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内心脆弱的孩子应该怎么办
其一,父母的教养方式、学校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在蜜糖水里泡大的。尤其是学习好又听话的孩子,更是一路绿灯,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没有给他们获得坚强的理由和机会。但同时,由于他们一直表现优秀,家长、老师及同学都会对他们寄予很高的期望,外界的这种高期望,使得他们总是担心因某次表现不佳,如某次考试失利而改变自己在众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这种担心、害怕日积月累就会给自身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其二,心理不成熟,认知水平有限,认知方式有偏差。
刚上中学的孩子尚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认知水平较低,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如看问题容易片面化、绝对化,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心理脆弱的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个认知上的偏差就是:他们一般来说都是观念比较消极的人,通常认为一旦挫折发生就会导致很糟的结果,而不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其三,
青春期的特殊困惑,比如异性交往不顺畅;
亲子关系恶化,出现代沟;学业压力过重等,都可以导致孩子的神经之弦绷到极限,一遇到不良刺激,就容易产生盲目冲动、焦躁不安、行为过激等反常现象,甚至陷入心理危机。
面对脆弱的孩子,聪明的父母可以这样做:
1、耐心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压力源。
性格脆弱的孩子出现消极情绪,尤其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导。父母要以平等、亲切的态度接近孩子,与孩子沟通,了解其不良情绪的起因,从而对症下药,同时也可以让孩子的消极情绪得以释放。
2、分析孩子脆弱的成因,反思和调整家教方式。
3、坚持给孩子的心灵补钙。
人体缺钙会得软骨症,心灵缺钙会造成心理脆弱。给心灵补钙,就要让孩子走出温室,到烈日和风雨下接受生活的洗礼。创造机会让孩子到生活在困境中的人群中去感受、体验一下,从而了解什么是艰辛、贫困、失败和磨难;看看如洪战辉一样的人们是怎样地面对苦难、自强不息、顽强抗争的;找一些名人或成功人士的传记给孩子阅读,让他们在阅读时,记下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磨难。再经你提醒,孩子就会明白:没有任何成功人士不是经历过挫折或困难的,成功与快乐是以失败和挫折为代价的;假期让孩子去打一点工,磨炼一下筋骨;鼓励孩子去做一些自己感觉很有挑战性的事情,比如参加班级竞选,到游乐场去玩一次自己害怕玩的项目等。经过努力成功完成挑战的孩子会发现,原来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可怕。最可怕的其实是害怕本身。
4、改变认知方式。
常常只是因为你看世界的方式改变了,你眼中的世界就焕然一新了。
家长要帮助心理脆弱孩子变消极思维倾向为积极思维模式。告诉孩子: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失败或挫折会带来痛苦也可能会带来契机。提醒孩子: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方法总比问题多。遇到挫折和问题,正确的做法不是一味悲伤和苦恼,而应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孩子想不出好方法,家长可以给予建议,或让他向老师、朋友请教,然后从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让孩子立即去实行。
Ⅱ 独生子女性格方面有什么优缺点
独生子女优点:
1、拥有全家人的爱,是家人的核心,有较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
2、由于父母只有独生子女,不会被抚养孩子的琐事所拖累,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他们所喜欢的工作和事业,有利于他们的进步或提升。
3、父母负担轻,压力小,他们有更充裕的资金和精力来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发展自己的爱好。比如旅游,等,这样他们的生活品质会更高。
4、花在教育子女身上的时间、精力和投资会更多,这样有利于对孩子的培养。
独生子女缺点:
1、任性
造成任性原因,一是由于家长的溺爱;二是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相互教育的伙伴,没有人跟他们争取平等的权利,这使得他们缺乏克制。
2、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
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总是对孩子干什么都不放心,而不准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无端地剥夺孩子活动中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这是造成他们自理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3、娇气
娇气重,适应能力差,意志脆弱,在困难面前往往畏难而退、半途而废,这主要是由于家长娇生惯养的结果。
4、不合群
虽然很多研究不支持独生子女不合群的观点,但独生子女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独生”,不善于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而只关心自己等容易形成孤僻性格。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视为独生子女:
(一)本人十四周岁前被收养,养父母无其他子女的。
(二)由社会福利机构抚养成人且没有兄弟姐妹的。
(三)夫妇只生育一个子女,该子女以及该夫妇依法收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弃婴或儿童。
(四)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妇离异后,该子女经法院判决或协议由一方抚养并长期共同生活,且抚养方未再婚或再婚后未再生育的。
Ⅲ 独生子女的不良心理有哪些
独生子女的独特地位易形成惟我独尊
独生子女在父母眼里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成为父母关怀爱护的惟一对象。如果教育不得法,以孩子为家庭中心,一切围绕孩子转,孩子在家庭的地位便成为支配者、指挥者,因而有人说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使独生子女养成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不良心理。
娇生惯养易形成适应能力差
父母把独生子女视为掌上明珠,父母特别是母亲常常代替孩子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个男孩7岁上了小学,每天早晨都是母亲给他穿衣服、洗脸,端着饭给他吃。吃完早饭,母亲亲自给孩子背书包,把他送到学校门口,娇生惯养的结果使孩子娇气十足,自理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差,依赖心强,感情脆弱,犹如一朵娇艳而脆弱的花朵。
父母的虚荣心易使孩子自高自大
有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千方百计要使孩子在吃、穿、玩、乐等方面都超过别的孩子。别人的孩子吃一根雪糕,有的母亲给自己的孩子一次买两支雪糕,还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给你买两支雪糕,比他多一支,吃完妈妈还给你买。”母亲的虚荣心容易使孩子形成优越感与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不良心理。
集体活动少易使孩子胆小怕事或放纵
不少独生子女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阿姨的照顾下,与玩具、图书等打交道。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习惯一个人随心所欲地活动。以后到了幼儿园就很难适应集体生活。集体活动少,可使孩子胆小怕事,畏畏缩缩,也可使孩子专横跋扈,恣意放纵。前者如一个小男孩3岁去幼儿园,规规矩矩,连尿尿都不敢,经常憋着尿回家尿。后者如一个小男孩3岁去幼儿园,小朋友谁碰一下他的手,他就拳打脚踢,稍不如意,就无理取闹。
由于独生子女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如在不利的教育条件下,将会使独生子女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质。但这并不是说,独生子女必然会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质。关键在于父母特别是母亲如何正确认识独生子女的特点,如何正确教育。对独生子女进行科学的教育,独生子女就会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Ⅳ 独生子女都有什么方面的心理缺陷
1:年龄22 性别男
2:没有兄弟姐妹
3:我希望有,小时候觉得一人很孤单.
4:有的,独生子女习惯了地球内都围绕着自容己转.
5:朋友们基本都是独子,给我的感觉是大家是臭味相投
6:看我跟他的关系而论.如果好的话我会给他.心理也不会难过.反之则不会给
7:不会,最多试探性的问问,这件东西对他是否很重要.如果对方可由可无我会要.如果这也是对方的心爱之物,我则免开尊口.
8:这总事情不可能在我身上发生.对于别人把机会留给下面的弟弟妹妹.我表示欣赏.但事情没发生在自己身上,又是关系一辈子的事情,我也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选择.
9:多少有点心里不平衡,但嫉妒谈不上.
Ⅳ 独生子女父母的心理压力
其实子女也很有压力 ,因为父母在他们身上“孤掷一注”,他们会在压力大的时候消极,版自甘堕落……
话说回来,正因为“孤掷一注”,父母算是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押上了,如果不成材就全落空,父母一边希望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一方面又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其他孩子,这两只之间的矛盾就成了压力来源。
父母想把最好的给儿女,又怕娇惯孩子;想多关爱孩子,却怕孩子不够独立养成依赖别人的坏习惯;不得不训斥孩子,又怕把孩子从自己身边推得越来越远……
想给孩子最好的,努力工作,在家陪孩子的机会也少了,反而与孩子产生的距离,让孩子对自己感到陌生。尤其是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心理敏感脆弱得很,也不会与父母交流,只会对着电脑发呆,更加重的父母的心理负担。
很多,但是不要忽略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要把孩子从自己身边推得越来越远,孩子也很有压力,权甚至会比父母大,最好多沟通,千万不要与孩子产生太大的争吵,否则会在孩子心里产生阴影。
这个时代,谁都不容易,谁都有压力,要学会自我调节,千万不要拿别人当出气筒。
Ⅵ 独生子女的性格是不是不好啊,很难独立,心里很脆弱啊
不是说独生子都是这样的性格,这过于泛泛,独生子只能说明白的事理可能没有其他人多,这是因为接触社会所造成的,独生子女接触社会比较晚,看待事物就不同,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同样会改变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看法,毕竟他们都是由孩童走向成熟
Ⅶ 为什么现在的大部分独生子女都有严重的玻璃心
大人有玻璃心,孩子就有玻璃心,这就是文化
Ⅷ 独生子女更容易抑郁吗
我个人认为,抑郁症患者主要有以下因素造成,并非独生子女独有。一是遗传基因的原因。二是性格脾气较孤僻。三是生活丶事业等受到打击或刺激。
Ⅸ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和地位的特殊,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必然有其独特性,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特点有利于家教。那么,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有哪些特点呢?具体分析有如下一些特点:
1、娇气和任性。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也有精力去疼爱孩子,怕孩子不高兴,怕孩子受委屈。结果,对孩子百依百顺,什么事都由着孩子性子去做,时间一久,孩子就变得娇气和任性了。
2、独尊心态。由于独生子女受众人的疼爱和服务,易产生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
3、自私行为。多数独生子女缺少和同龄人共同生活的经历,也就缺少友爱廉让的精神,其多数有自私自利的行为。
4、忌妒心理。独尊和自私的心理状态的延伸,就是独生子女的忌妒心理表现特别突出。
5、依赖心强。由于独生子女受到过度的呵护,必然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
6、逆反心理。娇宠惯了的孩子难以接受家长说“不”,会很容易形成有意违反家长意愿的逆反心理。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心理行为特点,给予正确的调适,使孩子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儿童的健康应该包括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存在心理问题,这就是家长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后果。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是孩子成材的基础,缺一不可。
Ⅹ 独生子女的感情是不是更脆弱
也许是吧,没有兄弟姐妹,固然集父母的宠爱与一身,但也失去了去和兄弟姐妹的浓浓情意,没有了竞争,也就没有了一个可以作为榜样的兄长或大姐,一个人在人生中彳亍着,当父母终归逝去,也无人给予你最后一丝作为孩子的感觉,这就是孤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