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有的父母喜歡用親情綁架的方式控制子女
一般不叫控制,有目的性的才叫控制。比如你家兩個,你是不受寵的,家人用親情道德綁架內你,叫做控制容。有沒有被人控制,看幾點,在與家人對話後有沒有覺得非常愧疚,有沒有不自覺的跟別人比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還有一點,家人是自己最大的生活圈子,每天都糾纏不清,哪怕相隔萬里。有一點,那都是被控制了
❷ 父母為什麼總會用孝順來道德綁架子女
孝敬父母本身沒問題,甚至是優良美德,但同時孝順確實被很多人拿來當做道德綁架的武器。中國的父母很多沒有邊界意識,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無視兒女擁有獨立人格的事實,肆意干涉兒女私人生活空間,強加自己的意願。這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為一旦遭到反對,反對者就會被冠以不孝順的罪名大加鞭笞。所以,孝順這個詞沒有罪,真正毀了孝道的,是濫用孝順要求別人,指責別人的人。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對於「道德綁架」的理解,社會觀點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分別代表了「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
所謂的「道德綁架」,可能是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補充內容:其實不是聖人的標准,聖人也不一定掏錢救助所有有困難的人,應該說用是超乎人類和說話人自己的標准,去要求別人,如果做不到,就算是他眼中不道德的行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
比如,要求一個軍人捨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要求一個富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這盡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這並非他的道德義務;要求一個人代表團體去隨機抽獎,如果抽不到就是損害了團體利益就要受譴責,這同樣是道德綁架。「道德綁架」之所以發生,除去人的精神結構不談,根源就是道德判斷的邏輯混亂。
觀點一(保守主義):但是,如果一個人連道德底線都沒達到,連道德義務都沒盡到,用道德底線的標准、盡道德義務的要求對他進行道德判斷就不僅不是道德綁架,相反是在捍衛作為一種「公共善」的道德。
觀點二(自由主義):「道德」一詞的存在,目的在於個人的修身養性與精神發展,並進而形成群體性的「寬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於並高於法律,沒有任何強制性和規范性,是一種對模糊的「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紮根於人的本性之中。
且不論社會對「道德底線」和「道德臨界點」的所在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線」 一詞本身概念極其模糊,哪怕一個人跨越了「道德底線」,但凡他的行為還在法律范疇允許之內,其行為就可以被接納和理解。僅有對逾越法律底線的行為,社會才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其行為為「錯誤」。
但在一般情況下用「個人道德標准」或是毫無明確定性的所謂的「社會道德標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線論」對沒有違背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對「不給老弱病殘讓座」進行批判),從根本上即是「道德綁架」。所以,正因為「道德」本身並不存在「義務」屬性,「道德義務」一詞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本身不應存在。
❸ 父母有哪些以愛為名義的道德綁架
和哥哥相差兩歲。哥哥一直沒有談對象,也沒有相親,沒有結婚的目標, 就要求我不能在哥哥結婚之前談對象。不然我先結婚了,哥哥結婚就困難了。
❹ 父母以孝順的名義逼婚,屬於道德綁架嗎
是
今年春節,不少網友吐槽被逼相親。昨天的兩會會場,談到「逼婚」這個話題,這些多數為人父母的委員們也認為,孩子應該理解父母的心情,不要一味標榜獨身主義,以『剩』為榮。同時,父母也不要以傳統觀念、道德綁架兒女婚姻,不要逼婚。
嘴上雖然不說心裡也希望孩子重視
省政協委員夏月星說,很多年輕人受到城市文化的熏陶,對晚婚晚育,婚姻質量更為認可,但他們的父母大部分卻還抱有比較傳統的婚姻觀。「每個父母都關心孩子,希望他們能擁有幸福的家庭,催也在情理之中。 」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父母也應該體諒孩子的不易。 」夏月星說:「如今城市在飛速發展,戀愛成本、溝通成本、思維觀念都與原先不同,遲點生育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所以父母不用過於擔心。 」
同時廣大青年應該理解父母的心情,要與父母積極溝通,父母也要多給予包容。
別以道德綁架婚姻也別以「剩」為榮
「如今剩女相對較多,也是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標志。但如果一味標榜獨身主義,以『剩』為榮,卻並非正確的選擇,更傷害了父母的心,但這也不是要以道德綁架婚姻。 」省政協委員何宗文說。
結婚這事,男方的家長顯然要淡定些,省政協委員、合肥一中校長陳棟說,孩子結婚的事最好是順其自然,父母只要在關鍵問題上提醒提醒即可。對於現代年輕人的擇偶問題,陳棟認為要正確看待婚姻:「我就開玩笑跟學生們說過,男同學你們未來的老婆基本都還在初中呢,女孩們未來的老公也許都上大學了。 」
❺ 為何直到現在,還有人覺得「孝順」在中國的一種道德綁架
因為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孝順”為名義的道德綁架。問題不在於有人覺得孝順是一種道德綁架,問題在於有人以偏概全,認為所有的孝順都是道德綁架,同樣,也有人以偏概全,認為所有的孝順都是理所應當的,都不是道德綁架,這兩種說法都是錯誤的,或者說都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區別。真正的社會中,所謂的“孝順”應該是一種“反饋”,是我呱呱墜地,你施我於恩,我報你於情。而不是現代很多人口中的那種“我生下了你,把你養大,就是對你好,就是對你有恩,你就得聽我的。”
我在小時候玩鬧的時候,你一邊看書一邊淡淡教育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有人無理取鬧的時候,你淡然講理,然後告訴我“有理走遍天下”。而不是你在自己打牌、刷手機,然後教育我該多看書。不是你遇到問題只會吼,卻要我去講所謂的理。真正的孝順是在你做到這一切的時候,到你晚年的時候,你培育長大的孩子,用你以書和理育大的人兒,把這些反饋給了你。
你吼這個世界,卻要我待世界以溫柔,這就是綁架。
❻ 為什麼說孝順是一種道德綁架,這種說法會不會成為有些人不贍養父母的借口
中國的孝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快發展成為愚孝了,這是很不好的發展趨勢。究其根本,就是一種道德綁架。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你的父母撫養了你,所以你必須留下來照顧他們,你不能去大城市追尋自己的夢想,因為父母需要你。這樣的話我相信每個年輕人都聽到過,我也是。在大學畢業的時候我想去大城市闖一闖,但是我們家只有我一個孩子,所以理所當然的不被父母同意。再到快要結婚的時候,我的婚姻似乎成為了父母的,在他們的口中我要為了他們盡快結婚。
再有就是看到的很多因為贍養父母打官司的新聞。孝順未必不是一種道德綁架。贍養父母是法律上的義務。若你從小到大被父母虐待,或者父母只生不養,等你有了經濟能力,他們突然對你說,不養他們就是不孝,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沒有盡一點責任的父母,大談孝道,不是道德綁架又是什麼?有很多父母並不能夠稱之為父母,就像明星毛曉彤的父親,沒有盡到責任卻想要5000萬的贍養費。這不是搞笑嗎?
❼ 母親以「孝敬」的名義,向兒子「勒索」房子,兒媳婦反抗有錯嗎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教授預測,從2015年開始,中國的勞動力每年以800萬的速度遞減,同時65歲以上的人以800萬的速度遞增;到2035年,中國15~64歲的人口為8.1億,而65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2.94億。
百善孝為先,我們自小享受父母的養育之恩,終有一天自己也將老去,敬老愛老是自古以來的美德,贍養父母不僅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
為人子女應當盡可能地照顧父母的情緒,滿足父母的合理願望,不要以為父母有飯吃有地兒住就算是盡孝,「見錢不見人」容易讓父母產生心病。
簡單來說,不光精神贍養,情感給予最重要。
對父母來說,最幸福的事就是,當你白發蒼蒼,步履蹣跚的時候,孩子依然緊緊牽著你的手。
父母要轉變觀念,不要對兒女要求過多,付出不一定都要回報。母愛父愛是最無私的,是輩輩相傳的。說句高調的話,養育子女其實是為社會為人類做貢獻。當然子女在可能的情況的為父母做些事也是應該的。這是問題的另一個方面。
❽ 中國式的「孝順」是不是一種道德綁架
中國式孝順到底是不是道德的綁架呢?我覺得有綁架的成分,也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當然也有很多父母是理解孩子的並不會拿自己長輩的身份去要求孩子怎樣。下面我就從中國式孝順是道德的綁架這樣方面來對問題進行分析:
因為「孝順」,我們錯過的太多失去的太多,尊重父母理解父母長輩是理所應當的,但請不要加上順從這個意思!
❾ 父母強迫孩子孝順自己,這樣對嗎
不對,這種東西是強迫不來的,想讓自己的孩子真正的孝順自己首先自己要對孩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