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子女父母 > 为什么父母身体不舒服子女有反应

为什么父母身体不舒服子女有反应

发布时间:2022-01-13 01:47:49

A. 为什么我一回家,面对父母,就觉得异常压抑,心里憋得难受,气都出不上来

主要是你父母的责任,他们没有为改善亲子关系作出积极努力。

但是既然父母已经这样了,作为子女只好尽量从自己做起了:

青少年的这些心理问题,来源于学校,来源于社会,但是,不能否认,也来源于家庭。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其主要表现在:
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目标过高与孩子的实际差距太大,给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如今的孩子,从小学起就在家长望子成龙的“关怀”下,在同学之间激烈的竞争中,背负着沉重的学业,为了达到考上大学,甚至名牌大学的目标,不分白天和黑夜,埋没在无边无际的题海里,学习早就不再是一种快乐。家长也纷纷从严要求自己的子女,殊不知这种对孩子的过分苛求,也成为不少青少年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有一初中女生,升入初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当老师向她了解原因时,她痛苦地说:“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
二、父母离异或突然死亡,父母经常争吵,父母性格不良,经济困难等家庭变化和不良环境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不久前,北京电视台报道一个叫扬扬的孩子,因为无法忍受父母的离异,用她那稚嫩的手写下绝笔书后,跳楼自尽,结束了自己刚刚开始的人生。这种看似故事的现实让人触目惊心。
还有位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父亲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过夜。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愿呆在那个家里了,恨死了父亲,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三、父母爱将孩子与他人比较,从而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
不少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还习惯于把“眼睛”一味向上望,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没考到第一、没考到满分就是做得不好,特别是和同事的子女比较时,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就会自觉脸上无光;回到家中,便把火气撒在孩子的身上,狠狠地训斥一顿,不管孩子的自尊心受不受得了。这种苛刻的教育方式作用到青少年一代身上,很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四、父母不愿倾听孩子的诉说,而以家长权威压服孩子,从而使孩子变得缺乏主见或产生逆反心理。
很多做父母的,都是对孩子颐指气使,觉得自己具有一定的权威。在中国的传统家庭,特别是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封建家庭,家长的确有这种权威。在这种家庭中父母作为家长,掌管着家庭中其他成员,子女不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主张,完全要听家长的指令。即使在现在的中国社会,人们心中依然或多或少的残留着这些观点,只是这些观点不再那么直白的出现,而是以利他的方式。他们会说:“儿子,你一定要学习钢琴,而且要天天练,老爸要让你成为钢琴演奏家”。学习钢琴只是满足父母的虚荣,是实现他们自己的愿望,对于孩子来讲,这也许根本没有兴趣,甚至在以后也不会有太大用处。
父母一味的把自己的观点、愿望、想法强加给孩子,总是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他们不懂事,必须有父母告诉他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父母一直认为,对于孩子来说自己的一切都是对的,孩子就应该遵守,他们忽视了孩子有独立与成功的愿望。当孩子有一天违背了父母,父母就要强调“我们这是为你好”。长此以往,在孩子心中便会出现“我是错的”,孩子没有了主见,不能独立去应付困难;孩子会依赖,会自卑。如果孩子的个性比较强,他们便会逆反,会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去做一些出格之事。
五、有些家长漠视孩子,从而使孩子感到孤独、失落。
漠视孩子的家长一般有两种情况:一、夫妻双方都很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二、夫妻只知忙于自乐。在这两种情况下又没有人能照顾孩子,孩子就会陷入一种孤独,失落中。此时的孩子所需要的便是关注,他们将采取各种方法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只是孩子,他们没有很好的自控力,其结果是可怕的。过分表现自己、毁物这些不会有太大影响,严重的结果是他们可能形成偷盗癖、以及将在成年后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六、父母许多不良嗜好,使孩子的健康成长面临危机。
现在一些家长都是“麻将迷”,整天忙于赌博,这样就缺少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了。孩子天性是贪玩的,一离开父母的管制,他们就像出了笼的小鸟,自由自在地到外面去玩耍。渐渐地,忘记了作业,忘记了老师的教诲,也忘记了学习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逃学的现象。这不能不说是家长的责任、父母的失职。更严重一点的,有些父母由于赌博输得倾家荡产,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搞得妻离子散,这给孩子幼小、纯真的心灵抹上了极大的创伤。
此外家长一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微不足道的言行却给了孩子最坏的影响。比如现在生活中婆媳关系,可以说是令人头疼的。婆媳吵架、打骂、背后互说坏话,在无形中都给了孩子上了一节负面的教育课。孩子经常经历着这种情况,整天看着活生生的打斗场面上演,那么即使学校的老师再怎么教育他尊老爱幼、要互相帮助,也不可能给他彻底洗脑,这样的孩子能期望他在公共车上给老人让座吗?能期望他关心爱护同学吗?还能期望他将来善待他们的父母?答案当然是决不可能的。
七、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这样使孩子在遇到烦恼时难以排解。
一方面,有些父母平常对孩子很少过问,一旦出问题却沉不住气,采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方法对待,从而使孩子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使不愿找父母倾诉。
有关人士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青少年遇到烦恼时,最有信心的倾诉对象是朋友者占61.2%,其次是亲友者占11.1%,然后是同学、同事者占8.7%,选择心理医生、辅导员等专业人士者只占2.6%,老师仅占了1.5%,值得注意的是,还有7%的青少年遇到烦恼事时,“不找人,自己闷在心里”,6.1%的青少年表示遇到烦恼时不知道向谁倾诉。
有关专家指出,由于同辈对生活的感知程度,以及生活经验、背景等都大多相差无几,当青少年遇到烦恼时,同辈间的朋友最多只能表现出一种同情,而不能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可如果青少年能够向父母,老师等长辈倾诉的话,他们反而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孩子们提供好的建议,启发孩子的思维,“伸手带孩子走一段路”。
在国外,青少年遇到烦恼时,首选的倾诉对象就是父母。但在我国,由于父母们更愿意将自身定位于高高在上,或者由于平日里家长不大顾忌孩子自尊心,只是一味苛刻,所以很多的孩子宁愿把烦恼积在心中,也不愿向父母倾诉。
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孩子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渴求独立的他们不愿再时时刻刻的窝在父母的臂弯下,因此,在遇到问题时,或埋在心底独力承受,或找其他方法发泄。
由此可见,由于在遇到烦恼时得不到很好的宣泄,令青少年的心理压力难以排解,一层层叠压起来。长期的压抑,终在青少年一代中酿成“压力病”。

B. 子女有严重心理障碍。但主要是对父母亲发作,表现为极端,尖刻,消极。这是为什么

爱我们的母亲会容忍他,包容他,不跟他争-特别是溺爱的那种,要不都说那样不内好呢。它的副容作用太大…
如果有这样的子女,冷漠些吧,因为既然问了,就说明时间太久了,这时再说当初的不好没用。我个人觉得,对他的不再关注和冷处理会让他觉得你不再弱势-软弱和忍让会让他不断认为他是强势的,他是对的。但,突然的反驳会让他有过激的反应(暴力伤害等)。所以,最初还是别用突然改变的方式,在他发作时,稍微的转移话题,慢慢的加大转移的速度和尺度。同时,转移后,一旦稍微缓和就给他一个反例(或美好的故事)之类。
暂时想到这么多, 可以写信给我。[email protected]

C. 为什么父亲一去世子女就生病了

可能是父亲去世悲伤过度伤了身子吧。也可能是凑巧了,正好在父亲去世的时候得病。把他们联系起来就是父亲一去世子女就生病。

D. 为什么爸妈难受做子女的心里也不好过

那当然了,父母心里难受,他肯定会影响到家庭,那你是家庭一员肯定也会不好受的。

E. 我怀疑自己心理有问题,父母只要身体不舒服,我就担心会不会是绝症

侵入性思维,遇到类似的事不要过于深入思考,该去医院检查就去,想想别的转移注意力

F. 为什么有些父母总是觉得他们对子女做出什么事都是正确的呢

父母一路走过来确实经历了很多看过很多,他们有了很多处理问题的经验,他们也曾希望有人可以帮忙做决策给建议,可是他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了很多弯路才走到今天这样的日子,所以希望子女可以少走弯路,他们唯一错的是子女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走给他们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飞翔,哪怕摔了也没有关系。

G. 为什么父母身体病变子女有感应

不存在感应的,否则就不会有那些一查出来就是癌症晚期的患者了,你要是能早感应出来,还有救!

H. 父亲身体不好,生出来的小孩身体也会不好吗

如果父亲身体不好的话,小孩身体也不是绝对的不好,看他这个遗传因素。如果是男孩的话,遗传母亲的多一点,如果女孩儿遗传父亲多一点,这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把身体养好,再要小孩,这样更安全。

I. 父母生大病子女有心灵感应吗

一般的情况下,从科学的这角度考虑是没有的,但是如果子女对父母是非常的孝顺 嗯所以子女是经常会关心父母当他生大病的会十号会及时发现有的时候也会有这种缘分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父母身体不舒服子女有反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适合中老年人用的app 浏览:918
50岁还很硬 浏览:514
退休年龄残疾赔偿金 浏览:185
社保卡以后有退休金 浏览:639
养老保险要怎么参加 浏览:927
高大上的养老机构名字 浏览:963
老年人出院送什么祝福语 浏览:16
城镇养老保险死后是什么待遇 浏览:651
老年痴呆能放弃遗产吗 浏览:142
养生的旗号有哪些 浏览:976
长寿花花苞有白色的虫子怎么办 浏览:537
昭通养老院收费多少 浏览:372
练健美可长寿 浏览:749
九九重阳节百家晏活动方案 浏览:224
退休工资什么意思 浏览:365
衡阳五医院体检多少钱 浏览:500
长寿花秋天开花怎么养护 浏览:339
寻求养老院地址电话 浏览:984
重阳节英语贺卡 浏览:642
90岁老人小便失禁不睡觉能活多久 浏览: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