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老年人 > 老年人如何学习文化

老年人如何学习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13 03:24:16

老年人该做些什么事,学些什么文化

孙天恩 现今岁骑单车走遍全国跑马拉松40余年两次挑战珠穆朗玛峰担任奥运火炬手

70岁时,他“聊发少年狂”,两次挑战珠穆朗玛峰,虽未登顶,但攀至6900米的海拔也足以让人望尘莫及。据了解,目前吉尼斯世界纪录登顶珠峰年纪最大者为70岁的日本老人三浦雄一郎,“日本老人能登顶,我为什么不可以,我想要代表中国老人站在世界最高峰上。”85岁的孙老现如今梦想依旧未磨灭。

孙老语录:

精神、意志、胆略,三者结合,无往而不胜

有思想,有目标,有灵魂,这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男子汉

我宁愿跌倒在跑道上,我也不愿意躺在病床上

夕阳红,要红出一道亮丽的彩霞,我要烙出一身的傲骨

老孙算是特别的案例,不一定有普遍性,但是老年人一样可以做到精彩生活;

关键是马上开始,学习任何一种手艺也好,其他爱好也好,坚持一段时间,

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的情况下。

有个几年就会成为一个非一般的老头了~加油!

❷ 如何教育老人如何提起老人学习兴趣

一、让老人知道自己需要得到继续教育的意义所在,使其有自主学习的意向。
二、激发老年人再学习的途径:
1.思想发动到位,分层要求,分类促进。
2.树典型,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
3.设平台、打造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平台,彰显他们的价值。

❸ 老年人如何学习好

老年人首先要提高抄对学习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去挖掘尚未开发的智能潜力,克服消极悲观“得过且过”的人生哲学。
其次,要鼓励学习勇气,培养学习乐趣。以学习作为终生的追求目标,只有学习才能使自己最后几步走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勤用脑子,不仅能长寿,而且能弥补过去没有得到的知识。
第三,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要“踮起脚能摘下果子”。以自己原有的程度和专业知识为基础,选择学习目标,量力而行,稳步前进。

老年人学习的主客观条件具备之后,学什么、怎么学,就成为必须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在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里,老年人学习,既能获得新的知识,赶上时代的步伐,又能陶冶情操,消除孤独,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老、中、青学习是有共性的,但老年人学习也有特性:一是老年人用来学习的时间与青少年比,相对来说要短了。二是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从整体上说总是每况愈下。三是老年人学习的目的与青少年不同,它以提高思想陶冶情操为主。因此,老年人学习的目标、学习的进度、学习的方法都有差异,不能“大锅饭”、“清一色”。必须选择好学习的目标,拟定适当的进度。

❹ 老年人应该怎样学习

老年人和年轻人读书本着实用目的有所不同,老年人读书便像一个游客,如沐清风般地林边散步,追求心灵自由。所以,我们老年人读书学习也应该有一些不同于年轻人的方法。

(1)摆正学习心态

老年人看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取得实用价值,这是我们看书前首先要摆正的态度问题。因为没有了更多实用主义的追求,我们才能真正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同时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鉴于此目的,所以我们看书不和别人攀比,只看自己愿意看的。不愿看的坚决不看,白给也不要。别人取得成绩了,我们也能坦然接受,有了这个心态以后,我们老年人才能更好地享受到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选择学习目标

学什么这是前提。学海无边需要选择,老年人必须把有限的精力、时间集中到一个目标上,优化地选择。要对自己的优势劣势、能力的大小、身体的素质做个全面衡量,发挥优势,设计、优化自己的学习目标。

(3)注重培养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不可抑制的动力,它能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兴趣出勤奋,勤奋学习才能出成果。因此,从兴趣入手,选择自己学习的目标。如喜欢诗歌、书法、绘画的老同志,过去因工作忙,空闲时间少,如今可以天天写、日日练,这样一个月可以等于过去几年乃至十几年。

(4)立足现有基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年人以往职业不同,基础各异。选择学习目标,最好在原有职业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因为长期从事某一行业、某种技术工作,这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轻车熟路,易见成效。

对同一或相近领域的知识,进一步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研究,不断深化,开拓前进,才有可能取得成就。

(5)寻找合适方法

“怎样学”,是个方法问题。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学习不讲究方法不行。犹如过河,方法则似架桥、乘舟,没有它无法抵达“彼岸”。在确立了学习目标,下定了决心之后,必须要有适合老年人学习的方法。

例如我们已经看过很多书了,有的书没有必要从头至尾细看一遍了,所以只看头尾,有的书掐头去尾只看中间,5分钟决定取舍。正如鲁迅的“随便翻翻”,“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不用心,不费力,拿来做消遣。犹如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6)选择合适读物

合适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因为不上班了,没有业务工作了,所以没有因业务需要必读的书,只选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即可。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有益于身心健康,提高读书兴趣,利于坚持读书习惯的养成。

二是读名人的书,读经典的书,读好书,读篇幅短的书。老年人体力精力有限,视力也有所减弱,所以要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有所选择的读些名人的书、经典书、好书、篇幅短的书。

例如大部分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名人散文书籍,因为散文文章短,语言美,所以我们很爱看。也可在网上找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和书看看。

(7)保持持之以恒

做事贵在有恒,读书学习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要坚持经常读书,天天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鲁迅是个“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典范,他一生中的著作、译著和书信,总数达700万字,直至临终前两天,还在写《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他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是老年人学习的榜样。

因此,日常生活中,无论忙闲,我们尽量都要看几页书,有几本书就放在床头,随时可以翻阅,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❺ 浅谈老年人如何学习书法艺术

李国祥 一.书法与书法艺术 1、什么叫书法(写字) 书法是指汉字书写的法则,学习书法首要的是掌握其写字的规律和技巧,从而把字写得正确、清楚、整齐,进而写得熟练,美观。 2、什么叫书法艺术 书法是有一定原则和规律的并带有一定的技术性,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一种书法形式(属适用性艺术).书法艺术是运用审美的法则,在写字的基础上加以升华的艺术,并具有很强的欣赏价值和审美价值.鲁迅先生说:"书法艺术是高级艺术". 3、书法艺术为什么美 这种美主要是因为书写工具是用动物毛制成的毛笔,笔锋柔软富有弹性,它使书法获得了艺术必须讲究变化的基础,再有就是汉字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这就使书法具备了艺术必须源于生活和自然,艺术必须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条件.因而,书法艺术也正是以丰富的表现手法,在作者的思维指导下创造其美的. 艺术贵在变化、贵在个性。而书法艺术和其它艺术又有其不同之处,书法艺术,由于它的色彩极为简单,白色的纸和黑色的墨。因此,变化就比较困难。有了变化,才能使其获得艺术的魅力。这种变化一则依靠书体的变化,如甲骨文、钟鼎、小篆、隶、楷、行、草诸体;另外也依靠书法家风格的变化,同是一种书体,由于作者经历、文学修养等的不同,所书效果也各异,“兵无常阵,字无定形”。但从根本上来说,书法艺术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点画、线条的变化上。书法就是通过点画的粗细、浓淡、断续、向背等等的变化来反映作者的审美情趣的。书法能以有限的点画而致无穷的变化;正是从线条的变化中获得了生命力。 4、书法艺术的历史地位 我国历史上都非常重视书法,有秦朝程邈在狱中创隶书被释放并委以御史的典故。在历史上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唐代书法地位最高,它创立了"书学"。"书学"是唐代最高学府(国子学、太学、律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六学之一."书学以专门培养书法高级人才,并把书法列入取仕、官制之中,以后各朝代都有不同程度的重视。 到了现代,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的重视、群众的热情参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复兴使我国的书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①书法艺术院校及书法学科的建立; ②书法艺术报刊不断增多; ③以政府的名义举办书法艺术比赛、展览; ④出国搞书法艺术交流、讲学的活动日益增多; ⑤学习汉字和书法的外国人越来越多; ⑥书法家追求艺术的自觉意识增强。二.书体、朝代及代表性书法家 1、甲骨文。出现在商、周时代,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人骨上用以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甲骨文是我国书法艺术的发端。 2、篆书。出现在周、春秋战国以及秦代。分大篆、小篆,代表书家有李斯。 3、隶书。出现在秦,成熟在东汉,隶书又叫"分书"。相传为程邈所创。(实际程邈只不过收集整理而已)。 4、楷书。东汉形成,高峰期是唐代,由隶书演化为楷书,相传是王次仲所创。代表书家有唐代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 5、行书.晋代顶盛,相传是东汉刘德升所创,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书写流畅迅捷而又易于辨认,婉约妍美而通俗畅达,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及审美价值。至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代表书家有晋王羲之,唐颜真卿,宋米芾、苏轼、黄庭坚,元赵孟頫,明祝允明、黄道周、王铎,清何绍基等。 6、草书。出现在汉代,相传是东汉大书法家张芝所创,他取法于杜操、崔瑗的章草而创草书(又称今草)。以后各朝代的代表书家有唐代的张旭、怀素,宋代的黄庭坚,明代的王铎,现代的毛泽东、林散之等。 7、魏碑.北魏时代,主要集中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造像石刻。魏碑是在汉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它风格独特,笔法厚重刚健,结构宽博严谨,气度高逸宕放,具有鲜明的美学标志。代表书家有清邓石如,近代康有为,现代有肖闲、孙伯翔等。三、怎样学习书法 1、老年人学习书法的意义:老年人学习书法可以锻炼意志、培养情操、提高修养、激发爱国热情、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体有四个方面的益处。 ①锻炼身体、战胜疾病。 ②陶冶情操、延年益寿。 ③生活充实、老有所乐。 ④弘扬书艺、老有所为。 2、什么叫"文房四宝":我们一般把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 3、怎样选择"文房四宝":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书也要讲究工具的选择。 ①笔(毛笔)。毛笔的种类很多,可分硬,软,兼毫三种。 毛笔中最有代表性的珍品要算湖笔(浙江吴兴县的善琏镇,旧属湖州府,因而得名)。还有现在上海的周虎成、安徽泾县的三牌毛笔都比较好。我们选择毛笔,并不一定讲求牌号,一般来说要具备圆,齐,尖,健就可以了。 ②墨。常见的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松烟墨,二类是油烟墨,三类是松油墨。 平时练字,用墨不必过于讲究,用一般的墨汁就可以了。现在市面上有现成的墨汁卖,较好的有"一得阁","曹素功",还有"中华墨汁",都可以搞创作用。 ③纸(宣纸)。宣纸可分生,熟和半生半熟三种。以安徽宣城出厂的宣纸而得名,现在最好的宣纸是"红星牌"。宣纸的特点是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书写后墨的层次清晰,着笔深固,便于长期保存。有”纸中之王“之美誉。初学练字,用纸不必太考究。一般用毛边纸就可以了。 ④砚(砚台、砚池、面田或者墨海)。是磨墨不可缺少的工具。砚的品类繁多,著名的有广东肇庆端溪出产的端砚,安徽歙县出产的歙砚以及山东的鲁砚,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石质坚润细腻,但腻而不滑,坚而不燥,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平时我们练字可以用杯子,盘子装墨,不必讲究。 除此之外,学习书法还必须备有其他的辅助工具,如毛毡,笔架,笔筒,笔帘,压条,印泥,印章等。 4、初学从何入手:没有具体规定,因人喜好而异,最好从楷书入手为宜。 5、怎样选帖:几千年来我们祖先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碑帖,因此初学者如何选帖确成了首要问题。我认为应该注意"选墨迹,依情性,择善本,守一帖,旁其他"(统称十五字选帖法)。 6、怎样临摹:学习书法,首先必须临摹。临有对临,背临,意临等。摹有双钩(描红),摹写。古人说:"临易得形态,摹易得位子"。最好是临摹并施,心眼同到为最好。 7、怎样执笔:采用五字诀执笔法,擫、压、钩、格、抵。执笔要五指其力,要做到"指实掌虚",执笔还有,枕腕,提腕,悬肘之分,还有坐,站之分,我认为还是采用悬肘站立写字为好。 8、怎样运笔(用笔,行笔):用笔的方法,前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了不少的经验,总之是方,圆两大类。即:起笔、行笔、收笔、提笔、按笔、换笔、挫笔、拖笔、战笔、抢笔、衄笔、绞笔、折笔、转锋、折锋、中锋、侧锋、露锋、逆锋等,具体不一一论述。总之是要方圆互用,中侧兼施。四、学习书法应注意的几点 1、老年人学习书法的优势和不足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优势是:①有时间,②有经历,③有恒心,④有毅力,⑤没压力,⑥能吃苦,⑦经济条件也较好。 不足是:①信心不足,②精力不足,③动力不足,④视力不足,⑤记力不足。 2、树立信心,持之以恒 学习书法要发扬优势,克服不足。要学好书法,最重要的是信心,恒心。"熟能生巧,勤能补拙"。 3、要重视字外功的修养 各种知识之间,彼此是紧密相联的,要写好字单靠字内的功夫是不够的,还应当重视字外的修养。 4、解放思想,大胆创造 周恩来总理说:"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用跟踪的办法是不能超越别人的"。从历史上看,书法艺术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地演变革新。因此,我们一定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胆创造,为自己的有生之年过得更充实,更乐观,更辉煌,为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书法艺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二零零四年九月二十四日于宜章玉溪庐

❻ 如何丰富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读书。阅读真的是战胜孤独寂寞最好的法宝,经常看书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素质、眼界、价值观,还能让自己认识更多的地方和风俗民情,有些老人身体不太好,去不了太远的地方,就可以通过书籍了解这个世界。

2/11
看报纸。家里订上几份报纸,本地报或者新闻报、人民报之类的,根据自己的喜好,还有爱看娱乐报的。每天看看报纸,可以把感兴趣的新闻,或者有意义的,剪下来做成粘贴报。

3/11
运动健身。老人年龄大了,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更应该多锻炼身体。早起晨练,走上几圈或者慢跑,打打太极拳之类的都行,晚上吃完饭下楼散散步,既放松了心情,也锻炼了身体。

4/11
参加老年大学。现在每个城市都有那种老年大学,可以让老人们再回到课堂上,学一些画画,书法,插花,烹饪之类的兴趣课。我认识一个老奶奶六十八了,学了两年的画,画出来的一幅牡丹特别漂亮,在当地的书画界也是小有名气,这不但让老人有事可做,也很有成就感。

5/11
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有很多的社区会定时举办很多活动,比如:茶话会,家庭小窍门展示比赛,包饺子大赛,朗诵赛等等,还有的会在中秋、国庆、春节这些大型节日的时候,举办晚会。老年人应该积极参与进去,和大家一起筹备、排练。

6/11
跳广场舞。现在中国的广场舞大妈整个世界都知道了,可见广场舞的魅力有多大。跳广场舞不仅锻炼身体,在记那些动作的时候也锻炼了脑袋思维能力,同时也会交很多的朋友,让自己不再孤单寂寞。

7/11
买菜、超市购物。有很多超市在周六日的时候会搞一些活动,比如鸡蛋比市场上便宜七八毛钱,促销某种商品六折等,很多老人起得很早就去排队。其实也不见得他们就是为了省那几个钱,只是起得很早也没事做,去排队购物还能得到实惠,几个街坊一起去,还能说说笑笑,回来的路上检验一下自己的收获,很开心呢。

8/11
旅游。很多老年人加入驴友的行列,如果身体还不错的,可以全国各地去玩玩,有条件的还能去国外玩,要是身体不太好的老年人们,坐公交车在本地景点玩玩也是一件美事。

10/11
上网。现在的网络太发达了,连家里的小孩子都会上网聊天、看视频,所以老年人学会上网,就能从网上感知整个世界,看看新闻、电视剧,孩子在外地工作的还能通过视频跟父母聊聊天

❼ 老年人怎样学习

1.培养爱好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发现,退休后的生活依旧五彩缤纷可延寿7.5年。研究者指出,老人应多给自己的晚年生活找点儿乐子,培养一些兴趣。北京市老年心理研究所所长韩布新告诉记者,一项针对全国老年人文化生活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普遍存在缺乏情趣的现象,这对退休后的生活十分不利,老人容易萎靡,也更容易衰老。他提醒,年纪大了,不等于一切趋于停滞。为了预防老年抑郁症,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即便退休前没有特殊爱好,退休后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些。写字作画,既陶冶情操,也可锻炼身体;种花养鸟也是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跳舞、气功、下棋、垂钓等都能增进身体健康。另外,退休生活可能长达几十年,如果只有一种情趣,时间长了也无聊。因此,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文化情趣,并争取创造更多爱好,情趣越丰富对身心越有益。

2.学习新事物
大多老人守旧、固执,这种性格不利于健康长寿,老人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主动去学习和适应新事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好奇心”是一种探究行为。有求知欲、想了解外部世界,这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国外有研究证明,有“好奇心”的老人更长寿。一方面,学习能促进大脑的使用,延缓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学习新东西能帮老人加强人际交往,增强幸福感和生存的价值。美国抗衰老专家菲利普·莫伊勒指出,老人应该多给自己设置困难,如果总是做一些得心应手的事,大脑学习机制就容易停滞不前,可以尝试学电脑、摄影等比较复杂且需要动脑子的新事物。

❽ 32岁的老年人,没有文化学点什么比较好

写作吧!无论什么时候,写作都不算晚。而且它没有门槛、年龄、学历的限制。你只要以笔为刃,记录生活就可以了。没事就给各大杂志、公众号、文学网投稿,说不定还能出书呢!加油,下一次的诺贝尔文学奖,我相信是中国的。

❾ 老年人可以学习的文化活动有哪些

老年人可以到老年学校去学习的呀
学费是比较少的,琴棋书画这些都是有的
按照兴趣报名就可以了

阅读全文

与老年人如何学习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碚区石坝敬老院图片 浏览:943
50岁中年编织短袖 浏览:171
老年人缺爱如何补救 浏览:531
农村养老保险补缴哪个档合算 浏览:66
养老保险59还能交吗 浏览:50
什么事儿都父母优先 浏览:165
80老年人饭怎么做 浏览:702
小学班级九九重阳节活动方案 浏览:131
养老保险查询山东 浏览:3
父母的父可以组成什么字 浏览:505
长寿区菩提村委会电话多少 浏览:952
老年人补钙的最好办法 浏览:544
泰诺制药的体检项目有哪些 浏览:9
城镇居民每月能领多少钱养老金 浏览:895
2015重庆教师退休工资如何调整 浏览:521
人生养老保险去哪交怎么交 浏览:380
2015重阳节适合搬家吗 浏览:602
长寿村天罡 浏览:263
眉山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比列 浏览:832
重阳节溯源大猜 浏览: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