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子女父母 > 父母与子女知乎

父母与子女知乎

发布时间:2022-01-23 11:08:16

Ⅰ 为什么父母对儿子和女儿的爱不一样 知乎

这个不一定,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父母能做到公平的对待儿子、女儿,有些不可以
个人觉得这很正常吧,在抛去父母这个身份,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人,没有谁是完美的,

Ⅱ 为什么中国父母把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知乎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父母延续梦想的翅膀。然而,家长一路呕心沥血滴艰辛结果不尽相同。下面是在网上刚刚看到几个真实案例: 1、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2、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 3、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 4、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5、男生:4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8岁学习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获奖无数,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看到这里不禁要问: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这几个人都是真实的案例,这只是一个简况,有一点需要说明:这仅仅是个案,并不是所有有这样经历的人都是这样,我们只是凭借这几个案例说明我们要说的问题。 第一个人就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的枪击事件), 第二位是马加爵, 第三位是韩寒, 第四位是某省一所重点中学的一个学生,也是一个真实案例,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做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做发言的。 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当这个消息传到学校以后,孩子的任课老师、校长等都非常受打击,都觉得他们的教育很失败。 第五位就是李双江之子李天一。 我们先来回答几个问题: 1、我们为什么生孩子? 2、做为父母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也就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或者说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4、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么? 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我们的功利心不断的膨胀,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你完成;因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要超过你;看到邻居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你就忙着给孩子报奥数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你又开始忙找老师给孩子补习。让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乐,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终不堪重压,采取最极端的做法:毁灭自己!等到那时候一切都悔之晚矣! 所以,让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对孩子的希望,所以考试考得的怎么样不重要。让孩子珍爱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要珍惜别人生命,所以活着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事情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是“浮云”健康快乐的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们最重要的是培养的一个具有健全人格能独自面对社会的人。这应该是底线,是最基本的。然后再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去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分享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在微博中说的,以此共勉“保养好自己身体,老了别给孩子添麻烦。教育好自家孩子,大了别给社会添麻烦。”

Ⅲ 人为什么对孩子比对父母好 知乎

这个一般小孩子都是很讨人喜欢的。 并且孩子也是很好玩,很听话。 很萌的。

Ⅳ 父母不相爱对孩子有什么影响知乎

看情况而论,有的父母不相爱,但十分注重对孩子关爱和陪养

Ⅳ 父母可以偏心到什么程度 知乎

有的父母对子女偏心程度,可以用后妈形容,有其在农村较多,甚至有的欺势虐待孩子 ,不供上学当童工用,现今各种政策普及生活提高。这种现向没有了。

Ⅵ 为什么有的父母对孩子没什么感情知乎

说明这样的父母没有把心思放孩子身上,我们的父母太忙了

Ⅶ 父母觉得让孩子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知乎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为人处事呢?怎样担当成功父母角色,家教理念:不仅仅要做孩子合格的引导者,我们还看看有哪四大方法吧!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

当孩子对我们的教育作出反馈时,我们首先要对孩子的这种反馈作出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分析,还要连同孩子的动作及神情进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馈是不是“狡辩”,都务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馈。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当孩子说出“我们班小朋友搜这样说”的理由时,那位妈妈没有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分析,就对孩子大吼,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馈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位妈妈也并知道孩子反馈的真正还以----并不认为“你真蠢”是脏话。
可以想象,家长误解孩子的反馈,并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压制,长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会对妈妈的教育进行积极反馈了。没有孩子的配合,家长势必将更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方法三:针对孩子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当家长分析出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反馈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他不知道将礼貌的重要性,家长就再也不会,就可以通过实例,道理来讲述讲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想知道承担最近错误言行所造成的责任,家长就要孤立孩子做一个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人……

总之,不管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馈,尊重和认真分析孩子的反馈,都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个人一块手表,当别人问这个人时间时,这个人能够快速而且自信地说出时间;然而,当给这个人两块不同的手表时,这个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说出时间了。因为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手表现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个结论:在做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后来,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手表定理”。

Ⅷ 知乎上很多抱怨父母都 的都是子女不对啊

这个不一定,也有很多是当父母的很不通情达理,所以说不一定是自己孩子的错误 父母也要反省自己。

Ⅸ 有孩子后愿意和父母住一起吗知乎

个人感觉有孩子和父母住在一起挺好的,最起码,父母可以帮你带一下孩子,

Ⅹ 父母是老赖跟孩子有影响吗知乎

父母是老赖,对于孩子上学、参军、录取公务员都有影响,父母是老赖以上这些都不录取。

阅读全文

与父母与子女知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驾驶证体检e字表怎么看 浏览:395
长寿师范 浏览:576
老人家腋下发热 浏览:709
南宁智慧人社年度养老年审怎么弄 浏览:236
父母离婚10年了怎么重聚 浏览:970
长沙社区有老年大学吗 浏览:491
重阳节生日的好吗 浏览:999
七零后的父母有哪些 浏览:788
去养老院看老人怎么发朋友圈 浏览:406
福州换驾照体检什么 浏览:13
长寿哪里天然的可以游泳的 浏览:21
福州的长寿老人有多少 浏览:389
老年人吃维生素族 浏览:254
农村父母看病养老问题 浏览:22
在线咨询老年痴呆医院 浏览:652
体检不过是哪些标准 浏览:400
孝敬父母简谱歌之畅 浏览:658
鱼疗养生馆开什么地方 浏览:986
36岁舒张压90 浏览:38
大连社保退休办理流程 浏览: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