点。
小美聪明活泼,善于表现。小美妈妈也从不吝惜对女儿的赞赏:“你比别的孩子都做得好!真给妈妈争脸。”然而,小美不但没有因妈妈的赏识而更优秀,反而变得非常爱和别人比较,嫉妒心强。一旦发现其他小朋友比自己做得好就会气得鼓鼓的。
心灵点击:
“你比他们都强!”“你真给我争脸!”表面上是在赏识孩子,实际上却与赏识教育的真谛背道而驰。赏识是对孩子发自内心的接纳与欣赏,而这种接纳与欣赏是建立在“不与别人比较,尊重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独特的”基础上的。
如果父母常以“你比他们都棒!”等语言对孩子进行夸赞,那么孩子会——
1. 认为只有我比其他孩子做得好,父母才会关注我、承认我、喜欢我。
2. 认为父母对我的关注与爱是有条件的,无法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
3. 将自我的评价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上,嫉妒心强,较难发展健康和谐的同伴关系。
特别提醒:可以表扬孩子做厅或伏得好的地方,比如声音很洪亮,表情非常甜美。但同时,也要让她看到别的小朋友的优点,这样能开阔孩子的心胸,增强孩子的学习意识。
误区3:一俊遮百丑
典型状态描述:
6岁的齐齐因为抢了小伙伴的弹弓被对方家长告状告上了门。自以为犯了错的齐齐灰溜溜地躲在角落里。“她凭什么没鼻子没脸地数落我儿子啊。”等对方家长走后,齐齐妈生气地说。“我儿子最聪明了,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也数一数二。齐齐是最棒的。”齐齐妈摸着儿子的头鼓励道。听了妈妈的赞赏,齐齐一下子有了底气:“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学习比他好,他比得了吗?”类似的.事件发生了不止一次。
齐齐妈推崇赏识教育,再加上齐齐学习成绩好,在妈妈眼里,齐齐所做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可是,在妈妈的赏识下成长起来的齐齐在学校却经常受同学排挤。
心灵点击:
不难看出,齐齐妈对齐齐的赏识是以偏概全的。赏识并不等于只许表扬不许批评,赏识必须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齐齐犯了错误,但只因为成绩好就可以不计过,这样的赏识实质上是“护犊子”的做法。
孩子在这样的赏识下,会被罩上过多美丽的光环,他会认为,一招(比如学习好)可以吃遍天下。这种优越感在受到抑制而不能表现时往往会衍生出心理问题:标新立异、过度自尊、自甘沉沦等。因为父母过多的关照、呵护与宠爱,强化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有意识地表现出言行出格以示“独特”与“不同”。而这些“独特”常常会损害他人利益,从而造成孩子难以融入社会。
特别提醒:赏识不等于不批评。赏识的核心在于对孩子的充分信任,包括相信孩子能够坦然面对错误,并承担责任。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要严肃提出,但同时可以告诉他,相信他是一个知错能改,并且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如何真正赏识孩子
赏识是父母发自内心对孩子的欣赏,这种欣赏不仅可以通过夸赞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可以在不经意间,通过表情、肢体动作流露出来。而这些微妙的信息,孩子都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所以,真正的赏识教育,父母需从自身的修心开始,由内而外的赏识,才能够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
打破头脑中的条条框框
如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我”一样,所有的父母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孩子”的形象。但是,现实中,你的孩子可能并不是你理想中的样子。所以,真正的赏识教育首先需要父母不要用头脑中的条条框框作为尺子去衡量孩子,而应尊重孩子,从现实出发。
强化孩子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他身上一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父母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强化,让孩子的优点在你的欣赏和赞美中发扬光大。
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每个孩子的智力水平相差并不会很多,只不过有的人在这方面更擅长一些,有的人在那方面更擅长一些。而这些先天的因素是孩子所无法把控的。而一个人最终能否发展得好,重要的在于努力。所以,父母应该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有了进步要及时鼓励
父母不要泛泛夸奖孩子做得好,最好能够发现孩子这一次比上一次好在哪里,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动力和热情,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并且,鼓励孩子要趁热打铁,及时夸奖,以免孩子因没有得到及时鼓励而失望,从而大大削弱赏识效果。
通过别人之口赏识孩子
别人的评价是孩子确立自信的一个外在标准。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借别人之口,确立孩子的自我意向。比如,某某叔叔觉得你非常懂礼貌等等。
从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
孩子犯错不可避免,他们就是在不断犯错、纠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问题不在于孩子是否犯错误,而在于父母采取何种态度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纠正。善于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用赏识的态度去教育孩子纠正错误,比严肃的批评打骂更有作用。
比如,孩子学会了说脏话,与其去打压他,不如从另一个角度去引导他:“我发现你学习这些新鲜词汇还挺快的,不过,这个话不好听,我们打住。你看看,这是我给你买的英文动画片,我相信你也能很快学会这些外国语哦。”当然,当孩子犯错后勇于承担责任时,别忘了给予表扬。
㈢ 父母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
孩子的自信、自强很大程度上是来自父母的肯定和鼓励,所以,父母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很有必要。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会有自己的思想,会客观地看待事物,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赏识教育,也要运用得恰如其分。
例如父母赞美孩子,要实事求是,有多少说多少,不要过分夸大。不然,不但起不到鼓励孩子的作用,还会令孩子觉得父母不是真心表扬他的,慢慢的他就不吃父母这一套了。
四、父母要多给孩子赞美和鼓励
很多父母会因为孩子做事情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批评和指责孩子。其实,颤州父母批评孩子,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非常不利,可能会压抑孩子的潜能发展。
所以,父母不但要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给孩子赞美;在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也要找出孩子的优点,然后给孩子鼓励。
例如,孩子帮妈妈洗碗,但是却洗得不干净,妈妈也不要着急,而是耐心地让孩子把碗洗完。等孩子洗好碗后,妈妈然后告诉孩子,她洗碗洗很认真,值得称赞;但是如果可以把碗冲洗干净一点,那就更完美了。
各位朋友,你们觉得有道理吗?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