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式玩笑”逗乐了家长,为何却伤了孩子
很多宝妈表示喜欢带着自己的孩子出门,走亲访友,认识其他的孩子,同时亲朋好友之间也会对孩子进行逗乐,以此成为一种谈笑的方式。
这样的逗乐方式,对于孩子而言,并不是有益的教育,而是一种伤害。看起来似乎是无关痛痒的行为、话语,对孩子进行逗弄,让孩子哭泣,在看到孩子手足无措,惊恐万分的时候,便哈哈大笑。孩子还小,不懂得玩笑的轻重,往往会将玩笑当真,弄巧成拙。
第三句:你没有弟弟/妹妹聪明
有些人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进步,会对孩子说:“你没有弟弟/妹妹聪明,他们都比你厉害和聪明。”
这样拿孩子进行比较,会让孩子失去自信,活在别人的阴影中,使孩子变得自卑,阻碍孩子前进的步伐。因此,不要无理由地逗弄孩子,用孩子的伤害来取悦自己。
每一个就好像是一张白纸,家长在这张白纸上画上什么样的色彩,孩子将来就会是什么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你不懂得用正确的方式去教育、引导孩子,那么孩子很难成才。
2. 为啥家长和孩子开了个玩笑,却让孩子哭的很伤心
父母为什么喜欢和孩子开玩笑?
1、喜爱孩子
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有时候父母一句随口而出的玩笑话会影响孩子正确三观的建立。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说:“如果你再吵闹,警察就会把你抓走!”这种话语会让孩子认为警察是坏人,会伤害自己,那么当以后孩子遇到危险也不懂得向警察寻求帮助,很有可能错过营救的最佳时机而酿成严重的后果。
还有的父母会和女儿开玩笑:“你长大了是不是想嫁个有钱人,这样就能过舒服的日子了。”这种玩笑会让孩子觉得人生不需要奋斗奋斗,不需要独立,只要嫁个有钱的老公就能过舒服的日子。
这种话语其实会严重扭曲孩子的三观,影响孩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甚至会影响和改变孩子的一生,对于孩子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
3. 父母给儿女东西的时候,儿女笑了。儿女给父母东西的时候,父母哭了代表什么意思
父母给儿女东西的时候,不光儿女笑,父母也是笑的.
儿女给父母东西的时候,父母哭了,表示父母觉得儿女知道孝心了,将来有希望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只有我们到了父母的年龄才能真正知道这种感觉的.
4. 小孩一直哭怎么回事
哭是宝宝的本能反应 小宝宝的哭闹是他(她)们的交流语言,而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火星语”常常令初为父母的年轻人束手无策。是饿了、尿了、害怕了、生病了?到底该怎样缓解这样令人着急的状况呢? 有研究表明,约有一半的新生儿一天之中哭闹的时间超过两小时,有1/5的新生儿无休止的号啕大哭反复发作。哭是小宝宝的...本能反应。小宝宝还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哭闹是他(她)们表达感情、对外界刺激反应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出各种要求和意愿的表达形式,充满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宝宝不同的哭声表示自己不同的需求和反应,年轻的父母应该通过察颜辨声来熟悉和了解宝宝的这种独特的语言,根据宝宝哭声的高低、强弱、面部表情及手舞足蹈的程度来综合判断、细心观察,就能正确地理解和寻找啼哭声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和原因。 宝宝哭闹的原因 1.饿了:新生儿是真正的多餐者,每隔几小时就要喝奶。孩子如果饿了,便会用大哭来催促你。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握好宝宝的用餐时间,别让他等得太久了。 2.要打嗝:宝宝吃奶时,如果吸进了空气,感到胀气、不舒服,也会大声哭诉。所以喂奶时,要给宝宝休息的时间,并轻拍后背,让他舒舒服服地吃饱。 3.不舒服:如果宝宝的尿布不及时更换,让小屁股呆在潮湿的脏环境里,也会让他号啕大哭。因此要及时检查宝宝的尿布,给他一个干燥舒适的环境。 4.太累了:宝宝也有累的时候,比如长时间不睡,就会烦躁得哭出来。新生儿每天要睡16个小时,甚至更多,所以每天让宝宝睡足觉,他才有足够的精力认识这个世界。 5.缺乏安全感:让宝宝四肢自由玩耍是必要的,但有时他会因此缺乏安全感,甚至哭起来。用毛毯等较轻的被子把宝宝包起来,他也会很快乐。 6.想活动:一味让宝宝躺着会让他哭闹不止,此时,如果把他抱在怀里走走路,外出透透气,或者在摇篮里荡两下,他们就会“阴转晴”了。 7.感到孤单:如果宝宝醒来看到空无一人,就会因为孤单哭起来。此时,如果你能深情地看着他,温柔地说说话,或者轻轻抚摸、拍打,就会立刻让宝宝笑逐颜开。 8.着凉或太热:过冷或过热会让宝宝不舒服,啼哭就是他不适应温度的信号。细心的妈妈要随时想到宝宝的感受,及时增减衣物或调解室内温度。 五.转移注意派 10.天天妈: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我儿子天天是一个很会哭闹的孩子。我就通过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带动他一起唱儿歌什么的,来帮助他改变哭闹的状况。 1 1.小雨妈 :“美妙的”声音在哪里呢? 当四岁的小雨开始哭闹的时候,我就说:“哦,你的美妙的小嗓音不见了!我得找找它到哪里去了呢?”然后我就开始环顾四周,并假装到壁橱里或者沙发后面开始寻找,并把这个找到的声音放到自己的嘴巴里面,然后模仿外婆或者卡通人物,或者公鸡和其他任何我能想到的声音。通常在这个时候她就会忘记了哭闹而开始笑。 1 2.阿米卡申(美国):一笑置之 当我的儿子或者是侄子开始哭闹的时候,我就模仿他们哭闹的声音。然后我就对着他们做鬼脸,最后他们终于停止了哭泣,并且忘记了为什么而哭闹,并开始反过来取笑我。到目前为止,这个办法一直还很有用,即使是在公开的场合。 下列做法切不可当作制止孩子哭闹的有效办法 1、用物品或许愿方式哄骗。哄骗也许一时有效,但时间长了就会失灵。长此下去孩子会懂得哭闹发脾气的作用,爸爸妈妈会在孩子心目中失去威信。 2、恐吓和打骂。恐吓与打骂也许会奏效一时,但易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变得固执,无法管束,或者产生惧怕和自卑,形成懦弱的性格。 3、迁就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什么事都按孩子的要求去做。孩子开始哭闹时,父母生气,随着孩子哭闹时间的推移就心疼起来,认为孩子还小,就给以迁就,满足其不合理的要求,养成孩子以哭闹要挟达到满足个人欲望的不良性格。家长这种溺爱孩子的办法千万不可取。 此外,有的爸爸妈妈为讨得孩子的欢心,当着孩子的面批评其他成人,企图以此来制止孩子的哭闹要挟。这种方法也不可取,因为这样做会助长孩子将错误转嫁给他人的心理,削弱成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或使孩子哭闹得更凶,并为以后教育孩子带来很大的被动影响。
5. 小孩为什么会哭
小孩爱哭,这完全是正常的。他们的哭有的是表示疼痛、不适,有的却只是一种往方式,想要什么,说不清楚,就哭。当孩子的语言能力增强了,哭就会少得多。
有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哭得多,有几个原因:
1、天生的性格,比较敏感,很小的事他看得很大。比如膝盖上摔了一个小口子,他会嚎啕大哭,而且没完没了;
2、父母下意识地鼓励哭。比如孩子膝盖上摔了一个小口子,父母亲就老是去“关心”他,一会儿就来问一问、摸一摸,表示过多的担心;又比如孩子为什么事不满意而哭,父母就想尽办法让他不哭,把他想要的东西全给他。
虽然孩子常哭,但他并不是不快活。敏感的孩子哭得自由,笑得自由,尽情发泄,哭过了会好过些。研究人员相信,眼泪可以帮助人减少由大脑在压抑时所产生的有害的化学物质(chemicals)。也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爱哭的人在情绪上、身体上不比不爱哭的人差。
所以不要看见孩子一哭就紧张、就想办法制止。
为了适当减少孩子的哭,可以试用以下方法:
1、对孩子的敏感要重视。敏感的孩子,对疼痛、对“重大事件”(如心爱的娃娃胳膊掉了、搭好的积木高楼被别的儿童推倒了等等)的感受比别的孩子厉害。因此,嘲笑这种敏感或否定其合法性,甚至批评这种敏感是错误的。一定要用理解和同情来反应,帮他从困境中走出来。但是,切不要做过头,否则会做过头,也不好。承受力是锻炼出来的。
2、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低的自尊心会使他敏感的程度增高,哭得更多。所以促进孩子的自我评价,并时时表扬好行为很有作用。你不应该对他要求太多,或者做他能力达不到的事。
3、不要助长他的哭。孩子的哭既不要奖励,也不要惩罚,要以中性态度去对待。不过,在孩子情绪过分激动时,可以和他玩一些消遣性的游戏,分散注意力,或者给予一点亲切的安慰。但是,不要给太过分的同情,否则会给孩子哭的“动力”。
4、帮助(或引导)孩子把嚎哭变成语言。教他在遇到困难或不顺心的事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想法和要求,更有针对性地替他解决。
5、不要把自己的消极情绪表现出来,否则他也会模仿,大人流眼泪,他马上也会哭,如你真有动情的事,应避免在他面前表露,不让他模仿。
6、不要批评孩子想学习、想做一些事的愿望和努力。甚至在结果并不太理想时,也不要批评,而要鼓励和帮助。比如:他想画画,在纸上用彩色笔画花朵和青草,这很好,但他画着画着就到墙上去画了。这时,你的任务是表扬他的画画能力,教育他不要往墙上画。这样,他会愿意改正,以做得更好来获得更多的表扬。这时,如果你只批评他在墙上画的事,他会感到委曲、会哭。
7、对孩子的哭不要极严厉地禁止,也不要过份地同情。往往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皱一皱眉、摇一摇头,表示你的态度即可。
8、对5岁的孩子要立规矩,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但是,规矩要容易执行,比如不要在大人午睡时大声叫嚷;玩具玩过以后要收拾好;小朋友跌倒要去扶起来,找大人看看是否要送医院治疗等。在立规矩时,要浅显地讲点道理,他懂了,会执行得好些。比如玩具玩过后要收拾好,是为了下次玩时好容易地找到;大人午睡时不要大声叫嚷是给大人留下安静的环境,使他们睡得更香等。
当儿童一两个月都没有不执行规矩的行为,哭得比以前少我了,则要大力表扬。
9、不要给他贴上一个“好哭的孩子”的标签,不要当他的面和别人谈论他的哭,以保护他的自尊心。
10、对孩子发生哭的行为时,要反应,不能置之不理,如果不理会,有时可能发生危险,问题就大了。比如他跌倒了,哭了,马上要去看看有什么问题。腿破了,要处理,头疼了,要到医院去检查。但如果他是无事哭闹,则转移注意,让他玩些游戏,不要什么都给他。
6. 留守儿童喊话父母笑着笑着就哭了,留守儿童有多心酸
近日,河北沧州一留守儿童讲述最想和爸妈说的话,懂事得让人心疼!男孩面对镜头,说想让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按时吃饭、少熬夜,要记得回来看他,说着说着男孩就哭了。
对于这个留守儿童,在家里面,每当父母打电话给他们,他们也是强忍着泪水,因为他们非常的想念自己的父母,就像我们小的时候也是跟自己的爷爷奶奶长大的,因为爸爸妈妈他们都去外地上班了,所以这种痛只有经历过才知道,所以现在也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7. “孩子哭了,大人笑了”,你怎么看待中国式逗孩子
其实有些大人根本就没想那么多,不觉得一个小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而小孩子就是单纯而美好的,把这种事情的影响放大了的人,都是那些心思很不单纯又闲的蛋疼的大人。
哪有故意要把孩子逗哭的大人呢,又不是人家脑子缺弦儿,不过是觉得孩子应该有这种反应,其实很多大人,在看到小孩子马上要哭出来的时候,是下意识的立马去哄着孩子的,这是为人父母的一种本能。
孩子还小,哪里懂得那么多,那么多有心人站出来,指责孩子的父母,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孩子到底是你的还是人家的,如果你有更好的教育方法,那你就自己生一个孩子实践去啊,站在这里指导别人有什么用?
8. 孩子总是爱哭,父母的第一反应应该是什么
对于孩子来说,哭泣和哭泣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孩子,当他们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例如口渴,饥饿,敲打,无法得到想要的东西,无法做想要的事情,直到那时,他们都选择哭泣以发泄情绪,实现自己的目标。
孩子们哭了很多,但您哭的时候看过这么多内心的戏吗?有一个婴儿哭的视频在流行之前就哭了。在视频中,婴儿在哭。但是,您认为这个婴儿只是在大声哭泣吗?
人民币已经足够了!不相信我,看看吧????哈哈哈哈,这真是杰作!
小时候,母亲离开婴儿几分钟后,她就开始假哭泣并欺骗母亲尽快回到她身边,即使母亲看到婴儿睡着了并利用了机会。这一次清理脏衣服的时候,她离开后不久就听到婴儿的哭声,但是当母亲走过去时,婴儿甚至都没有流泪。
后来,我从国外看到一篇文章,说这种行为是孩子变相母亲的“打架”,也是婴儿智商增长的体现。因此,宝妈宝的父母必须慢慢接受这种不合理的行为。婴儿的麻烦,并将这种外观视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游戏。
父母尤其要注意给孩子提供自我安慰和适应的机会,也要相信自己的自我调节能力。父母不想对所有事情做出反应,而是给孩子机会来成长和改正自己不论原因为何,假哭都是孩子成长的标志。父母不要因为无聊而责骂他!
9. 留守儿童喊话父母笑着笑着就哭了,留守儿童都哪些无奈
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留守儿童喊话父母笑着笑着就哭了,留守儿童都哪些无奈?其实留守儿童所失去的,不光是父母的陪伴,还有很多。每个孩子都是最美的天使,需要父母的呵护与陪伴,爷爷奶奶只是可以带他们长大,但是却不能在他们迷茫无助的时候助他们一臂之力,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真的没有能力。在我国,有很多的留守儿童,父母为了能赚钱养家,都会选择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然后自己去外面打拼,在父母心里其实也很不愿意丢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只是迫于无奈。所以,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庭,每个人都应该要关爱留守儿童。
10. “这小孩,咋那么较真儿”中国式逗娃:孩子哭了,大人却笑了,为何
因为孩子非常天真可爱,一些大人就总会忍不住逗孩子玩,郑女士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公司有个聚会,郑女士也带着孩子去参加了。在吃饭的时候,桌上就有个比较爱开玩笑的同事,假装和孩子说:“等下吃完了饭,你就跟我回家吧,你妈妈不要你了。”
可能是孩子当真了,一听这话,当即非常委屈的大哭了起来。哭的时候,双手还紧紧的拽着郑女士的手。大家看到孩子这么不禁逗儿,顿时也被逗得哈哈大笑。
将来要是孩子喝酒、抽烟上了瘾,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成长,而且吸烟还有害健康,将来要想改正过来可就很难了。
总而言之,孩子的年纪还小,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希望大人多在一些有益的方面引导和教育孩子。当发现别人对孩子做一些恶趣味的事情时,家长一定要表明态度,同时理解和支持孩子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