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年窦性心动过缓最好如何治疗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临床表现: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一般无症状。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3、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于每分种60PR间期大于0.12秒。 治疗原则: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心电图检查: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钟,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常同时伴随发生窦性心律不齐(即不同PP间期的差异大于0.12s)。 治疗方法 1、对窦性心动过缓者均应注意寻找病因,大多数窦性心动过缓无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必治疗 2、在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率很慢可使心排血量明显下降而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症状明显,此时应使用阿托品(注射或口服),甚至可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1mg加入到5%葡萄糖液500ml中缓慢静滴,应根据心率快慢而调整剂量),以提高心率。亦可口服氨茶碱0.1g,3次/d。 3、对窦房结功能受损所致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心率很慢、症状明显,甚至有晕厥发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需要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突然出现窦性停搏。 4、对器质心脏病伴发窦性心动过缓又合并窦性停搏或较持久反复发作窦房阻滞而又不出现逸搏心律、发生过晕厥或阿-斯综合征、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5、由颅内压增高、药物、胆管阻塞、伤害等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 应首先治疗病因,结合心率缓慢程度以及是否引起心排血量的减少等情况。适当采用提高心率的药物。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可消失。 2、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P波是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P波顺序出现,P波在Ⅰ、Ⅱ、aVF、V3-V5导联中直立,在aVR导联中倒置。 2. 出现P波频率小于60次/分,一般在40~60次/分之间。 3. P-R间期大于0.12秒。窦性心动过缓时T波振幅常偏低,Q-T间期较一般为长,U波有时突出。 4. 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特征还表现在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