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一天喝多少水才正常
一般来说人每天需要喝1000-1200cc的水.
大多数人认为,每天喝8杯水(2000cc)有益健康。殊不知喝太多水也会给身体带来麻烦。
喝水和摄取热量一样,应该是需要多少,就补充多少。目前并没有什么科学证据足以说明,多喝水就能多排毒。相反,一个人水喝得太多,却极容易使体内电解质失去平衡(钠、钾离子大量流失)、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及C)更容易流失。
正常人每天喝多少水量才算是适当的呢?研究发现,一般而言,人体每天从尿液、流汗或皮肤蒸发等流失的水分,大约是1800-2000cc,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说,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2000cc左右的水分。但这2000cc水分不一定都由喝水获得,而应该把食物里的水分一并算进去,这才是正确的保健方法。
其实,我们每天吃的各种食物内含很多水分。例如,大部分蔬菜、水果90%以上是水,而像鸡蛋、鱼类中也有大约75%的水分。粗略估计,我们吃一餐饭,至少可以由食物或汤里摄取到300-400cc的水。
因此,扣除三餐中由食物摄取的1000-1200cc水分,我们每天只要再喝1000-1200cc开水,平均上午2杯、下午2杯,也就足够了!
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水的需求量必须视每个人所处环境(温度、湿度)、运动量、身体健康情况及食物摄取量等而定,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值。专家认为,喝水的总原则是:一天不能少于500cc,但也不要超过3000cc。像痛风、肾结石患者等需要多补充水分的人,应遵照医师的建议来进行。
Ⅱ 正常情况下老年人每日适宜的饮水量为多少
正常的老年人一般每天要摄入1500毫升左右的水才能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但具体的饮水量和气温,湿度,劳动强度,个体差异等有关。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差别。
老年人肾脏出现萎缩时,不宜多喝水。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有重吸收作用,而肾脏萎缩时,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减弱,如果仍大量饮水,则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老年人喝水量还要根据排尿量而定,部分慢性肾衰竭老年人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加重,会出现少尿或无尿现象。
值得提醒的是:
老年人有时不易感觉到自己口渴,也有不积极摄取水分等情况。这时,需要家属或者护理人员多次提醒,并进行帮助。另一方面,对上厕所感到有负担或者担心失禁等排泄问题而控制饮水量的老年人也不少。楼慧玲强调,此时就在排泄方面给予老年人考虑周全,让其明白喝水的重要性。
Ⅲ 每天喝多少毫升水合适
水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还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与机能。饮水量的合理控制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那么,每天喝多少水才是合适的呢?
首先,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活动水平是关键。一般而言,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需要适量饮水。过少会导致口渴、尿多、疲劳等症状,而过量则可能引起水中毒或加重肾脏负担。因此,合理的饮水量至关重要。
成年人的每日饮水量建议在1500至1700毫升之间,而老年人则应维持在1200至1300毫升左右。特殊情况下,如身体状况不佳、天气炎热或运动后等,应适当增加饮水量。
饮水的时间和方式同样重要。建议早晨空腹时饮用一杯温开水,有助于清洁肠胃、促进新陈代谢。在餐前、餐后、睡前等时间段也需适量饮水,帮助消化,维持身体水分平衡。运动后,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
此外,水质和水温的选择也需注意。优质矿泉水或纯净水是较为理想的选择,避免饮用污染水源。水温应适宜,不宜过冷或过热,以免刺激胃肠道。
总之,合理控制每日饮水量,注意饮水的时间、方式及水质,才能确保身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维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