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老了有哪些表现呢
1、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开始出现问题,比如行动不便、听力、视力等方面的问题。
2、父母的外貌和精神状态开始出现老化迹象,比如头发变白、轮扮悉皮肤松弛、精神状态变得沉闷或者容易疲惫等。
3、父母开始退休或者退居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忙碌,也可能会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4、父母的言谈举止和思维方式与年轻时期有所不同,比如开始关注健康、家庭、孙子孙女等事情。
5、父母的社交圈子变得更缺伏小,交际范围也可能会受到限制。
当人们开始感觉到父母老了时,应该关注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关注,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心。同时,也要为他们规划好未腊乎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晚年生活。
2. 父母心理问题有哪些症状
当父母说这段话的时候卜态,我想恰恰说明他们的心理问题很严重。因为他们在说这翻话的时候意味着:
1、他们要么认同他们的父母,要么就需要承认他们的父母带给我们很多的伤害,也许直接认同父母(那就需要继续忽略和伤害自己的孩子),比起感受自己的创伤和自我反思要来的容易;
2、孩子的抗压能力恰恰来源于父母的爱和支持,我相信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你父母“所谓坚强”的背孙弊让后,应该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是,他们不允许自己的问题以“脆弱的”方式存在,而是展现为别的问题。
的确,中国式父母的心理问题展现为其他的症状
1、 身体症状:神经衰弱、失眠症、眩晕症、头疼症、没有身体病灶的心脏病、肠胃病、甚至有些毫无症状的反复检查身体……
如果你认识在神经内科、皮肤科、消化科的医生,很多查不出病因、无法治疗的疾病,医生都会建议病人去精神科看看,当病人吃过抗抑郁、抗焦虑的药以后,他们那些身体的症状就缓解了。
2、 酒精依赖/药物依赖/赌博/求神问道等
中国有大量的酗酒者、药物依赖着,是源于精神问题或是心理问题,因为酒精和某些药物可以带来类似于药物的快乐感受和缓解失眠症状。
还有很多人的双相情感障碍或是人格障碍,表现为赌博。
另外,在中国农村所出现的大量喝农药现象,也和情绪问题相关。
3、 人格问题:边缘人格/ /自恋人格/
边缘人格的母亲+自恋人格的父亲则局,是中国过往很多家庭的常见组合。很多孩子在其中受到的伤害,掩藏在“中国式父母”的标签下(大家都这样),无法描述出来,大概的表现是:母亲喜怒无常,常常无法明辨是非;有的表现为逻辑混乱,或者生活非常无序;有的表现为言语暴力自己的孩子,忽略孩子的需要,无法理解孩子的感受。父亲则非常自恋,自恋受挫(例如受到挑战)时就会暴怒。父母强调父母的价值和辛苦,而忽视孩子的感受和成就感。
3. 【家庭教育】“问题父母”的四大常见症状
有人说:“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是存在着“问题父母”的。中国自古就有“子不孝,父之过;女不贤,母之错”的训言。
孩子一旦出了问题,我们究其原因,往往会发现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孩子的父母或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培养出来的必然是温室的花朵,难经风雨;或父母对孩子拔苗助长,将孩子看成盛装知识的容器,却忽视了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和 情感 熏陶。
然而,一味指责父母并不能解决问题,通过透视问题父母的心灵深处,找到问题父母之问题的症结所在,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1.问题父母常见症状之一——“忧虑型父母”,一切围着孩子转,整日忧心忡忡。
据调查发现:接近70%的夫妇认为“没有孩子就不成其为家”;接近90%的夫妇认为:由于双方都十分疼爱孩子,从而增进了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巩固和发展了彼此的感情。然而这种 情感 和价值取向自然就表现为“父母一切围着孩子转”,孩子成为了父母联络和加深感情的关键,成为了调适整个家庭气氛的纽带。
这种家长往往整日忧心忡忡,担心孩子学坏,担心孩子生病,担心孩子成不了大器……致使整个家庭终日笼罩在沉闷、紧张的气氛中。父母“溺爱孩子”和“对孩子进行过度教育”正是这种忧虑心态的折射。
这种父母一方面精心为孩子营造“爱巢”,让孩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无限加大教育力度,希望孩子能成龙成凤。而一旦父母的溺爱与过度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造成了付出与收获的巨大反差,便因此导致父母严重的心理失衡。
2.“问题父母”的常见症状之二:“补偿型父母”,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希望孩子能够实现。
大凡做父母的,对于自已没能实现的愿望,潜意识里都希望孩子能够实现,这就是所谓的“补偿心理”。
在这种补偿心理的支配下,父母往往就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来塑造孩子。对于多子女家庭,父母的这个期望是由多个孩子分担的,但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高期望则只能由孩子一人承担了。
我国某市曾有一项调查,近58%的家长要求孩子“样样争第一”;近92%的家长希望孩子从事脑力劳动;只有不足12%的家长希望孩子从事体力劳动。
父母对孩子如此高的期望值,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盲目为孩子进行智力投资。父母情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购买昂贵的“学习用具、复习资料、智力玩具”以及各种补品链判态等;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特长班,诸如奥林匹克班、作文班、舞蹈班、古筝班等;为了孩子能够进入重点学校,父母全力冲激走门路,不惜重金请客送礼等。
父母拼命地给予孩子,力求为孩子创设一个最佳生活空间。岂不知,给予孩子的愈多,父母的期望值就愈大,而过高的期望值只能是奢望,父母难免咀嚼失望的痛苦。
3.“问题父母”的常见症状之三:“攀比型父母”,拿孩子相互攀比,家长压力沉重。
有的家长动辄拿孩子攀比,比了语文比数学,比了成绩比特长,然后就是比营养、比父母对孩子看谁伺候的周到,甚至比穿棚源戴、比谁舍得投资等等,比了东家比西家,孩子就是她的一切。可是,无形当中也给家长本人造成了沉重的压力。
家长唯恐孩子落下来,那怕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便会塌天大祸一般,家长 情感 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很难把握自己的 情感 ,又怎么能正确指导孩子呢?
曾有三位女士,孩子同在一个学校学习,每逢考试时,三位妈妈便是各显神通,都要亲临考场指导一番。
一个说:“孩子,别紧张,慢慢答。”
另一个说:“孩子,你会不会再细心点?”
第三个则说:“孩子,这次考试你一定要考出你的真实水平!”
可以看出,父母的紧张程度竞不亚于孩子本人。一旦考试结果出来,有的父母洋洋得意,有的父母垂头丧气,个中滋味外人实难体会。
家长全神贯注来自孩子的各方面信息,无论是成绩册上的高低排队,还是家长会上的表扬与批评,还是孩子同学之间的合作或歧视,所有信息都会使家长高度紧张,甚至感到非常难堪。
曾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训戒差生时说到:“考出这样的成绩,真该揍你几下,你们做家长的自己看着办吧?”
结果,有的家长一时 情感 失控,竞一边打骂孩子,一边流泪,甚至还打了自己的耳光:“孩子啊,你为什么这么不争气呢?”一句话道出了父母的无限辛酸与无奈。
“攀比型父母”看似十分关心孩子成长,实则关注的只是自己的面子问题,已是严重脱离了孩子成长发展的实际,并对家长本人也造成了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又反过来影响到了孩子身上。
4.“问题父母”的常见症状之四:“离异型父母”,父母离婚给孩子造成极大伤害。
当今 社会 ,人们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甚至是欲望需求等,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2017年《中国妇女的状况》白皮书报告:中国有2.67亿个家庭,家庭离婚率为1.54‰,据此可知,每年约有40万个以上的家庭解体。
曾有一项调查表明:当今的离婚率比80年代初上升了185%。 离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成为了父母离婚大战中的直接受害者。 目前, 社会 各界都在呼吁要做好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 健康 教育工作。
毫无疑问,轻率的离婚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应该受到 社会 舆论的谴责。但离异之后,双方受到的心灵创伤和 育儿 的艰辛却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同情,可以说这在当今 社会 还处于一个盲点。
离异后带着孩子的一方,为了给孩子撑起一片绿荫,那种既当爹又当妈的难处是常人难以想像的。 可为了孩子的温饱、安全和发展,他们往往费尽心机,担心孩子受歧视、被欺凌,怜悯孩子已失去的父爱或母爱,于是他们加倍地给予和付出,尽最大努力去抚平孩子心灵的创伤,甚至有的怕委屈了孩子而不再婚,独自承受着生活和舆论上的压力,乃至感情上的煎熬。
离异者由于心理压力过大,感情往往不稳定,极易出现两极化。 一种情况是,可能对孩子倍加溺爱,几近一求百应的补偿心理充斥始终;另一种情况却是,在潜意识中把孩子视为前夫或前妻的影子,将离异归因到孩子身上,使孩子成为了无辜的受害者。
可以看出,父母离异对孩子造成了巨大伤害。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离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超过了父母死亡。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总是将眼睛仅仅盯在问题孩子身上,而是迂回其孩子的身后,找一找孩子的父母身上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
曾经有一位妈妈带着她的“十分难管”的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医生通过详细的了解说:孩子正常,是你这位妈妈应该看心理医生了。
只有找到了制造“问题孩子”的原因,才是家庭教育中无论是解决“问题孩子”,还是解决“问题父母”的问题之所在。
我是@悠悠至真v看教育 ,交流家庭教育话题,欢迎讨论,欢迎关注。
4. 父母会有那些特征表现出老了呢
通常情况下,我们感觉到父母老了,含拦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 外貌的变化:父母的皮肤开始出现皱纹,头发变得灰白或者掉发,身材开始走形。
2. 健康状况的变化:父母开始出现一些生理上的问题,如视力下降、听力变差、关节疼痛、记忆力减退等。
3. 思想意识的变化:父母可能会开始思考退休的衡拿事情,为自己留下财产安排,或者对生活抱怨多了,愿意在家休息而不是出门旅行或者参加活动。
4. 行为习惯的变化:父母可能开始变得固执、顽固或者自我中心,并且对于外界的变化不太适应,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降低。
当我们看到这些变化时,就能感受谈手到父母正在慢慢地变老了。这时候,作为子女,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让他们觉得自己仍然得到了关注和尊重。
5. 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会有哪些异常表现
随着父母年纪的变大,真的发现他们老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说饭量下降,不爱干净了,行动能力也下降了很多,有时看的心里真的很难受!
第一、父母饭量大幅下降:
上了年纪,饭量减小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老人饭量和胃口大幅度下降,可能是芹陪饥口腔或消化系统出了问题。可以定期带老人去口腔科检查是否有咀嚼功能减退的情况,尽早治疗并补充相关营养。
第二、做饭重口味
上了年纪,老人的味觉会有所减退,如果父母做饭咸淡失调严重且自己没有察觉时,最好去排查下是否有嗅觉丧失的情况。
第三、吃饭没胃口:
如果父母的吃饭规律发生了变化,比如不按时吃饭,不积极吃饭;吃饭没胃口,食欲减退;冰箱常常空空如也,自己做饭困难,这些都可能是父母需要帮助的信号。电影《比海更深》剧照营养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因嫌返此,要及时关注并帮父母调节饮食。
第四、卫生状况下降
平素最爱整洁的父母突然不注重自己的个人卫生了,不经常洗澡,个人卫生变差,指甲不修剪,体味难闻,经常穿脏衣服......老年人突然发生这样的变化,可能是得了自我忽视症。这种情况,在独居老人身上经常出现。
第五、行动力下降
跌倒是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威胁。65岁以上老年人受伤的更多,且年龄越大,因跌倒而伤 亡的风险越高。电影《妈妈》剧照如果发现父母身上开始有行动不便的迹象,如洗澡时需要额外帮助、保持平衡或日常行走时会遇到困难等,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干预就很有必要了。
所以我们做子女的,平时应该多陪伴老人,观察他们的身体状况,多和他们说话聊天,给予最好的乱伍生活,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