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疫情情况下,没有健康码老人能畅行吗
最后,希望大家能对老人多一点包容和耐心,遇到没有健康码或者不会使用的老人,可以帮他弄一下或者说明白应该怎么弄,善待老人也是善待自己的长辈们,大家都有老的一天
② 老年人没有手机,出门坐公交车和逛商场、逛公园的时候,怎么扫码呢
针对一些老年人群无智能手机,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如何出示健康码,各地也有不同的做法,具体如下:
浙江绍兴上虞区创新开发了“健康码畅通行”系统,居民可通过本人身份证代替“健康码”,针对一些无智能手机、不会申领“健康码”等问题,可由亲属或社区民警在网上代为申请,待导入系统后,即可凭证通行。
浙江杭州则开通了“市民卡+健康码”系统,在全国率先推出“卡码合一、刷卡读码”模式,在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代办申领健康码之后,他们只需刷一下市民卡,即可显示健康码颜色状态。
广东省的“粤康码”可以保存及打印纸质“粤康码”,具有普通“健康码”的同等效力。
湖南省还通过其电子健康卡微信公众号提供了“扫描验证他人健康码”功能,数据在扫描端更新,因此打印的“健康码”可以长期有效。
此外,一些地方还可以由社区或定点医院出具纸质健康证明,效果等同于“健康码”。例如,在上海、江苏等地,无智能手机的人员,可由住所地社区审核并加盖公章出具健康通行证明,证明有效期为14天。
(2)农村老年人扫码是干什么用扩展阅读
不可忽视老年人
老年人生理健康方面的障碍需要及时干预,生活中的障碍更需要尽力扫除。如今我们进入数字时代,有各种智能设备的助力,生活各个方面都能开启加速度。但是我国还有超过2亿老年人,他们的步伐或许已经慢了下来,但同样值得共享这些“加速度”。
最近媒体一直在关注老年人在疫情防控中遇到的障碍,一个小小的健康码对年轻人来说,填信息截图只要一两分钟,但是却能让一些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寸步难行。很多地方已经在探索应对措施,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场合查验要求不一样,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健康码还要和我们共存很长时间,希望相关部门想得再周全一些,再细致一些,别让数字化成为老年人面前的一道鸿沟。
③ 乘车需扫码,不会使用智能机的老年人就不能乘车了吗
确实如此,很多地方已经把“不会使用智能机”的老年人给“淘汰”了。
在乘车的时候,通过扫码的方式进行支付,可以避免到太多的人体接触,也可以减少细菌的传播。从这个层面考虑的话,乘车扫码有它的好处。但是这样的支付方式,对于一些不会熟练使用智能机的老年人来说就显得比较艰难:他们可能连手机屏幕都看不清楚,更不要说调用支付软件进行扫码支付了。所以才会出现有些地方,强行推动乘车扫码的时候,老年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机扫码支付而大闹公交车的场景。
因此,我们在推行乘车扫码的时候,还需要提供更为可靠、方便的措施,给老年人使用。比如在现金与移动支付都允许,比如针对没有智能机的老年人,办理NFC卡,可以感应打卡乘车等……
④ 老年人不会扫码怎么坐火车
要保障老年人的出行权,火车属于国有资源,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有享用的权利。健康码就是微信的一个应用,教会老年人使用微信就能解决。
第一个情况就是对运用智能手机有困难的老年人,可由家人、社区工作人员、同行人员代为注册申领或生成通行码,老年人带上即可乘车。
第二个情况是如果老年人有智能机,但他不会使用,可以由工作人员来帮助他来查验出行码,另外,我们现在不要求以龙江码作为唯一凭证了,我们现在是双向的,优先使用国务院大数据行程卡。同时,提醒老年人减少不必要的出门,保障自身安全。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对健康老人不要被健康码的形式主义给搞得不能乘车。
1.老年人出门前,多参加培训学习,掌握使用微信对他们不是难事儿。想想解放初期,扫除文盲是多么艰苦的工作,这个比那个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2.车站不能简单粗糙地把没有健康码的健康老人拒之门外,通过帮助办理,以测试体温检查代替等办法,确保不影响老人出行。
3.健康码并不完全能说明健康,也有形式和宣示重视的流程意义,假如某人发烧没有主动报告,而健康码依旧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