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独生子女的孤单有谁懂
我也是独生子女
的确很孤独
爸妈也经常不在家
在家也不太说话
学习几乎紧张到多说几句话的时间都没有
让自己充实起来吧!
你要知道
爸爸妈妈早出晚归也是为了你啊
你说是吧
『贰』 我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了。独生子太毒,没有爱心,大部分独生子都有自言自语的毛病,太可怕了。
你想太多了,这个是看个人的,看家庭环境、教育、社会经历,我就是,别的你不知道,你看我在知道的解答……
孤单,倒是有的,但这也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我反对那些特别宠溺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很多自私、自我的独生子思想,都是被无知的人教育出来的
另外,自言自语不是毛病
『叁』 独生子女的无助和孤单,你们体会过吗
没有,因为我兄弟姐妹好几个,从小我们一起长大,一起玩耍,虽然现在我们都结婚了,但是我们依然关系很好,毕竟亲情大于一切。
『肆』 独生子女的我真孤独
只看该作者 楼主
Madman丶褚小姐 宝宝3岁 扬州市
有多少独生子女觉得自己一个人孤单的。
我和我老公都是独生子女,我还是独孙,别说亲姐妹。我连个堂兄弟姐妹都没。
我和我老公都表示没觉得自己孤单过,同学邻居小伙伴那么多。
当然小时候一直希望自己有个哥哥,可以帮我打架保护我来着。
我反正一个闺女就够了,好多人说独生子女会孤单,真的孤单吗。
很多人说,一个孩子多孤单,或许只是你们觉得孤单吧,做个调查有多少独生子女觉得孤单。
投票选项(妈妈网PC版暂不支持投票,如欲投票,请打开妈妈网app客户端):
1. 独生,不觉得自己一个人孤单
2. 独生,偶尔觉得自己没兄弟孤单。
3. 独生,觉得自己很孤单希望有兄弟
很多人选择生二胎或者劝别人生二胎,都用一个理由,就是“独生子女真的太孤独了,需要给他们生一个兄妹好有个伴”。独身子女并不这么认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从不觉得孤独,想要有玩伴是真的,但是这不是所有孩子的想法么?关于独生子女是否觉得孤独,让我们来听听独生子女们都怎么说。
@比牛还牛
独生子女 没羡慕过有兄弟姐妹的 很享受父母的专属宠爱 因为小时候可以跟邻居家小伙伴们一起玩 所以从来没觉得孤单 。
喝阿华田的孩子
谁说独生子女就孤单了啊啊啊啊啊!独生子女小时候也有小伙伴一起玩的好咩?这是非独的人心里不平衡来安慰自己的理由吧!
EALA
我自己是独身子女,小时候倒也不觉得孤单,反而觉得很幸福啊,因为自己是父母的宝嘛!
一米阳光三寸天堂
我是独生子女,觉得挺好,有兄弟姐妹的话也挺好,但是没多羡慕。我老公也是独生子,没觉得父母老了压力就大,不过我想生两个孩子。哈哈
蓝韵汐之
我是独生女,真没觉得孤单,小时候天天跟邻居小孩野在外面玩,每天都要妈妈到处找我回家吃饭。。。。
小木妹
独生女,只能说下辈子还要做独生的。感觉很好。
波密三月桃花开
我也没有觉得孤单,没有兄弟姐妹但是有堂表兄弟姐妹这些也一起玩。。。。反正我觉得独生很好,和父母之间没有任何芥蒂,都给予彼此全部的爱,以后我也只会生一个。
封小若
我想说,我们根本不孤单。我们从小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关心,有一个院子一个小区的朋友同学。我和我大部分朋友都是独生子女,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孤单。相反的,因为家里只有一个,玩的时候找同学朋友,做作业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性格更有主见,更独立。有想法有主见。所以请不是独生子女的朋友们不要通过想象说我们孤单。我不排除个别独生子女会想要兄弟姐妹,但是大部门独生子女是不觉得孤单的。
也有人说独生子女自私。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独生子女更自我是肯定的,但是自私与非只和家庭教育有关,非独生子女就不见得不自私。我见过很多有分享精神的独生子女,长大工作后认识很多非独生子女相当自私。有的性格使然,有的是过于自我保护。对于自私这点,我觉得与独生、非独生无关,全看家庭教育。
育儿分享说
跟很多人一样,我以前也觉得独生子女真的很孤单。在听过很多独生子女的自我感受后才发现所谓的独生子女孤单,是别人觉得他们孤单,其实他们并不孤单。给因为“独生子女孤单”为借口生二胎的父母们提个醒,根据自己的经济和家庭情况量力而行,如果不能给孩子平等的足够的爱和良好的教育,不管生几个孩子,他们都会觉得孤单,这和是否独生没有任何关系。
『伍』 独生子女太孤独怎么办缺少童年兄弟姐妹的亲情怎么办
看到这样的自问自答,其实,似乎你此刻正受到这些感觉的折腾。不过,多子女的家庭事实上也不会和你所想的那般美好。特别多的实验证实了,在多子女的家庭里,早期的时候,都会存在一种利益之争。这是一种动物的本能反应。我们可以设想,当一个群体里只出生了一个新生命力的时候,所以有关怀所有的资源都会指向这个新生命。由此,在这个新生命成长的某一时期里,他会感觉到无限的美好。但是,这样的时间往往不会超过五年。这是大多数多子家庭的两个孩子之间生产的平均年龄差。如果在低于五年之间,出生了另一个孩子的话,那么,在大孩子与小孩子之间,会发生一些战争。这些战争主要表现在:大孩子敌视小孩子抢走了他的爱,他的资源,他的一切。因此刻的很多资源与来自大人的爱已经转移到新生命之上,因此,事实上,他是非常讨厌这个新孩子的。我曾参与过一个家庭心理咨询,其间,一个小女孩表现得非常地反逆。随着慢慢地了解,才发现:她的小妹妹夺走了她的爱。在小妹妹没有出生之前,她一直是周围的掌上明珠,要天得天,要地得地。但是,随着小妹妹的出生,她发生,一切都变了。大家们的眼光转向了新生儿。所有的爱的都指向了小妹妹。当然,我在这里所选取的是一个拥有双女儿的家庭,是为了避免进行到精神分析理论当中女孩对男孩的一种因为文化原因所导致的厌恶。但是,对于资源的夺取,原来就存在于多子家庭。这是一种本能,并不为本人所知晓。这所以后来会出现一些相亲相爱的局面,更多的,是文化的影响。大文化与小文化的双重影响下,才会决定个体对别人的态度。
我在这里提到大文化与小文化,我相信你能明白其中的意义。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生之恶。第二,生之善。第三,生之中性。无论如何,我都比较同意第一点的观点。这是建立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之上的。试想,一个人生来就善了,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接受文化的教育以纠正引导我们的行为呢?我们之所以对别人表现出善行,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文化的教育。因此,在出生后到青春期之前,事实上,我们已经从家庭这里得到了过多的教育引导。社交这一块也是。我们与一个小朋友交往的过程哪,父母都会告诉我们说:“和小姐姐握握手,和小姐姐亲亲。”之类的。因此,我们才会知道,我们作的哪些行为是可以与别人进行深层交流的,哪些是不能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长期以后,再结合自我的思想,就会形成一种个性。
其实,在这里,大家可能会想着,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他的社交范围太小了,于是他不会交到好友,就此造成了他的性格。事实并非如此。更多的时候,父母的观点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之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是因为在个体形成自我个性的时期里,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的心理特征。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表示出欣赏与赞赏的观点,那么,孩子就会加强这些行为。而如果父母的态度正好相反的话,孩子们就会依从于父母的观点来表达行为。不过,这时候他们是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下的。因为在生活当中,不仅仅是存在着父母的影响,还同时存在着其他人的影响。如果父母的态度时时发生变化,一会说好一会儿说不好的话,孩子简直不知道要如何办才好。他们更容易进行自我否定。而且 ,在此,我想说说关于孩子前期的一些心理状态。
在个性未形之前,孩子们是自我的。我想,这句话大多数人都可以理解。这是因为,在这样的时期里,他们往往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因此,他们完全生活在一个自我的世界里。但是,当他们慢慢长大的时候,发现要遵守 一些规则。这就是理论上常说的:由快乐原则向现实原则过渡。因此,父母与社会的最大的影响便出现在这时期里。而如果,正如我上节提到的那样,如果不能以一种一致的观点来教育孩子的话,会出现非常多的问题。不过,更多的儿童期孤单感,一部分来自家庭,一部分来自于社会。社会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有时候,一些事件的影响也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痛苦与麻烦。而且,孩子的主体感受,往往只是表诉在躯体方面,并不是心理方面。比如:因为某事情,某人物的影响,让孩子感觉到委屈或者是内心痛苦了,但是他们的表诉一般会反应在躯体上,有的是消化不良啊,有的是心口疼啊,有的是头痛啊。总之,表现方式都是以躯体反应为主。而这时的父母带他们去检查的时候,医生也无能为力。是啊,本身身体是没毛病的,又怎么可能会检查出毛病呢?所以,他们的痛苦并不为父母所理解与体会,只能让他们自己承受。但是,非常危险的一点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会自己好起来。这种好起来,并不是如成年人那样自己思考或者在与别人交流当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好起来的。他们往往是将这些影响或者是这些事件所导致的痛苦压抑在内心里,这种压抑,是放在了潜意识里,并不如他们自己所感知。这就会出现:一些孩子老是不知什么原因郁郁无欢, 一些孩子忽然之间改变了性格,不再喜欢社交了。一些孩子则是变得受作恶梦了。但是,无论如何,这些,都是因为过多的情感压抑于内心里。
无论如何,独生子身上所出现的问题,都不是单纯性的面对于社交方面,它来自多方面的影响。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希望回答者不要轻易给出认为是合理的答案,这需要详细地分析。我的建议是:参加家庭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有足够的技巧与办法来找到问题的根源,以便解决问题。之所以推荐采用家庭心理咨询,是因为能够在理解了问题根源的基础之上,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最强有力的支持来帮助他面对自己的问题并且由此来改善他的心态。这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往往,这都是非常值得做的。
我还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家庭的原因还是非常重要的。不过,最后想要说说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的影响:他们身上的问题往往并不存在于意识层面,相反的,正如前面所说的,将其进行了压抑。这种压抑,并不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相反的,它们会伴着他们的一生。更多的,它们都会表现在青春期或者是成年时,这是部分心理问题的前期原因。在分析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太多的心理问题,往往源自于童年期。不过,正如我所说的,一切,只要分析到了,找到原因了,并采用相应的心理手法,是完全可以纠正的。
不过,我的回答好象偏题太多了。那时候感觉到孤单,或者是社交面的劣质,并不是单纯性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 是一个回答就可以包纳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引起一些注意:)当然,咨询师会提供不同的方案,比如说:增加相应的活动之类的。不是单纯性的理论指导。这一点心的话,请不必过于担心。
『陆』 求一篇关于独生子女孤独的文章,以前在《格言》杂志上看的
请给我一个兄弟姐妹
有两个字,还不曾认得,就已经感受过。
那时还是个4岁的小男孩,在院里为争秋千和同龄的孩子打架。因为比对方高壮,很轻易把他按到地上打哭了。等他爬起来,一边哭着朝家中跑一边说,你等着,等我让我哥来打扁你。
起初很不屑,一个人坐在战胜后赢来的秋千上晃晃荡荡。但忽然觉得很难过,为什么他有哥哥,而我没有?
对,就是那一刻,心底涌起一个小小的孩子还不会描述的感受:孤单。
离开秋千一个人回了家,用挂在脖子里的钥匙开了门。
家很大,柜子和冰箱里有充足的零食,玩具放在一个大盒子里,没有人和我争抢。可是没有人争抢的糖吃着并不那么甜蜜,而没有人争抢的玩具,它们分明和我一样孤单,孤单得失去了快乐的意义。
几天后,被我打过的孩子真的领来了他高我一头的哥哥。哥哥轻轻一推,我就坐在了地上。哥哥的手指戳在我的额头上,用很有威严的声音警告我:以后再欺负我弟弟,我打扁你。
我并没有哭,只是坐在地上看着他,又看着旁边曾经被我打哭的此时得意洋洋的小孩,心里有无限渴望,那一刻,我只想要个哥哥。
晚上,不太开心的小孩回去问,妈,为什么我没有哥哥?
得到这样的回答:因为妈妈只能生你一个。
为什么虎子有哥哥?
虎子是我打哭的小孩。
因为虎子的妈妈没有工作,爸爸的工作也是临时的,所以他们偷着多生了一个。
那为什么你不偷着给我生个哥哥……
绕来绕去,妈妈被我很多的为什么问得说不出话。我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最后住了口。
但是那天,我知道了一个词,叫做独生子女,我知道,我,就是一个独生子女。
后来,读了小学,还是不停纠葛那个问题,直到有一天,终于听得懂这样的解释:中国的孩子太多了,如果我不当独生子女就有可能吃不上饭。虎子的爸爸妈妈那样做,是错误的。并且,虎子一直到上学时才有了户口,以前,是个小“黑孩”。
这是个我可以接受的答案。于是很久,不再问那个问题,而且我也知道了,和我一样的孩子很多,非常多,像虎子那样有哥哥的,很少很少。除非小孩子的爸爸妈妈有本事,会生出双胞胎。
没有双胞胎的兄弟姐妹,我有些遗憾。并且知道后,很看不起虎子,看不起他们一家人,觉得他们不爱国。
认了自己的身份,也就认了一个人的成长。当我知道孤单这个词语的时候,和所有独生子女一样,我已经习惯了孤单,不再感觉孤单,学会了玩一个人的游戏,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玩电脑,周末一个人去打篮球,冬天一个人去洗澡,并不需要谁来陪伴。
就这样18岁生日时,独自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父母说,以后不再给我压岁钱。半年后,我考上了大学,独自去了离家几百公里的城市。
同寝室的四个人,三个是独生子女,来自城市,一个来自农村。来自农村的男生叫浩,有个姐姐大他6岁。并且,不是像虎子那样是超生的,浩说,在农村,如果第一个孩子是女孩,是可以再生一个的。但是,即使不是女孩,大多家庭也会再要孩子的,不管怎样,都会要。几乎没有城里那种独生子女。
我们同他开玩笑,说他们是违反计划生育,不爱国。
浩就憨厚地笑笑。
后来知道,浩的家里很穷,他的学费,是早几年就去广东东莞的一家工厂打工的姐姐攒下的。他说,那时候,姐姐学习成绩也特别好,可是她知道如果她考上大学,家里就没有钱供我读书了,所以,她就去打工了……浩说的时候,有点难过。
我们都有点难过。
以后,我常常陪着浩去邮局取浩的姐姐每月寄给他的生活费,比我们少很多的生活费,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陪他去取完钱,他用公用电话给姐姐打电话,用家乡口音很亲昵地喊那一声姐姐时,我都觉得羡慕他,觉得他比我富有很多。
那年年终,浩拿到了奖学金,他拿着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陪他去商场,给他即将嫁人的姐姐买了条大红的羊绒围巾。很贵的围巾,浩买的时候,毫不犹豫。
我在旁边,看他拿着红围巾欢天喜地的样子,被一种久违的孤单感袭击。浩,还有浩的姐姐,他们拥有彼此,真幸福。我想,如果,如果给我一个兄弟姐妹,我宁肯贫穷。
工作后,喜欢上一个女孩。是个极温和极有担待的女子,不像我认识的许多同龄女子那样任性娇气。后来,知道她竟然有个妹妹。
见了同她很像又比她多份活泼任性的妹妹。妹妹警告说,如果你对我姐姐不好,可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小女孩吓唬不了我,我只是诧异,她同我一样的年纪,和妹妹不是双胞胎,也非少数民族,为何她竟然会有妹妹?
问了才知,那时,为了给她生个弟弟妹妹,她的父亲受了处分,母亲为此丢了工作。
干吗非要不可?我不解。
因为,她笑,妈妈怕我太孤单,她说即使有一天她和爸爸不在了,还有亲人陪伴我。只是妹妹淘气,小时候,我总要让着她。好在现在她长大了,又处处护着我……
原来是这样。若是小时候,我一定会说他们不爱国,可是现在,不知怎么,心里就那么佩服她的父母,为了多要一个孩子,事业也丢弃掉。这姐妹俩,自小到大的生活,自然不像我这样的独生子女一样富裕,也许会争抢一块饼干、一个布娃娃,妹妹还要穿姐姐穿小的衣服,为此哭哭闹闹……可是她们成长的一路,都有人陪伴。从不孤单。
真好。如果给我一个兄弟姐妹,我愿意让着他(她),被他(她)欺负。
半年前,妈妈患病住院,而爸爸正在日本学习,没有告诉他。我请了假赶回家照顾妈妈,守在医院,没日没夜。她做完手术的那几天,我瘦掉一圈,疲惫不堪。
那晚,妈妈服过药睡下后,因为太累,我反而睡不着,走出病房,在走廊尽头,碰到三个中年男女正在那里边说着什么边抹眼泪。年纪小些的女子后来哭出了声,然后,三个人就抱在了一起,听年纪略长的男子哽咽着说,以后你们还有我,还有哥呢……
我知道应该离开,却怎么都移动不开脚步,就那样站在那里看着他们三个人抱在一起哭。这种相拥而泣的场面,让我难过却又异常羡慕。如同生活的幸福无人分享,生活中的苦难,也注定没有人分担。有一天,我知道我只能独自去承受人世最最悲苦的告别。握不住任何人的手,也没有肩膀可以依靠。
那样的时候,我知道一个兄弟姐妹,胜过一切。
可是,我没有。
儿童节,在电视画面中看到这样一幕,主持人问一个三四岁模样的小女孩,问她节日最想要的是什么?
抱着布娃娃的小女孩歪着可爱的小脑袋想了想说,我想要妈妈给我生个小妹妹,哄她玩。
然后她点点头,很确定地又说了一遍:我就想要个小妹妹。我叫宝宝,她叫贝贝。
主持人把她和布娃娃一起抱在怀里,没有说话,因为,也许她知道,小女孩的愿望,大抵无法实现。宝宝贝贝一路相陪,只是一个孩子天真的梦想。
画面是孩子们喜欢的喜气洋洋的色彩,而看着小女孩纯真的充满渴望的眼神,我忽然流下泪来。这不是一个过分的愿望,给我一个兄弟姐妹,让我人生的苦与乐不再孤单。让我懂得谦让,懂得爱护,让我得到陪伴,得到依赖——我知道一定有很多很多人,和小女孩一样,和我一样,如果能实现人生的一个愿望,我们,只想要一个兄弟姐妹。
可是,我们注定了无法拥有。
好在,我知道以后,像我这样的独生子女,我们是可以要两个孩子的。我知道至少,我们的下一代,他们不会像我们这样孤单。只是不知他们是否知道,为了他们的不孤单,为了他们可以拥有兄弟姐妹,曾经有一代人,此生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孤单地生活在人世间。
『柒』 独生子女会孤独吗
自从放开二胎政策后,引起了国人的轩然大波,很多人都开始了二胎计划,我身边的很多朋友,有的已经生了,有的在怀孕的路上,有的在计划中,有的还在纠结。对于要二胎的想法大多数人无非是想给老大做伴儿,百年之后,他们互相照应,相亲相爱。或者像可以分担老大的压力,养老的时候轻松点。但是总归都是觉得独生子女很孤单,生个老二给他们做伴儿!
寂寞是在长大后才有的感觉,在小时候可不想有一个弟弟或妹妹,毕竟独生子女有更多私人空间。所以多数独生子女是在长大后有点孤单的。大多数人小时候不觉得,有朋友和同学的陪伴,童年也没有另外的兄弟姐妹与自己争抢。但是长大之后就会感觉很孤独。工作后交心的朋友都有了各自家庭,生活圈孤孤单单是常态,这时就会羡慕他们那些有弟弟妹妹的,因为有人疼,也想过有哥哥。
孩子童年时期,有很多小伙伴会更利于其多方面的发展。如果是独生子女,会略孤独一些,但假如能有很多小伙伴,还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的。但是孤独还不仅仅在于是不是独生子女,更在于家长教育方式。教育得好也可以很健康,而如果在非常不良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哪怕兄妹很多,心理问题也会很大。所以孤单感和成长环境有更大的关系。独生子女也有乐在其中的,他们学会了自己和自己相处,学会了独处,性格也会很开朗喜欢广交朋友。
『捌』 怎样面对独生子女孤单的问题
我也是个独生子,也很孤独,从小到大没哥没姐,都是一个人,导致我性格内向专,朋友少,社属会经验差,不会为人,老是跑别人家玩,看到那些又是哥又是姐的,大哥二哥三姐,又是姐夫哥的,真羡慕他们家里好热闹好气氛,而我一个独生子真是孤独,在家也找不到一个人说话聊天,以后我下一代的话必须生三个。
『玖』 独生子女是不是会很孤独
现在的独生子女并不孤单,我是一个80后,正好赶上计划生育那拨人,家家都是一个孩子,个别有生两个的也是需要缴纳超生罚款的,可以说大多数的80后90后都是独生子女,但是独生子女真的会很孤独吗?我觉得不是的。
一个孤独的人就算走在喧闹的人群中也一样孤独,而我认为人际关系当中并不只有兄弟姐妹之间这一种关系,我们还有父母,我们还有朋友。
兄弟姐妹不是赶走孤独的唯一方式
没有兄弟姐妹并不代表一个人就一定会孤独,因为我们赶走孤独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交朋友,再比如说通过网络来认识更多的人,只要我们保持着一个乐观的心态和温暖的家庭环境是不会孤独的。
『拾』 独生子女都会觉得孤独吗
我觉得独生子女是孤独的,我就是独生子女,看到别人有兄弟姐妹的,都很内是羡慕。别人有兄弟姐容妹的,又羡慕独生子女,总觉得他们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但随着时间的消逝,父母们变老,在集四二一家庭为一体时,要扛起家庭的责任时,恨不得一个人分两个人用。在父母生病时,多么想有个人能和你商量,能帮你换把手。
有很多时候都会觉得力不从心,多希望有一个人能和你分担。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孤军奋战,父母对自己的期盼也不会那么高,毕竟独生子女承载着全家人对自己的希望。
现在的二胎家庭普遍,更是能体现孤独一点。别人家的小孩都是两个一起玩,大的带着小的玩,家里面只有一个宝贝的,就看着别人家的孩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