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子女父母 > 独生子女与社会能力

独生子女与社会能力

发布时间:2021-10-23 22:30:51

1. 对于独生子女,父母该着重培养他们哪些能力呢

开发自动的自发习惯

甚至幼儿,你也应该学会打包你的玩具,组织你的衣服,帮助一些简单的家庭活动,例如:擦拭桌子。在你必须完成这些家庭事务之前,父母需要采取一致的态度,让孩子知道他们的家人不是妈妈和爸爸的责任,而是每个成员的责任,而不是一切都帮助孩子非常完美。让孩子觉得其他人应该帮助他这样做。

避免过度期望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潜意识,大多数父母都会抓住他们的期望。但是,如果唯一一个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度期望,他们不仅会对他们的孩子造成压力,而且也是不可见的,让孩子觉得他们不够好,或者增长过程正在完成对父母的期望,但我不知道你想要什么。更多参与集团活动关于缺乏手和手的互动经验,只有孩子,可能有缺乏社交技巧,但唯一的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为一个看起来像社会。因此,进入学校后唯一的孩子,社会几乎不同于孩子的社会能力。因此,有些人会建议唯一的孩子将进入幼儿园,或者制造机会与其他孩子互动,并学会与同样的方式相处并互动。是唯一自私的孩子吗。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会提前做作业,纠正自己的教育,避免让孩子自私,搞笑,难以相识!外国学者弗兰克指出,父母厌倦了独特的孩子,只有孩子的父母可以教孩子和设置界限,因为足够的时间,这是只有孩子的优势,

2.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优点和缺点

独生子女的优点是家庭的核心,受到亲戚的和家人的宠爱,缺点是压力过大,家里就一个子女,非独生子女,优点有事有个大哥大姐和你分担,受欺负有大哥大姐帮你出头,,不用担心压力大,缺点,有个人和你争宠,最后是最小的赢了

3. 独生子女的特点

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目前许多城市幼儿园的幼儿中,独生子女年所占比例在90%以上。独生子女的大批出现,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速率,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教育方面,也出现了"独生子女问题多"、"独子难教"的思想倾向,有些人甚至把一些独生子女夸大其词的称为"中国的一群小皇帝"。现代的孩子患有"四、二、一综合症",这是片面的。据部分专家、老师在部分盛市抽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独生子与非独生子,同样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成长。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位置特殊,家长对这种特殊性缺乏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而带来一些值得探讨的新问题。一、独生子女的独特性(一)独生子女智力和才能发展方面的优势第一、独生子女生理条件比较优越,"集父母气血之精华",从遗传因素方面保证独生子女在脑力、体力、智力方面的优越地位。第二、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尽量满足他们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保证了独生子女的充足的营养和智力开发用品,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三、家长对"独苗"教育比较重视,精力与条件都充足。家长总是挤出时间带孩子参观、野游、做游戏、教孩子学习、供给智力开发的各种玩具,故独生子智力早熟、兴趣广泛、知识面宽。第四、独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爱,在充分爱的阳光中成长的幼儿个性发展是健全的。正如一位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提出的那样"爱比维生素还重要"。因此,多数幼儿容易形成活泼、开朗、大方、敢说、敢想的性格特点,有利于幼儿智力和才能的发展。(二)独生子女在社会性行为方面的问题根据上海市、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在社会性行为方面,存在问题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23-40%。这些问题并非独生子女所有,非独生子女也存在,独生子女占60%,非独生子女占30%。以上比例说明,独生子女产生社会性发展方面的问题并不是普通问题,只是少数幼儿存在的问题;不仅独生子女存在此问题,而且非独生子女也存在;独生子女社会性行为问题,并不是"独生"本身所产生的,而是家庭教育不当的结果。1.错误的教养态度造成幼儿不良的性格和行为。过多的食品、过多的营养,造成幼儿消化不良,而且还形成幼儿挑食、偏食、不爱惜食物等不良习惯。过分的照顾,认为孩子小,事事都包办代替。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结果养成孩子四肢不勤、不爱劳动、懒惰、无能、吃不得苦、意志薄弱、处处依赖家长,缺乏独立性的不良习惯。过分的疼爱,使孩子成为家庭中的"支配者"。大人处处围着孩子转,什么事情都依顺孩子,甚至孩子提出无理要求,也采取迁就纵容的态度。有的孩子稍不称心,就大吵大闹,逐渐养成孩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任性、专横、执拗的坏脾气和不良习惯。过分的保护;孩子是好群爱玩的,家长怕孩子不安全,受委屈,将其封闭在家中加以控制和保护。由于家庭环境的寂寞、活动单调,容易形成孩子的孤僻、胆小不合群性格特点、缺乏待人处事的勇气和智慧,社会适应能力差。过分的"灌";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又错误的认为孩子掌握知识越多越聪明,又不懂得早期教育的方法,给孩子灌进许多"食而不化"的知识,当孩子会认几个字、会背几首诗歌时,又在人前人后,盲目夸孩子。长此以往,养成孩子高傲、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个性来。2.家长对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的影响应有足够的认识。如前所述"独生"的环境对幼儿成长有许多积极因素,但我们还应辨证地看到他不足的方面。困独生子女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感情的"自我中心"。容易养成不善于团结,不善于同情,不善于竞争,不善解人意,缺少协作,不尊重人,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另外,缺乏在同龄人相处过程中的逆境锻炼。如有矛盾时,如何辩解、争吵、闹意见、最后互相迁就、妥协、和解,从中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区别,懂得别人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从而逐渐从"以我为中心"的硬壳中解脱出来。同时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缺乏所模仿的相互交往的儿童、只能和大人交往、向大人学、容易形成他们说大人话、做大人事的早熟倾向,过早失去孩提的天真。事实上成人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他们成人化的行为,不论在和儿童或成人交往中,都会产生困难,而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若家长能了解这些,就能主动地利用"独生"环境的积极因素,克服独生环境造成的问题,促使独生子女健康发展。3.传统思想作怪妨碍孩子个性全面发展。封建的传统思想使人们留下了"多子多福"以宗亲关系观念,为的是将来老有所养。一个儿了不听话,还有二儿,二儿不行,还不小儿。"独苗"就无退路,必须教育好,对孩子寄于过高的期望,采取了操之过急方法,大有拨苗助长之势。孩子的时间,被"前途教育"占满了,家长都想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理想的胚胎。今天妈妈这样要求,明天爸爸又那样要求,造成孩子无所适从。孩子谁也得罪不起,从小承受过重的精神压力。结果有三:一是顺从型。你们说什么我做什么,唯唯喏喏,变成一个毫无主见之人。二是小滑头。爸爸在照爸爸说的做。妈妈在按妈妈说的做。四面讨好,八面逢迎。三是逆反型。谁的话也不听,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你骂我不做声,你打我躲,你犟我比你更犟,长大了就出家门流浪于社会。以上是孩子在社会性行为、道德、品质上反映出来的问题,都是教育不当造成的,并非必然出现的。只要家长认识到独生子女成长中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施以良好的教育,孩子就可以少出现、甚至不出现以上所指的那些问题。二、科学教育独生子女由上述,所谓独生子女问题,本质上是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方式。要防止独生子女受到社会影响,可以出现的问题,就必须采用科学教育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他们。这是家长最重要的,最神圣的责任。目前,不少家长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有效的经验,他们的做法归纳以下几点:(一)改变传统观念,加强社会责任感,家长要树立"为国教子思想",改变不正确的教养态度。要做到此点,家长首先要克服自身的"异常心理",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认识到孩子是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发展,按国家对人才培养规格去做,才能站得高、看的远、放得开,收得拢。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爱而不宠,养而不娇。诚然父母对孩子的家是应该的,爱子女不但是人之常情,而爱的本身也是一种教育。但是爱子女不但是体现在对孩子生活上,物质上的照顾,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上,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成长。长大成为对国家、对"四化"建设有用的人才。为此,对孩子严格管教,精心培养才是真正的爱。相反,对孩子娇、惯、纵容是有害的。俗话说:"严为爱、宠为害",有位教育家说过,"毁于盲目父母的人,比毁于危险的小儿疾病的多。"这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在家庭中,孩子应当是民主、和睦的团结互助的关系,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兴趣和自尊心,要改变以长者自居的传统观念。克服专横的家长作风,不能因孩子年幼而随意轻视、嘲讽、侮辱、体罚他们。同时家长应放手让他们逐渐具有对自己负责的能力,不再包办代替。有困难要帮助、有了进步要鼓励,才能增长孩子的自信、自控、自尊的性格。(二)摆正独生子女与成人的关系独生子女的许多不良习惯是由于以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引起的。许多独生子女感到自己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处于独一无二的优越地位,理应是家中的"特权者"。所以,从孩子一出生,家长就要注意,千万不要将孩子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做父母的要在思想上深深的铭记这一点。平时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量不要使孩子产生特殊感。要使孩子感到他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是没有独特的地位和特殊的权利,和家庭的其他成员一样处于平等地位。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吃饭,要使孩子懂得让大人先坐,吃东西时,要让孩子养成分份的习惯;看电视时,不要让孩子一人独占座位;家里来了小朋友,应教育孩子把玩具给大家一起玩......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相处的习惯,使孩子不会感到自己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了。(三)用群的功能弥补"独"的缺陷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不是靠成人说教,而是通过他们相互交往发展的。儿童良好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的最好对象是儿童伙伴",这种作用是成人替代不了的。因为成人的许多言行是孩子难以理解的,因此成人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克服因缺乏儿童伙伴的孤独感。大多数的孩子是好群体生活的。特别是游戏。通过集体教育他们尊重他人,不执拗任性,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互相商量,谦让、分享玩具,关心小弟弟、小妹妹、家长切不要因爱子太深,怕孩子吃亏,将孩子封闭起来;或者偏袒孩子去责怪别人,这样做只能害了自己的孩子。(四)要舍得孩子吃一点苦独生子女大多身上存在着娇气。娇气十足的孩子将来是难有所作为的,要克服这种娇气,家长光在口头上教育孩子"要艰苦朴素","要吃苦耐劳",往往成效不大。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吃一点苦,因为吃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孩子身上的"娇气"。因此,在孩子的生活,物质方面,家长不要提供太好的条件。例如,在吃的方面,除了保证孩子必要的营养外,不要让孩子吃的太好,太精。对孩子的零食更要节制,尽量不让孩子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在穿的方面,主要是让孩子穿的整洁、大方、舒服。让孩子从小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千万不要让孩子穿得花枝招展。有的父母不惜代价给孩子穿着打扮,把孩子打扮得洋不洋,土不土,怪模怪样。这样做不但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而且会玷污孩子纯洁的心灵,使孩子从小受到不健康思想的侵蚀。在孩子的学习用品玩具方面,不要总是给孩子买新的。要鼓励孩子用旧东西制做各种学习用品和玩具,使孩子养成勤俭朴素的好习惯。另外,家长还要督促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劳动,特别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孩子自己去做,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又能锻炼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的时候,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的环境,比如去锻炼。如大冷天早晨,带孩子一起去菜场排队买菜,使孩子体会到大人的辛苦。这种有意识地让孩子吃一些苦的做法,对教育好独生子女是非常必要的。从小让孩子吃一点苦,正是为了使孩子将来经得起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炼。(五)对孩子教育坚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如果成人对孩子的教育坚持一致性,孩子感到教育的合理性、坚决性,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家庭由于成人之间彼此不一致,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常常引起大人之间不愉快,甚至争吵不休。我国有句谚语"吵闹多的家庭孩子也会变坏"。所以家长应互相尊重,有分歧也不可当着孩子面前表露出来,事后再商讨统一认识,这样有助于增进父母感情,在孩子面前没有感情的家长,是无法教育孩子的。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态度前后也要一致。此一时、彼一时,不能高兴时就无原则,一味宽容;不高兴时就一概禁止,斥责。不能说话不算数,前后矛盾,家长说错了。应当认错,甚至道歉,为孩子树立知错改的好榜样。家长的威信会更高,教育效果也就强了。思考题:1、独生子女有哪些特点,形成独生子女的特点原因有哪些?2、在教育独生子女方面,你有何经验教训?

4. 在当今这个社会,独生子女面临的社会压力是否更大

我觉得独生子女面临的社会压力会更大。

独生子女好还是非独生子女好,这个问题一直受到很多人的讨论。有些人觉得非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好处,而独生子女的家庭会让独生子女面临更多的压力,我觉得也是如此。

一、在赡养父母的时候,独生子女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他们的身体抵抗力会减弱,而且到一定年龄的时候身上总会出现各种毛病。

三、父母对独生子女一般会有比较大的期待,对独生子女的要求也会更高。

父母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独生子女身上,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会越高,因此独生子女的压力也会越大。

作为独生子女的你,你的压力会很大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说说。

5. 独生子女性格方面有什么优缺点

独生子女优点:

1、拥有全家人的爱,是家人的核心,有较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

2、由于父母只有独生子女,不会被抚养孩子的琐事所拖累,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他们所喜欢的工作和事业,有利于他们的进步或提升。

3、父母负担轻,压力小,他们有更充裕的资金和精力来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发展自己的爱好。比如旅游,等,这样他们的生活品质会更高。

4、花在教育子女身上的时间、精力和投资会更多,这样有利于对孩子的培养。

独生子女缺点:

1、任性

造成任性原因,一是由于家长的溺爱;二是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相互教育的伙伴,没有人跟他们争取平等的权利,这使得他们缺乏克制。

2、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

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总是对孩子干什么都不放心,而不准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无端地剥夺孩子活动中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这是造成他们自理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3、娇气

娇气重,适应能力差,意志脆弱,在困难面前往往畏难而退、半途而废,这主要是由于家长娇生惯养的结果。

4、不合群

虽然很多研究不支持独生子女不合群的观点,但独生子女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独生”,不善于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而只关心自己等容易形成孤僻性格。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视为独生子女:

(一)本人十四周岁前被收养,养父母无其他子女的。

(二)由社会福利机构抚养成人且没有兄弟姐妹的。

(三)夫妇只生育一个子女,该子女以及该夫妇依法收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弃婴或儿童。

(四)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妇离异后,该子女经法院判决或协议由一方抚养并长期共同生活,且抚养方未再婚或再婚后未再生育的。

6. 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

与人交往,自古以来就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必经之路,人们在交往中寻求安慰、获得价值、美化心灵、陶冶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交往能力在人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地位和作用。因为现代社会信息量激增,社会化程度加强,尤其是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使人们之间的更加紧密与广泛。因此,善于交往,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帮助,更多的机会;不善交往,将阻碍发展也难以在未来社会中获得成功。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幼儿时期的社会交往不仅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往的过程中,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迫切要求。也许您的头脑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认为“孩子还小,长大自然会好的!”因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也许您可能以为孩子还小,但其实他们已经要面对很多交往了。如果因为缺乏锻炼,有一天真的走向社会了,您指望脱离了您爱的庇护的孩子能够走多远?走多快?这时候,恐怕孩子就不再认为您给予的是庇护了,他会说那是蒙蔽。儿童的眼睛是最清澈的,我们也赞美这种清澈。但我们同时也想提醒您一个常识:如果这双眼睛从未接触过强烈的日照,那么猛然从室内走到户外,请小心灼伤!您应该让孩子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快乐与忧愁、成功与失败、正义与邪恶并存,这就是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孩子的社会交往是一个主动适应社会文化环境、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您作为儿童初期社会化的主要教育者,担负着重大的责任。“以自我为中心”是孩子的心理特点,这一特点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一大障碍,需要您在生活中耐心持久地加以引导,才能逐步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水平。要知道,孩子是慢慢成长的,变化是点滴积累的,要从小教起。下面我向各位家长介绍几个实例。
一、东西逛超时,爸爸为了给明明提供接触社会、接触周围人的机会,他鼓励明明和自己一起到收银员面前,并引导明明在的过程中与收银员交往,学习交往语言与方法,使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孩子以后的交往打下基础。
二、邻家的狗毛毛因邻家的狗在楼梯口吠叫而不敢上幼儿园,妈妈得知后,鼓励孩子学着处理问题,自己去跟楼下养狗的叔叔说,能否在早上不要把狗放出来。在妈妈的引导下,孩子学着大胆地去和叔叔商量,并取得了叔叔的谅解。
三、孩子交往受挫的时候 曦曦想玩邻家贝贝的玩具汽车,遭到了拒绝,满怀委屈地回家向妈妈诉说。妈妈耐心开导孩子在向别人提出请求时,也要想到同伴的情绪和需要。使孩子即使调整了自己的行为,用自己心爱的玩具去和贝贝交换玩。 从以上三位家长的实例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敢于放鼓励孩子主动地与周围的人交往,引导孩子自己去处理发生在身边的事。对于他们的做法,其他的家长又是怎样看的呢? 家长A:一个实例使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那时大人们总是很放心地让我们再外边与伙伴们一起疯野,也很放心地让我们拿几角钱自己去日常小用品。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也从没有出过差错。可如今自己有了孩子,却总是对她百般的不放心,样样事情都宠护着,回家后也不让她出门半步,结果弄得她胆小,依赖性强看到生人连大气儿都不敢出,更不要说能主动与人交往了。对此我真的很担心。看到这些家长的做法,感到可以借鉴,回去以后,要尝试让女儿与周围人多接触。家长B:我很赞赏实例中家长鼓励孩子积极与人接触交往的做法,因为孩子将来终究是要走向社会的,所以与人交往非常重要。而对一件事情,如果孩子没去试过、做过,是不可能有什么体会的。只有多尝试,多实践,孩子才能逐渐积累经验,学会交往。所以实例中的家长确实是用心良苦,值得学习。家长C:实例中家长放手鼓励孩子主动与周围人交往,自己动脑筋去处理解决问题等方法确实是可取的。但我想如果是我的话可以做得再好一些,例如:在让孩子去东西前,家长应作些有意识地引导,有示范的过程,这样孩子可以逐渐适应,获得成功的把握就大一些。还有对邻家的狗的处理,让孩子自己去和别人商量当然是一种好办法,但家长也可继续以狗作媒介,引导孩子进一步与别人交往。例如:可带孩子去邻家做客,让孩子去问问叔叔为什么要养狗,进而了解狗有哪些种类,有些什么习性等等,使孩子既不怕狗,又能与狗的主人做朋友,这样两全其美岂不更好!家长D:记得听老师讲过,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考虑事情总是从自己角度出发。但要更好地与人交往,就需要孩子也能为别人想一想,所以,第三个实例(交往受挫折的时候)的家长能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很好,但也要防止物物交换的倾向,最好能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别人。即使玩不到也要做到心很平,气很顺。这些家长都谈出了自己心里的感受。确实,孩子只有积极地与生活中的各种人交往,从中积累经验,这样反复磨炼,才能使孩子从不会交往到逐步善于交往,为今后踏上社会打下基础。当然实例中家长的做法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刚才两位家长提的建议就很有道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您要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目前独生子女成为家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而独生子女家庭中成人对孩子的爱往往存在着单向的爱、片面的爱和溺爱三种现象。孩子在家中随心所欲,使其形成了“自我中心、众人为我”的心理定势。这种“优势心理”与正常的社会交往所需的平等合作精神是相违背的。要促使孩子社会化交往水平的发展,您首先必须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使他们成为家庭中的一员,按照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要求他们,让孩子懂得爱别人和被别人爱应该是双向的,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逐步树立平等合作的意识,这就为今后的社会化交往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您在日常生活中,始终注意不要一味地“惯”孩子,宠孩子,让孩子以为您什么都依着自己是天经地义的,接受您的千般爱护是理所当然的,而丝毫不知道感恩和回报。其次您要扩大孩子的同伴交往圈有兄弟姐妹的家长都有一种体会,在我们小时侯,上学以前,除了在家里和兄弟姐妹一起玩,就是在街上和院里院外邻居家里的孩子玩。说到玩,那时侯可玩的东西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多,家家都没有什么玩具,男孩子无非是弹玻璃球、拍洋片、拍三角;女孩子玩的主要是踢毽子、跳皮筋、跳子、扔沙包。我们小时侯的伙伴交往却是自发的、自己选择的、自主的。大街上的儿童体大多是“混龄编组”的,五六岁的孩子可以和十来岁的孩子一起玩,只要他们愿意,这种一起玩的关系就可以保持下去。而现在上学的孩子,与伙伴交往是被大人安排好的,孩子上了哪个学校、哪个班,他就不得不和班上的孩子结为一个体,除了班上的这些孩子,他们自己是没有什么选择机会的,因为家家都是独生子女,除了和自己的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有少量交往外,他们很少有机会到大街上“野跑”,每天都呆在单元楼里。有个非常伟大的心理学家叫维果茨基,是前苏联人。按照他的说法,小孩子的智力发展和社会化进程主要是在他们和比自己更成熟繁荣社会成员一起活动、一起相互作用之下逐渐完成的。“比自己更成熟的社会成员”是什么人?无非是大人、大孩子。举个例子:下象棋时,马走日,象走田,过河卒子顶个车,这些规则,小孩子是从谁那里学到的?从大人那里学是个途径,但更多的是从比自己大的孩子那里学,从比自己棋艺高的孩子那里学。你走错了一步棋,想反悔,大孩子一句声色俱厉的话“不带悔棋!”小孩子就没脾气,就得认输.等他们棋艺纯熟了,再在比自己小的孩子面前耍威风.于是,小孩子的智慧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像“不许悔棋”、“不许耍赖”、“不许耍滑头”这类的规则,不都是在小孩子们一起游戏时学会的吗? 用维果茨基的话来说,大孩子在和小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同时就充当着小孩子的指导者角色,他们通常并不手把手地教小孩子做事情,而只是在旁边以教训的口气“点拨”小孩子。这种点拨的作用,好比盖子时先搭个脚手架,至于和泥、砌砖,大孩子就不管了,“你自己干吧!”即使是亲兄弟姐妹,也不外乎如此。就这样,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中学会了做事情,懂得了好多不懂的东西,知道了好多游戏规则和社会规则,他们的智慧增长了,社会化进程也循序渐进地完成了。所以无论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儿童的伙伴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同伴是个大学校”这个说法一点也不过分。现在有些家长常常感到困惑:“让不让孩子多和别的孩子一起玩?”我们的回答很坚决:“不但让,而且多给孩子创造机会。”有家长问:“让不让孩子和比自己大的小孩一起玩?”我们的回答同样坚决:“当然让!”其实我们知道,家长们问的意思是:“孩子被大孩子欺负怎么办?” 现在的爸爸妈妈们是太多虑了。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是在大孩子的“欺负”之下长大的。小孩子和大孩子一起玩,当然处于劣势,他们的力气不够大、智慧不够多,挨打、受气的时候很多,但是正因为这种似乎力不从心的活动,才大大地了他们智力发展中的“最近发展区”,迫使他们不断学习新东西。同时,多数大孩子并非总是蛮不讲理地欺负小孩子,而是比不懂道理的小孩子更懂道理。并且带动小孩子懂得该懂的东西,拽着他们往一个被社会认可的社会成员的方向走。他们充当了父母无法充当的“指导者”、“教练员”和搭建脚手脚的的角色。

7. 检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社会认知能力是否存在差异

独生子女和非独子女的认知能力并无差异,只是在价值观和心理承受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但是,这和独生或者非独子女的本身无关,有关系的是后天教育对及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对孩子带来的影响。


独生子女由于父母对于其倾注了特别多的爱,所以,这类孩子在心理上觉得父母特别爱自己,也特别需要自己,所以,一旦父母对其不顺,就会拿自杀自残或者离家出走来威胁。


而非独子女在这些方面,就显得温顺得多。因为,父母同时关注几个孩子,孩子会在成长过程中与弟兄姐妹对接,不会在孩子心中形成我是你的宝,你是我的唯一的太子心理。如果独生子女的父母能够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在教育过程中不随意丧失原则,独生子女也会正常成长,不会出现差异。


中国科学院对独一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有过专门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在认知能力上并无大的差异,反而由于资源享受方面,独生子女可能更具有优势。


分析思路如下:第一步分析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接受高等教育几率上的差异。考虑到在子女进入大学之前,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背景影响不可忽视,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比较明显,因此,重点分析社会和家庭背景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上的差异的影响。第二步分析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在初职收入和婚姻年龄分布上的差异。考虑到除了固有的社会和家庭背景外,教育状况也是影响收入和婚姻年龄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重点观察是否接受高等教育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收入和婚姻年龄差异的影响。第三步是分析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就业后职业流动的状况。如果非独生子女在接受高等教育几率低的情况下,又无法实现向上的职业流动,那么势必会出现社会流动性的丧失,独生子女会进一步巩固之前获得的优势,导致社会结构的固化和新的不平等。

根据上述研究思路,专家提出以下四个假设。

假设1:家庭背景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是否接受高等教育有显著影响。

假设2:家庭背景和接受高等教育导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职业收入差异。

假设3:接受高等教育对形成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结婚年龄差异有显著影响。

假设4:家庭背景和是否接受高等教育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向上职业流动有显著影响。

本文的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2011年7~11月开展的第三次“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 2011)。该调查在全国通过PPS抽样,覆盖了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00个县(市、区)的480个村居,共入户访问了7036位年满18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为了重点检验当代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教育、职业收入和婚姻年龄上的差异,我们选择年龄处于20~34岁之间的被调查者,共计1396个有效样本,其中已婚的样本为922个。其样本特征分布见表1。




(2)从父亲受教育年限、母亲受教育年限及两者交互项的影响来看,父亲受教育年限的影响是显著的,其系数为0.13,意味着父亲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增加13%,而母亲受教育年限和交互项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是父亲与母亲的受教育年限相关性超过0.6,存在共线性的影响。


(3)出生时户口性质的影响也比较显著。其实农业户口居民在教育质量和生活环境上明显不如非农户口,因而户籍性质差异背后隐藏着更多的教育和社会环境信息,其系数为-1.09,意味着出生时为农业户口其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仅为非农业户口者的33.6%。

(4)从模型A(1)~A(5)的依次变化来看,在加入年龄和性别变量后,独生子女变量的回归系数基本上没有变化,而加入父亲、母亲受教育程度及其交互项后,独生子女系数明显下降。再加入出生时户籍性质时,独生子女系数再次明显下降。说明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的优势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城乡差异、家庭背景,以及独生子女身份背后的其他因素。在加入出生时户籍与独生子女交互项的A(5)模型中,独生子女变量本身的显著性消失,而交互项较为显著,虽然模型整体上与A(4)的差异不大,却也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理论上的解释,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农业户籍的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身上。总的来看,不考虑其他变量的影响,假设1是成立的,但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假设1只在部分条件下成立,故而在不考虑社会结构性因素的情况下,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往往被夸大。相较于城市家庭,长期处于城乡二元结构不均衡分配下的农村家庭,在资源上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之如“家庭资源稀缺理论”中所说,子女数量增多,会减少父母对单个子女的投入,所以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会产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上的差异。这一点在家庭资源更为紧缺的农业户籍家庭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8. 谈谈独生子女现象

“独生子女”,当代中国的一个普遍而特殊的群体。
“独生子女现象”,当代中国一个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独生子女教育”,当代中国社会、学校、家庭、个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中的长辈们围绕着独根独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材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所以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享有更多更优越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有利条件。比如:父母和社会可以给他们更多的爱抚和关心,能以较多的精力关心他们,使他们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培养多样化的兴趣和爱好,这样便形成了独生子女特有的优点:身体健康、活泼乐观、聪明好学、积极向上、兴趣广泛等。一般说来,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优良的素质,掌握着现代科技知识,擅长运用网络、成长平顺;他们关注自身发展、敢于冒险、富有激情、重视权利。他们更注重规则意识,知识面广,表现出了极好的学习、接纳能力。但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时代、家庭、社会的影响,他们又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
1.“不好协作”:独生子女的心高气盛、好高骛远、目中无人是自我为中心意识的强烈表现。在学习和工作中就表现出缺乏责任心、不尊重伙伴和合作对象,缺乏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2.“不守纪律”: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被无限迁就和放纵,缺乏纪律和约束。在学习中就出现了不愿意接受纪律和制度的约束、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没有组织和集体的观念,娇气、感情脆弱、缺乏心理承受力、不愿意接受批评等现象。
3.“动手能力差”: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被过度包办和代替,其生活的知识和能力相对低下;过度的保护,使其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发育不足”。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应对实际工作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不足和欠缺。独立能力弱、依赖心理强。
情感上、智力上、物质上优裕是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但如果家长不给予正确引导和教育,则会对独生子女发展造成影响和障碍。比如:父母过分溺爱、事事有求必应、明知不对,因怕孩子哭闹、撒泼而无原则地迁就,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就过多地灌输书本知识,使孩子失去爱玩天性,还有家长不注意孩子饮食习惯,吃零食,偏食,致使营养不全面、消化不良,身体不佳,此外,多数父母还没认识到独生子女结伴玩耍的重要性等等诸多不利因素,也形成了独生子女特有的缺点,固执、任性、自私、孤僻、独断专行、事事以我为中心。目前,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已经引起了许多家庭的重视,成功的家庭也不少。但是,目前很苦恼的家庭也不在少数。困难和问题同在,希望和可能并存,喜忧参半,有些事情说也说不清楚,最闹心的还是爸爸妈妈。任性——对抗——伤感——失管——放弃,这种恶性循环常常缠绕着长辈们。鉴于以上情况,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做家长都应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把握分寸,扬长避短,做到恰到好处。下面,我结合教育儿子和学生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摆平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有很多家长爱用“小太阳”、“小皇帝”、“小霸王”字眼来比喻独生子女,这无疑把独生子女放在了一个特殊、不可侵犯的位置,要知道,独生子女不是生来就与非独生子女不同的,孩子间,先天素质差别人人都有,并没有什么特别地方。如果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心理特征上有所不同,那也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条件造成的,而这些差别都是可以改变。
爱孩子,是家长的天性和职责,但不能任意娇宠、不加约束,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核心”,全家人都得围着他打转,自己说一不二,产生目无尊长的特殊观念和优越感,但是也不能对于那些明辨是非能力差、情绪变化无常的孩子施以压制、侮辱和体罚的方式来迫使他们就范,顺从。做为家长首先应该创造一个和谐家庭气氛,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乐趣,然后通过日常生活让孩子深切体会到父母是他们尊敬的长辈也是他们敬爱的老师,更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让孩子养成尊敬长辈、关心家人的病痛和冷暖,乐于为长辈服务,与别人分享食物、用品的良好习惯,使孩子懂得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里的地位,知道每人在家里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养成尊重别人,克制自己,服从全家这个整体的良好意识。我的儿子在他们兄弟五个中排位最小,加之我们是与公婆在一块生活,自然他便成了家中的“小霸王”,记得他两岁半那年,一次,他的哥哥到家来,我随手给侄子从冰箱里拿了一根雪糕,儿子发现了,当即从哥哥手里夺过雪糕,大声嚷:“这是我的雪糕,不让哥哥吃!”爷爷见状顺手把雪糕又拿过来给了我侄子,儿子一看,使出绝招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奶奶说:“算了,孩子还小。”又对我侄子说:“一会儿奶奶给你买一根。你是哥哥,应让着弟弟。” 当时,侄子也很懂事,说:“哥哥不吃了,留给你吃吧!”本来这事到此可以不了了之,可我还是把儿子抱起来,耐心地给他讲:“哥哥把他的最喜爱的书也让你看了,把他的衣服也让你穿了,你到他家他也舍得让你吃东西,为什么你连根雪糕也不让人家吃呢?好吃的大家一起吃才香甜。”儿子一听,想了想,随后主动拿了一根雪糕给了哥哥。从此,侄子一到我家,儿子就会把最好吃的东西拿给哥哥吃。不但如此,每次吃好吃的,儿子都能考虑到家里的人,经常先给爷爷、奶奶吃。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对独生子女进行劳动教育。
由于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宝宝看得都很重,真可谓捧在手时里怕飞,含在嘴里怕化,所有的家务活,多数都是家长包办,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幅漫画: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面对着煤火上烧开了的一壶水张着嘴、瞪着眼,显得手足无措,漫画的下面 有一句话:妈妈,水开啦!这副漫画虽然有些夸张,但从中可以看到普遍的现象:现在独生子女的自理能力相当差,试问: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了的人将来对社会、对国家能贡献出什么呢?将来的社会是进步还是倒退?
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从小锻炼的机会,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能做的事情就让他来做,从洗手帕,洗 袜子到洗衣服,不但洗自己的,还要洗家人的,既锻炼了幼儿动手的能力,又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摆放碗筷到收拾洗涮餐具,教育孩子关心、帮助别人,又能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乐趣,在家中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要让他亲自动手摸一摸,试一试,即使做的不好,也无关紧要,家长应给予支持和鼓励,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第三。给独生子女寻找游戏伙伴。
我是多年代低段学生的老师,我发现现在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往往缺乏相互竞争、忍让、分享食物、玩具的乐趣,时间久了,容易产生孤僻、自私、胆小、不合群等毛病,所以在家庭中为独生子女寻找游戏伙伴是很重要的。
1、让玩具充当孩子中的角色,家长可以赋予玩具的生命,如家长提示:你看那边有辆小汽车在等你呢?娃娃的脸脏了,我们来给她洗一洗吧。小猫饿了,你来给小猫钓一条鱼吧,在家长的启发诱导下,孩子主动被玩具所吸引,不会感到孤僻,认为这些玩具都愿意陪他,都是他的朋友,所以玩具能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
2、鼓励孩子同别人交往,对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会产 生很好很大的影响。比如:走出家门去和伙伴一起玩耍,或邀请伙伴来家玩,让孩子把糖果拿出来和伙伴一起分享,共同做游戏,主动把心爱的玩具让给伙伴玩,游戏中尊重别人的建议,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结束后共同收拾好玩具……,在整个玩的过程中,有仅培养了孩子关心他人相互谦让、活泼开朗的良好品德的个性,而且训练了孩子和自我服务、自我控制能力。
3、家长和孩子共同游戏,家长应该寻求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材料与孩子进行游戏,这样,不但可以增强体质,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而且可以增进家长和孩子间的感情。在游戏当中,家长可以当配角,听从孩子安排,充分发挥孩子的聪明才知,有时,也可以提一些合理的建议,启发引导孩子去思考、创造发明等,有了家长参与,孩子会很高兴和自豪,也使他们游戏因此而更有意义。我经常利用接孩子的路上时间与孩子玩“对句子”游戏。比如,我是小花花,我是小瓜瓜。我会种花,我会种瓜。我教你种花,我教你种瓜。你教我种瓜,你教我种花。我的花红,我的瓜大。这样,在游戏中不但发展了儿子的语言,还发展了儿子的思维。我还把人们深恶痛绝的麻将作为与儿子游戏的玩具,我拿出麻将中的“一筒”对他说:“这像什么?”儿子说:“像太阳。”我说:“你能找到其他的三个太阳吗?”儿子蛮有兴致地找出了其他三块“一筒”。麻将成了训练分类的好学具,分好类以后还可以训练排列,或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我经常利用麻将跟儿子玩捉迷藏游戏,找10块麻将,让他看一会儿,然后闭目,我藏一块让他猜我藏的是什么。开始儿子猜的不是很准,我引导他先分类就能记住,猜的时候一一排除。有了方法后,儿子总能猜对。
总之,未来社会,“独生子女”是社会的主体,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元素。因此,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并将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对独生子女教育的研究,也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是一个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工作,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至关重要的工作。让我们共同祝愿这些独苗苗茁壮成长!

9. 独生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远不如其父母一代吗

独生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远不如其父母一代吗?独生子女这一代人就业比较困难,没有固定工作。也没有固定的收入。所以生活的能力远不如其父母这代人

阅读全文

与独生子女与社会能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修水老年大学 浏览:553
男士养生市场前景怎么样 浏览:327
迁安市老年大学规范化试点 浏览:853
养老保险单位没欠费怎么办 浏览:998
公交司机退休金 浏览:45
佳欣女子养生会馆怎么样 浏览:36
海珠区松鹤养老院 浏览:683
健身教练要体检哪些项目 浏览:329
黑斑长寿 浏览:982
室友女友行李箱孝顺 浏览:357
社区重阳节晚会开场白 浏览:96
公司全员体检交什么体检 浏览:621
九江哪个医院有体检车 浏览:137
孩子绑父母医保卡怎么用 浏览:639
父母离异怎么补办准生证 浏览:446
老年人看的刊物有哪些 浏览:547
铜陵退休人员工资认证 浏览:157
唐山开滦退休职工医保 浏览:112
个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如何办理 浏览:319
临海长寿 浏览: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