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父母如何和上大学的孩子相处

父母如何和上大学的孩子相处

发布时间:2022-05-25 22:55:18

『壹』 孩子上大学家长如何调整心情

随着各院校开学报到陆续开始,孩子和父母的喜悦、激动之情越发明显。作为多年从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笔者提醒学生和父母,校园环境、学习标准、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的诸多变化,有可能使新生及其父母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因此,笔者建议,父母可根据报到前后的特点,通过自身心态的调整,在脑中建立“信任、放手、协助”的理念,帮助孩子做好相应准备,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报到前助孩子准备

第一,报到前畅谈,让孩子提前做好准备。孩子不适应新环境,很多时候是缺乏对相应问题的应对技巧。父母可在报到前以聊天的方式与孩子畅谈,但不要说空话,如“你要学会和同学交往”,“你要珍惜时间”等,这反而会引发孩子的烦恼。笔者建议,父母可在谈话过程中明确提出一些问题情境,如“学校规定晚上11点熄灯,结果有个室友总是在那之后打电话聊天,你怎么应对?”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提前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会产生更实际的效果。

另外,父母要有意识地告诉孩子:在校期间有问题可以多和辅导员沟通,也可以到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等。这在大学里非常普遍。父母要指导孩子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渠道。

第二,和孩子商量送学事宜。如果父母有送孩子去外地大学报到的打算,笔者建议一定要跟孩子商量,多听听他的意见,询问孩子:“你是否愿意我们跟你一起去大学报到”,“报到完成后,你希望我们跟你一起在当地游玩吗”,“你希望我们什么时候回家”等。其实,在商量的过程中,孩子自身也在成长。这可以让他提前预想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独立思考应对的方法。

如果孩子考入的大学就在北京,笔者建议父母让孩子自己去报到。这样可以让孩子从进校门开始就进入独立生活的角色,避免日后遇到挫折时不知所措。并且,各院校都在新生报到环节给予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一定会确保每名新生顺利入校。所以,父母大可不必担心。即使一定要送,笔者也建议父母将孩子送到后及早离开,因为此时的孩子多具有了一种独立的新鲜感,父母不要在起始的这一关键时期将其“扼杀”。

第三,换个角度看待离别情绪。面对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独立生活的孩子,父母或多或少有些惆怅、失落的感觉。尤其是北京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18年来就没有离开过家。面对孩子的离开,父母总有种“以后朝夕相处的日子就少了”的感觉。而对于那些考入外地院校的孩子,父母更是百般担心其无法适应当地生活。

这种心理是正常的,但父母要看到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孩子早晚要离开家庭,建立自己独立的生活交际圈。因此,父母不如换一种心态看待,借这个机会来适应孩子的离开。此外,一般情况下,年轻人适应能力很强,会凭借步入大学的独立感、宿舍生活的新鲜感、学习压力的紧张感等,很快适应大学生活。

笔者建议,在孩子临行前,父母要调整自身心态,不必过于留恋,否则这种伤感的情绪会影响他们,让其在遇到不适或挫折时的第一反应是“想家”,而不是“想办法积极应对”。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可以更好地给孩子传达一种理念———上大学独立生活没什么了不起的,父母相信你一定能够适应。

『贰』 家长如何与上大学的孩子沟通

沟通难的原因所在
1、双方都以自我为中心,各说各话,无法激发交流的兴趣。
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想要找到话题还真难。因此,高中生回家后主动与父母交流的很少,有些孩子甚至好几天不与父母说话。他并不是和父母有矛盾,而是不知道该说什么。父母有时候会主动跟孩子说话,但无非是想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得怎么样,最近学习成绩好不好,能不能跟上之类的。虽说这也是关心,但日复一日总是这一个话题,孩子听个开头就烦了。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问及孩子“最想和父母沟通的内容”,93%的受访者的答案都与“关注自我”有关。其中,“个人爱好”的比例最高,达到21%。孩子希望跟父母聊聊喜欢的体娱明星,或者历史奇闻、健康保健之类的知识。此外,才是“未来人生规划”(16%)、“学习、高考”(13%)等话题。
2、父母全方位的监控,迫使孩子远离父母。
许多家长对孩子不放心,认为孩子小,自己有义务对孩子进行监护。当孩子不愿意和他们交流时,他们就开始充当“007”,翻查书包、偷看日记、追查电话、拆阅信件等,被孩子发现了,还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怕他一步走错,步步错。但让高中生最苦恼的,恰恰就是爸妈对他全方位的监控。一名高中生气愤地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隐秘的世界,未得到邀请,别人是无权进入的,这是最起码的尊重,但是我的父母连这点都做不到。” 孩子反感父母的这些举动,当然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时间长了,彼此的隔阂会越来越深。
其实,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强烈感觉到自己的独立性,想保有自己的隐私。而家长由于平时与孩子沟通少,不了解孩子,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简单地考虑问题,探询孩子的隐私,而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
3、家庭结构也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
不同家庭的孩子在与父母的沟通状态上,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与父母交流的满意度如何”时,核心家庭的孩子认为“很满意”的比例最高,达18.5%,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孩子的获选率为13.5%和15.4%;而回答“很不满意”的,核心家庭的孩子仅为4.1%,再婚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则分别高达23.1%和8.1%。
父母婚姻关系的变化,正在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孩子。核心家庭的孩子与父母的沟通问题可能仅仅是不合拍而已,而单亲和再婚家庭的孩子则更多地面临着无人沟通或厌恶沟通的状况。
家长做好了,沟通就不难
1、反省自身言行,做合格家长
当家长与孩子之间出现了沟通障碍,家长首先要反省自身,生活中自己是不是有不当的语言和举止,阻碍了孩子与你的进一步交流。
2、保障交流的时间,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
家长不能以忙为借口,忽略与孩子的交流。高中生的父母大多步入了事业的发展期或顶峰期,是单位的骨干或领导。他们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应酬,没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尤其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已经无法在学业上辅导孩子,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交给了学校和老师。
其实,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表现。孩子不会因为家长的忙碌而停止成长,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反而思想变化得比以前更快。这段时间,家长与孩子出现沟通障碍是很自然的。想要了解孩子想什么,必须要让他说出来,所以家长每天无论再忙,都要抽出时间来跟孩子聊聊,了解他的想法,用心听他讲话,使他感觉受到了重视,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尊重和满足。
3、掌握沟通的方法,拓宽沟通的话题
与孩子沟通是门学问,家长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方法。
父母应细心观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发育特点,家庭教育就必须根据孩子的心身发育特点来进行。将“我讲”变“我听”,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时,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与尊重;对孩子讲的有道理的地方,要通过语言、目光或体态表示肯定;对于孩子的错误观点不要急于纠正,不要打断孩子的讲话;要理解孩子由于年龄和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表达内心想法而可能产生的偏见或者误会。

『叁』 孩子上了大学后,父母该怎么做,才会让孩子对他们敞开心扉

当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其实他已经到达了一个成熟的年龄,他已经成年了,也就是说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他可能不会再像小的时候一样,有什么事情都告诉你了,开始对你隐瞒一些事情。

所以我觉得父母一方面不要一直去渴望让自己的孩子无论是什么事情都告诉自己,不要去强迫他们,如果他们愿意的话那是最好的,所以我觉得你作为父母的话,首先你要主动一些多去和他们进行一些沟通。你去尝试着表露出你的情感,以一种朋友的姿态去与你的孩子进行沟通,那么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孩子才会愿意去把自己的一些秘密告诉你。当然了,这件事情你也不可以去硬性的强求。

『肆』 父母怎样和大学生沟通技巧

如今孩子大了还出不出去叛逆期我感觉孩子的叛逆期至随着自己的一些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而来的。
于都已经那么大啦,怎样去沟通呢?我感觉他如果不理解家长对他的苦衷的话,相信他的思想经历还真的没有长大,或许是需要成家以后作为父母的称呼上,才会期待,才会懂得老人的苦吧。
至于怎样去沟通,我感觉讲理和去利用一些什么方法都是不能让他真正知道的,就应该让他学会怎样去为人处事,让他去主动积累社会经验才是真正的方法。

『伍』 孩子上大学后,父母应该怎样和她相处

应该等孩子上大学回来后这个能和谐相处要不然的话也给他打电话还被老师知道了这个是我说的没收了没收了可能就不会成功的

『陆』 在读大学的男孩子不愿跟父母交流,父母该怎样做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一定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上大学的孩子远离家乡很难通过日常互动修复亲子关系。所以家长可以给孩子打一通电话,不要说太多关于孩子的话,多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他的意见。
孩子不愿意沟通一定是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说再多也没用,干脆就不说了。因此想让孩子敞开心扉,倾听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柒』 家长如何与上大学的孩子沟通

回答:这个付费咨询的话,别人回答可能并不完整,也不具体。
付费这个东西,毕竟有时间规定和限制。
有些人为了赚钱,盲目敷衍了事。
进入正题,我来详细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和一个读大学的女儿沟通,
读大学,什么年龄段,
首先就要知道,
读大学都是18岁,或者18岁以上。
而18岁意味着她已经成年了,
成年就是独立,有思想和主见,
可以自己做决定,走上社会了。
她就已经不是小孩了。
不能再用小孩子的想法和眼光去和她沟通。
应该换一种方式,成人的态度和成熟的方式和她沟通,
上了大学,
第一个就是选择课程和专业,未来的就业
第二个:会面临异性,谈恋爱。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这是上大学的主要问题,
大学离家很远,
和女儿聚少离多,
父母对女儿大学的状态不了解,
会担心女儿,
女儿很多时候并不会和父母过多说起自己在学校的事情。
那么应该怎么办?
别把女儿当成孩子,
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女儿,
顺着女儿的心,让她去成长,
记住一句话,她已经长大了,
父母不可能管她一辈子。
但是,可以在他她关键时刻,遇到困难的时候站出来帮助她。
女儿虽然上了大学,
但是,社会经验和阅历毕竟少,
而社会人心复杂,很多时候容易上当受骗,
这是父母可以教会女儿成长的东西。
教女儿如何去识人辨认,避免谈恋爱遇上渣男。

『捌』 大学生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

大学生已经来是成年人了,有自己自的想法和自主能力
要心平静气地和父母沟通,最好是能把父母看成自己的好友。发生了争执的话,要先想想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有没有做的不太好的地方或者是不对的地方,如果是自己的问题要自己反省改正错误。
如果是父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不要与其争吵,要做下来与父母沟通下,相信父母也会接受你的看法。而
且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双方都要冷静,因为烦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玖』 家长如何与大学的女儿沟通

作为家长首先要了解成为大学生后的心理活动:希望完全独立,有自己的空间、隐私,有自己的行为自由,不希望家长过多干涉和过于管束。同时,作为处于身体和心理还在不断成长中的年轻人,十分需要家长的提醒和关心。建议:
1.像面对朋友一样面对孩子,相信他有自己的判断,是个自主的“他”。支持他的爱好和有益的想法;对不足之处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要一厢情愿的过多地提醒唠叨。
2.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当代大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和信息已经远远多于一般家长(专家除外),他们所不足的只是社会经验不足,在识别事物本质方面缺乏经验,缺少社会实践的历练。作为家长,一方面应该虚心向孩子学习,了解新知识,学习新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适时提醒孩子在人际交往等方面加以注意。家长和孩子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生活上多关心,尤其是身体心理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青春期困惑,身体有可能遇到的疾病,家长要适时点拨。零花钱根据经济状况适当给予,不要自己省吃俭用,却惯下孩子大手大脚追求名牌的毛病,鼓励他们勤工俭学,利用业余时间打工挣钱。

阅读全文

与父母如何和上大学的孩子相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佛山环市街道敬老院 浏览:559
女性的美容养生馆一般有哪些项目 浏览:500
父母节的值是多少 浏览:309
养老保险异地提现 浏览:453
一个长寿花多少钱 浏览:86
3500养老保险工资单位交多少 浏览:487
体检口腔是检查怎么写 浏览:385
小志愿者看望敬老院老人 浏览:116
老年大学改企 浏览:724
新疆雇员体检多久出结果 浏览:616
天台种什么菜最好养老 浏览:187
基本的养老保险怎么查 浏览:894
养生馆热疗怎么做 浏览:12
老人去世提灯笼是什么讲法 浏览:953
浦东新区老年活动中心 浏览:615
株洲县养老院 浏览:587
南通市万年青老年公寓 浏览:841
60岁未五保可低保 浏览:345
佛说孝顺福德 浏览:486
合川菌王土鸡养生汤在哪里 浏览: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