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哪些姓李的名人及他們的簡介
太多了。舉幾個例子:主要人物1.先秦思想家李耳2.鼎助秦王統一中國的李斯 3.雄才大略的李世民4.詩仙李白5.詞壇女傑李清照 6.明代思想家李贄7.中共早期領導人李大釗(二)次要人物1.戰國初期改革家李悝2.趙國名將李牧3.先秦水利家李冰4.飛將軍李廣5.東漢名臣李固6.北魏改革家李沖7.隋朝橋梁專家李春8.唐代史學家李延壽9.一代名將李靖10.風流天子李隆基11.驍勇善戰李光弼12.李朔雪夜平蔡州13.婉約大家李商隱14.洗盡銱華留詞名的李後主15.宋代編輯大家李仿16.宋初聖相李沆17.抗金名將李綱18.抗元名將李庭芝19.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20.一代闖王李自成21.清儒李光地22.忠王李秀成23.外交辱國、洋務坎坷的李鴻章24.地質學家李四光李世民 唐太宗 貞觀之治 李小龍 演藝明星 功夫片 李四光 地質學家 大慶油田 李大釗 偉人 創辦中國共產黨 李宇春 歌手 超級女聲李世民,李隆基,李白,李義臣,李治。李清照,李商隱。李賀。李顯忠,李煜李自成,李夢陽。李時珍。李耳【老子】李淵。李大釗,李開芳,李秀成,李四光李嘉誠,李廣李安世、李 翱 、、李百葯 、李邦彥 、李成棟、李成粱 、李 充 、李 沖 、李處溫 、李 迪 、李 典 、李調元 、李定國 、李東陽 、李方膺 、李 防 、李飛龍 、李鳳苞、 李 芾、 李 固、 李 觀、 李光弼、 李光地、李 華、 李懷仙、 李 績、 李吉甫、 李繼遷
B. 歷史上姓李的大人物
1、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於武功之別館(今陝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後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侯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2、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葯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唐朝傑出的軍事家。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
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尚書右僕射等職,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冊贈司徒、並州都督,賜謚「景武」,陪葬昭陵。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十哲。
李靖的治軍、作戰經驗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著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今多已失傳。後人輯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
3、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4、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
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5、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
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岩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
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崇禎十七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清軍。
C. 歷史上姓李的名人,說說他們的事跡
李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學家,道家的創始人。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 李冰:戰國時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為國家農業生產、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貢獻,被後世奉為川神。 李悝:(生卒年待考),又名李克,有的古書中還將李克寫成里克,或訛作李兌、季充等。戰國初期魏國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經》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公元前?~前229年),戰國時期趙國人,戰國末年著名軍事家。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國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 李信:戰國時代秦國將軍。 李廣:西漢名將,多次參加反擊匈奴的戰爭,以勇敢善戰著稱。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匈奴數年不敢攻擾,稱之為"飛將軍"。 李延年:漢武帝時造詣很高的音樂家。 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秦安),名將李廣之孫。著名西漢將領。 李忠:字仲都,東萊黃人。雲台二十八將之十五。 李固:(公元94~147年),東漢大臣。字子堅。漢中南鄭人(今陝西漢中)。曾在東漢時任三朝(順帝、沖帝、質帝)太尉,博學多才、能言善變,不畏權貴、敢於抗爭,故有「北斗喉舌」之美譽。 李膺:(公元110~168年),字元禮,漢朝潁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著名東漢政治家。滿腹經綸,被譽為「天下模楷李元禮。」 李育:東漢一代名儒。 李尤:東漢文史學家。廣漢雒(今四川廣漢雒城)人。年少時以能文著稱,曾撰《蜀記》。安帝時為諫議大夫,受詔與謁者僕射劉珍等共撰《東觀漢記》。 李傕(?-198)涼州北地郡人,漢末三國時群雄之一。東漢末年的涼州軍閥、權臣,曾挾持漢獻帝,專政四年。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山陽鉅野人(今山東山陽)。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國時期魏國音韻學家。任左校令。著《聲類》十卷,以宮、商、角、徵、羽五聲區別字音,尚未分立韻部,是最早的一部韻書。 李密:西晉文學家。所著《陳情表》以侍親孝順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影響深遠。 李充:東晉著名的文學家、文論家、目錄學家、書法家。 李式:東晉書法家。 李顒:東晉文學家。 李暠: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東晉十六國時期西涼武昭王。政治家,文學家。曾著有《述志賦》、《槐樹賦》、《大酒容賦》等多篇。 李沖: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北魏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騫:字希義,趙郡平棘人。南北朝時文學家,博涉經史,富文藻。 李孝貞:趙郡柏人。南北朝時文學家,少好學,能屬文。孝貞著有文集二十卷,《隋書本傳》行於世。 李鉉:字寶鼎,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南北朝北齊名儒。 李同軌:東魏趙郡高邑(今河北柏鄉縣北)人。一代名儒。 李公緒:趙郡柏人(今邢台市隆堯縣)。約北齊文宣帝天保初年前後在世。撰有典言十卷,又撰質疑五卷,喪服章句一卷,古今略記二十卷,玄子五卷,趙記八卷,趙語十二卷。 李概:趙郡柏人人。撰戰國春秋及音譜,並行於世。又自簡詩賦二十四首,謂之達生丈人集。 李神威:趙郡人。撰樂書近百卷。 李安世:趙郡人。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議實行均田制。 李謐:趙郡人。少好學,博通諸經,周覽百氏。初師事小學博士孔璠。數年後,璠還就謐請業。同門生為之語曰:"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著有《明堂制度論》。 李德林:(530-590),字公輔,博陵安平人。生於魏廢帝中興元年,卒於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年六十一歲。少有神童之譽。該博墳典,陰陽緯候,無不通涉。善屬文,辭核而理暢。所撰文集,勒成八十卷,遭亂多亡失,僅存五十卷。北齊時撰《齊史》二十七卷,入隋又奉詔續修《齊史》未成,後其子李百葯續成之。 李百葯:(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除擅長文章外,還很善於寫詩。現在他的傳世之作有詩20餘首,文章13篇,以及被列入二十四史的《北齊書》。 李延壽:安陽市人。唐代史學家。曾參加過官修的《隋書》、《五代史志》(即《經籍志》)、 《晉書》及當朝國史的修撰,還獨力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 李嶠: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少有才名。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 李華: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唐代散文家,與蕭穎士齊名,世稱"蕭李"。並與蕭穎士、顏真卿等共倡古義,開韓、柳古文運動之先河。其傳世名篇有《弔古戰場文》。亦有詩名。後人輯有《李遐叔文集》。 李翰: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唐代文學家,為文精密,為序張巡守城事跡,文有前集三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李守素:趙州人。唐初十八學士之一。尤諳氏族學。 李端: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今存《李端詩集》三卷。 李嗣真:趙州柏人。撰明堂新禮十卷、孝經指要、詩品、書品、畫品各一卷。博學曉音律,兼善陰陽推算之術。工畫鬼神,舉李仲昌同師於尹琳,亦工雜畫,有禮圖等雜畫五十六卷傳世。見於《歷代名畫記》、《新舊唐書本傳》、《藝文志》、《榆園畫志》。 李觀:先為隴西人,後家江東。為文時謂與韓愈相上下。韓愈稱其「才高於當世,而行出於古人」(《李元賓墓銘》)。大順中,(公元八九一年)陸希聲集其遺文,為文編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全唐文》錄存文四卷,《全唐詩》錄存詩一卷。 李翱:隴西成紀人。唐代思想家,文學家。他曾從韓愈學古文,協助韓愈推進古文運動,兩人關系在師友之間。 李乂:趙州房子人。年十二,工屬文,與兄尚一,尚貞俱以文章見稱。兄弟同為一集,號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並行於世。 李善:所注蕭統(文選》六十卷,至今被視為《文選》最主要的注本之一。 李邕:廣陵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唐代書法家,文學家。李邕的行書對後世行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宋元的幾位大書法家如蘇軾、黃庭堅、趙孟頫等無不受其影響。 李頎:趙郡(今河北趙縣)人。詩內容涉及較廣,尤以邊塞詩、音樂詩獲譽於世。擅長五、七言歌行體。後人輯有《李頎詩集》 。 李益:隴西人。著名詩人。貞元末,與宗人李賀齊名。每作一篇,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辭。其《徵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畫為屏障。又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 李公佐:隴西人。唐代小說家。撰有傳奇:《南柯太守傳》。 李朝威:隴西人,唐代著名傳奇作家。著有《柳毅傳》,本人也被後來的一些學者譽之為傳奇小說的開山鼻祖。 李復言:隴西人,唐代小說家。著有《續玄怪錄》。 李思訓:著名畫家。擅畫青綠山水。明代莫是龍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繪畫上的南北宗論,則將他列為「北宗」之祖。 李昭道:著名畫家。 李陽冰:趙郡(治今河北趙縣)人。唐代文字學家、書法家。以篆學名世,精工小篆,圓淳瘦勁,為秦篆一大變革,被譽為李斯後小篆第一人,對後世頗有影響。 李龜年:著名樂曲兼演唱家。後人稱其為「歌聖」。 李春:隋代造橋匠師。現今河北邢台臨城人士。隋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初(595~605)建造趙州橋(安濟橋)。趙州橋存世1400多年,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跡之一。 李筌:思想理論家,政治軍事理論家,隱士。號達觀子,唐隴西(今甘肅境內)人。其著作有《〈陰符經〉註疏》三卷,《驪山母傳陰符玄義》《青囊括》各一卷,《太白陰經》《中台志》《閫外春秋》《六壬大玉帳歌》各十卷,《孫子注》二卷等。 李泌:唐代政治家,著有《養和篇》和《明心論》。「尤工於詩」,如《復明堂》、《九鼎議》、《建寧王輓歌詞》、《八公詩》等,「有文集二十卷」。精於書法。 李舟:著切韻十卷。 李肇:史學家。著有《唐國史補》。 李浚:著有《松窗雜錄》。 李伉:著有《獨異志》十卷。 李綽:著有筆記小說《尚書故實》。 李玫:著有《纂異記》。 李恕:《戒子拾遺》。 李涪:《刊誤》。 李靖:(公元571~公元649年),字葯師,京兆三原人(今陝西三原)。隋朝名將韓擒虎的外甥,著名唐朝將領。 李淵:唐高祖(566~635)。唐代開國皇帝。字叔德。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祖籍趙郡隆慶(今邢台市隆堯縣)。 李世民: 唐太宗(公元599~649)。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建成:(公元589~626年),小字毗沙門,唐高祖李淵長子,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秦安)。 李世民:唐太宗(599~649年),創造了「從諫如流,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貞觀盛世。 李隆基:唐玄宗(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為睿宗李旦第三兒子,廟號「玄宗」,又因其謚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間,是大唐由盛變衰的關鍵時期。 李純:唐憲宗(778年~820年),憲宗在位期間,勤勉政務,著手削藩,開創了唐朝的中興氣象,史稱「元和中興」,是唐朝後期最傑出的皇帝。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他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人稱「詩仙」。 李晟:(公元727~793年)中唐將領。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勇烈有才,善騎射,平朱沘之亂。 李愬:(公元773~821年)中唐將領,雪夜入蔡州,平吳元濟之亂。 李吉甫:趙郡人,唐朝宰相,地理學家。著有《元和國計簿》十卷(已佚),匯總全國方鎮、府、州、縣之數與戶口、賦稅、兵員之狀況;《百司舉要》一卷(已佚),闡述職官源流職掌;《元和郡縣圖志》,為地理名著,深為後世學者所稱道。 李德裕:(787—850),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唐代文學家﹑政治家。代表作有《會昌一品集》、《左岸書城》、《次柳氏舊聞》等。 李賀:(公元790~816年),中國唐代詩人。字長吉。號詩鬼。祖籍隴西,生於福昌(今河南宜陽)昌谷,後世稱李昌谷。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詩人。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滎陽(今屬河南)。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頻:著名詩人。 李煜:(公元937~978年),南唐李後主,被稱為「千古詞帝」。李煜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又號蓮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李昉:宋代著名學者。著有文集五十卷,又奉敕撰《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太平廣記》等書,並行於世。 李宗諤:風流儒雅,藏書萬卷。工隸書,為西昆體詩人之一。著有文集六十卷,內外製三十卷,預修太宗實錄、續通典,又作家傳談錄,均《宋史本傳》並行於世。 李穆:善篆、隸,工丹青。 李沆:北宋「聖相」。 李維:博學,少以文章知名,至老手不廢書。嘗預定《七經正義》,修《續通典》、《冊府元龜》。 李淑:著有文集一百餘卷,嘗修國朝會要、三朝訓鑒圖、閣門儀制及康定行軍賞罰格,又獻擊訓三篇,均《宋史本傳》並行於世。 李虛己:著有《雅正集》十卷。 李成:北宋著名畫家。和范寬與另一位山水畫家關仝一起被稱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的大師。作品成功地表現了煙靄霏霧和風雨明晦的氣候變化中自然山水之靈秀,具有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的特點。今有《讀碑窠石圖》(圖中人物為王曉所畫)、《寒林平野圖》、《晴巒蕭寺圖》、《茂林遠岫圖》等傳世。 李常:黃庭堅之舅。有文集、奏議六十卷,《詩傳》十卷,最早的會計學著作《元祐會計錄》三十卷。 李格非:北宋學者。著《洛陽名園記》。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李公麟:北宋著名畫家。傳寫人物尤精。 李之儀:能為文,尤工尺牘,蘇軾謂入刀筆三昧。 李廌:蘇門六君子之一。蘇軾謂其文章筆墨瀾翻,有飛沙走石之勢,說其是子之才,萬人敵也。 李誡:北宋著名土木建築家、《營造法式》一書的編纂者。 李從周:著有《字通》。 李綱:北宋名相。著《易傳》內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論語詳說》十卷,文章、歌詩、奏議百餘卷,又有《靖康傳信錄》、《奉迎錄》、《建炎時政記》、《建炎進退志》、《建炎制詔表札集》、《宣撫荊廣記》、《制置江右錄》。 李孟傳:博學多聞,有《磐溪詩》二十卷,《文稿》三十卷,《宏辭類稿》十卷,《左氏說》十卷,《讀史》十卷,《雜志》十卷。 李邴:有《草堂集》一百卷。 李璆:有《清溪集》二十卷。 李朴:自為小官,天下高其名。有《章貢集》二十卷行於世。 李稙:有文集十卷,題曰《臨淮集》。 李彌遜:有奏議三卷,外製二卷,《議古》三卷,詩十卷。 李燾:著《續資治通鑒長編》,《易學》五卷,《春秋學》十卷,《五學傳授》、《尚書百篇圖》、《大傳雜說》、《七十二子名籍》各一卷,《文集》五十卷,《奏議》三十卷,《四朝史稿》五十卷,《通論》十一卷,《南北攻守錄》三十卷,《七十二候圖》、《陶潛新傳》並《詩譜》各三卷,《歷代宰相年表》、《唐宰相譜》、《江左方鎮年表》、《晉司馬氏本支》、《齊梁本支》、《王謝世表》、《五代將帥年表》合為四十一卷。 李壁: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塵錄》三卷、《中興戰功錄》三卷、《中興奏議》若干卷、內外製二十卷、《援毫錄》八十卷、《臨汝閑書》百五十卷。壁父子與弟埴皆以文學知名,蜀人比之三蘇雲。 李蘩:有《桃溪集》一百卷。 李舜臣:所著書《群經義》八卷、《書小傳》四卷、《文集》三十卷、《家塾編次論語》五卷、《鏤玉余功錄》二卷。 李心傳:有《高宗系年錄》二百卷、《學易編》五卷、《誦詩訓》五卷、《春秋考》十三卷、《禮辨》二十三卷、《讀史考》十二卷、《舊聞證誤》十五卷、《朝野雜記》四十卷、《道命錄》五卷、《西陲泰定錄》九十卷、《辨南遷錄》一卷、詩文一百卷。 李唐:南宋著名畫家。 李侗: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老師。 李燔:南宋著名學者。 李覯:南宋名儒,著《周禮致太平論》、《平土書》、《禮論》。 李攸:南宋學者、藏書家。撰有《宋朝事實》一書,對考證北宋一代典章制度有幫助。 李冶:宋元四大數學家之一。對天元術進行了全面總結,寫成數學史上的不朽名著——《測圓海鏡》。 李杲:中國醫學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醫「脾胃學說」的創始人,著有《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活法機要》、《醫學發明》、《東垣試效方》等。 李俊民:金代文學家。有《庄靖集》十卷。 李孝光:元代詞作家。少年時博學,以文章負名當世。著作有《五峰集》11卷。 李釜:明代著名圍棋棋手。 李夢陽:(公元1473~1530年),明代文學家。前七子之一。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今屬甘肅)人。 李攀龍:明代文學家。後七子之一。 李春芳:有「青詞宰相」之稱。著有《貽安堂集》十卷,《四庫總目》行於世。 李時珍:明代傑出醫葯學家。著有《本草綱目》,聞名於世。 李之藻:明代科學家,學識淵博。譯《同文算指》11卷,至四十一年(1613)譯成,計分前編2卷、通編8卷、別編1卷,與徐光啟譯《幾何原本》同為中國編譯西方數學最早的重要著作,在數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李廷機:著有《四書臆說》《春秋講章》《通鑒節要》《性理刪》《燕居錄》《李文節文集》等。 李中孚:明清之際哲學家。在理學上的造詣,被稱為「海內大儒」。 李鱓: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李方膺: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李漁:(公元1611 ~1680年),戲曲理論家、作家。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中年改名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浙江蘭溪人。 李調元:清代戲曲理論家,詩人。其詩作《萬善堂詩》清婉雍容,名震一時。 李兆洛:清代學者、文學家。精輿地、考據、訓詁之學。為文主張混合駢、散兩體之長,與桐城派散文立異,是陽湖派代表作家之一。所選《駢體文鈔》為歷來最好的駢文選本,標舉魏晉、六朝宗旨。書學功底極深,尤善行草。 李審言:江蘇興化人。國學大師。工詩文考證,著作豐富,著有陶齋藏石記釋文《楓園藝友錄》。 李惺:清代教育家。有《西漚全集》10卷、《西漚外集》8卷刊印行世。 李汝珍:博學多才,精通文學、音韻等,留存現世最出名的作品就是《鏡花緣》。 李伯元:多才多藝,擅長制藝詩賦,繪畫篆刻,金石考據。《官場現形記》是晚清譴責小說的代表作。 李慈銘:(1830~1894)晚清著名文史學家。嗜書成癖,承乾嘉漢學之餘緒,治經學、史學,蔚然可觀,被稱為「舊文學的殿軍」。 著有《越縵堂日記》。 李毓秀: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著有《弟子規》。 李善蘭:近代著名的數學,天文學,力學和植物學家。
D. 李姓人人才輩出都有誰
由水利專家李冰父子,詩仙李白,思想家道家創始人李耳,葯物學家李時珍
E.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哪些姓李的大人物
李思摩:
李突地,
李國昌:
李勣
李粲:
李子和:
李抱玉:
李忠臣
李國臣
李寶忠:
李光進:
李元諒:
李全略:
李茂勛:
李利貞(
李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學家,道家的創始人。著有《老子》
,又稱《道德經》。
李冰:戰國時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為國家農業生產、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貢獻,被後世奉為川神。
李悝:戰國初期魏國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經》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前?~前229年),戰國時期趙國人,戰國末年著名軍事家。
李斯:(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國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
李信:戰國時代秦國將軍。
李廣:西漢名將,多次參加反擊匈奴的戰爭,以勇敢善戰著稱。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匈
奴數年不敢攻擾,稱之為"飛將軍"。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秦安),名將李廣之孫。著名西漢將領。
李忠:字仲都,東萊黃人。雲台二十八將之十五。
李固:(公元94~147年),東漢大臣。字子堅。漢中南鄭人(今陝西漢中)。曾在東漢時任三朝(順帝、沖帝、質帝)太尉,博學多才、能言善變,不畏權貴、敢於抗爭,故有「北斗喉舌」之美譽。
李膺:(公元110~168年),字元禮,漢朝潁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著名東漢政治家。滿腹經綸,被譽為「天下模楷李元禮。」
李育:東漢一代名儒。
李尤:東漢文史學家。廣漢雒(今四川廣漢雒城)人。年少時以能文著稱,曾撰《蜀記》。安帝時為諫議大夫,受詔與謁者僕射劉珍等共撰《東觀漢記》。
李傕(?-198)涼州北地郡人,漢末三國時群雄之一。東漢末年的涼州軍閥、權臣,曾挾持漢獻帝,專政四年。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山陽鉅野人(今山東山陽)。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國時期魏國音韻學家。任左校令。著《聲類》十卷,以宮、商、角、徵、羽五聲區別字音,尚未分立韻部,是最早的一部韻書。
李密:西晉文學家。所著《陳情表》以侍親孝順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影響深遠。
李充:東晉著名的文學家、文論家、目錄學家、書法家。
李式:東晉書法家。
李顒:東晉文學家。
李暠: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東晉十六國時期西涼武昭王。政治家,文學家。曾著有《述志賦》、《槐樹賦》、《大酒容賦》等多篇。
李沖: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北魏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騫:字希義,趙郡平棘人。南北朝時文學家,博涉經史,富文藻。
李孝貞:趙郡柏人。南北朝時文學家,少好學,能屬文。孝貞著有文集二十卷,《隋書本傳》行於世。
李鉉:字寶鼎,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南北朝北齊名儒。
李同軌:東魏趙郡高邑(今河北柏鄉縣北)人。一代名儒。
李公緒:趙郡柏人(今邢台市隆堯縣)。約北齊文宣帝天保初年前後在世。撰有典言十卷,又撰質疑五卷,喪服章句一卷,古今略記二十卷,玄子五卷,趙記八卷,趙語十二卷。
李概:趙郡柏人人。撰戰國春秋及音譜,並行於世。又自簡詩賦二十四首,謂之達生丈人集。
李神威:趙郡人。撰樂書近百卷。
李安世:趙郡人。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議實行均田制。
李謐:趙郡人。少好學,博通諸經,周覽百氏。初師事小學博士孔璠。數年後,璠還就謐請業。同門生為之語曰:"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著有《明堂制度論》。
李德林:(530-590),字公輔,博陵安平人。生於魏廢帝中興元年,卒於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年六十一歲。少有神童之譽。
李百葯:(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除擅長文章外,還很善於寫詩。現在他的傳世之作有詩20餘首,文章13篇,以及被列入二十四史的《北齊書》。
李延壽:安陽市人。唐代史學家。曾參加過官修的《隋書》、《五代史志》(即《經籍志》)、 《晉書》及當朝國史的修撰,還獨力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
李嶠:趙州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少有才名。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
李華:趙州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唐代散文家,與蕭穎士齊名,世稱"蕭李"。並與蕭穎士、顏真卿等共倡古義,開韓、柳古文運動之先河。其傳世名篇有《弔古戰場文》。亦有詩名。後人輯有《李遐叔文集》。
李翰:趙州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唐代文學家,為文精密,為序張巡守城事跡,文有前集三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李守素:趙州人。唐初十八學士之一。尤諳氏族學。
李端: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今存《李端詩集》三卷。
李嗣真:趙州柏人。撰明堂新禮十卷、孝經指要、詩品、書品、畫品各一卷。博學曉音律,兼善陰陽推算之術。工畫鬼神,舉李仲昌同師於尹琳,亦工雜畫,有禮圖等雜畫五十六卷傳世。見於《歷代名畫記》、《新舊唐書本傳》、《藝文志》、《榆園畫志》。
李觀:先為隴西人,後家江東。為文時謂與韓愈相上下。韓愈稱其「才高於當世,而行出於古人」(《李元賓墓銘》)。大順中,(公元八九一年)陸希聲集其遺文,為文編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全唐文》錄存文四卷,《全唐詩》錄存詩一卷。
李翱:隴西成紀人。唐代思想家,文學家。他曾從韓愈學古文,協助韓愈推進古文運動,兩人關系在師友之間。
李乂:趙州房子人。年十二,工屬文,與兄尚一,尚貞俱以文章見稱。兄弟同為一集,號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並行於世。
李善:所注蕭統(文選》六十卷,至今被視為《文選》最主要的注本之一。
李邕:廣陵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唐代書法家,文學家。李邕的行書對後世行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宋元的幾位大書法家如蘇軾、黃庭堅、趙孟頫等無不受其影響。
李頎:趙郡(今河北趙縣)人。詩內容涉及較廣,尤以邊塞詩、音樂詩獲譽於世。擅長五、七言歌行體。後人輯有《李頎詩集》 。
李益:隴西人。著名詩人。貞元末,與宗人李賀齊名。每作一篇,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辭。其《徵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畫為屏障。又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
李公佐:隴西人。唐代小說家。撰有傳奇:《南柯太守傳》。
李朝威:隴西人,唐代著名傳奇作家。著有《柳毅傳》,本人也被後來的一些學者譽之為傳奇小說的開山鼻祖。
李復言:隴西人,唐代小說家。著有《續玄怪錄》。
李思訓:著名畫家。擅畫青綠山水。明代莫是龍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繪畫上的南北宗論,則將他列為「北宗」之祖。
李昭道:著名畫家。
李陽冰:趙郡(治今河北趙縣)人。唐代文字學家、書法家。以篆學名世,精工小篆,圓淳瘦勁,為秦篆一大變革,被譽為李斯後小篆第一人,對後世頗有影響。
李龜年:著名樂曲兼演唱家。後人稱為「歌聖」。
李春:隋代造橋匠師。現今河北邢台臨城人士。隋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初(595~605)建造趙州橋(安濟橋)。趙州橋存世1400多年,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跡之一。
李靖:(公元571~公元649年),字葯師,京兆三原人(今陝西三原)。隋朝名將韓擒虎的外甥,唐朝著名將領。
李淵:唐高祖(566~635)。唐代開國皇帝。字叔德。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祖籍趙郡隆慶(今邢台市隆堯縣)。
李建成:(公元589~626年),小字毗沙門,唐高祖李淵長子,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秦安)。
李世民:唐太宗(599~649年),創造了「從諫如流,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貞觀盛世。
李隆基:唐玄宗(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為睿宗李旦第三兒子,廟號「玄宗」,又因其謚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間,是大唐由盛變衰的關鍵時期。
李純:唐憲宗(778年~820年),憲宗在位期間,勤勉政務,著手削藩,開創了唐朝的中興氣象,史稱「元和中興」,是唐朝後期最傑出的皇帝。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他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人稱「詩仙」。
李晟:(公元727~793年),中唐將領。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勇烈有才,善騎射,平朱沘之亂。
李愬:(公元773~821年)中唐將領,雪夜入蔡州,平吳元濟之亂。
李吉甫:趙郡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唐朝宰相,地理學家。
李德裕:(787—850),趙郡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李吉甫之子,中唐宰相。唐代文學家﹑政治家。代表作有《會昌一品集》、《左岸書城》、《次柳氏舊聞》等。
李賀:(公元790~816年),中國唐代詩人。想像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
李商隱: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頻:著名詩人。
李谷:(903—960),《宋史·李谷傳》。
李煜:(公元937~978年),南唐李後主,被稱為「千古詞帝」。
李穆:善篆、隸,工丹青。
李沆:北宋「聖相」。
李維:博學,少以文章知名,至老手不廢書。嘗預定《七經正義》,修《續通典》、《冊府元龜》。
李淑:著有文集一百餘卷,嘗修國朝會要、三朝訓鑒圖、閣門儀制及康定行軍賞罰格,又獻擊訓三篇,均《宋史本傳》並行於世。
李虛己:著有《雅正集》十卷。
李成:北宋著名畫家。和范寬與另一位山水畫家關仝一起被稱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的大師。
李常:黃庭堅之舅。有文集、奏議六十卷,《詩傳》十卷,最早的會計學著作《元祐
會計錄》三十卷。
李格非:北宋學者。著《洛陽名園記》。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李公麟:北宋著名畫家。傳寫人物尤精。李之儀:能為文,尤工尺牘,蘇軾謂入刀筆三昧。
李廌:蘇門六君子之一。蘇軾謂其文章筆墨瀾翻,有飛沙走石之勢,說其是子之才,萬人敵也。
李誡:北宋著名土木建築家、《營造法式》一書的編纂者。
李從周:著有《字通》。
李綱:北宋名相。李唐:南宋著名畫家。
李侗: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老師。
李燔:南宋著名學者。
李覯:南宋名儒,著《周禮致太平論》、《平土書》、《禮論》。
李攸:南宋學者、藏書家。撰有《宋朝事實》一書,對考證北宋一代典章制度有幫助。
李冶:宋元四大數學家之一。對天元術進行了全面總結,寫成數學史上的不朽名著——《測圓海鏡》。
李杲:中國醫學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醫「脾胃學說」的創始人,著有《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活法機要》、《醫學發明》、《東垣試效方》等。
李俊民:金代文學家。有《庄靖集》十卷。
李孝光:元代詞作家。少年時博學,以文章負名當世。著作有《五峰集》11卷。
李釜:明代著名圍棋棋手。
李夢陽:(公元1473~1530年),明代文學家。前七子之一。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今屬甘肅)人。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葯物學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葯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
李攀龍:明代文學家。後七子之一。
李春芳:有「青詞宰相」之稱。在數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李廷機:著有《四書臆說》《春秋講章》《通鑒節要》《性理刪》《燕居錄》《李文節文集》等。
李中孚:明清之際哲學家。在理學上的造詣,被稱為「海內大儒」。
李鱓: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李方膺: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李漁:(公元1611 ~1680年),戲曲理論家、作家。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中年改名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浙江蘭溪人。
李氏,女,廣東番禺(有史料作廣州三元里)人,順治七年(1650),清軍圍困廣州,被朔騎所擄,為免其辱,賦詩10首自縊而亡。在今人編輯出版的《三編清代稿鈔本》中,收入有其詩若干,可管窺其部分詩作精華。
李調元:清代戲曲理論家,詩人。其詩作《萬善堂詩》清婉雍容,名震一時。
李兆洛:清代學者、文學家。精輿地、考據、訓詁之學。為文主張混合駢、散兩體之長,與桐城派散文立異,是陽湖派代表作家之一。所選《駢體文鈔》為歷來最好的駢文選本,標舉魏晉、六朝宗旨。書學功底極深,尤善行草。
李審言:江蘇興化人。國學大師。工詩文考證,著作豐富,著有陶齋藏石記釋文《楓園藝友錄》。
李惺:清代教育家。有《西漚全集》10卷、《西漚外集》8卷刊印行世。
李汝珍:博學多才,精通文學、音韻等,留存現世最出名的作品就是《鏡花緣》。
李伯元:多才多藝,擅長制藝詩賦,繪畫篆刻,金石考據。《官場現形記》是晚清譴責小說的代表作。
李慈銘:(1830~1894)晚清著名文史學家。嗜書成癖,承乾嘉漢學之餘緒,治經學、史學,蔚然可觀,被稱為「舊文學的殿軍」。 著有《越縵堂日記》。
李毓秀: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著有《弟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