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亲家暴孩子应该怎么办
父亲家暴孩子的,首先孩子的母亲尽量让邻居以及居委会知道父亲在孩子实施家暴,最好可以在居委会留存相关文件证明;同时孩子的母亲要具备报警意识,一旦孩子遭遇家庭暴力,要及时报警,并可以让警方对男方进行治安处罚;此外还应当及时带孩子去医院,保留下验伤报告、伤残鉴定等,以便日后向对方提出赔偿。
【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2. 如果父母家暴孩子,法律一般会怎么处理
一般来说法律的处理方式就是对父母进行批评教育,而且必须要让父母签订保证书,如果下一次继续家暴孩子的话,肯定是会涉嫌犯罪的。
这个社会当中家暴孩子的父母其实是少数的,每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溺爱程度都是超过很多人的想象的,家长在一家抱孩子的时候必须要被整个社会所谴责以及惩罚。我们都知道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必须要把孩子保护好。
孩子遇到家暴的时候应该寻求社会的帮助。在孩子遇到家暴的时候,应该寻求整个社会的帮助,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在青少年的时候成长是非常关键的,这个时候身心健康必须要得到家长的关注,如果家长对孩子进行家暴的话,那么孩子寻求必要的帮助,也是为了能够让自己更好的成长的。
在目前这个社会当中,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是错误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够利用暴力的方式,暴力的方式不解决会让孩子的身心受到影响,而且教育的目的也不会达到的。
3. 父亲长期家暴,怎么办
您好,可以向父亲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心理、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暴力”不单单指身体暴力,还包括侮辱谩骂等精神暴力、限制财产使用等经济控制。根据《民法典》规定,家庭暴力是法定离婚理由之一,而且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实施者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实施家庭暴力尚未构成犯罪的可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严重的家庭暴力会构成刑法中虐待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侮辱罪等罪。其中,家庭暴力实施者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冻饿、强迫超体力劳动、限制自由等方式,从肉体、精神上摧残、折磨,情节恶劣的,构成“虐待罪”,应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家庭暴力只有第一次和无数次,在面对家暴时,要勇敢的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条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4. 父母对成年子女家暴怎么办
法律分析:可以通过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门以及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团体进行维权。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身体,使受害者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三条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5. 家暴孩子家长该怎么办
一方对孩子事实家庭暴力的,另一方应当及时制止,并向公安部门报警。或者向加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如果家暴严重的,将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
《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条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
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6. 如何对待父母对子女的家暴
摘要 如果家长经常家暴孩子,会给孩子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孩子会形成胆怯懦弱的性格,变得极度不自信。性格对于孩子而言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长在孩子在养成性格的阶段依旧对孩子不停的打骂,这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会伤害到孩子的内心。
7. 父亲家暴女儿怎么处理
如果出现这种问题,要看你自己想要出现什么结果,首先如果你要是想让她受到惩罚的话,那我们就通过新闻媒体把这个家暴的事实进行录像,然后呢?取证把它传到网络上,很简单,一个网络上的视频平台,就可以让他家喻户晓。
如果你俩让他受到处罚,或者是想让你的家庭出现一些问题,或者是不可挽救的后果,那我们可以把这个视频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或者是向派出所进行举报。这样子会有一些管理他的人,把他带走进行教育。
所以事态的发展预期要达到什么效果,由你来决定,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手机呢?也非常的简单,录个像,或者是拍个小视频,或者拍一个照片都是一个很好的取证方法。有些事情不可以纵容,有些事情也不可以做的,太没有退路,所以有些时候要看你自己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最重要,有什么结果?和我的想法相同,就采纳吧!
8. 孩子被父母家暴怎么办
法律分析:其他家庭成员应当及时制止。如果不能制止,应及时寻求外界帮助:如拨打报警电话,向有关部门(如居住地家庭暴力报警点、派出所、居委会或村委会等)呼救,向邻居求助等。 法律另有其他规定的,应当依照其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条 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第二百六十条之一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9.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实施家庭暴力会不会承担法律责任
依据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实施家暴,也是违法的。
作为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子女,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公安机接到报警后会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的。
对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公安机关会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
对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会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会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
下面是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三条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第十五条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第十六条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
告诫书应当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禁止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等内容。
第三十三条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实施家庭暴力的话,会承担法律责任吗
如果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实行了家庭暴力的话,那么也是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情节严重就会成为刑事犯罪,例如虐待罪等。其实在很多家庭中都觉得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这样的教育才能够让孩子更加的优秀,能够成才。但其实并不然,因为在棍棒教育之下会对孩子心里产生极大的伤害。而且家长错误的教育也会给孩子留下很多的阴影,并且在法律上这种棍棒教育其实就是家庭暴力的存在。
也希望每一个家长能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心平气和,可以去尽最大可能包容孩子的所有好或者是不好。因为孩子其实有好的一面,也会有不好的一面,正如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那样。因此千万不要因为家庭暴力而让孩子走向歧途,也不要让家庭暴力充斥孩子的整个人生,这样的话会在孩子长大之后伴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