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什么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健身器材
1、跑步机
在跑步机上走或跑,看上去与平时在地面上一样,但它比地面走或跑省去了蹬伸动作,使健身者轻松自如,比在地面多跑1/3的路程,能量消耗也大于地面训练。是老年人室内健身器材之一。
2、哑铃
有固定及可调节两种,是铸铁而成的。固定哑铃是由圆铁棒两端连接两铁球而成。重量在0.5~30千克之间。调节哑铃是由把柄两端不同重量的圆铁片叠加制成,也有另装把手的。可进行上肢、肩、胸、腰、腹、背等部位的力量性、肌肉性锻炼。
3、健身球
金属制成,圆球,直径4~5厘米。将两球托于掌之中,靠五指使两球在手中盘旋。主要通过手部运动来训练前臂、掌指力量,以及手指的灵活性。同时还可以起到健脑的作用。
4、溜溜球
塑料制成,形如缩小版哑铃,横杠系一软线。牵动软线,使溜溜球正反旋转,球体落下和卷起。溜溜球主要对上肢、手腕、肘、肩部进行灵活性的训练。
5、握力器
有N、A、五簧握力器和橡胶握力器。
N型握力器:将弹簧钢片弯制成N型,两端有塑把。小巧、便携。
A型握力器:用钢丝绕制成A型,似一把钳子。
五簧握力器:在握手之间置上5根弹簧,供练习者量力增减弹簧。
橡胶握力器:是一种带有按摩触点的橡胶圆环,手掌大小。
握力器主要用于前臂的力量训练以及掌、指力量的训练。
② 老年人如何健身
A、运动系统:骨骼易发生骨质疏松,肌肉工作能力降低。
B、神经系统:感觉器官退化,中枢处理信息能力降低,平衡能力和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
C、身体成分:体脂含量增加,肌肉萎缩。
D、循环系统:心泵效率下降,每分钟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升高。
E、呼吸系统:肺的通气和扩散能力下降,肺弹性下降和呼吸无力。
F、血液:出现浓、黏、聚和凝的状态,临床上称之为高黏滞血症。
2.老年人训练注意事项
A、运动前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尤其是运动风险筛查中发现的具有中度风险的老 年人,应当在开始大强度运动前做全面的医学检查及运动测试。
B、对于那些因身体素质很差、功能受限或慢性疾病影响其参与体力活动的老年人,刚开始参加体力活动时,强度要低,运动持续时间不要太长。
c、渐进性体力活动必须是个体化的、特制的、可以承受的、有兴趣的;保守的方法对于大多数身体素质差和活动功能受限的老年人比较适用。
D、使用力量器械进行抗阻力训练时,前几次训练课应该有能够认识到老年人的特 殊需要和运动能力的专业人士的密切监督和指导。
E、对于体弱的老年人,抗阻力活动之前应先进行有氧运动。
F、应逐渐地超过所推荐的最小体力活动量,当他们愿意提高体适能时,可以试着继续增加运动量。
G、如果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无法达到推荐的最小运动量,也应当尽可能地做些可以耐受的体力活动而避免静坐少动状态。
H、老年人应尽量超过体力活动最小推荐值,以加强慢性疾病的控制。
l、加强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健康选择的能力、安全感这些行为策略,可能促进参与规律的运动项目。
J、教练应定期提供反馈信息、巩固支持和其他的行为策略,增强运动者的依从性。
3.老年人运动指南
形式:立式或卧式自行车水中运动或带扶手的跑步机
频率:2~5天/周
强度:40~59%HRR心率储备(中等强度)到60~84%HRR心率储备(较大强度)
时间:0~60分钟/天或以8~10分钟一段累计完成
柔韧性:自我筋膜放松、静态伸展
力量训练:1~3组/动作,8~20次/组,采用最大力量的40~80%的阻力,2~3次/周
训练主要以肌耐力训练为主。健美、最大肌力及爆发力训练需要在能够保证动态姿势控制及具有资质的医生建议下进行。
备注:渐进应缓慢及在良好的监控下进行,同时还要以具备良好的姿势控制能力为基础。
如有可能,训练动作应逐渐过渡到无支撑的坐姿练习或站姿练习,以增强
③ 中老年人怎样做健身
老人如何健身?常做14种运动有利健康,这些是在慧佳金龄学堂上学到的。
1、闭眼练平衡
闭住双眼努力保持身体平衡,大脑依靠来自四肢肌肉、关节的信息,来协调身体各部分,更能锻炼大脑,防止痴呆。
2、边散步边投球
研究人员称,无论年龄如何,双手持球且在运动中投球接球,可以更好地刺激大脑中控制注意力的区域。
3、打乒乓球
打乒乓球锻炼可增强四肢、腰部、背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机体的耐受力,可有效地增强内脏功能,延缓衰老。
4、滚动腰
两腿弯曲,两手紧抱双膝,上身尽量放平,两腿先向左倾斜,使腰部在床上左右滚动。可以逐步加大倾斜度和滚动力度,做七八次。
5、去公园散步
研究人员发现,常去公园散步的人记忆力和注意力提高了20%。专家表示,自然环境具有平静身心的作用,使大脑能更好地处理信息。
6、缩腿缩肩运动
将四肢紧贴床面,身体形成一字形仰卧。向上提缩左腿同时向下缩左肩,向上提缩右腿的同时向下缩右肩。提缩腿时应以缩胯带动腿动作的完成。
7、门球运动
门球运动有竞争性,比赛时间短,运动量不大,但是趣味性很强,比较适合老年人。门球运动锻炼可增强老年人腰背、四肢肌肉力量,也有健脑作用。
8、与朋友一起慢跑
大量研究表明,增强社交有助于减少记忆丧失风险。一项新研究表明,广泛社交使女性老年痴呆危险降低26%。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鼓励别人锻炼,也会让自己多锻炼。
9、散步时跑步
研究表明,与不锻炼的人相比,两次3分钟的跑步能让锻炼者记新单词的速度快20%。研究发现,各种有氧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进而使负责记忆和语言学习的大脑海马区更健康。
10、伸懒腰
两臂伸直举过头顶,两腿夹紧形成一字形。用力伸展四肢打挺,使全身关节特别是腰椎舒展开。做五六次直挺动作后,再次两臂拉开,两腿叉开使身体形成大字形,向两侧伸挺五六次。
11、仰卧起坐
这一节主要靠腹肌的抽动力来完成。如果坐不起来,可先用挥动双臂来带动上身立起坐下。做这一动作,如果腹肌力强,双手可背托脑后或平放在床上。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可做5至10次。
12、举重加平衡训练
研究表明,进行举重、步行和平衡能力锻炼的老年人,其决策能力在6个月后会提高近13%。力量训练中增加平衡和协调能力锻炼(比如同时举起右臂和左腿等)能使人受益更大,其原因在于,不同的运动可锻炼大脑不同的区域。
13、打太极拳
多项研究已证实,打太极拳能改善平衡能力。新研究发现,练太极拳同样有助于保护负责触觉的大脑区域。该大脑区域在40岁之后会快速退化。一项近期研究显示,经常打太极拳的五六十岁的中年人,其指尖感觉灵敏度与25~30岁的人不相上下。
14、打健身球
打健身球是一项既有趣味性,又有娱乐性的器械运动。锻炼时,手持两个健身球,沿顺时针方向有节奏地转动。健身球能增强指、腕关节的韧性、灵活性;也能增强指力、掌力、腕力,对预防老年人手指及指关节和腕关节僵直颇有好处。另外,玩健身球还能刺激手掌穴位,可反向性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起到健脑益智、消除疲劳的作用。
④ 老年人如何做好运动健身后的整理活动
老年人运动健身后必须要做整理活动,整理活动不是简单地将心率恢复安静水平,为了达到机体从运动状态到安静状态的过渡和消除部分运动疲劳的作用,运动健身后的整理活动应该按照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
那么如何做好整理活动呢?一般来说,老年人可以在临近运动结束前降低运动负荷,如降低运动强度、减小运动速度或动作频率,有控制的减小技术动作的活动幅度,使机体从运动的兴奋中逐步的“冷却”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呼吸很重要,老年人应该注意呼吸的调节,可以通过做几次深呼吸达到调整呼吸方式、频率和深度的目的。其后老年人可以做一些伸展体操,与准备活动相类似,在时间足够时全身各部分都要做到,包括颈、背、肩、胸、脊柱、四肢、踝、腕、髋、膝、跟腱、足趾和手指;如果时间较少,需要将运动健身中涉及的主要关节充分伸展。除了伸展关节,整理活动还要特别重视牵拉肌肉。运动时用到的肌肉,特别是体积较大的主要肌群,要保证时间做充分的牵伸,充分牵伸对消除运动时堆积在肌肉内的乳酸等代谢产物有积极作用,可以帮助机体减轻运动疲劳的程度。最后,老年人还可以对一些做功较多、较为疲劳的肌肉做一些自我按摩,起到放松、消除疲劳的作用。直到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心跳基本恢复平稳正常后即可停止整理活动,停下休息。
整理活动的持续时间可以根据运动后自我感觉来决定,如果机体比较疲劳可以适当加长整理活动的时间,相反的话则适当缩短时间。但无论如何,老年人在运动后进行整理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⑤ 老年人健身运动有那些
适合老年人锻炼的体育项目很多,可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状况、锻炼基础、兴趣爱好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下面介绍一些简单易学、老年人比较适用的锻炼项目。
(1)散步:散步对人体健康是很有益处的,古往今来,许多伟人、学者都以散步作为强健身体、调节精神的锻炼方法。
散步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首先,散步是一种陶冶情志、舒畅情怀的活动。在空气新鲜、环境幽雅的场地上慢步行走,会使人神情气爽,心旷神怡。散步能调节大脑皮质的功能,紧张的脑力劳动后,散步可消除疲劳、健脑益智,有助睡眠。因此,散步有养神舒心的效果。其次,散步是一种和缓轻松的健身运动。步行时,两足交替移动,能锻炼肌肉、活动筋骨、强健腿足、促进血液循环,使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这对心脏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对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均有益处。步行还可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并能改善呼吸功能。第三,散步也是祛病延年的一种手段。步行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的利用,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和肥胖症;对由于胃肠功能紊乱而导致便秘的老年人,散步有利于保持排便通畅;失眠的老年人,睡前散步有助于安眠。总之,散步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步行作为健身的运动项目,要有一定的速度才能达到目的。一般来说,以中速(每分钟80-90步)或快速(每分钟100步以上)步行法进行锻炼,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60岁以上的健康老人步行速度应力求达到每分钟100步左右,一天总量达6000步左右,为此,每天以步行1小时左右为宜。步行时最高脉搏数保持在110-l20次/分,且自我感觉良好。有的老年人可能达不到这个指标,只要安步当车,以最快的速度进行锻炼,也一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目前,社会上还流行一种倒步行,即倒退行走,其优点是调整了平时不大用的肌肉,而使血液循环得以改善,减轻或消除腰背酸痛。有腰肌劳损或骨质增生的人,可采取此种方法,在平地或无障碍物的空地上.
(2)慢跑:慢跑又称健身跑,其作为强身健体的手段已风靡世界,成为获得智慧、健美、长葆青春的法宝,也成为现代生活中防治疾病的一种手段,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用。
慢跑对锻炼心肺功能颇有好处。可加强和改善心脏的泵功能,提高心肌的兴奋性,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跳变慢,心排血量增加,并可扩张冠状动脉和促进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心肌营养,可防止或减少心绞痛发作,对防治冠心病有较好的作用;能改善大脑皮质功能,调节皮质和内脏的联系,改善各系统器官的协调性,调节血管收缩、舒张功能,使血管弹性增加,有利于血压的稳定,患有高血压者可促使血压逐渐下降;慢跑时吸入的氧气量比静坐时多8倍,可使肺活量明显增加,肺泡得以充分地活动,可有效地阻止肺组织弹性的衰退,改善和提高肺功能;慢跑可降低体重,改善脂肪代谢,降低血中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含量,并能促进已经沉积在动脉壁上的胆固醇逐渐消退,故对防治高脂血症、肥胖症、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等疾病大有好处。
健身跑一般分为预备活动、慢跑和放松三个阶段。开始时适当进行准备活动,缓慢地活动一下肢体,使全身肌肉放松,并使心跳和呼吸适应运动的需要,一般2-3分钟即可;跑步时脚步要轻快,双臂摆动自然,要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呼吸要深长、细缓有节奏,每跑2-3步吸气1次,再跑2-3步呼气1次,健身跑的速度为每分钟120米一130米,以自己不觉得难受、不气短、能边跑边与别人说话为宜。初次锻炼时,可慢跑5-10分钟,逐步适应后可增至15-20分钟。最好是每日坚持锻炼1次,有困难者每周至少锻炼3次,每次逐渐增加到30-40分钟。慢跑结束后不宜马上停下来,而应缓慢步行或原地踏步做些放松整理活动,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
跑步时间最好选在每天清晨,应以慢跑为主,并要量力而行。对于体质较差或以前缺乏锻炼的老年人,可先采取走、跑交替的方式,待逐渐适应后再行全程侵跑。跑步的距离由近到远,速度由慢到快,以自觉全身舒畅为度。如遇雨雪、大风天气或因其它原因不能外出锻炼时:可在室内进行原地跑锻炼。
(3)太极拳: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项目,具有健身和延年益寿的功效,对防治慢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是非常适合于老年人的一种锻炼项目。首先,打太极拳时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眼随手转,步随身换,动作圆滑、连贯、稳健、协调,动中取静,有利于大脑的休息;其次,有助于延缓肌力衰退,保持和改善关节运动的灵活性;第三,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柔中有刚,肌肉有节奏的舒缩,对调节大脑皮质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具有独特的作用;第四,可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溃疡病、肺结核、肝炎恢复期、骨关节病等,具有祛病延年的功效。
太极拳的流派较多,初学者以练国家体委公布的"简化太极拳"为佳、简便易学,效果较好。练拳要选在地面平坦、环境幽静、空气新鲜的室外或室内进行,最好在清晨或傍晚锻炼,清晨练拳可使身体各器官活动起来,为进入工作和生活活动做好准备;傍晚练拳有助于消除疲劳。练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打太极拳时要调整好呼吸,做动作时呼吸要稳定深长,有利于锻炼呼吸肌和增进食欲。可根据个人的体力来调节练拳时间、次数、架子高低和动作快慢,最好是每日早、晚各练1次,每次10一15分钟。
(4)气功:气功是传统医学宝库中独特的强身健体方法之一。气功就是"内练一口气",所谓"气"是指人们所呼吸的空气积人体内在的"元气"。祖国医学认为,元气是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重要因素。气功就是锻炼人体内部的元气,通过调整姿势、调整呼吸、调整精神的锻炼方法来调整身体内部的能,从而增强体质,提高防病和抗病能力,达到祛病强身健体的目的。中医认为气功有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和协调脏腑的功用。现代医学已证明,气功锻炼对呼吸、消化、循环、神经和内分泌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气功可以调节大脑皮质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减少身体能量的消耗,增加能量的储备;通过腹式呼吸,使横膈膜大幅度有节律地上下移动,对腹腔脏器起到按摩作用,有利于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气功可增进身体健康,延缓衰老,益寿延年。实践证明,气功对高血压病、神经衰弱、肠胃病、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气功从练功方法上讲,分为动功和静功两大类。老年人以练静功为好。目前流行的气功很多。老年人可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功法。
在进行气功锻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练功前10一15分钟停止一切活动,排空大小便,做好练功准备。②练功时要心情平静,肌肉放松,做到松静自然,动静结合、练养相兼,意气相依,循序渐进。③要排除思想杂念,将意念集中在某一点上,如意守丹田。能否将意念集中是练功成败的关键。④调节呼吸,做到意气合一。⑤练功应由易到难。不要急于求成,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日久必见成效。⑧练功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每天早、晚各l次。⑦空腹和饭后不应马上练功。⑧练功时如有头痛、头晕、胸闷、呼吸不畅等不适时,应查找原因,加以纠正,如症状继续加重,则应暂停止练功。
(5)球类运动:适合于老年人锻炼的球类运动有健身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门球和高尔夫球等,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加以选择。
健身球是一项既有趣味性,又有娱乐性的器械运动。健身球由山核桃演变而来,古人置山核桃于手中运转,用以祛病健身。目前健身球有空心铁球、石球、玉球等,均有不同的型号。锻炼时,手持两个健身球,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有节奏地转动,每次可练10余分钟,每天可练数次。健身球主要是增强指、腕关节的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可增强指力、掌力、腕力,对预防老年人手抖及指关节和腕关节僵直颇有好处。健身球刺激手掌穴位,可反射性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起到健脑益智、消除疲劳的作用,同时还有舒经活血、强筋健骨、强壮内脏的功效。因此,老年人坚持健身球锻炼是有益的。
乒乓球锻炼可增强四肢、腰部、背部和胸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机体的耐受力,可有效地增强内
脏功能,延缓衰老。老年人进行乒乓球锻炼的目的在于强身健体,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比赛的胜负上。
羽毛球运动器材简单,携带方便,容易掌握,室内、外均可进行。其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老
年人锻炼。羽毛球锻炼可增强腰背、腹肌和四肢肌肉的力量,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及小脑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益智健脑的作用。
网球运动可取得羽毛球运动同样的锻炼效果。其运动量比羽毛球大,且需要网球场或较大的空地才能进行锻炼。
门球运动有竞争性,比赛时间短,运动量不大,而趣味性很强,比较适合老年人。门球运动锻炼可增强腰背、四肢肌肉力量,并有健脑作用。
台球是一种集智力与体力、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健身项目。通过动脑、动眼、动手及脚步移动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高尔夫球是一项高雅的户外运动项目。以棒击球入穴,击球时在起伏不平的场地上行走,腰背肌肉可得到锻炼,很适合老年人,但受运动场地、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这种运动目前尚不能得到广泛开展。
(6)跳舞:跳舞是一种舞蹈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是一种适宜的体育锻炼。老年人可以跳交际舞、老年迪斯科,在欢快、悠扬动听的音乐旋律中翩翩起舞,会使人觉得精神愉快,心旷神怡,特别是跳迪斯科舞姿优美、潇洒大方、轻松自如、活泼奔放,好像又回到了青年时代。在欢乐的气氛中,还可消除大脑的疲劳和心理的紧张,使全身感到轻松和协调。跳舞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可使各器官系统得到锻炼,增强机体新陈代谢,使心跳及呼吸加快,心脏输出更多的血液到全身;可增进食欲,促进胃肠蠕动,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使关节灵活性增加、肌肉强壮,步态稳健有力;对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病、骨关节病、肥胖症、便秘等都有一定的益处。但跳舞的节奏不要太快,如出现心悸、胸闷、气促、头晕等不适时,应坐下来休息一会,待症状消失后再继续进行。
⑥ 老年人如何做好运动健身前的准备活动
在上一问,我们已经了解老年人运动健身前做准备活动的必要性,那么参加运动健身的老年人应该如何做好准备活动呢?
如果运动健身的时间在60分钟以上,准备活动的时间最好达到10~20分钟,这样老年人能够充分地进行准备活动,保障准备活动的每一项内容都能够充分地进行。通常情况下,老年人进行运动健身的时间不长,而且运动强度不大,可以适当减少准备活动的时间,但是也要达到5~10分钟的时间,将准备活动必须要进行的内容做完。
一般来说,准备活动中有两部分内容是必须要做的。一是伸展活动,在时间足够时全身各部分都要做到,包括颈、背、肩、胸、脊柱、四肢、踝、腕、髋、膝、跟腱、足趾和手指。如果时间较少,需要将运动健身中涉及的主要关节充分拉伸,如进行慢跑健身,需要将腰、髋、膝和踝关节做充分的拉伸。二是一定强度的全身活动。老年人的运动健身一般都是全身性的,在准备活动时有必要进行一定强度的全身活动,提高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水平,达到运动时要求。可以进行慢跑、快步走等活动,活动时强度达到心率90~100次/分即可,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可以适当降低一些,身体有微微出汗或发热的感觉即可。此外,如果老年人选择一些技术性项目进行运动健身,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准备活动,将一些常用的技术动作以较小的动作幅度和动作速率做一做,使机体对这些动作有所准备,避免出现专项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健康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参加运动健身的老年人有特殊情况,如年龄较大、存在一些健康问题,准备活动可以酌情减轻或取消部分热身内容,不可为了达到标准的准备活动而强行去做一些动作,这样有害无益。但无论如何,只要是参加运动健身活动,都必须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是安全有效进行运动健身的必要前提。
⑦ 哪些健身方式比较适合中老年人
比较适合中老年人的健身方式有走路、游泳、跳舞、中医养生功法。
一、走路
走路是一种很好的养生保健运动,非常适合老年人。走路锻炼简单易行,是整个身体的锻炼运动,强度适中,而且可以增强老年人心肺功能、调节身体状态。
二、游泳
游泳是一种非常适合老年人的全身运动,可以改善老年人运动协调性,提高老年人心肺功能。
三、跳舞
跳舞对老年人来说也是比较好的锻炼方式,其不仅锻炼身体,而且可以增加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可以减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出现。但是需注意跳舞时间不要太长,以不超过半小时为宜,动作不要太剧烈,尤其是扭腰、扭胯、扭膝关节的动作,避免意外损伤。
四、中医养生功法
中医养生功法如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等功法,都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适合男女老少练习。如八段锦,只有八节动作,动作精炼,运动量适中,还可以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
(7)老年人健身动作扩展阅读
中老年人在健身时的注意事项:
太早进行锻炼并不好,早上七八点,阳气上升时更加适合锻炼身体;禁忌空腹晨练,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因为空腹运动很容易造成低血糖。
雾天不宜进行锻炼,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锻炼时由于呼吸量增加,肺内势必会吸进更多的有害物质。
⑧ 老年人应该如何健身呢
现在长寿的老人越来越多了,这的确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不容乐观的是中国的老年人虽然长寿并不健康,由于疾病的缠身,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生活质量下降,给社会和家人带来了很多的影响。这种情况也引起了老年人自身的关注,他们渴望健康,健身便成了他们最大的需求。
对于健身的方式老年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一个“动”字,认为动的越多身体也就越健康,而结果并不那么理想,有的甚至出现了意外,究其原因是偏离了科学的轨道,热情使他们走进了误区。医学专家提示,老年人健身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条件和爱好等个人特点,有计划地进行经常性锻炼,以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剧烈运动是致命的杀手
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防病祛病、延缓衰老。但是,如果运动方法不当,不仅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反而会损伤身体,影响健康。老年人健身的起点强度应以轻度活动即低能量运动为主,根据美国医学专家研究表明,长期坚持低能量运动的中老年人与不参加锻炼或偶尔参加剧烈运动的人相比,其死亡率降低2.5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减少35%,充分说明低能量运动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运动时间每天可一次或几次相加,在30分钟以上。循序渐进是绝对不能改变的法则,至于剧烈运动应列为禁忌。老年人可根据自身的文化差异来采取不同的健身方式,但是步行是最好的基础,老年人坚持每天步行30分钟,对骨盐含量、肺功能和肌力都有明显的益处。老年人应该有阶段性地做身体检查,然后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果身体很健康,也可以自我检查一下,如连续下蹲10-20次,或原地跑步15秒,看是否有心悸、气促、胸闷不适等症状,如果正常即可开始锻炼。
中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一定要客观地和自然界的四季变化相适应,而绝不应违背自然变化的规律。因此,老年人在锻炼的时候更应该注意春避风,夏避暑,秋避湿,冬避寒。老年人要改变陈旧的健身观念,有一句古话“饭后百步走,寿活九十九”被当做老年人的健身格言,其实,饭后百步走并不科学。从近代医学观点看,不宜提倡饭后百步走,因为吃饱饭后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是一种负荷,对老年人更是如此,科学研究证明在餐后的60分钟血压下降,而心率上升15次/分钟,中度运动后有些人出现了体位性低血压,说明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因此,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锻炼。
必须关注的饮食与柔韧
老年人千万不可忽视柔韧性的锻炼,实际上中老年人柔韧性老化的过程是因人而异的,自然老化只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与锻炼有关。调查发现,我国中老年人健身中大多忽视了柔韧性锻炼,运动医学研究表明,柔韧性是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经常进行柔韧锻炼的老年人,不仅能保持较好的柔韧性,而且在活动中动作灵活,肩、膝、腰等关节的扭伤也很少发生。这说明经常进行柔韧性锻炼,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很有好处。美国医学专家布兰达曾做过一项测试,以250名年愈60的老人为实验对象,他把参与实验的人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人每周步行三次,每次步行40分钟;另一组人在健身房进行同样时间的腿部力量训练;第三组人不做任何锻炼。经过18个月后,没有参加锻炼的人有一半左右失去了部分或全部的日常活动能力;而参加锻炼的人出现这样情况的却很少,他呼吁所有的老年人不可小视对柔韧性的锻炼,因为这是一种温柔的健身方法。同时,在锻炼的前后更应该注意饮食的合理有度。
饮食宜清淡,由于老年人味觉减退,因此特别喜欢吃味浓油腻和油炸的食物,但这类食物不易消化,应该节制。以谷为主,果菜为辅,肉类益之,既可满足各种营养素的供应,又可保持大便通畅,但是清淡不等于吃素。
饮食有节,老年人一定要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使运化功能失常,从而引起腹胀、泄泻等症状,甚至因发生急性胃扩张或诱发心肌梗塞而死亡。曾有一高龄老人,当他152岁时,因饮食过度而死,他的尸体曾被著名的解剖生理学家哈维氏所解剖,发现他的各器官的衰老现象还不明显,是暴食导致了老人的死亡。
要少食多餐,老年人肝脏合成糖元的能力降低,糖元储备较少,对低血糖耐受力较差,容易感到饥饿和头晕。因此,在睡前、起床后或二餐间老年人可适当吃少许食物作为点心。一般每日可安排五餐,每餐的量不宜太多,餐间不吃零食,特别是甜食,以免导致消化功能紊乱。空腹锻炼是老年人的大忌,清晨血糖偏低、人体血液粘滞,加上气温低、血管收缩等因素,容易导致心脑疾患而猝死。
对老年人的建议
一些常规的运动习惯不一定科学,老年人习惯于清晨健身,但是他们忽视了可能带来的预想不到的恶果。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兴奋度也较高,无痛性心肌缺血、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作以及猝死等病症也多在早晨6时至中午12时发生。如果在清晨健身,运动量应小一些。武汉医学专家朱国英说,现在中老年保健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中老年人锻炼应该量力而行,运动后最好自己数数心率,用运动后的心率加上年龄如果不超过170就可以了。
运动医学专家对老年人的健身方式提出了三点建议:一、平常不运动的老年人应从低强度、低冲击的运动开始。二、老年人必须特别强调热身运动与缓和运动,肌力锻炼可依个人喜爱安排在有氧运动之前或之后,并间隔开来,例如每周一、三、五力量锻炼,二、四、六有氧运动。 三、每次运动前应先做静态式的伸展操,以改善柔软度及关节活动范围,降低运动伤害的几率。
几种老年人的健身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断地在改变,从而引起人体对内环境适应能力逐渐减退,这是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所谓老化是指人在成年后随年龄的增长所出现的退行性变化。一般情况下,55-40岁后,身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减退,各器官的功能也相应的降低,不过减退进程较缓慢,当50-60岁后,人体机能减退就明显加快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适宜的开展老年人体育锻炼,积极防治老年性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重要环节。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肌肉力量减小、心血管功能衰退、反映慢、免疫功能下降、关节灵活性减小等),建议老年人进行一些动作幅度小,运动量小的锻炼,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等,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易行的健身方法。
一、 健身走
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坚持走步可以通过脚掌不断与地面的机械接触来刺激脚底反射区,而良好的运动刺激可使对应器官加快运营和分泌,从而达到健体的作用。
健身走的基本要求是:两脚应走执行部,一脚后蹬时膝关节伸直,另一脚前摆时膝关节弯曲,在全脚掌着地瞬间再伸直;同时上体自然正直,挺胸抬头,两眼平视,两臂自然前后摆动,以协同腿部动作。此外,走步时要注意呼吸与走步节奏的配合。
1. 散步
散步是一种最为流行的健身方法,对老年人来说既安全又有效。散布的特点是轻快自然,随心所欲,运动量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步速进行调节。若想加大运动量,只要加快步伐就能达到目的。一般说来,散布的步幅较小(50-60㎝/步),步速较慢(25-30m/min)。
2. 上下楼梯
上下楼梯是近些年在城市中兴起的一种有效的锻炼方法。每周坚持上下楼梯800-1049级台阶锻炼效果最佳,据有关研究显示,在这区间,是保持人的运动的最适合锻炼量,能有效的发展人的腿部力量,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上楼是要求上体微前倾,有意识的屈膝抬腿,年老或体力较差的人,开始锻炼时,可扶着楼梯的扶手进行;下楼时,上体微后仰,肌肉放松,要注意安全。
3. 快步走
快步走是一种步频和步速较快(130-250m/min),运动量稍大的走法,它适合有一定锻炼基础的健康老年人。
快步走的身体姿势:身体适度前倾3-5度。抬头,垂背,挺胸,收腹提臀。
4. 倒步走
倒步走即倒退着走步。据有关研究表明,倒步走比正步走的氧气消耗高31%,心率快15%,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也较高。因此,倒步走是减肥运动中最经济,收效最大的监视方法之一,且适合于各种年龄。倒步走由于可以增强大腿后肌群和腰背部肌群的力量,因此还可以预防腰痛。据报道,倒步走还具有保健小脑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人体灵活性和协调性等良好的健身功能,是对老年人非常有效、有益的方法。
锻炼应选择没有障碍物的开阔而平坦的地方。步速应控制在45-60步/min,距离一般为600-1000m。根据个人情况而变。
二、 健身跑
健身跑是大众最为喜爱的运动项目,不受各种条件限制,只要有路就可以跑。经常进行健身跑锻炼,可以有效的增强和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功能,可以抑制或延缓衰老,使人延年益寿。
健身跑的基本要求是:身体正直或稍稍前倾,大腿带动小腿,全脚掌着地,摆臂自然,双目平视,跑动时注意伴随有节奏的呼吸。
老年人健身跑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锻炼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安排好运动量和强度。跑的次数、距离、速度等要量力而行,不可进行自己力所不及的活动。
2、注意锻炼的循序渐进。健身跑对人的机体具有一定的生理负荷刺激,当身体对某衣服和适应后,应适当加大运动量,但要有小到大逐渐进行,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会适得其反。
3、要常年坚持,不可以断断续续。健身跑锻炼的目的,是使人体多系统的机能都得到增强,但不是短时间内可达到的。因此健身跑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最后,希望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能对您有所帮助,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⑨ 老年人简单的健身动作
老年人最简单的健身去做保健操,跳广场舞,既娱乐,开心,还健身,两全其美,能够治三高,心脏病,糖尿病,活血化瘀,供血不足等疾病,好好保养身体,健健康康的度过余生
⑩ 老年人健身动作 治疗腰间盘突出
希望通过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不管腰椎间盘突出有多轻,都不可能通过口服药物、手法按压或外用药让突出的间盘回去。即使有效的腰椎牵引、理疗、按摩,也只能是有效缓解症状,突出的间盘不能回纳。
所以腰背肌的锻炼很重要:
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有助于维持腰部的稳定性,可以有效的预防急慢性腰部损伤和腰痛的发生。这对于曾经有过急慢性腰肌损伤或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而目前处于缓解期的病人尤其重要。
腰背肌锻炼的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大家每天都可自我完成。锻炼时可以俯卧床上,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这种方法俗称“燕飞”或“小燕飞”;对于腰肌力量较弱或者肥胖的人士来说,上述方法比较费力,可以采用下述方法锻炼,仰卧在床上,去枕屈膝,抬起臀部,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放下臀部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锻炼。
腰背肌锻炼的次数和强度要因人而异,每天可练十余次至百余次,分3~5组完成。应当循序渐进,每天可逐渐增加锻炼量。应当注意,如果有腰部酸痛、发僵、不适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时不要练或少练习;锻炼时也不要突然用力过猛,以防因锻炼腰肌而扭了腰;如锻炼后次日感到腰部酸痛、不适、发僵等,应适当地减少锻炼的强度和频度,或停止锻炼,以免加重症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腰背、腹及的功能锻炼,这种锻炼必须是康复医生制订计划,有别于正常人的锻炼方案。要根据病情适度功能锻炼。腰背肌力量好,可加强腰椎的稳定性,缓解症状,防止复发既加重。 此外,要少提重物,避免久坐,尤其是软沙发、小轿车的座椅这一类的,会加大间盘负荷,加重病情。
还有卧床可缓解腰部肌肉的痉挛,可使腰肌和椎间盘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放松。睡觉的床铺应选择硬板床或者在木板床上放较硬的席梦思等弹性卧具,既舒服,又可使腰部得到充分休息与放松。传统的棕绷或尼龙丝绷床、钢丝绷床以及钢丝绷的行军床等,人躺卧在上面由于体重的作用,身体会呈现中央低、四角高的状态。其是使用时间较长的棕绷床,弹性更差,人躺在上面,腰部肌肉仍持续处于痉挛状态,使椎间盘也不能得到充分休息与放松,对腰部非常有害。许多人在这种床上睡觉后,次日清晨起床后会感到腰背酸痛无力,长此以往,极易造成腰肌劳损,也可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另外,软的沙发或者席梦思床垫太软或者弹性较差,也会产生和传统的绷床一样的缺点。有许多人在这些不合适的床上睡觉几天就可以诱发腰肌劳损,整日腰背酸痛无力,很长时间找不到原因,换上硬板床后腰肌劳损就可奇迹般的痊愈。
再来睡觉时的姿势以双下肢稍屈曲位,侧卧为好,这样可使腰椎间盘内的压力减低、腰部肌肉松弛,以获得充分的休息。
希望以上的方法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