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丈夫死亡父母有什么说法

丈夫死亡父母有什么说法

发布时间:2022-06-09 16:22:28

Ⅰ 丈夫意外死亡后配偶不处理事项父母是否有权火化

丈夫意外死亡,
配偶不处理后事的话,
父母可以出面办理孩子的后事,
总不能让孩子死了都不安生吧。

Ⅱ 老公去世后如何称呼他父母也就是公婆

实际上这就看你们相处的感情了,如果你的老公去世了。至于他的父母,你也可以叫公婆的。

Ⅲ 老公去世他父母也去世房产

法律分析:丈夫去世的,就是他直系亲属有优先继承权,比如说妻子,丈夫的父母还有孩子,这些人是有优先继承权的,然后丈夫的父母去世了,他父母应该有继承了子女的财产的一部分金额了,然后他们的遗产一样的,是他们的子女以及直系亲属也是有继承权的,妻子以及丈夫的房产,如果在妻子名下,就不存在继承问题了,就是妻子的,如果是丈夫的,就按照亲属关系相继继承就是了,一般是协商解决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Ⅳ 丈夫去世,妻子是否有义务赡养对方的父母

赡养,就是指子女在父母年迈的时候给予父母的物质以及精神上的照顾。说到赡养,赡养老人是每一位子女的义务。父母抚养没有劳动能力的未成年子女是责任和义务,那么对应的当子女成年父母年迈没有劳动能力时,也应该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当子女成家以后,这种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也会变成家庭责任。因此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双方对于对方需承担的赡养义务,应该无条件的支持。

也就是说,在结婚之前,赡养父母是各自的责任,但结婚以后就应该是夫妻一起赡养双方的父母,花费的也应该是夫妻共同财产。但是,这种因为婚姻关系致使的义务共同承担,会不会随着婚姻关系的解除而随之消失呢?

大家对离婚后不再有赡养对方父母的义务这一点从来都没有异议;但对于配偶去世后,需不需要替继续承担赡养其父母的义务这一个问题,一直以来有颇多争议,尤其是丈夫去世后,妻子是否需要继续赡养公婆。

如果是离婚,办理离婚证以后就从法律层面上解除了婚姻关系;但配偶去世这种情况,因为是没有离婚证的,在实际中也的确有不少配偶去世后,对方仍照顾其父母,为其养老送终的例子,因此竟然很多人认为这才是义务,是理所当然的行为!

虽然配偶去世后没有离婚证这种东西,但依照法律规定,从宣布死亡开始,从法律层面的夫妻关系就已经可以说是解除了。至于对方愿意为去世的配偶照顾父母,完全是出于道德,而非法律要求。至于还有一种“只要继承了配偶的遗产,就必须赡养其父母”的说法,配偶去世后,其个人财产以及一半的夫妻共同财产均要作为遗产被继承。

而根据《继承法》的规定,遗嘱优先,顺序继承,若是按照法定顺序来继承,父母、配偶和子女都是有继承权的,其父母可以得到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不能要求其他继承人替子女尽到赡养义务。除非遗嘱继承时,继承遗产是以“代为赡养父母”作为前提条件的,否则无论遗产如何分配,逝者父母都不能要求无法定赡养义务的人来赡养自己。

配偶作为合法的继承人之一,拥有继承权,而这种权力不因外界因素被剥夺,不以非被继承人设立的条件为前提。也就是说,只有被继承人在遗嘱里可以规定条件限制继承,而法定顺序继承或其他人都不能对继承提出条件限制。

Ⅳ 丈夫死亡儿媳有义务赡养其父母吗

法律分析:丈夫死亡儿媳没有义务赡养其父母,法律仅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Ⅵ 丈夫去世很多年,他的父母是否应该赡养

这个问题从法律层面来说是没有义务的。我们国家法律规定的是: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子女或父母不履行义务的,有权到法院起诉。因此,法律规定的赡养人主要有老人的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和有承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等。最后我想说,人都有老去而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一天,我衷心地希望您如果有能力的话尽量去尽一下赡养的义务,让老人有一个幸福安稳的晚年,能够在人生的尽头过上不用为生存奔波的生活。

Ⅶ 丈夫死亡,妻子和父母如何分配遗产

按照继承法,妻子,子女,父母都是第一顺序继承人,按照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的继承份额是均等的,所以,正确的分配方案是,妻子,子女,父母(这里所说的是丈夫的父母,不是妻子的父母)共同均等分配。当然也可以协商,和谐处理,
第九条 继承权男女平等。
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十三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Ⅷ 老公死了老公的父母怎么办

法律分析: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配偶去世后,夫妻一方自愿赡养去世配偶的父母的,是可以的,但是没有法律上规定的强制性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Ⅸ 丈夫死了兄弟姐妹和父母可以继承吗

法律分析:丈夫死了,兄弟姐妹和父母可以继承遗产。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1、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2、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Ⅹ 丈夫死亡,妻子和父母财产分配

法律分析:丈夫死亡,妻子和父母都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阅读全文

与丈夫死亡父母有什么说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寿区川维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浏览:265
农村轮流抚养老人 浏览:178
广州养老院排名 浏览:930
70岁得了肺癌怎么治疗 浏览:668
企业职工在管理岗位上如何延长退休年龄 浏览:19
苏州退休社保哪多少钱 浏览:54
保定徐水养老验证用哪个软件 浏览:838
60岁以上老人肾萎缩能活多久 浏览:235
癌症晚期好好孝顺 浏览:388
双独子女成家后双方父母怎么办 浏览:815
老年人失眠看什么专科 浏览:182
人事代理退休金 浏览:874
女孩说看美女可以长寿怎么回答 浏览:763
社保交2000能领多少退休金 浏览:481
父母看事悲观怎么办 浏览:806
规培3000每个月给父母多少钱 浏览:535
浙江社保退休金补发 浏览:11
老年人癌症有什么特征 浏览:81
2016年退休年龄最新通知 浏览:98
大兴区红星敬老院 浏览: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