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一个父亲家长会的演讲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几位家长朋友一定是分别代表不同的层次,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较落后,但正在进步的孩子家长讲几句话,所以我的讲话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是检讨。
我和孩子的妈妈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也付出很多,但这不是个愉快的过程。
我是个教育工作者,有满脑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论,所以开始我力图对孩子的学习不干预,抱定多观察,多鼓励,多引导的原则,坚持不在外边报班,相信自己的教育。结果,我看到孩子磨磨蹭蹭,经常大脑像断了线一样,长时间的愣神,作业常常耗到十到十一点。
于是,终于放弃原先的理念,开始陪学、辅导,从那以后,家里就充斥了呵斥、不满和哭泣。
我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做老师的都知道,不怕你笨,就怕你缺意志力,不怕你学不会,就怕你没有一个紧凑、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失败的情绪容易转化为暴躁,黔驴技穷时我也打孩子,有时下手很重。
每当打过孩子,尤其是下手比较狠的时候,心情坏到极点,看到孩子蜷缩在角落,十分无助,默默哭泣的时候,每到看到这个平时那么漂亮可爱的孩子,而他无论在体力和智力都远远不能跟我对抗,仅仅因为学习,就要承受心理和肉体的摧残,而这个他是自己的宝贝,自己的唯一,此时怜惜、悔恨、心疼,难以明说。
直到现在,每当回想当年,看自己当年写的文章,还是感觉很对不起孩子,我的孩子也常看我的文章,他知道爸爸的后悔是真的。
我对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坚持,永不放弃的坚韧。
最后,我还要跟各位朋友分享几个我的观点:
1、接受我们的孩子的现在和将来,无论什么样的现在和将来,但你总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不是优秀的父母就一定有优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样可能有与众不同的孩子,要不这个人类社会也太不公平,这个社会的结构也太稳定。
不是所有的好习惯都是父母给的,要不为什么同一对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别;也不是所有的坏毛病都是因为父母教育不当,我的经历就是一个例证。
老天爷给了你什么你就只能有什么,抱怨一生,你就痛苦一生。
有遗传就会有变异,一切可能的现在都在上帝能够忍受的正常的范围内,我们只有接受,但,既然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只能最爱她(他),给他你能够给他的最好的教育。
2、也许可能是一种幸福,别相互折磨成痛苦。
也许有这样两种情况都可能是幸福:如果你的孩子聪明、漂亮,有好习惯、善于自我控制,学习从不让你操心,老师夸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你的确很幸福。
但也可能有另外的情况,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读初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县里的中学,我的父亲骄傲死了,可是,只有我的妈妈感觉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当我每周背上煎饼要离开家的时候,她都那样的不舍,抚着我的背说,孩子你学习好,有出息,将来可是要在天边工作,妈见你的时候就少了。
妈妈的这句话不幸一言成谶,妈妈去世的时候,我们没有在她的身边。这不是诅咒,这是一种可能。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这么优秀,你要教育,你反复教育,你要耳鬓厮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说的话多,我以为所有的天伦就在于在一起,这不是幸福么?孩子成人之后,彼此亲近的机会就少了。在他未成年的时候,比对别人多一点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也许就是幸福,千万别像我先前那样,让呵斥和哭泣成为主流声音,把可能的幸福,变成彼此的折磨。
世界上只有最亲近的人,能给最亲近的人伤害,而且长久。
3、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说的是各个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时候不是态度,是能力。
没有谁因为孩子身高比不上别人,天天打孩子;没有谁因为孩子跑不过刘翔,天天骂孩子。因为外表的差异看得见。
我们承认:升学率也没与这些,学校不因为这个而歧视,但偏偏因为学习你咽不下这口气,你不肯放过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看不见的差异也是存在的,要不我们怎么没成了爱因斯坦呢?为孩子的未来努力是应该的,别为孩子的未来太担心,大树可以参天,小草也能成绿。为什么会丢三落四?为什么这样磨蹭?为什么就是记不住?说了千万遍,打了好几场,他还是他,怎么就是不听呢?
家长朋友们,很可能不是因为态度,就像学不会、长不高、跑不快一样他做不到,我们只有帮助他进行时间管理,和他一起进行学习生活规划,用表格、用小结帮他,而没有办法怪他。
4、问题不要定性,解决事情;道理不要多讲,孩子需要具体帮助;不用空谈方法,一切技巧都在于做一个个具体的事情,做具体的题目的过程和积累中。
这一点,之前我似乎已经说透。其实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经知道太多,并不是他不认可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经没有震撼和说服,只能转化为反感。其实他们需要具体的帮助,就像我前边做的那样。
我特别想说一句,孩子们报的辅导班,有没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觉得如果他在学校听不进去,他能在外边听进去么?而且,一周一次,间隔太长,内容自成体系,跟学校老师的内容不一致,得不到巩固,不如把每天的作业处理好,这跟老师的教学同步,而且互为巩固,一个大学生就可能做到。
当然,没有任何一个方法适应所有的孩子,我的方法也是一样,况且,我也离成功远着呢?
5、教育立竿见影是神话,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对孩子的教育和帮助,我做好了进展缓慢的准备,做好了刚见好转就有反复的准备,做好了一直不见效的准备。没有办法,就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
当父亲越久,当老师越久,越觉得教育我几乎没有入门,这根本就不是谦虚,真是这样。要不你说说哪一种教育是成功的,要不为什么经常有那种教育方式忽然大热,我们还没有学会,它就销声匿迹了呢?
尽管我准备好了坚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见效,也许我努力的时候见不到效,也许某一时刻我没有准备的时候孩子忽然成长,既是他成长了,我也不能贪天之功,感觉是自己的成功,影响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谁能说得清?
但,我要坚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样发育有早晚,说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对老人,我们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是遗憾。
对孩子,如果我轻言放弃,那么万一将来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会内疚和后悔,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我没有帮助他.
『贰』 父母六年怎么陪伴我学习的
母亲陪伴我成长
母亲,一个神圣的名词;母亲,一个伟大的灵魂;母亲,一个孩子的榜样。冰心先生曾对母亲发出深沉的感叹: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心灵的安顿。母亲,一位平凡中又带点不平凡的母亲。母亲,一位总陪伴孩子身边,静静看着他们成长的母亲。
母亲,说的没有做的好看。每当我伤心欲泪时,她无声息地,什么都不多说。:“伤心时你就画个笑脸吧,只有你笑了笑脸才会笑哦!”说着,又立马拿着一支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大笑脸,我也画了一个圆圆的笑脸。画完后,两人不约而同都笑了。我一直牢记母亲教我的笑脸,每每遇到不顺心时,在纸上就会多了许多有趣的笑脸,母亲并不嫌弃我话的凌乱不齐,反而会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再画下去。母亲,是她陪伴我走过成长中的不如意。
母亲,或许与其他母亲一样非常严谨地做事。我不是个细心的孩子。小学老师曾说,只要有一点点细心或许就能得满分了。所以我也有作业忘带,忘写的经历。刚步入初中,一次数学作业没及时完成,被老师大批了一顿,而我也总是反省自己什么时候离开“草率”。在寝室中母亲也多次打电话来说,叫我下次一定要注意,要仔细。我听在耳边,记在心里。周末回家,母亲总会问上一两句:“今天作业写好了么,没有再落掉吧。”我总是检查后再回答:“嗯。”她担心我学习下降,主动问老师哪些好的教材、练习,让我在家多做。而我有时懒惰了,她总会瞄我一眼,那时我心中充满了窘迫感。母亲,比我还要细心的态度,总会帮我记住小事,我想她能帮助我走向光明的人生。
母亲,眼角露显点点斑纹,手中布满这茧,发际中藏着几根挑白的银丝。那还是不到四十岁我的母亲吗?以前,我总不安分地依偎在你的身边,一步也要紧贴着你,我会害怕你会不见,连睡觉都要与你挤着一起睡。我认为,这样温暖是直达心房。而这样的我总会惹你不开心,你严厉批评我后,背影是偷偷地在为我抹泪。你那熟悉的身影让我感动。你一起和我写下了人生中的“爱”。
伟大的母亲,只有你陪伴我度过人生,陪伴着我成长!
『叁』 父母究竟该不该陪孩子学习,怎么陪才是对孩子好
想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家庭氛围很重要。如果孩子在写作业,大人却在旁边玩手机、看电视,这必然会导致孩子没有心思做作业,只想着去玩。而如果父母懂得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孩子写作业时,大人在旁边认真地看书或做事情,就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孩子自觉模仿父母的行为,认真地完成自己的作业。
『肆』 孩子“居家学习”,父母如何陪伴才最有效
孩子“居家学习”,父母如何陪伴才最有效?
孩子在家里学习学习效率肯定是受影响的,由于校园内有好的学习自然环境,有教师的监管,假如在家里父母守候孩子去学习有一定的协助功效,可是父母实际上难以解决全部的难题,父母只有从旁监管,而且给予一定的服务保障。
小孩子的学习实际上没有那么多花哨的物品,大家成人明白学习的必要性,了解学习是事关到自身之后职业发展的发展趋势的,是事关到之后自身能赚要多少钱的很重要,可是小孩子不明白啊,小孩子感觉学习挺无趣的,
这东西挺难,我学不懂我不愿意学了,他观念就那么简易,你也就得对他说学习有效有难点没事儿父母能够帮你处理,再不容易你能找教师帮助,这个东西你是一定要把握的,对你之后有协助的。
『伍』 父母如何陪孩子学习
现在很多家长都陪伴孩子学习,甚至有的家长不工作就在家里专门陪读。
但是这样做真的好吗?
当孩子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时,有的家长会说:
我连班都不上了,陪着你,你就考这样的成绩,对得起我吗?
有一句话说得好: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但并不是所有的陪伴都是最好的。
陪伴也是分种类的,单纯的耗时间的陪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相反还会增加彼此的怨气,父母会觉得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而子女则觉得被监控。
对于父母陪伴孩子成长、学习这件事来讲是要讲究方法的。
许多家长都在陪伴孩子做作业,从培养孩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来讲,开始的陪伴是必要的,等到孩子形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后,才能慢慢放手,让孩子形成自觉高效学习的良好习惯。
许多家长,觉得陪读就是:
孩子在书桌前学习,自己只要坐在他身旁/身后就好了,织织毛衣玩玩手机看看电视剧,看见孩子不专心立马把他"揪"回来,这就是认真负责的好家长了。
事实可不是这样,陪读时候,你和孩子应当保持同样的状态,你们共同学习,保持安静而积极的氛围。
而不是孩子在学习,你在旁边玩,会容易让孩子心生"凭什么"这个问题,你手中的手机也对孩子是很大的吸引,想要小孩子专心,首先把能影响到你们俩的东西都要抛开。
高质量的陪伴,是以身作则,投入时间的同时也要注意互动交流。
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信任,鼓励和尊重,相信他自己能驾驭自己的学习生活。
在孩子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家长都会和孩子一起共同面对困难,和孩子一起想办法。
而很多家长总象审判官一样,对孩子挑剔指责,永远都在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失望,让孩子时刻感到来自家长的支持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