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篇社会养老的调查报告
我认为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基础分析 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方式,这种以家庭作为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得以长期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将成为我们设计今天的农村养老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家庭养老的客观条件分析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前提条件 新中国建立以前的两千多年中,中国农村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一种不发达的经济形态,低下的生产力将农民紧紧地束缚在一块块土地上而无其它谋生手段,封闭的交往形式又使农民只能依靠自身积累经验而无其它获取知识的途径。于是,对土地和耕作知识的拥有就成了社会继承与世代交替的重要内容。土地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退出生产领域后,并不放弃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子女要想获得土地必须以赡养父母为代价。同时,子承父业是传统农民家庭的突出特点,后代不仅由父母抚养成人,而且还从父祖那里学会谋生的技能,继承一定的产业和土地,这种生活上经济上的高度依赖使得他们自觉服从父辈祖辈的制约,不敢有丝毫违抗。 父辈们靠土地生产生育,培育后代;子辈们靠土地维持生活,赡养老人,土地构成百姓们家庭养老的重要经济来源。为了确保农民拥有土地,历代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土地分配政策,如井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等。除了土地制度之外,政府还通过法律条文,严禁子孙与父母分家分财。《唐律
Ⅱ 关于农村老人养老保险的调查报告 (作业)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共同面临的大难题,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老龄人口已近2亿。农村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保障情况更值得我们关注。近期,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对全县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
98%的农村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据调查,全县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6.8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而且每年以0.7%的速度不断递增,其中农村老年人口4.33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3%。
农村老人80%以上都患有农民职业病,如风湿、肌肉关节劳损、胃肠炎、营养不良等,98%处于亚健康状态,小病能及时就医的占48%,承担不起门诊药费和住院费(合作医疗)自费部分的占67%。
70岁以下的老年人,只要不是特殊情况,都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70至8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半仍在从事体力劳动,80至90岁的老人有10%处于自给状态,有8%的老人的吃穿用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48.8%的农村老人在继续从事生产劳动
据调查,农村有48.8%的老年人在继续从事生产劳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仍在劳动的达16.3%。
事实上,农村老年人必须尽可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经济收入。这是因为:老人无其它生活来源和有效的生活保障;子女们的负担重,尤其是独生子女,无力全面照顾双方的老人。
据对43300多位农村老人的调查统计,发现有28000多位老人是空巢老人,他们一方面要照顾孙儿包揽家务,一方面还要承担繁重的体力活、维持农业生产,人越来越老,精力越来越差,负担却越来越重。
72%的农村老人没有享受过任何养老相关政策
养儿防老曾经是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不断受到冲击,依赖传统的大家庭和孝道已难以解决好农村的养老问题。
由于农业科学的推广和家庭生活中科技与文化的应用,农村老年人的经验已无多少用武之地,其长者、智者的权威地位已经发生动摇,在政治、文化、技术上都处于劣势地位,加之没有大笔遗产,农村老年人社会地位逐渐下降。
现代青年人对中国特色的“孝文化”的尊崇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孝道出现了日益弱化的趋势,一部分人把老人当做包袱,弟兄之间为养老人相互推诿扯皮,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更是无从谈起。
除了少数五保、特困户由有关部门给予扶养和适当的生活补助,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每年有几百元的计划生育政策补助,通过合作医疗能够报销部分医药费外,农村老人中有72%的人没有享受过任何养老相关政策,也没有生活最低保障。
必须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基本养老制度
依据“木桶理论”,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农村地区民生问题的“短板”,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资料表明,丹麦、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希腊等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时,便已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已经具备了发展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条件,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基本养老制度。
首先,要建立农村老人基本养老保障制度。要结合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地区实施,资金由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摊解决。还要认真研究和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让农民同企业职工一样,从成年开始就缴纳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进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
其次,要逐步实行农村老年人集中供养。可由民政部门统一规划,在农村分区域建设供养所或老人院,对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实行集中供养,由子女缴纳一定的费用,民政部门将相关资金和社会救助的物资钱财捆绑使用,让农村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
再次,要建立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各种救助体系。一是要建立对农村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制度。二是认真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坚决制止子女不孝和虐待老人现象。三是将农村低保向老年人倾斜。四是将民政部门的大病救助政策和合作医疗政策进行有机的整合与捆绑,提高报销比例或者免除自费部分,使农村的贫困老人得了大病之后能够得到及时的住院治疗。
最后,要紧扣新农村建设的展开,把孝敬老人、尊崇老人、赡养老人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老年协会、妇联、残联等组织要树立典型,倡导“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民族文化。
Ⅲ 怎样进行农村养老情况调查
(一)调研准备
通过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及队员间的讨论,确定了这次调研的主题“农回村养老情况答的调查”,查看了相关文献并且阅览了网上的部分团队的相关报告确定了这次调研所用的调研问卷。最后,准备了一些到当地与居民谈话时的问题、注意事项。
(二)调研阶段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队员:…………………………
调查方式:文献调研法、问卷调研法、访谈法
调查目的:调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我们的建议和意见,同时推广和宣扬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推行模式。
此活动开展期间,我们主要是以问卷调查和访问的方式,着重了解当地的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现状,如果实行是否愿意购买养老保险,对现今养老保险政策的评价和期望来了解居民对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认识以及居民们对养老的打算与计划。与此同时,我们还向居民宣传养老保险政策的相关的制度。
(三)结果分析
Ⅳ 调查报告怎么写啊
孝敬父母的调查报告---孝敬父母-孝敬父母的故事
1、 (孝敬父母)集体养老缺位现象严重。农村敬老院数量太少,五保户、特困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老人补助或生活津贴标准太低,有的还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举措。通过几个村庄的调查,农村养老的保障性措施并未真正得到落实,基层老龄工作基础不够扎实,机制不健全,养老保障的程度太低,一些养老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2、(孝敬父母)农村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普遍。受查的几个村庄的老人,大多数得病不愿进医院,小病能熬就熬,严重时多方面打听偏方,能省就省。子女对此则持中立态度,除非万不得已,绝不送老人住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3、(孝敬父母)孙子女辈尊老敬老态度日趋下降。时下的农村 “隔代亲”现象引人注目。有的老人和儿、媳关系一般,把爱倾注在孙子女身上,视孙子女为“命根儿”。祖辈对孙辈的“众星捧月”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在几个村庄,不时听到个别孙子女对老人说话态度不好,甚至辱骂老人。可怕的是,老人往往说“童言无忌”而一笑置之。
4、(孝敬父母)多子女老人的赡养有推诿现象。现在农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大多数子女都能够协调好赡养父母的问题,但也有少部分子女尊老、养老意识淡薄,特别是多子女家庭,在养老问题上互相推诿,视养老人为负担,兄弟姐妹之间互相攀比,常为有“谁来养父母”争得面红耳赤。这些现象在四个村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5、(孝敬父母)普遍缺乏协调养老问题的工作机制。多年来,上级曾经倡议在农村建立老年协会,号召推广签定老年人《家庭赡养协议书》。而在受调查的几个村庄,农民对此一无所知。几个村庄的村委会干部竟也不能回答有关的问题,普遍存在村委会在协调养老问题方面工作不力、成效不高等问题。
6、(孝敬父母)营造孝敬父母、尊老敬老的环境不够。几个村庄的村委会,没有一个专门制定了尊老敬老的“乡规民约”。尽管在农村对孝道观念的认可度比较高,但是,在树立和宣扬尊老敬老的典型方面的力度不够。专门为尊老敬老活动组织的文化活动或其他形式更是鲜见。
三、(孝敬父母)解决农村养老和弘扬孝文化观念的几点建议
1、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
经验证明,在一些尊老敬老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多是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镇。这方面河南省就有一些典型。如临颖南街村集体经济发展快,那里老年人的福利保障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使城里的离休干部也比较羡慕。因此,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解决养老问题、提升养老水平的关键来抓,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养老的问题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2、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村养老工作机制。
一是农村的乡镇要建立老龄工作的相关工作机制。要像计划生育工作一样,将老龄工作列入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搞好有关的组织协调工作;二是乡镇要拨付一定的老龄工作经费,要纳入财政预决算,保证专款专用;三是要在农村建立老年协会,组织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相关活动,协调养老的问题,也发挥老年人的智慧作用。
3、要尽快建立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
一是要不断完善老年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等制度,要将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二是要落实“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特困老人”救助帮扶工作;三是要提高孤寡、贫困老人集中供养水平;四是要建立覆盖乡镇所有老年人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落实村庄集体及家庭子女承担老人参合费用,健全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
4、要加大尊老敬老的宣传力度,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在农村要把评树孝敬老人的“好媳妇”、“好儿女”作为一项常规制度,经常开展。围绕敬老养老,突出供养富足、久病护理、生活呵护、精神慰藉、竞相养亲、舍己事亲等方面,选树孝敬老人的典型。要村村树典型,建立起“孝星榜”,并注意挖掘和培育乡镇的敬老爱老工作先进群体及先进个人。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着力营造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社会环境,努力实现全社会敬老爱老意识,以尊老养老为荣、不敬不孝为耻,让养老助老蔚然成风。要在农村学校普及《中小学德育教材》、《家庭孝德歌谣》、《孝德格言》等教育,推进孝德文化进家庭、进课堂,积极引导青少年从小就孝敬老人,学会感恩,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美德。
5、要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模式。
我国的养老保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尽管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只有发扬家庭养老的积极性,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美德,挖掘家庭养老的潜力,才能妥善地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要制定有关的鼓励措施,提供有关的法律支持与保障。要倡导签定老年人《家庭赡养协议书》,鼓励不断提高赡养父母供养的标准,还要提倡女儿养老,“女儿也是接班人”,注意宣传“女儿在生活照料护理和精神慰藉方面比儿子更为细心、在感情上又比儿媳妇更接近”2.等优势。
6、要重视农村老年人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随着农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与劳动年龄也不断提升。所以要看到农村老年人仍然是一个庞大的人力资源库,是一个有能量可以有所作为的劳动群体。尤其是在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情况下,重视老年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如今这一代的农村老年人饱经风霜,经验丰富,也有很多政治优势,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独特的作用和积极性应该引起重视。同时,也要关心他们的文化生活需求,努力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文体活动环境,尽力丰富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Ⅳ 调查显示,目前老百姓对养老保险的关注程度达到76%,对医疗保险的关注程度达到79%。如何稳妥解决社会保
C D
Ⅵ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老人好还是中人好
改革肯定对老人好,因为中年人交的保险还享受不上,都给上一辈提前享受了。 Ⅶ 有关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的社会实践,请问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调查些什么问题
《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的正式实施将改变目前本市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土地和家庭养老的养老模式,把农村老年人养老纳入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性安排。建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是本市关注民生、惠及百姓、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农村形成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三位一体”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农籍职工和农村居民,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起,构成覆盖城乡职工和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Ⅷ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Ⅸ 社会保障认知状况的调查
未来中国,养老是一个大问题。北京的养老问题则比全国更为紧迫。预计到2020年,北京老年人口将达到350万至400万,5个人中就有1个是老年人。因而,北京在这方面的实践,就有了探索经验与模式的某种标杆意义。 与老年人养老保障现状调查计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见女朋友的父母
浏览:591
养老保险去世了
浏览:955
下井多少岁退休年龄
浏览:241
教师退休工资一直领到什么时候
浏览:917
长寿湖的名字的来源是什么
浏览:761
对父母寒了心怎么办
浏览:687
中年女性体检什么时间最好
浏览:594
什么情况叫不善待父母
浏览:55
九江2016退休金调整
浏览:222
敬老院分享会
浏览:405
说说你有哪些事瞒着父母
浏览:765
老人家没户口
浏览:393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记录单
浏览:148
想换工作父母不让换怎么办
浏览:932
父母呼吸困难该怎么办
浏览:771
50岁充满做爱
浏览:158
赣州补发养老金
浏览:404
体检会有哪些变化
浏览:254
大神伪装成老年人滑板
浏览:321
父母多少年可以购房
浏览: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