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老年人用药

老年人用药

发布时间:2020-11-28 00:57:46

老年人用药特征有哪些

由于老年人机体各系统发生退行性变化

㈡ 中老年人应该怎样合理用药

中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多有不同程度衰退,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特点,与青壮年相比有所区别,出现毒副作用危险性相对增加,故更应重视中老年人用药特点,确保安全。以下提出几条值得注意地方,可供参考。

用药剂量。中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常导致对某些药物敏感性增强,故在剂量上应恰当掌握。一般说,以相当于青壮年2/3或3/4为适宜。比如,哌替啶等吗啡类药物,对青壮年完全能耐受的剂量,对中老年人则可能引起呼吸中枢受抑制,出现呼吸衰竭;再如中老年人使用和青年人同样剂量的利尿剂,则可能出现失钾、失钠过多,导致低血压。总之,中老年人用量应尽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到最适合的剂量。当然,如果病情需要,特别是急救,则要果断足量用药,以免贻误时机。

品种及疗程。一般说品种宜少不宜多,最好不超过4种(特殊情况例外)。即使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也要力争做到保证重点,兼顾其他;同时要结合病情变化和发展,对品种、剂量及疗程进行调整。

关注肝肾功能。绝大多数药物都要通过肾脏排泄,不少药物先经肝脏处理,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再由肾脏排出。因此,如果肝肾功能不合,药物排泄受阻,从而在体内蓄积而产生毒副作用。中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较差,故要特别关注用药期间肝肾功能有无异常,必要时要定期检查。

避免差错。中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分辨力差,用药过程中要防止漏服、误服、多服,以免延误治疗,甚至发生危险。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患者,平时应将药物分别装在瓶内,贴上标签,写清楚药名、剂量、用法。尤其是急救药更要放在固定易取的地方,以免急用时手忙脚乱,造成事故。

㈢ 老年人用药原则

1、五种药物原则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2、受益原则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3、择时原则择时原则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由于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代动力学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因此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液浓度高);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举例来说,抗心绞痛药物的有效时间应能覆盖心绞痛发作的高峰时段。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零点到六点发作,因此主张睡前用长效钙拮抗剂。而劳力型心绞痛多在上午6时到1 2时发作,应在晚上用长效硝酸盐、p阻滞剂及钙拮抗剂。4、暂停用药原则当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要停药一段时间。在老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对于服药的老年人出现新症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加药受益。所以暂停用药原则作为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视。5、小剂量原则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剂量的调整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蛋白结合率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应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对于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为了确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就从小剂量(成年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剂量。

㈣ 老年人常用药

老年人特别是52岁以上的老年人不管有没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都要及时并且长期的规律服用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血压药物,尤其是很多老年人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有高血压结果一摔跤或者站久了结果引发脑溢血,所以要规律的服用双抗+降血压药物以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㈤ 老年人肺炎应如何用药

众所周知,老年人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极易患呼吸道感染而继发肺炎。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心肾功能衰退速度则明显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风吹草动,感染了肺炎,便可迅速出现心力衰竭。所以,老年性肺炎死亡率极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老年人全身反应能力差,肺炎常无典型症状,发病比较隐蔽,一般没有发热、咳嗽、胸痛、畏寒等年轻人肺炎的主要症状,而是以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疲乏、虚弱、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出现,不少人还出现意识障碍、脱水等全身症状,周围血象白细胞往往不增高,但半数以上可见中性粒细胞增高。这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因此,专家强调,老年性肺炎的发现和诊断非常重要,这需要病人,特别是病人家属多了解老年性肺炎的常识,另一方面,医生常规对就诊的老年人行X线胸片以明确肺炎的诊断。在治疗方面,抗生素应用合理是非常关键的,应用不好,会加重病情。因此,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病人或亲属选用抗生素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用杀菌剂。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衰退,免疫功能低下,病原菌的杀灭主要依靠杀菌作用。因此老年人宜用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钠)、喹诺酮类(如环丙杀星)等。2.避免使用氨基糖甙类(如卡那霉素等)等毒性大的药物。老年人肝肾功能较成年人差,对抗生素不良反应也高于年轻人,因此必须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制定给药方案,尽量避免应用毒性的药物例氨基糖甙类,如病情需要一定要用则减量使用。以下3点是专家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的抗生素应用方案。1.轻中度肺炎,无基础疾病者用药时首选青霉素;如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林可霉素;也可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拉定胶囊)、氨基糖甙类(如卡那霉素)、喹喏酮类(如环丙杀星)。2.轻中度肺炎,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肺等基础病者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如头孢呋肟),氨基糖甙类(如卡那霉素),军团菌感染用红霉素或喹喏酮类(如环丙杀星)药物。3.中重度肺炎选用第二代、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如头孢噻肟三嗪)或β-内酰胺类加内酰胺酶抑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卡西林-舒巴坦,氧哌嗪-他唑巴坦等。

㈥ 老年人用药有哪些禁忌呢

老年人有个特点,每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要服用一些药物,有些时候,也不管是什么药,不管注意什么,总之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他们就会拿出来药吃,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那么。老年人用药有哪些禁忌呢?

总之,老年人身体各脏器官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药物在体内分解变慢,蓄积增多,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再者说人到老年,患病难免,用药也就会相应地增加。所以说,老年人用药,一定要遵循各种原则,遵照医生的安排,合理用药,科学用药,这样才能健康快乐,祛病益寿。

㈦ 影响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的原因有哪些

患者用药不依从性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用药方案复杂

特别是对老年患者最易引起不依从,不依从性与用药方案的复杂性直接相关,若采取多种药物治疗时,患者往往不能准确地遵从服药方法,容易将用法混淆。此外,有的患者多科就诊,用药品种多,用药方案不一,同样难以遵循医嘱。特别是老年人中健忘和痴呆症患者,常对一些简单的用药方法易感到无所适从,如服药几分钟后就忘,又会接着服第二次药。有的孤寡老人或精神障碍患者因无人监督服药,不能确保按医嘱治疗。

2 剂型与规格不适宜或包装不当,标签不清

对于视力差和手指灵活性减退的患者和高龄老人,药物的剂型和规格就可能成为影响患者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如药片太大造成的难以吞咽,过小不利于患者抓取,有些液体制剂装于500ml瓶中,不利于患者使用。容器体积过小或瓶盖难以打开,对于患类风湿关节炎或者帕金森病的患者用药就很困难等等。

3 药物的副作用造成患者停用

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助长不依从性。研究证实,副作用的发生率与早期中断治疗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例如:患者服用三环抗抑郁药多在1周后才出现效果,在产生疗效之前出现了心动过速、眩晕等不良反应,患者以为自己的病情加重,因而对药物治疗效果产生怀疑,停服药物中断治疗。

4 对患者缺乏用药指导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工作质量往往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医师 能够关心患者,认真治疗,患者对医师有信任感,治疗的依从性就好。反之,患者不相信医生依从性就差。另外,药师发药时未能详细解释和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用药,有的甚至把调配好的多种药品放在同一药袋中发给患者,则会使一些患者错把栓剂或外用药当口服药用等。

5 患者的主观因素造成不依从性

(1)患者以为自己病情好转,如有些患者,因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认为自己感觉病情好转,因此就中断服药。

(2)患者对药物疗效期望过高,健康保健要求过强。个别患者因担心药物成瘾,或者担心可能出现药物所致的新症状而中断治疗。这些都是因为对疾病和药物缺乏了解,以致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医嘱产生不依从性。

(3)经济承受能力不足,擅自换用比较便宜疗效较差的药物。

(4)受社会不良广告宣传影响,擅自改服所谓的偏方或秘方。

㈧ 老年人服药常有什么问题

部分老年朋友对服药有些认识误区,比如有的认为多吃药病会好得快,也有的认为多吃几次或少吃几次药无所谓。其实这样做不但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而且还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药物剂量直接关系到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而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剂量太小,达不到治疗目的;剂量太大,不一定能相应的增加药物疗效,反而可能引起药物蓄积,导致中毒。用药次数也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重要因素。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过程,逐渐被排出体外,如不及时补充,血中药物浓度降低,药物治疗作用将随之减弱。但是如果随意增加给药次数,就相当于增加总的给药量,可能加重药品不良反应,甚至造成药物中毒。药物的给药间隔时间是由药物的消除速度决定的,在体内消除快的药物,用药次数可略多,在体内消除慢的药物,用药次数可少些。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药一天服用两次,有的药服用三次。由此可见,药物的每次剂量和给药次数不是随便规定的,而是根据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特点确定的。因此,老年人服药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阅读全文

与老年人用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抖音养生茶账号怎么做 浏览:615
重阳节和什么茶吃什么糕 浏览:761
工伤死亡养老金怎么办 浏览:962
杭州市的养老金能拿多少 浏览:708
退休工资什么时候计发 浏览:648
老人有痴呆如何保护养老钱 浏览:79
新加坡警察退休年龄限制 浏览:802
交的养老金是自己的吗 浏览:790
体检中的异常指标是什么意思 浏览:206
老年人健康问题有哪些 浏览:998
社保卡退休人员激活 浏览:851
老人临终前和老人说点什么 浏览:199
江苏养生馆加盟怎么样 浏览:642
两个女儿怎么才能继承父母的房 浏览:46
父母离婚孩子要结婚该怎么办 浏览:611
感恩重阳节晚会主持词 浏览:207
老年人怎么讨年轻人喜欢 浏览:141
新栽的长寿花怎么剪 浏览:791
老年人如何按摩腿 浏览:712
北京农转非退休工资 浏览: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