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子女父母 > 子女去世父母戴孝

子女去世父母戴孝

发布时间:2020-11-27 18:52:46

㈠ 父母去世后儿女为什么要披麻戴孝

披麻戴孝由孔子所创 父母死后,孝子要披麻戴孝,手拄柳木哭丧棍一路嚎啕大哭,送至坟茔。据说这风俗是孔子留下的,在淮阳一带流传。 相传,孔子是个大孝子。一天早上,他正在陈国(今淮阳)弦歌台上向弟子们讲经,忽然,老家人快马来报:“先生,大事不好,老妇人得紧病过世了!” 这噩耗如同晴天霹雳轰顶,孔子当即昏了过云。他醒过来后,抓了块白麻布当头巾,穿了件白袍当外套,随手拿一条捆书简的麻绳束在腰里,向子路、颜回简单嘱咐一句,就随来人火速往家奔。 孔子到家后,扑到母亲床边跪下大哭。一连几天几夜,他没脱衣,没睡觉,一直啼哭不止。到送葬的时候,他哭得嗓子嘶哑,累得腰疼腿软,但还是要坚持送母亲到坟茔安葬。家人们只好给他找了根柳棍子当拐杖拄着,由一个人搀扶着他去给母亲送葬。一路上,他想着这一去就和母亲幽冥路隔,再无相见的机会了,不由哭得更加撕心裂肺、泣不成声、悲痛欲绝。 孔子是出名的知书达理的大孝子,很受人尊重,所以来帮忙送葬的人很多,人们见孔子为母亲送葬的装束和样子,觉得好奇,就问一位见多识广的老者。老者想了半天,用手捋着尺多长的白胡子慢条斯理地说:“白为素,素为净,净为纯,纯为真。夫子披麻戴孝是要表示他对母亲的一片至纯至真的孝心。他手里的柳木棍叫哭丧棍,是表示父母死后,失去依靠,自己连行走都不方便了,只得拄棍子了。你们看到夫子的鞋后跟没提上,那也有个讲究哩,是说父母的丧事是天下第一要紧的事,急得连鞋跟也顾不上提呢!” 人们觉得老者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孔子披麻戴孝、拄柳木棍子、趿拉鞋子为母亲送葬成了淮阳一带人们效法的对象,并越传越远。久之,都固定为不可更改的殡葬礼仪,一直流传至今。

㈡ 父母去世,子女是否有义务为父母披麻戴孝

看你父亲自己的意思,你叔叔也就吓唬一下你父亲,这样的案件公安、法院都不受理的,你说的问题更是家庭伦理道德问题,你父亲外表刚强,对父母强硬,你怎么知道你父亲背后的故事?你要是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一代人不问两辈事,随他去吧。

㈢ 父母去世了,子女为什么要披麻戴孝

“披麻戴孝”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丧葬礼仪。

作为服饰,绫罗绸缎是华服的衣料。棉麻粗布是缝制穷苦劳工的便装的。

在民间,有不成文的“丑孝”之说。意为丧失至亲,哀伤之至,无心妆容。所以,孝子不仅仅“披麻戴孝”,身穿麻衣,头缠(戴)宣纸白布。其它美化,装饰性的饰品也要暂时摘下,不施脂粉,是为“丑孝”。同时素食,少吃饮,颔首戚眉,轻言寡语,不做欢喜状。孝家路过之处,旁人主动退让,注目,以示关切。

㈣ 老人去逝后子女如何戴孝

在现代社会这样的讲究都已经不是很严格了,不过一般家里直系亲属去世会守孝三年,三年内过年不能见红,也就是不能贴对联什么的。
若老人是高寿去世死的安详的话,在古代讲算是家中幸事,意思是老人走的没有痛苦,算是安度晚年了。下面是守孝的来历:
(一)孝子要怎么样守孝
儒林学案(1)——宰我论礼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④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宰我认为,守丧三年是礼的要求,但是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礼是不断变化的。三年守丧礼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现在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孔子认为,守丧三年并不是礼的要求,而是个人之仁心的要求。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心情是悲痛的,而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追求的是快乐,这与悲痛的心情相矛盾,因此在守丧期间追求快乐,心不会安,而只有痛哭悲伤,内心才会安宁,才能满足幸福。
宰我回应孔子说他自己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内心很安宁,很满足。也就是说,二人对仁心的理解及体会不一样。这样两个也就没有办法交流,因为基本假设不一样。
按照孔子的说法,父母去世,君子的心情是悲痛的,追求享受君子内心会不安。宰我认为“安”,孔子也没有办法,只好说,如果你安,你就去做。言外之意是,孔子不会安,只能行三年之丧礼。
宰我以言行为贤,在这里被孔子判为不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宰我拥有另外一种美德,那就是“诚”,这也就是他之所以为贤的原因。
礼之所以能实行,是因为礼本于人心,本于仁。礼之所以有变动,是因为仁有了变动,在宰我那里,仁礼依然是相互呼应的,故无伪。因此,一年之丧亦为礼。
守孝三年,要守灵堂,不贴对联,不去给别人拜年.不放鞭炮,烧一期时烧金山银山,三期金斗银斗,五期女儿买的五朵花,七期烧船和靠岸树. 百天提前烧纸,头年晚几个烧.

㈤ 在农村,父母去世子女是不是都要披麻戴孝

是的,披麻戴孝涉及到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确立了五服制度,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在丧葬上,中国人忌穿华丽衣服,家庭成员会披麻戴孝,称为「上孝」。孝服的颜色是白、黑、蓝和绿。儿子、媳妇、女儿的关系最亲密,要穿棉制的白色衣裤。戴孝则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则戴在左袖,女的则在右袖。

㈥ 老人过世晚辈戴孝有哪些讲究

据传统,来服丧孝服有辈份之分自,不应弄错:
白布——死者同辈、外亲
麻布——子女儿媳;
萱布——孙侄甥
浅布——曾孙辈
黄布——玄孙辈
红布——直系玄孙(因玄孙为五代子孙,用红色隐含笑丧之义)
成年人头配丧布改成的草箍,小孩戴帽状的包;男性穿草鞋,女性穿布鞋。孝球为男配左腕孝球,女结於发上;而且男子更分白、蓝、青、黄四色,待除灵后依次换色,古时称为「换孝」。及至现今,一切已从简。主要看各地风俗不同,一般分为三天,七天,百天.

孝服尺寸规则每个地方风俗不大相同:
儿子儿媳的孝是一样的,闺女的孝是一样的,其余的亲人是一样的
儿子儿媳的孝:头戴孝冒,头系着6尺白布包头,包头从后边向前绕,把扣子系在脑门上,两边自然下垂;身上披14尺白布,用绳子系上。腿上系白布条。
闺女的孝:不戴孝冒,白布包头也是六尺,直接系在头上活扣系在右边,身上披14尺白布,用绳子系上。腿上系白布条。
其余亲人的孝:男的头戴孝冒,白布包头六尺活扣系在左边,身上一样,腿上不系白布;女的不戴孝冒,直接系白布包头,和闺女一样,但是裤腿不系白布。

㈦ 父亲死后,子女戴孝在哪边

父亲死后,子女戴孝在左臂。
如果是佩戴白花,同样应当在左胸处。
因为左为上,为尊。

㈧ 戴孝有什么禁忌

亲人逝世,戴孝期间有哪些禁忌呢?虽然人们不愿意谈论死亡,但毕竟生老病死是客观存在,谁也躲不过。所以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丧葬习俗禁忌的,以便避开禁忌,遵从习俗。

五、守孝期间,子女忌参加娱乐活动。古时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这三年守孝期间,不可以举行婚嫁之事,也不得举行吉庆之事。古代讲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论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后,都要请假回祖籍守孝,称为“丁忧”。如果官员不回乡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弹劾,受到处分,严重者甚至会永不录用。如果官员在丁忧期间,有嫁娶、生子、分家、作乐等行为,都被视为不孝,也是会受到弹劾的。现代社会,很多人们将守孝时间缩短,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讳子女寻欢作乐。

㈨ 父亲去世女儿戴孝多久

父亲去世,最为女人的戴孝最少为7天,最长为3年;其中主要是以你当地的习俗遵守。
此外,父亲去世,女人戴孝期间还有一定的讲究的,这其中重要些的讲究有:
1、祭品中的供香有一定的讲究的,禁忌使用化学香、劣质香等危害香上给逝者,这是一种不尊重;最好是使用天然香,不仅以示尊重,还是正确的进香方式。这建议到无相铜炉官网一对一定适合的好点的天然香。
2、戴孝期间百日内不理发,是因为“发肤受之于父母”,不理发以表示对逝去父母的深切怀念。
最后,很多人因为戴孝期间运势不好,会佩戴吉祥物,提升自己的运势,这个是对的;但是忌讳随意佩戴。这个可以同时在无相铜炉定的。

阅读全文

与子女去世父母戴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2015年最低退休金 浏览:100
带孩子可以防止老年痴呆吗 浏览:798
如何继承父母的车子 浏览:741
公建民营养老院房租怎么算 浏览:303
朋友50岁生日主持稿 浏览:392
三亚是长寿市区吗 浏览:478
退休工资单 浏览:331
2018年退休金鲁人发文件信息6 浏览:615
养老金公司给缴纳多少 浏览:509
2016养老保险新政策出台 浏览:892
养老保险单位缴纳高怎么体现 浏览:157
祈福敬老院 浏览:859
细雨春风花落时老年大学开学 浏览:202
皖事通上养老保险注销是什么意思 浏览:300
徐州市老年大学在哪里 浏览:136
老年人尿不畅是什么病 浏览:483
雨湖养老院怎么样 浏览:93
脑洞大师之寻找圣诞老人怎么玩 浏览:31
如何做好按摩养生店 浏览:565
50岁以上的男性需要补什么 浏览: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