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80后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未来养老也成为一种问题,该怎么办
以现在的社会状况来看,在生活中的确出现了这一大现象,80后的家庭中大多数处于独生子女。当然,也有很多人在担心未来养老的问题。其实我认为这方面的问题并不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考虑,因为现在的生活状况越来越好,生活水平也是越来越高。相信到最后你们获得的回报也会更加丰富,今天就和大家分析分析,相信会对你们有所帮助:
这种担心我们都能够理解,但是遇到这样的状况也不必太紧张。相信有着国家的帮助,有着侄女的抚养,一定能够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变得更加精彩。现在最重要的是为自己的家庭付出一份力,趁自己还年轻的时候多奋斗奋斗,这样才能够给自己换来更好的晚年生活。
Ⅱ 未来婚姻市场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谁更吃香
其实我觉得未来婚姻市场里面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他们在灰方式谁更有优势的话,我觉得是独生子女在处理家庭关系方面的话,他要是有先天的优势的。也许作为一个独生男来说,他或许不会那么关注家庭的经济状况,但是他们会非常关心未来生活当中男女之间的家庭关系,至少在这方面来说,独生子女家庭里面没有那么多的矛盾,或者说嗯人际关系的处理。
如果你是很有手段的人的话,那么我觉得非独家庭其实是比较适合你的。因为你可能会得到更多的遗产,或者说嗯,养老金或者说你挣得比独生子女还多,当然你的对手如果是一个,很有手段的人的话,那么你可能获得的财产比较少,或者说较多的养老责任,那么这相对于独生子女家庭其实就是很亏的。其实综上所述来说,不管是独生子女家庭或者说非独家庭,其实能做到自己独立,我觉得都是挺吃香的一个。
Ⅲ 在未来,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
55-70岁的父母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身体还健康,如果单纯的在家里养老,老人家很孤独,而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也正处于事业的拼搏期,是没有时间陪他们的;70岁之后的父母,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独生子女可能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是不可能日日陪伴在身边照料老人饮食起居的,如果对方也是独生子女,那么新的家庭要承担4个老人,压力可想而知会有多大!
但是,现在社会在发展,我们其实也要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中国的养老问题。
比如说,目前上海作为走在前沿的养老问题先行者,就针对很多独生子女的养老痛点,提出了养老社区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像是央企太平打造的“梧桐人家”高端养老社区,服务对象包含活力老人和被护理老人,可以提供饮食起居、健康管理、活力文娱等各个层面的服务内容,是老人安享晚年的好去处,也不需要子女过多的亲身参与到父母的养老生活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整个的居住环境特别原生态,有各种房型,里面还有将近100多项适老化设计,真正的从老人的各项需求出发。
有各种活动,能让老人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更像是“私教版”的老年大学。
另外,这个项目地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内,有很丰富的医疗资源,如果有突发情况,可以使老人得到最及时有效的帮助。在养老社区里面,会有健康小屋,对老人的各种慢性疾病进行监控
Ⅳ 未来中国最大的养老问题:独生子女父母如何养老
依靠家庭养老肯定不行,儿女没时间照顾老人,送养老院也不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居家养老,顺便可以帮助子女减轻家庭负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开开心心的安享晚年
Ⅳ 独生子女的老人,将来如何面对养老难题
现在都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了。等到双方的老人都老了以后,觉得以后养老问题的话。噢版,肯定老权的都要去老人院,因为你想呀。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到时候夫妻两个还要照顾子女自己还要上班,哪里有时间照顾双方的老人啊。
Ⅵ 独生子女未来怎么养活4个老人+2个孩子
养四个老人不容易,但是只要有孝心再困难也能过去。如果没有孝心,你有金山银山都没用!
Ⅶ 中国独生子女对未来的作用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学会生存》报告中,有过这样的阐述:“人们日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都解放出来。”“人是在创造活动中并通过创造活动来完善其自身的。”学会创造,成为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
在《简明不列颠网络全书》中对“创造力”解释是:创造力即“创新的能力。所谓创新,可以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完成一项新设计或新方法,或是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等。”“有创造性的人......对各种问题有高度的敏感性。这种人往往很自信、有自主能力;争强好胜,感情外在;智力兴趣广泛;特别表现在乐于去对付各种形式的困难和挑战。”
说到创造力,有的家长或许感到新奇、神秘,似乎创造性离我们很远,事实上,创造力就潜藏在每一个孩子身上。1954年,创造学者E·格林根据文献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形成创造力的十大因素:(1)知识;(2)自学能力;(3)好奇心;(4)观察力;(5)记忆力;(6)理智;(7)怀疑心;(8)想象力;(9)热衷;(10)忍耐力。而这些因素是很容易在孩子身上发现的,至少孩子们都有过好奇心,想象力,关键是我们怎样帮助孩子将这些因素综合成一种能力。
从理论上说,想象力在儿童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然而由于成人认识的偏颇和教育的失误,这种潜能往往被封闭在循规蹈矩于成年人的“好孩子”、“好学生”的“光环”之中,而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
在“独生子女人格调查”中,我们从独生子女自述道德优点和道德缺点中了解到有关独生子女创造性的一般情况:
在所列27项道德优点中,经统计分析归为“创造性”的指标有3项,即这三项指标均与“创造性”有关。其中最令人叹惜的是具有“喜欢发明创造”这一优点的独生子女是最少的,仅有26.3%,排在道德优点的最后一位;表示“爱提问题”的孩子仅有26.8%,排在倒数第二位;具有“勇敢”优点的孩子有38.4%,排在倒数第七位。在道德优点分类中所列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的5个方面中,“创造性”的平均百分比最低,仅为30.5%,与道德优点中选择最多的“社会道德”相差25.9个百分点。
从独生子女自述道德缺点来看,在所列27项道德缺点中,经统计分析归为“创造性”的指标有2项。其中“不爱提问题”的人数最多,有38.8%,排在第一位;“对创造发明不感兴趣”有的27.5%,排在第五位。在道德缺点分类中所列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的8个方面中,“缺少创造性”的平均百分比是最高的,达到33.2%,与道德优点中“创造性”排在最后一位完全吻合。
如果这几个指标能表现创造性的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分析表明,它们能大致说明“创造性”,但我们认为如果有更多的指标说明则更好),那么,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说当今独生子女在创造性方面存在某些缺陷----这样的结果与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形成一种反差。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在孩子创造性培养上出现了障碍?不能不重新认识我们的孩子,认识创造性对于儿童健康成长、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有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创造的启蒙时期,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创造力的发展影响巨大。
举世闻名的德国大诗人歌德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父亲常带他参观各种城市建筑,讲城市历史,讲自己游历的故事。他4岁半时,祖母就送给他一座木偶戏戏院,6岁自己排戏,10岁自己写剧本。母亲也常给他讲故事,讲到关键地方停下来,第二天让小歌德讲,故事该怎样继续,从而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8岁开始,歌德除学德语外,还学法、意、拉丁、希腊语,受过广泛的教育,终于使他成了文学创作的巨匠。爱迪生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成就同他母亲教育有很大关系,他好奇、好问、好实验,几乎把自己当作鸡来孵蛋,给邻居的孩子乱吃泻药,后来终于在母亲的支持下逐渐成长为发明家。伽利略的父亲针对孩子喜欢遇事问个“为什么”的特点,启发他,改变了伽利略原先想当修道士的念头,最后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
杰出人物成材事例告诉我们,孩子的创造潜能靠培养、靠挖掘,尤其是需要家长给他们创造宽松的、适宜他们成长的环境。我们确信,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便不会有歌德这样的文学巨匠和爱迪生、伽利略这样的伟大科学家。
那么,当今社会的家长,为孩子所创造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的教育是怎样的呢?是否有利于孩子创造潜能的开发?
“独生子女人格调查”中,有36.9%的孩子说“我总没有时间玩”。在这些孩子中“喜欢发明创造”的有38.4%,“爱提问题”的有37.2%,而其他孩子“喜欢发明创造”的达到61.6%,“爱提问题”的达到62.8%;调查中有27.3%的孩子说“我想做的事家长总是不让我做”,在这些孩子中“喜欢发明创造”的只有31.4%,而其他孩子“喜欢发明创造”的达到68.6%;调查中有40.4%的孩子说“家长只关心学习成绩”,在这些孩子中“爱提问题”的有40.9%,不足一半。也就是说,在家里如果家长不让孩子玩耍,限制孩子做事,便在很大程度上使孩子失去了孩子自由思考、自己动手的机会,创造潜能的发挥就受到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独生子女读什么课外书,与其创造性也有高相关。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59.8%的独生子女喜欢读“科学幻想故事”,在这些孩子中“喜欢发明创造”的高达76.1%,“爱提问题”的有65.3%;而喜欢读“课外辅导类读物”的独生子女有24.9%,在这些孩子中“喜欢发明创造”的仅有29.2%,“爱提问题”的也只有34.0%。所以,只顾眼前升学需要而读“课外辅导类读物”可能会抑制儿童的创造潜能,而阅读大量的科学幻想故事可能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兴趣。
“人的创造能力,是一种最容易受到文化影响的能力,是最能发展并超越人类自身成就的能力,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和挫伤的能力。”“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5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开发和培育孩子创造力的任务尤为艰巨。在创造活动中,人类才能更加完善,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Ⅷ 独生子女未来将面临哪些压力
独生子女,基本上现在年龄已经到了,20多岁是或者说30多岁。近年龄段的人独生子女是最多的,到现在放开了二胎都是相对相对来说少了一点,我想这里虽然小的时候有着很好的幽默条件,但是长大了,等他们的父母变老的时候,他们也要面临一些难题。
独生子女小的时候绝对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但是慢慢长大了之后,了解到社会的人情冷暖之后就慢慢觉得,其实小的时候还是有一个兄弟姐妹要好一点。虽然有可能小的时候发生一些矛盾,但是等年龄大了,父母年龄也大了,两个人可以演,商量着来照顾父母,谁的时间多一点,谁的经济条件更宽裕一点,相互的体谅,负担也能更小一点,因为每个人都要正常的生活,单纯的,有孝心是不能照顾父母的。
Ⅸ 未来婚姻市场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哪类更吃香为什么
我感觉非独生子女会更加吃香,在计划生育的时候,很多家庭都是一胎,现在,国家放开二胎,很多家庭都会选择再要一个孩子,有的第一孩子挺大了,父母还会再要一个,他们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这不仅仅是给第一个孩子找一个伴,也是为了以后考虑。
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他们从小跟姐姐妹妹一起,他们会学会分享,会知道照顾别人,会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因此,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会选择找那些欧兄弟姐妹的人,因为他们会懂得照顾别人,也能很好地照顾自己的伴侣。
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在找对象时,还是要尽量地选择人,而不是去看她他的家庭,毕竟,能够遇见一个非常疼爱自己的人,也是非常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