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如何从老师和父母处汲取动力

如何从老师和父母处汲取动力

发布时间:2022-07-02 02:39:26

⑴ 进行一次与父母师长的心灵对话,在与长辈的沟通中汲取成长的动力。作文

爸爸妈妈,在您们的照料下,我已经度过了充满欢乐的十年了。您们一直都把最好的东西给我。我有漂亮的卧室,精致的学习用品,条件优秀的学校……我就像童话里的“小公主”一样,无忧无虑的成长。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您对我很好。
十年了,你精心培育了我,使我一天天快乐地长大。而你们自己却不知为我流了多少的汗水和泪水。爸爸妈妈,我决不会让你们失望,是你们为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会用这对最有力的翅膀,飞向那浩瀚的知识海洋。
父爱如山,大爱无言。爸爸你在我的记忆中总是严厉的。
我与您似乎很少开过玩笑。偶尔与您说笑,但过后总觉得很别扭。您总是如山那样沉稳无言。但无论如何,我都知道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好。

当我偶然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时,心中还怀揣着一丝惊惧,是你们用温润如玉的爱将我迎接,你们的爱是我来到这个世界所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多少个蒙着薄雾的晨曦,你们惊喜而难以置信地注视着我那温香如蔷薇的小脸,在心里默念着对我的祝福。清晨朦胧的阳光穿过窗棂,轻轻地在你们的脸上均匀地涂抹上一层圣洁的金色。
爱如无言的流水,细腻的滋润着每一个点滴。风起云涌、日升月落、冬去春来、花谢花开,在你们的话语中,我逐渐认识了世界,开始了思考。你们不但生我养我,而且还教给我做人、授以我知识,有道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女儿心中始终怀着一份感动,却只能以在小事上关怀体贴、学业上更加努力作为报答。就如同弱草只能为春日增添三分绿意,以报答自然的滋养;秋叶只能以落地为泥,来报答大树的养育。
我平常很喜欢看书,你们也从来不反对,而是给我买很多的书。到现在我的书已经能放满一书橱了。你又怕我的看书多了把眼睛的视力弄坏了,又在床头上买一盏漂亮的护眼灯。
妈妈,还记得那些画画的时光吗?受不住练画画的苦时,你也会狠狠地打我,逼我坚持下去。有段时间,超负荷的练画画时间令我几乎崩溃,单调的反复令我觉得无聊透顶。很多次,我几乎要去撕烂我所有的宣纸,但后来还是忍住了。现在想来,画画不但给了我对的了解以和画画的热爱、手指的灵活以及大脑的开发,更培养了我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妈妈,女儿真的很感激你!
爸爸,或许你很少像妈妈那样教我什么,但你却确实影响我了很多。你从来都是那么正直、善良、勇敢、坚强、敬业、能吃苦而且知识渊博,你用你的好品质影响着我,永远做着我的榜样。每一次和你谈话总令我受益匪浅,总令我明白一些人生的重要哲理,总能够让我在迷茫的时候豁然开朗。爸爸,女儿真的很感激你!
爸爸妈妈,你们都是在自己行业里的精英,女儿从小便将你们当作骄傲。你们都是那么的敬业而且持之以恒,在教育子女方面也十分有方法。妈妈,是你给了我最重要一个习惯:爱读书。读书是令我自我教育的最好方式,广泛涉猎令我了解了许多各个方面的知识,为人处事也会更为成熟。爸爸妈妈,女儿真的很感激你们!
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让我们彼此永远相亲相爱,共同路过风雨交加的夜晚,守望着最美丽日子的到来。

⑵ 学生跳楼事件频发,老师和家长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学生跳楼事件频发,让许多老师和家长感到揪心,老师和家长们也应该从中吸取一定的教训,比如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以及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们能够懂得保护自己,爱惜生命,不要轻视自己的生命,那么针对这一个问题,小匠老师下面来分享自己的几点看法。

第一、家长不要过于宠溺自己的孩子

有的家长太过于保护自己的孩子,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变得十分娇气,其实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其实也是在伤害孩子,被家长所过度溺爱的孩子,内心过于脆弱,遇到一点困难内心很容易遭受打击,这些孩子的心理素质也较差,在频发的学生跳楼事件当中,不少学生就是由于受到了家长过度的保护和宠爱,以至于自己受到别人的批评和指责的时候,一时之间便想不开,甚至会伤害自己,做出轻生的举动。

第四、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挫折教育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要给予孩子一定的挫折教育,让孩子能够在挫折当中学会成长,提高心理素质,改善自身的不足,家长不能够过度宠爱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所提出的要求不能都接受,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要给自己的孩子严格一些,懂得磨练他们的意志,让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够不胆怯,敢于去面对。

第五、家校之间要做好沟通

学校和家长之间一定要做好沟通,家校之间的合作才是把孩子培养成才的基础,老师如果在学校发现学生有不当的行为和表现,一定要及时告诉家长,并跟家长商量解决的办法,而家长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懂得寻求老师的帮助,才能能够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那么,除了小匠老师上面所分享的这些观点以外,你们认为从频发的学生跳楼事件当中,家长和老师还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是教育小匠,用心解答有趣,有料的问题,如果对您有所帮助,欢迎点击关注!

⑶ 家长该如何与老师做好配合,一起激发和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学校的,父母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学校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也需要进行配合,要做到家校共育,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才更加有利。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配合学校,学校安排的任务认真的配合,并且需要对孩子进行关心,经常和老师进行沟通,看看孩子在学校是否有不适应的地方。而且还可以时刻知道孩子的学习成绩,看看孩子近期的成绩是否有进步,如果成绩退步了可以和老师分析下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学习成绩退步的。

⑷ 如何提高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能力

一、用爱心让家长信任你
人可以漠视富华,人可以漠视贫穷,人可以漠视别人的赞许,人可以漠视别人的嘲讽,人可以漠视凡此种种,但没有人能完全漠视关爱,这就是之所以爱会成为人世间永恒不变的主题,教师用爱心开启家长的心扉,家长将无比信任你,为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的一个学生润儿的家长对我的信任始于我的几张信笺。润儿的爸爸在广州做生意,妈妈是民政局的一位领导,二人工作都很忙,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润儿的学习很费力,回家的作业也完成的不好,周末时我便把作业给她记好,回家着重练习什么都给标明,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我说的话便多了,孩子告诉我她妈妈生病了,病痛难忍时便搂住她边流泪边说自己还不如死去,孩子讲话时那怯怯的模样让人心疼,我便在一个晚上展开信纸,给润儿的妈妈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向她介绍了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告诉她孩子的进步,让她放心,并真诚地说孩子需要母爱,因为母亲是巍峨的大山,可让女儿依靠,母亲坚若磐石,可让女儿停歇,母亲是温馨的港湾,可让女儿泊靠,希望她能战胜疾病,并告诉她,作为孩子的老师,只要我能帮得上的,我定当尽力。一封带着我对学生、对家长的深切关爱的信换来了家长的保姆的埋怨:“这老师在信上写了些什么,让大姐看了直哭”,原来病床上的家长感动于我对她眼中那并不十分优秀的女儿的关爱,感动于我写的关于母亲的一席话与她写的自传体散文惊人的相似,感动于我才二十几岁便拥有了那份真情与善解人意,以至于她捧着我的信反复读,读一遍哭一遍,后来她撑着病体给我回信,数页信笺字里行间尽是信任之情,开期末家长会时,已是骨癌晚期的她硬是在保姆的搀扶下带着假发一步一挪来到我的教室与我见上了最后一面,她握着我的手说:“孩子在你这儿,我放心,不管孩子以后还会不会在你身边念书,我们母女俩都会永远记着您”,一句放心,那是多么大的信任,这种信任就源于教师至情至信的一颗爱心!
二、用事实让家长理解你
理解是矛盾化解的催化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难免有一些事情会使家长难以理解或者说平心静气地理智接受,而要得到家长的理解,最好的事实是学生对你的喜欢、对你的爱,用学生对你的肯定开启家长的心扉,家长自然会被软化,给你多一些理解,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少一些阻力。
我们班晓楠晚上睡觉前和同学玩不小心摔到床上,嫩嫩的小脸蛋成了铁青色且肿得很高,这种意外是谁也不想发生的,但孩子玩乐的天性又使它那么不可避免,第二天孩子就要回家了,当时我们晚班老师刘教师坐学校班车送晓楠回家,一下车,孩子的爸爸本来一张笑眯眯地迎接孩子的脸庞在见到孩子的一瞬间霎时变了,极不高兴地要问刘教师怎么回事,爸爸心疼女儿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这时是晓楠见爸爸要发火,轻轻扯扯爸爸的衣角,让爸爸不要那么和老师说话,于是晓楠的爸爸虽心疼女儿,但没再说什么。第二天周六我和刘老师又买上食品、水果从大连赶往开发区去看望晓楠,在她家,她爸爸又跟我说了句心里话:“老师,你们那么远几经周转来我家看孩子,我们心里很高兴,放假时,才过了三天,孩子就把‘矫红萍’你的名字三个字写在小黑板上看来看去,为什么?你们对孩子好,所以孩子喜欢你们,说真的,平常要是有一次孩子说你们不好,这一次的事我肯定没完没了!”我在庆幸一次矛盾顺利化解的同时,也想到了,爱我们的工作、爱我们的孩子要像爱自己一样,因为那样孩子对老师便多了一份爱、多一份喜欢,家长自然对你多一份理解,孩子一言一行在家长心目中,胜过千百个理由、胜过千百次解释,所以学生是老师与家长谈话间最有力的事实。
三、用才华让家长佩服你
教师的才华对家长而言是颗定心丸,学生的才华对家长而言是颗开心丸,与家长沟通时,用才华开启家长的心扉,让家长佩服你,你的教育教学工作将如沐春风般顺畅。
我们班小桐父母文化层次都很高,他们是在走遍了大连所有私立学校后来到我们学校的,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坐在校长室里看了我一节课后才决定把孩子交给我的。自身很优秀的家长在审慎再审慎时看中了培根,而在无意间暂时信任了我,跟这个层次的家长沟通,压力很大,但动力也很大,因为在《哈佛女孩刘一婷》这本书满街都是时,我们已经共同研讨过多次了,我们共同谈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我们共同探讨孩子的个性发展,我向她求教如何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的心性,她也认真摘记我给她儿子所做的个性分析拿回家全家品读,因此,我认为和这样的家长沟通,无须说得太多,表现出你的才华是最好的沟通材料。小桐上我们班后,从普通同学一点点成为班级班长,之间的进步很大,他父母对此很高兴,对我也是谢意流于言表,但上三年级时,小桐要转学,转学的理由可能很多,也可能只有一个,我找小桐就转学问题谈过两次话,但我心里很清楚,像这种家庭在孩子转学这个问题上,孩子的意见是可以忽略的。那个学期期末家长会,一向是妈妈来开家长会的小桐,爸爸妈妈一起坐在教室里看孩子们的表演,听我的讲话,家长会上,我跟家长们谈得最多的是教育观念问题,我讲过“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讲过“四子同进哈佛”的事情,讲过“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讲过我看的一个电视剧“哪儿一定有个小马驹”的观后感,讲过我对在软件园看到的“大连国际双语学校,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则广告的个人看法,那次家长会开完后,小桐妈妈拿着我给小桐写的鉴定找到我们的红校长,说话间不禁流泪,之后又找到我,说:“矫老师,你的教育观念很新,我们全家人现在都犹豫了,我们舍不得离开这里。”那天我们谈了很多,那次放假后几天,红校长和小桐妈妈几乎是同时给我来了电话,告诉我同一个好消息——小桐不走了。当时接完两个电话,想想小桐家长由最初的点滴信任到现在的几分信任,我不禁慨叹,一个教师,对社会中其他领域你可以不专业,但在教育领域内你必须有吸引家长、吸引学生的专业才华!
四、用真诚让家长平视你
太迷信权威就会流于盲目,而鄙视权威又会流于浮华,家长看高或看低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都是不科学的,所以用真诚开启家长的心扉,让家长平视你,可使你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顺利解决而不至于影响全局。
上学期我们班新转来一个学生舸儿,家长很细心,到孩子的寝室看,看铺的被褥,到教室看,跟我谈话,当时就说我说话太温柔,言谈间不无能否管住她儿子的担心,她儿子个子小,按个子排座,只可坐前面,但家长跟我说坐前面坐后面都不好,这样一些家长看重的大问题,我都一一给解决好,我的用心家长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所以有一天她推心置腹又跟我谈了一个问题,她说她儿子太调皮,班级人少一点,老师可以多看着他点,所以她想把孩子转到人数较少的四班,但又怕这样学校会对我有看法,影响到我的工作,所以想征求我的意见,我当时非常真诚地告诉家长说:“一个教师教二十几个学生和三十几个学生,他分配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注意力肯定不一样,而且四班班主任夏老师人非常好,教学能力也很强,尤其数学教学很棒,舸儿数学学习是弱项,所以到四班也是很好的,只要对孩子有好处就行,我这方面你不用担心,当然我很喜欢舸儿,他能继续在我们班,我会很高兴,对他的教育,我不能保证什么,但我会尽力。”其实,说这些的时候,我的心里也是有担心的,但我想,这时候我应该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理解家长的心情,我觉得这就是真诚,我的这份真诚也换来了家长对我的信任、对我工作的关怀,后来舸儿没有转班。我想说,面对家长,不用抬高自己,也不能贬低自己,实实在在把现状展现给家长,让家长平视你,让他自由选择,当他选择你时,那便是一个心甘情愿的选择,这时会使你的教学少了很多因家长看高你而不得时的失望,会使你的教学少了很多因家长看低你而不悦时的挑剔!
五、用赞美让家长协助你
做教师的都明白一个道理,不要吝惜赞美,赞美的作用远远大于批评指责,他能调动起人的所有积极因素,激发其源于内心的责任感,我们与家长沟通时,也要善于赞美家长,用赞美开启家长的心扉,会使家长高兴地与你结为同盟,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合力,协助你的教育教学工作。而我的赞美工作常常安排在学期末的家长会上,因为家长会影响面广、带动性强,并且是赞美全体家长与个别家长相结合,赞美家长素质高、赞美家长懂教育、赞美家长爱孩子但不护短、赞美家长不仅爱自己的孩子,也关心全班的孩子,为班上孩子做了许许多多的事,这样的赞美常常带来的是更多的家长对班级更多的关注,班级事情老师一人做与老师和学生一起做相比、再和老师学生家长一起做相比,其间力量相差是悬殊的,所以对家长,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你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家长的协助,那才是最完美的教育组合,才是最佳教育效果出现的根本保证。

⑸ 家长和老师之间,应该如何交流才能相辅相成

孩子长大了,上学了。很多家长可能都会有一个相同的感受,就是,不知道该如何与老师交流。如何在家长和老师之间,实现相辅相成的交流,实现顺畅的沟通,实现温情的对话。有效地去解决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一切问题。那么,家长到底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思考呢?

5、信任老师,在这个基础上,与老师交流,自然就会相辅相成。

信任,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老师无法让家长产生信任,如果家长无法信任老师。那么,根本无法做到,在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相辅相成的交流。那么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如何践行这种信任呢?首先是家长,要先无条件地信任老师。这是,家长应该先做到的。之后,是老师,精心守护,这一颗一颗信任的心。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是在很用心的守护着家长对老师的这份信任。这样,在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就必定会相辅相成。

6、连接着老师和家长的除了孩子,还有国家,以国家做根基,进行交流,自然就会相辅相成。

孩子是家长的孩子,但是孩子也是国家的孩子。学生是老师的学生,但是学生也是国家的学生。是国家,是国家,是国家在家长和老师之间,联系着,连接着。国家是根,国家,才是孩子教育的根。只有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孩子的教育,去解决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一切事情。自然在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得相辅相成。

⑹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该如何成为孩子的榜样呢

在孩子面前,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些正能量的行为,不要总是抱怨。如果孩子做了错事,父母不要责备或者打孩子,一定要和孩子讲道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也不要帮助孩子解决,可以提供一些思路,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慢慢的孩子就能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也会很尊重自己的父母,以自己的父母为榜样。

总结

父母不要总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那是别人父母教导结果。

⑺ 经过学习,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老师的伟大。但是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如何更好地和父母、老师沟通,

人教版:
1.(1)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与父母携手同行。(2)当与父母发生矛盾时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商量,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3)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求同存异,只要我们同样以爱的方式对待父母,沟通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4)赞赏父母,在赞赏中增进亲情;认真聆听,在聆听中获得教益;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2.(1)加深对老师角色的认识,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从老师的角度、立场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老师着想,就能理解老师的想法,从而顺利地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3)原谅老师的错误,礼貌待师,注意场合,勿失分寸。
教科版:
1.(1)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2)客观地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别,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建议。(3)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4)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
2.(1)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3)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


⑻ 家长如何与老师形成教育合力

一、家校配合共同促进孩子发展家庭教育不可能不涉及学校教育。那么在教育当中,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父母怎么和老师的沟通。没有家庭与学校的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可能陷入困境。因为孩子回来说的话,未必都是准确的。如果你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很难教育好孩子。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密切配合,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基础。尤其是缺点多一点儿的孩子,家长更应注意和老师沟通。先给父母做一个小小的测验: 在每一个新的学年,你是否主动去拜访孩子的老师? 你是否以请教专家的态度去拜访老师? 你是否提供老师一些孩子在家中的生活资料? 你是否接纳老师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你是否同意老师的一些困难,包括牢骚在内? 你是否对老师一些作法表示支持? 你是否很少打断老师的话? 你是否专注的听老师的叙述? 你是否相信老师的专业能力? 你是否在谈话结束前感谢老师的辛劳? 以上十题中,如果你回答「是」的在七个以上,相信你和老师的沟通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如果你回答“是”的在四到六个之间,你和老师的沟通似乎有点问题,回头看一看回答“否”的题目,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尊重是赢取合作之钥。如果你回答“是”的在三个以下,我想你得花更多的时间,诚实的面对自己:是放不下身段吗?是自认为懂得多吗?是防卫性过强吗?还是从没有和老师沟通的经验? 家庭教育不可能不涉及学校教育。那么在教育当中,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父母怎么和老师的沟通。没有家庭与学校的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可能陷入困境。因为孩子回来说的话,未必都是准确的。如果你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很难教育好孩子。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密切配合,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基础。尤其是缺点多一点儿的孩子,家长更应注意和老师沟通。 沟通方法: 一、要尊重老师,才有效果 1、端正对老师总体的看法:不论你对老师怎么看,而是要考虑你的目的是教育孩子。 2、发自内心尊重老师:概念化的老师 ——所有教我们知识的人,指的是群体。老师的素质未必都能到你的要求,尊重老师实质是尊重自己。 3、不要事事依靠老师:要不看成神,要不就白痴,就以为摊上个好老师就好了,孩子关键取决于自己和家庭的学习氛围。老师按学校模式来做,没有超能力来管理到几十个学生。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老师是不实际的。如你的孩子在学校遇到了问题,“某某老师,不好意思打扰您,我是某某的家长,我常听到孩子谈到您的一些教法,我非常敬佩,真是非常谢谢您这么认真的教孩子,今天孩子回到家里,说他在学校里发生……(把事件长话短说),我想这问题得请教您,看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如何配合……”之后,耐心的倾听老师的说明。 二、正确定位,真诚交流 家长与教师,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引导者,两者之间是目的一致的同盟者。因此,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如果家长需要教师协助帮助孩子解决,则必须及时告知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家长与教师的交流,都要先对双方进行正确定位:是朋友而非敌人;是协作者而非雇佣者;是责任共负而不是互相推诿。正确定位之后,心态自然就会趋向冷静、理智;理智的交流,就不会因孩子在校遇到问题而愤然偏激。而是会真诚地把孩子遇到的问题、以协作者的态度告知教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接着,耐心地听听教师的解释,全面了解教师的教育目的及教育风格。如果双方的意见不一致,双方可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选择对孩子来说最适合的教育方式。 三、积极主动,及时沟通 在这个问题上关鸿羽教授说的好:“在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方面,家长应该主动一些,应该多向学校靠拢,多向老师请教。这是因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方面往往比家长高出一筹。而我们当家长的多数人不搞教育工作,没那么多时间看教育理论的专业书籍;教师教育过的孩子成百上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我们家长一辈子才养活一个孩子,眼界难免狭窄;教师能够从几十个学生的比较中鉴别孩子的优缺点,而我们家长却只看到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估价往往容易偏颇。 作为学校往往比较强调老师要家访,而作为家庭,应该强调家长主动去拜访老师。这是因为现在教师负担很重,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家庭都经常访问,而我们当家长的只有一个孩子,完全有时间去拜访老师。【(家长注意:)家长最好一个月左右到学校去一次,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只靠家长会了解是不够的。开家长会时,那么多家长都在等着,老师不可以能对您孩子的情况谈很多。别人不去的时候,您去访老师,可以细谈,从学习到纪律,从思想到生活,细致了解一下。您想,全班几十个孩子,哪个孩子的家长经常去学校访问教师,教师自然就得多观察、多了解这孩子,不然家长来了说什么,这无形中就督促教师多关注您的孩子了,这不是很好吗? 家长千万不要等问题成了堆再去和老师联系。要想发现微小的变化,必须与老师经常联系。 另外,家长如果主动和老师联系,要注意几个细节:1、看时间表 :不要选老师午休时间,如果是在工作时间打电话或面访,先问问老师方不方便,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尊重;2、看场合,家长来学校接孩子,有时想跟老师面谈,要看老师是否正在开会或是否正有紧急的事要处理,如果是,最好不要打扰;3、如果家长对老师处理某件事的方式不太满意,可以提建议,但不要命令教师怎么做;4、如果孩子与班上同学发生冲突,家长可以转告老师协商处理,但不要直接到学校去找某个同学理论,这样做,也会将问题激化。家长跟老师沟通需要注意的另外几个注意事项,希望对家长能有所启发。 四、家长要有好心态 有的家长一旦被老师叫到学校来,心里就会有种惶恐的心理,认定孩子又在学校犯错误了,又要到学校挨老师批评了。见到老师以后,常常不问青红皂白,先把孩子训一顿再跟老师点头哈腰赔不是,再说一堆保证以后会如何管教的话。这样是家长把孩子在校犯错等同于自己犯错,遇事先道歉赔礼,而不是先跟老师了解问题及问题的根源再对症下药,这样的沟通显然是无效的。 有的家长很反感老师把自己请到学校,认为这样即浪费时间又丢脸,觉得老师喜欢小题大做,遇细风说暴雨,这样的抵触心理很明显不利于教育的顺利进行。家长被老师叫到学校以后,不是认真追寻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把一腔怒火带回家中,对孩子进行责骂批评。如果刚好当天因为别的事情不顺利不称心如意,那孩子的遭遇会更惨,家长会把一切问题都归责于孩子,惩罚随心,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心理和逆反心理,于事无补。 五、多配合,常联系 多配合。老师的教学是需要家长配合的,要一起帮助孩子导入正确的方法。一是配合教师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与毛病,经常关心孩子的喜怒,了解他(她)的心理,促其成为“三健”人才(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个性)。二是平日里要注意督察孩子作业。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养成一个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 常联系。与老师联系,要注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联系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交流,也可以电话或短信交流。交流的主要内容:一是了解孩子在校的综合表现。诸如学习态度、体育锻炼、参加活动等等,切不可一味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反馈给老师。二是提出教育教学建议。如果发现孩子的任课教师在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务必及时反馈给老师,如果不好直接与老师说,可以通过班主任进行转达。但是,记住一点,作为家长一定要多信任老师,要学会分享孩子成长中的喜悦,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成长。 六、只有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孩子在学校遇到了问题,回来告诉家里人,就是想得到一种倾诉,一种宣泄,一丝安慰。这应该是好事,他这是和你在沟通,他没有把任何事都埋在心里,然后终于在某一天来个不良情绪的大爆发。如果这个时候,你用心地倾听完孩子的诉说,适时抱抱孩子,轻轻地拍拍,轻言细语地安慰几句,再给他擦擦流下的眼泪,比什么都强;等孩子静下来的时候,再给老师打个电话问问情况或者和老师约见一下,具体作个了解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说不定第二天一到学校还没等你处理孩子已啥事都没有了,说不定昨天打架的同学今天又勾着肩膀喊好兄弟了。 如果一听孩子受欺负了,就跳起来骂老师骂其他的孩子,然后冲到学校去理论,那么以后这个老师的课你孩子不用上了:我爸(妈……)都说这个老师不好,我还上他课干什么;老师呢,也不用和那孩子交往了,说不定再和对方的家长干上一场,后果不堪设想。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渠道有家访、面谈、电话联络等。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长和老师是既“怕”又“爱”的矛盾统一体。对于性格“叛逆”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出了问题,老师即时向家长反映,就反感老师“打小报告”,所以最好家长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说你怎么这么了。对于性格比较温驯的孩子,出了问题,无论家长与老师怎么沟通,都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因此,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方式采取“热处理”还是“冷处理”也是要十分注意的细节。 交流沟通的时机也很重要。很多老师既是老师又是家长。在上课时间或课余过多地打扰老师显然不近人情。这点家长也应注意把握分寸。 注意事项: 一、不要找借口“工作忙!” 多数家长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往往借故于“工作忙”等原因(有的家长,即使是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也要找亲戚朋友替开)。特别是一些“问题”学生的家长,多数都是被老师请到学校,被动地与老师见面。因此建议有这样沟通障碍的家长,请你要改变与老师沟通的态度,明白积极配合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我们做家长的“天职”,建立积极沟通的意愿,主动走近老师,是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 二、不要说“一切都听老师的” 现在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老师多多少少都有一种说不清的“惧意”,有很多的学生家长与老师沟通经常说:“一切都听老师的!” 完全放弃了做家长的权利,而当起孩子老师的学生。有些家长总是说“孩子全交给老师,该骂就骂,该打就打”之类的话,虽然看得出家长对老师充分信任,但家长应该知道,和老师沟通不是找问题让老师解决,而是和老师协商得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老师不愿意和态度蛮横的家长沟通,但老师也不愿意和没有任何主见的家长沟通,因为这样沟通不会有效。 家长与老师由于教育方式、方法的分歧,缺少一个和谐的沟通氛围,容易产生一些沟通障碍,导致老师对家长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有看法,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方法有意见。往往就会产生这样的场景:老师成了训话人,家长成了毫不相干的听众,两者都对对方“不以为然”,这就难免走人沟通的死胡同。 任何沟通都需要诚意,家长与老师也不例外,如果家长拿出沟通的诚意,而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能够平和、客观,这样就容易统一认识,选择一种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可以避免老师讲一套,家长做一套,学生无所适从的情况。 三、不做态度蛮横和没有主见的家长 有些家长总是说“孩子全交给老师,该骂就骂,该打就打”之类的话,虽然看得出家长对老师充分信任,但家长应该知道,和老师沟通不是找问题让老师解决,而是和老师协商得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老师不愿意和态度蛮横的家长沟通,但老师也不愿意和没有任何主见的家长沟通,因为这样沟通不会有效。 四、不要为孩子不良表现强找“理由” 家长与老师沟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听取老师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而老师要重点反映孩子的一些不良的问题。有些家长过于偏爱自己的孩子,只能接受表扬孩子的话,不能接受批评孩子的话,往往找一些理由,替孩子进行搪塞错误的行为,从而造成老师对家长教育观念不能接受。家长要正确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要诚恳。但也不要放弃保护孩子的安全线。 五、以自己的方式与老师“通气” 发现问题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形成合力,不可放着问题不解决。家长老师要经常通气。沟通方式可以和老师商定或选择你最擅长的。 面谈,这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通过与老师零距离的沟通,让老师对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有更深刻的了解,而家长也从老师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样子,这样双方更容易达成共识。也可以通过电话和短信沟通,在你不确定打电话时间是否合适时,短信是个折中的方案。你感到沟通有困难时,也是不错的方式。一切为了孩子,一切沟通都是为了孩子更好、更优良,只有与老师合作,我们的孩子才会提高更快;只有与老师多沟通,我们的孩子才会更优良。

⑼ 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1、先让孩子给自己定定目标、计划,这样在学习的时候会有一个方向,督促自己去学习。

2、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3、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4、在学习之后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5、题型是有限的,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⑽ 父母和老师之间,应该要如何去配合呢

第一。父母与孩子之间要经常沟通。引导式教育。或者说谎式教育。

第二。管得太严啦,孩子没有自由了。就有叛逆。所以对孩子不能太严厉。

第三。也不能放纵得太厉害。这个火候要掌握好。放得太开,容易出一些问题。

第四。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那就是社会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成年人都能处好。

第五。人民教师都是挺随和的。教师一般来说都很好相处。不用过多忧虑。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管理教育孩子是家长的首要任务。现在有很多家长由于种种原因而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因为工作的压力,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管,有的是因为家庭不和睦没人管教孩子,还有的干脆把孩子寄宿在别人家里,这样使老师很难与家长很好的沟通。因此老师非常希望家长能认识到:教育孩子是为人父母的重要责任。其次,不要在孩子面前把老师说得一无是处。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自身肯定也有不完美的一面,家长可以私下向老师建议,但切忌诋毁老师,损毁老师的形象。第三,要坚持检查孩子的作业。家长可以通过检查孩子的作业,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不至于看到考试成绩了而大吃一惊。有的家长对老师让家长给孩子的作业的“签字”这一点极为不满,其实家长们反过来想一想,老师让家长签字,目的是为了家校联手,共同教育孩子.

阅读全文

与如何从老师和父母处汲取动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父母喜欢住什么样的房子 浏览:356
养老保险有多少钱转入个人账户 浏览:327
深圳养老最低交多少 浏览:281
微梦手机如何变成老年人用的手机 浏览:220
教资体检到哪里个网站查结果 浏览:530
老年痴呆的人会怎么死 浏览:435
太极协会重阳节活动日报 浏览:159
父母一年生病怎么照顾 浏览:55
不欣赏什么都听父母的思想 浏览:624
老年人脚趾疼怎么办 浏览:388
上海自己交养老保险 浏览:532
东营区公办养老机构有哪些 浏览:372
90年到2016年是多少岁 浏览:875
养老保险基数每年怎么调整 浏览:628
小孩体检没抗体是什么意思 浏览:985
襄阳退休人员社保年审查询 浏览:639
冬至敬老院包饺子 浏览:941
古代有哪些名人孝顺自己的父母 浏览:15
老年痴呆被车撞了谁的责任 浏览:854
不孝敬父母你就是个锤子 浏览: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