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温度降低,新陈代谢会减慢,那是不是一定条件下人的温度降低,就可以长寿!!!!
话是这么说,但是寿命虽然延长了,人的反应却变慢了,就是说,我们感觉上仍然是活了原来那么长。并且,由于新陈代谢减慢了,我们的适应能力也会随之降低。
2. 是不是会冬眠的动物都会长寿
不是
没有根据
冬眠(英语:Hibernation),也叫“冬蛰”。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冬眠,是一些异温动物(一些冬眠哺乳类与鸟类)和变温动物在寒冷冬季时其体温可降低到接近环境温度(几乎到0℃),全身呈麻痹状态,在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或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其他刺激下,其体温可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冬眠,是变温动物在寒冷的冬天避开食物匮乏的一个“法宝”。冬天一到,刺猬就缩进泥洞里,蜷着身子,不食不动,它几乎不怎么呼吸,心跳也慢得出奇,每分钟只跳10~20次。如果把它浸到水里,半小时也死不了,可是当一只醒着的刺猬浸在水里2~3分钟后,就会被淹死,这是为什么呢?
冬眠时,动物的神经已经进入麻痹状态。有人曾用蜜蜂进行试验,当气温在7~9℃时,蜜蜂翅和足就停止了活动,但轻轻触动它时,它的翅和足还能微微抖动;当气温下降到4~6℃时,再触动它却没有丝毫反应,显然它已进入了深沉的麻痹状态;当气温下降到0.5℃时,它则进入更深沉的睡眠状态。由此可见,冬眠时神经的麻痹深度是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另外,冬眠时,动物体温显著下降。据研究,黄鼠在130个昼夜的冬眠时间中,共放出70卡热量,但冬眠过后的13.7个昼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热量。一般来说,动物在冬眠过程中,每昼夜只能放出0.5卡热量,但在它苏醒后,兴奋的时候,每昼夜则能放出42卡热量。由此可见,冬眠动物体温下降时,机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变得非常缓慢,所以仅仅能维持它的生命。
(2)低体温长寿扩展阅读:
冬眠动物
地球上可控制自己体温的动物,称为恒温动物。可因环境温度改变而调节体温的动物,称为变温性动物,这些变温动物在冬天寒冷时,体温随着下降,而活动也跟着停止,此时体内对能量的消耗也随着减少,如此在不吃食物的状态下也能维持生命。
“冬眠”的种类分为3种,第一种为蛇及蛙等两栖爬虫类的冬眠,其体温与周围环境配合,如环境温度下降则体温跟着下降而进入冬眠状态,己无法进行调节。
第二种为松鼠等动物其体温于平时保持恒温性,在进行冬眠时,可将自己体温下降到接近环境周围之温度,但为了避免体液在0℃以下结冻,其体温维持在5℃之间。
第三种为熊类,熊在冬眠时其体温只下降几度,但能长时间不进食而呈睡眠状态,在严谨的分类下应该是近于睡眠和冬眠之间。冬眠的哺乳类动物与人类身体构造上一定有什么不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两者器官和组织没有差异性,只不过是冬眠的哺乳动物能够利用特殊因子来控制神经荷尔蒙系统调节器官的代谢状态,如果能找到这种控制的遗传因子,将来人类或其他动物进行冬眠也不无可能性。在天气温暖的地区,动物的冬眠时间应该很短暂,尤其是动物园内属于可冬眠性的动物在保温及避寒的设施下于冬天还是能活动自如的。
故而,归纳起来,哺乳纲的冬眠动物有啮齿目的极地松鼠、栗鼠、欧洲睡鼠、金仓鼠,食肉目的熊,翼手目的蝙蝠,猬形目的刺猬,非哺乳的冬眠动物有两栖纲的青蛙和爬行纲的蛇和乌龟,冬天也找不到节肢动物门中的如蝎子一类的物种。
3. 体温低的 人是 怕冷还是怕热
因为组成==人体的细胞需要用水来维持。
水是构成一切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均以水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人可数天无食,不可一天无水,所以,水是生命之源泉,水也是人类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
人的体重约50%~70%是水分。含水量随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的不同而异。脑组织大约含85%的水,血液大约含有90%的水,水是人体细胞和体液的主要组分。体内的水分主要与蛋白质,脂类或碳水化合物相结合,形成胶体状态。人体总水量中约50%是细胞内液,其余50%为细胞外液包括细胞间液、血浆,维持着身体内环境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水是吸收营养、输送营养物质的介质,又是排泄废物的载体,人通过水在体内的循环完成着新陈代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水还具有人体散热,调节体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等等作用,它对人类生命至关重要,如果失水达10%~20%,就会危及生命。所以说,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正常人每天从饮食和饮水中摄取的水分,成年人大约为2500毫升/日,摄入水量的多少一般应与人体每日排出水量平衡。例如成==人每日尿量平均约1500毫升,皮肤和呼吸道排出约800毫升,粪便100~200毫升,总计约2500毫升。
因此正常人每天除吃饭以外还需要喝1500毫升左右的水,大约6~8杯水才能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4. 你的健康饮食理念是什么
健康饮食习惯,总结五点:
1、【多喝水】每天要喝八杯水,早起第一杯温水很重要,清宿便回,清肠胃,答睡前三小时前喝一杯温水,保证睡眠时水量所需,防止提前加速衰老;
2、【多吃水果和蔬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和人体所需营养,不同的蔬果会带来不同的营养供给,满足人体代谢,增强抵抗力,缓解皮肤衰老;
3、【少吃油腻食物】油腻食品会给人体带来大量的脂肪堆积,易产生面部油皮等情况,对皮肤造成巨大的伤害,同时也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少吃多餐】切勿暴饮暴食,做到少吃多餐,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热量较高,对代谢造成一定压力,且容易发胖,每餐保持七分饱,有助于身心健康;
5、【多吃粗粮】粗粮中含有较多粗纤维,对排便清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粗粮有助于人体消化,对想要保持身材得人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
健康饮食
5. 体温低的人更长寿吗
美国科学家发现,用安全的办法使动物体温略微降低,有助于其长寿,且这一研究成果可能同样作用于人体,令人增寿7到8年。
之前有不少研究证明,限制饮食可以使实验鼠等多种哺乳动物的寿命显著延长,动物的体温也会略微降低。但人们并不清楚,体温略低是寿命延长的原因之一,并以为人体此时出现体温降低是因为热量摄入减少造成的结果。哺乳动物是温血动物,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都会将自身体温保持在一定水平,因此很难检验体温对哺乳动物寿命的影响。
然而,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基因手段,成功地“欺骗”实验鼠的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将身体其他部位温度调低0.3 摄氏度到0.5摄氏度。经过这种处理的雌鼠预期寿命比普通鼠长20%,雄鼠的寿命则延长了12%,而且它们在老年时显得非常健康。
“小白鼠被延长的寿命相当于人类多活七八年。”科学家说。
科学家还认为,限制饮食导致寿命延长,可能应部分归功于体温下降。较低的体温使机体新陈代谢放缓,可能减少了有害副产品,如自由基的产生。如果类似的基因手段可用于安全地降低人体温度,那么可能使人无须节食就可活得更久。
但是如果36.5摄氏度的确更有利于人类个体生存,为什么进化过程选择了37摄氏度呢?科学家对此解释说,体温略低带来的好处,可能是在生育期结束之后的中老年才体现出来,没有繁殖优势。此外,较低体温也可能对健康有一些尚不为人知的不利影响。
6. 健康长寿,有什么保养秘诀
想要健康长寿,首先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俗话说知足常乐。
其次,想要健康长寿在饮专食上要注意多吃属蔬菜水果少吃动物内脏,少吃猪肉多吃牛羊肉
最后,想要健康长寿还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喝酒。最好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但不要剧烈。比如散步,慢跑等。
7. 长寿,那么,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36.5-37度
8. 正常的时候,体温偏低的人,会相对长寿一点,那体温偏高的人,是不是比较短命啊
不是的,人类的生命与体温高低没什么大关系。有很多原因,比如:版.遗传、生活习惯、.自身权体质、心情(豁达,忧郁).居住环境、自我保养 体温低也可以长寿一点,但不是体温高的人就短命,体温高的人又正常的生命,而体温低的人则较长一些
9. 如何饮食才是对身体健康有利
我们大家知道,现在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所以这也造成了,有很大一部分人饮食不太规律。他们大多数有的可能是因为没时间,也有的可能是懒惰,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对于早餐不太重视。以为吃也行,不吃也行。
所以总而言之,科学规律的饮食对我们的健康是极为有利的,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