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中醫

重陽節中醫

發布時間:2022-12-30 23:30:25

① 重陽佳節話中醫

石春廣大夫是位中醫,在化建一帶可是很有名氣,醫術好不說,關鍵是醫者仁心,經常給周圍的老人送醫送葯。這不,重陽節前夕,他又開始入戶為老人義診。周大娘的老伴兒半個月前突然半邊臉發麻,還經常失眠。石春廣醫生義診的第一張就選在了她家。

【居民 周潤娥 】

我家的人,所有的人,兒媳婦、閨女、孫子、我,有病就去找石大夫,他看得立竿見影,看完吃上3服葯,看完挺好就不用再去看了。

也在石醫生的中葯調理下,周潤娥多年的腸胃病也大為改善, 一家人對石醫生充滿了感激。

這是70歲的姚淑琴大娘家,石醫生細心地為她平脈診斷。姚淑琴早年患有高血壓,也多虧了石醫生這幾年幫忙調理。

【居民 姚淑琴】

態度非常好,因為剛開始我也不認識他,我說給我平平脈,給我量量血壓吧。

【臨淄善緣中醫診所中醫師 石春廣】

今天去的這兩個老人,都是在8年之前就認識,經常給他們看病。這兩個老人心態比較好,感覺哪裡不舒服的時候,經常過來給她開點中葯,稍加調理。這兩個老人吃葯並不多,主要是心態好。

俗話說「心病仍需心葯醫」,就像石醫生說得,咱老年人只要心態保持好了,病症自然就少了。

【臨淄善緣中醫診所中醫師 石春廣】

在重陽節來臨之際,祝所有的老年人每天都有一個好心情。有句話叫「閉上眼就睡覺,睜開眼就微笑」,每天有樂觀的心情,過好每一天

② 重陽節插茱萸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要插茱萸

說到重陽節,很多人就會想起一句古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這首詩,很多人對重陽節最深的印象就是插茱萸。那麼,為什麼重陽節要插茱萸?下面就讓我帶大家了解一下。

重陽節“插茱萸”

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辟除惡氣而御初寒。

古人把茱萸作為祭祀、佩飾、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風俗。晉代葛洪《西京雜記》中就記載,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於每年九月九日,頭插茱萸,飲菊花酒,食蓬餌,出遊歡宴。

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記述了這一情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由此可見,唐時重陽節登高茱萸插頭習俗的流行。茱萸是重陽節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為重陽節俗的主要標志,因此登高會也稱“茱萸會”,重陽節被稱為“茱萸節”。庸人張說《湘州九日城北亭子》詩雲:“西楚茱萸節,南淮戲馬台。”從節俗的原始意義看,茱萸與登高的結合應該是最早的。但在宋元以後,插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了。隨著人們生活狀態的改善,人們不僅關注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酒)的地位最終蓋過廠“辟邪翁”(茱萸)。

重陽節除了插茱萸還要佩茱萸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茱萸其實也和端午節的雄黃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於除蟲防蛀。因為過了重陽節,就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有一段時間回暖;而在重陽以前的一段時間內,秋雨潮濕,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霉變。這段時間又是桂花盛開之時,所以民間稱之為“桂花蒸”,這時必須防蟲。茱萸有小毒,有除蟲作用,制茱萸囊的風俗正是這樣來的。

茱萸簡介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葯。佩茱萸,中國歲時風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臂上佩帶插著茱萸的布袋(古時稱“茱萸囊”)。

茱萸是一種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味酸,可入葯。

山茱萸之果實山萸肉,味酸澀,性微溫,有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健胃壯陽等功能,中醫常用以治療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遺精、尿頻、肝虛寒熱、虛汗不止、心搖脈散、神經衰弱、月經不調等症。茱萸還是中成葯知柏地黃丸、益明地黃丸、愛味地黃丸、十全大補丸、六味地黃丸的主葯。

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較強的山茱萸甙、馬草鞭甙、皂甙、鞣甙,以及豐富的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能抑制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利尿、降壓、防癌作用。

遍插茱萸的重陽節,你插對了么?

重陽節將至,又到了該插茱萸的時節。說到茱萸,你真的知道該插什麼嗎?

山茱萸?錯!

③ 中醫之重陽節

9是陽,6是陰,9月9就是兩個陽,既是重陽

④ 九九重陽節,養骨有妙招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


因「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 所以古人認為,重陽節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重陽艾灸

重陽時節,時令也逐漸進入深秋。中醫認為,秋天陽氣由升浮逐漸趨於沉降,氣候逐漸轉涼,是老年人易發病的時令。



人到老年,由於陰氣日減,陽氣日衰,體內器官功能會日趨衰退,身體免疫力會降低,常常會出現 體力不支、精神不振、食慾不佳、睡眠不良的現象。


《黃帝內經》講到「陽化氣,陰成形」,陽化成身體所需的能量,陰形成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體。如果身體沒有了陽氣,就成了一副軀殼。所以有「陽剛則壽,陽衰則夭」的說法。



想要讓老人 健康 長壽,就得讓老人陽氣充足。《扁鵲心書》重點倡導的就是「扶陽」。醫學家竇材認為扶陽有三法: 灼艾即艾灸,堅持艾灸是老人強身健體的有效方法。


重陽養骨

另外,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但是由於老年人骨質較脆,是骨關節病高發人群,如果家裡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們 盡量避免長時間劇烈運動,注意保護骨關節 健康 。


秋季乾燥、多風,容易使人出現口乾、咽干、便秘、皮膚乾裂、皮膚脫發等症狀。因此,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濕度, 調節飲食也是防病護骨為主。



重陽運動養骨

秋日清晨氣溫低,不可穿著單衣去戶外活動。鍛煉時不宜一下脫得太多,應待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過多的衣服;



鍛煉後切忌穿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著涼。秋天是鍛煉的好季節,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故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


即 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⑤ 重陽節為什麼戴香囊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就是重陽節了,我國把這個節日定為「老年節」,在這一天集中性開展相關敬老尊老活動,賦予了尊老孝順、思鄉懷親等積極的意義。 其實重陽節的不少習俗與中醫葯文化息息相關,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

重陽節,是農歷的九月九日。因在我國古代陰陽學說的概念中「九」為陽數。九月九日,月份和日數皆為陽數,二陽相加,故名「重陽」。關於這一點,曹丕在《九日與鍾繇書》中有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圍繞重陽, 各地登高、插茱萸、賞菊、飲菊花酒、比武等習俗,基本到魏晉時期已全部形成。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習俗當中的養生文化。

⑥ 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為啥要插茱萸茱萸到底是香草還是大樹

文/喬平

每到重陽,人們總會想起王維的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說來很慚愧,要不是因為這首詩,我真的不認識「茱萸」這兩個字,更不知道它是何物。更慚愧的是,這么多年來,雖然這首詩背得很熟,意思也懂得,但對茱萸的認識一直是錯誤的。

因為詩詞解讀里是這樣說的: 「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所以,我一直以為,茱萸是一種類似於艾草的東西,認為它就是一種長在野地里,可以隨手拔起來插在身上的草。沒曾想,這種錯誤一直持續了幾十年。

直到前年去雲台山旅遊,親自登上了茱萸峰,親眼看見了茱萸樹,才知道這個叫做茱萸的植物,原來是很高大的樹,它屬於落葉喬木,樹干很挺拔,樹形很高大,枝葉很繁茂。這大大顛覆了茱萸在我心目中的小草形象。

想必王維所說的「遍插茱萸」,一定是指插茱萸的枝葉吧?不知道為什麼各種版本的詩詞解讀,都說「茱萸」是一種香草?

想來,解讀者是認為王維的這首詩,主要是寫遊子思鄉懷親的情懷,重點在表達情感,寫插茱萸只是想襯托此時是重陽節而已,具體它是草或者是樹,並不是多麼重要。這么看也就釋然了。

說完茱萸是樹,這樹上的紅果果也必須說一說。 也是在擁有茱萸峰的地方,我品嘗到了茱萸果的味道。

茱萸果是紅色或紫紅色的,長橢圓形狀,有狹橢圓形的核,核上有幾條不整齊的肋紋。味道酸酸的,略帶一點澀。

據說, 這種果子是入葯用的 ,具有補肝腎、固虛脫、健胃壯陽等功能,中醫常用來治療腰膝酸痛、眩暈、耳鳴、神經衰弱、月經不調等症。還是中成葯知柏地黃丸、益明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的主葯呢。

雲台山當地人是把茱萸果做成類似果脯的樣子,裝在瓶子里賣的,這樣處理過的果子吃起來酸酸甜甜的,很好吃。我們旅遊結束時還帶了幾瓶回來送人,再後來還從網上買過,比當地買的還要好吃一些,沒吃過的朋友可以品嘗一下。

除此之外,古代重陽節,除了身插茱萸外,還要佩戴茱萸香囊。 據說,重陽節這一天,人們要採摘茱萸的枝葉,連同果實一起用紅布縫成一小囊,佩帶在身上,用來辟除邪惡之氣。其實,佩戴茱萸香袋,也是古來常用作防疫的民間葯。

這個茱萸香囊,茱萸峰下面的商業攤位都有賣的,五顏六色,大小不一的漂亮小袋子,裡面裝著茱萸枝葉,聞起來有淡淡的香味,路過的人都會買幾個,立馬給自己身上佩戴一個,其餘的帶回家送人,畢竟,辟除邪惡之氣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後來發現,這些東西網上都有賣的,比旅遊點的價格還低。

據歷史記載,關於重陽節與茱萸的關系,最早見於神話志怪小說《續齊諧記》 ,裡面有一則故事:

說的是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的事。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破解辦法是讓家裡人都做一個彩色的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花酒。九月初九那天,桓景一家人照著做了。傍晚回家一看,家中的雞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無恙,於是,茱萸辟邪的說法便流傳了下來。

重陽節就要到了,我們一起讀了王維的重陽詩,了解了重陽節與茱萸的關系,加深了對茱萸這種植物的認識,你是不是還算有點收獲呢?

⑦ 重陽節健康習俗都有哪些

九九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一、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被稱為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比較隨便。 九月九日天亮時,以片糕搭子女頭額,嘴中戀戀有詞,預祝兒女百事可樂俱高,乃古代人九月作糕的原意。注重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古塔,上還做成兩只小羊,以合乎重陽節(羊)之義。 有些仍在重陽糕上插一小大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上燈」、「吃糕」替代「登高作業」的含意,用小大紅紙旗替代山茱萸。 現如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種類,全國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柔軟糕類都稱作重陽糕。
二、賞菊並飲菊花酒
九九重陽節恰好是一年的秋風送爽,菊花盛開,相傳賞菊及飲菊花酒,始於南朝宋大詩人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以隱世知名,以詩知名,以酒知名,也以愛菊知名;後代效之,遂有重陽節賞菊之俗。故時文人墨客士人,還將賞菊與飲宴融合,而求和五柳先生更貼近。宋朝京中打開,重陽節賞菊之風風靡,那時候的黃菊花就會有許多種類,形態各異。 民俗還把陰歷九月稱之為「菊月」,在黃菊花傲霜綻放的九九重陽節里,欣賞黃菊花變成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插茱萸
重陽插茱萸的風俗習慣,在唐朝就己經很廣泛。 前人覺得在九九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能夠避災免災;或佩戴於臂,或作香袋把山茱萸放在裡面佩戴,也有插在頭頂的。大多是女性、少年兒童佩戴,有一些地區,男人也佩戴。
四、簪黃菊花
北京市重陽節的習俗是把黃菊花枝幹貼在窗門上,「消除凶穢,以招吉祥如意」。這也是頭頂簪菊的變俗,也有將彩繒裁成山茱萸、黃菊花來所贈佩戴的。
五、登高作業
在古代的時候就會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習慣,故九九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作業所在之處,並沒有劃一的要求,一般是登高山、登高作業塔。
六、全國各地九九重陽節特點
福建 長汀縣農家院采田中豌豆角相贈予,稱之為豌豆角節。海澄縣九九重陽節風箏為戲,稱之為「風槎」。
江蘇 九九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坡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島縣重陽節吃一種稱為「駱駝蹄」的面點。無錫縣九九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九九重陽節健康養生攻略大全
1、飲食搭配
九九重陽節前後左右,「秋天乾燥」顯著。因為「秋天乾燥」的危害,特別容易發生呼吸系統疾病,例如急性支氣管炎、鼻竇炎等。防止秋天乾燥要以清淡的食物為主導,少攝取過度油膩感、香甜、辛辣食物的,多吃粗糧和富含維生素、礦物的食材,例如紅薯、苞米、蔬菜、柿子餅、純蜂蜜、木耳、白木耳、百合花、香蕉蘋果、橄攬等。
九九重陽節要多吃一些口味的新鮮水果、蔬菜水果和食品類,以養肝火。這個季節,喝湯不僅能夠緩解老年人的消化道壓力,對老年人的消化吸收也是有協助,稀飯里能加一些養胃健脾、滋陰潤燥之品,可具有潤肺清燥的實際效果。
2、睡眠質量
秋季的正常睡眠時間為丑時(23:00-1:00)入眠,這時入睡,最能滋陰,睡眠也最好,通常能實現事倍功半的養生保健功效,早上5:00-6:00醒來,午後小憩,約一個小時,也可以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而定。
老人還需要注重睡眠姿勢。不必俯睡,由於俯睡時乳房心血管被壓迫,會讓呼吸不暢,供氧相對性降低。向左側睡也不可取,由於向左側睡的時候會壓迫心臟和胃裡,使胃內食材不容易進到結腸,不益於食材消化和吸收,特別是在過飽後。睡時身體稍稍彎折並向右邊比較適合。那樣既可以使肌肉獲得釋放壓力,又不壓迫心臟,使心、肺、肝、腸胃都處在自然狀態。
3、穿衣服
九九重陽節,一天中溫度差發生變化,經常出現強冷空氣侵蝕,而使氣溫降低。俗話說得好:「外出需防三、九月」「若想舒適安逸,勤脫勤著」,因而應多備幾個秋裝新款,酌情考慮調整,隨增隨減;此外秋冬季銜接季節,在家裡也需要隨時隨地防止感冒著涼。
秋色宜人,就是春遊好時節。秋天出行穿衣服也有講究,輕巧、比較寬松、暖顏色依舊是著衣的好多個技巧。相對於小寶寶而言,秋天穿衣服除開要透過氣、吸潮的純棉衣服外,還需要注意避免秋天中署,由於許多爸爸媽媽早晨給寶寶穿了比較厚的衣服褲子,等到了中午氣溫上升時,通常又忘掉給小寶寶減衣服褲子,造成小寶寶被捂得中署。
4、醫護
秋天氣候乾燥、風速大,汗水揮發快,非常容易讓人發生口乾舌燥、咽燥、嚴重便秘、皮膚乾裂、毛發脫落等病症。因而日常日常生活中需要留意維持房間內的環境濕度,能用濕毛巾擦房間內的傢俱,用濕拖布擦地板,房間內還可以喂魚、種花,或是採用空氣加濕器等。
秋季里能通過沖澡來加快血液循環,使肺與毛皮血氣商品流通。一般秋天洗澡的溫度可調節在20℃~30℃,在洗澡前先喝一杯淡鹽開水,洗澡時不必太過搓揉,以浸浴為主導,時長以20min上下最合適。挑選保濕補水性的沐浴露,盡量不要應用香皂,洗澡後一定要擦抹潤膚乳液。
5、健身運動
秋色宜人,是戶外鍛煉的最佳時機。「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天是收留的時節,健身運動也應遵照這一規律性,運動強度不適合很大,不適合強烈。要依據自己身體素質狀況和身體狀態,挑選適合的鍛煉方式,如室外散散步,打太極拳等。
重陽佳節,有高瞻遠矚的風俗習慣。對中老年朋友們而言,爬山不但能加強鍛煉,提升心臟功能,更有修身養性,緩解煩悶心態的功效。但是,身患風濕病、骨質疏鬆症等病症的老年人好朋友要盡量減少爬山等耗費很大的健身運動。
6、精神實質
「自古逢秋悲寂寥」,彷彿一到秋天,想起的情緒就和「悲」聯絡在一起。九九重陽節後,氣侯漸冷,日照降低,風過落葉,常常在一些人心裡造成蒼涼之感,發生情緒不穩、便於悲傷的抑鬱情緒。這時,維持樂觀的心態,因時制宜,發泄積郁之情,塑造樂觀豁達之心是保健養生不可缺少的具體內容之一。
老人容易引起消沉憂傷、心煩輕度抑鬱,可適度增加晚間睡覺時間;交朋結友搭伴出遊、閑聊、聚會活動、和親人談古論今;或到生態公園散散心,聽看話劇、看一下喜劇片,或種花栽種、下象棋釣魚;協助比自身更艱難的人等,全是有利於修養身心、心態調整的好方式。
九九重陽節老年人養生吃什麼
調整飲食搭配均衡都是預防疾病定魂的壓根。秋季飲食老人要以平補為主導,盡可能多吃性平味甘的食材,如苞米、生豬肉、百合花等便是最好飲食搭配。燥為秋令,易傷津耗液,因而,老人可適度開展潤補,即滋陰、生津止渴、潤肺止咳。少吃一些辛辣味的蔥、姜、蒜、椒等,多吃一些口味的新鮮水果、蔬菜水果和食品類,以養肝火。
重陽節「三寶」
九九重陽節即將到來,飲菊花酒、吃牛肉粉絲、吃花糕是重陽節的三大飲食習俗。
重陽節要飲「菊花酒」。九九與「很長時間」楷音,與「酒」也同音詞,所以派長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觀點。
第二是吃牛肉粉絲。「羊」與「陽」楷音,應重陽節之典。面要吃白麵粉,「白」是「百」字除掉頂部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喻意,以應「九九」之典。京都給九十九歲老年人生日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辦以牛肉為核心的宴席,爆、烤、涮以致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時間段,牛肉性暖,能夠保暖。
第三是吃花糕。重陽節敬老,登高作業以避災。「糕」與「高」同音詞,又有「節節高升」、「壽高九九」之含意,因此「重陽節花糕」變成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類。
多喝湯
各代中醫和健康養生家對老年人喝湯都十分強調。《隨息居飲食》說:「粥為人世間第一滋補養生角色。」粥易於消化、消化吸收,能和胃、健脾、潤肺、潤下。清朝健康養生家曹慈生說:「老年人,有竟日食粥,不計入頓,亦能體強壯,享壽辰。」這個季節,喝湯不僅能夠緩解老年人的消化道壓力,對老年人的消化吸收也是有協助,稀飯里能加一些養胃健脾、滋陰潤燥之品,可具有潤肺清燥的實際效果。
小米是老年人的最好滋補品。老年人最愛小米手機,把小米手機當做比較好的滋補養生上品,體弱多病得病的老年人常見小米手機滋補養生人體。國家醫葯學覺得,小米手機益五臟,厚胃腸,充體液,壯筋骨,長肌肉。清朝有一位名中醫說:「小米手機最以養。熬米粥時的米油勝於人參湯。」小米湯是非常好的營養粥。
對呼吸道不好的老人而言,現如今新上市的黃澄澄的梨子,便是特別好「補品」,能用梨子熬出雪梨粥,每晚喝一碗。除開梨子,像秋天推出的京白梨、鴨梨等,全是做梨粥實際效果最好的好原材料,價錢還價格低,粥做出來也非常簡單,將梗米放到鍋中熬至八分熟,然後把清洗的梨子連皮一起切成塊,放到粥里再熬十分鍾以內就可以了。要是有標准,還可以在粥中添加一樣可以滋陰潤肺的百合花,3~5克就可以了。
多喝湯
老人們多喝湯,可以增強體質、益壽延年。中醫葯學覺得:「人和新天地相對應」,近義身體的生理學原理應與四季天氣的轉變緊密相對應。湯,是大家所吃的各種食物中富有營養成分、最易消化的種類之一。
老人多喝湯不僅有利於養分的吸附,還可以具有健脾養胃的功效。需要注意多喝點大骨頭湯,把骨骼打碎了,熬點大骨頭湯,以髓補腎填精,這也是中醫學的概念。
培養餐前吃飯時持續進點茶湯的習慣性,還能夠降低食管炎、胃病等的產生。自然,餐前喝湯水並非說喝多了愈多愈好。一般情況下,中晚飯前以小半碗湯最合適,而早飯前可適度多一些,主要是因為一夜睡覺後,身體水分含量損害比較多。進湯時長以餐前20min上下為好,用餐時也可遲緩少許進湯,但切勿「狂飲」。
多吃魚
每星期做三頓魚菜或每天吃30克魚類,能使腦中風風險降低50%。醫學臨床研究證實,經常吃魚的日自己和愛斯基摩人與非常少吃魚的種族對比,患心血管病的比率要小得多。
淡水魚的含鋅量高,且歸屬於動物性食物,易被人體吸收使用。相對於老人而言,淡水魚蛋白質含量豐富多彩,容易消化,又含有歐米伽3油酸,對降血脂、預防心血管病症有利。除含鋅量高,淡水魚含有的維生素、維他命D、鈣、錳、碘、硒等營養元素也比肉類食品豐富多彩,針對老年人的養分均衡有利。
提議老年人一周吃一到2次淡水魚,每一次100克前後。鱸魚、大黃魚、鮁魚都很好,藍鰭金槍魚屬肉製品魚種,盡量避免吃。適合老年人的淡水魚食用方法是清蒸的和清燉,能夠確保魚類中營養成分不容易外流,且美味可口。吃前一定要清洗,去凈鱗、腮及內臟器官,無鱗魚可以用刀颳去外皮里的淤泥一部分,由於這種位置從來都是淡水魚中環境污染成份的集中地。

⑧ 重陽節喝菊花酒的寓意 重陽節為什麼要喝菊花酒

1、在重陽節飲菊花酒,是古代重陽節的一種民間習俗,其寓意是強身健體求長壽。古人把菊花酒稱之為「不老方」,《太清記》中就記述了一種「不老方」謂:「九月九日採菊花與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

2、在《本草綱目》中則有更具體的記載:「九月九日采白菊花,名曰金精菊,取二斤,茯苓一斤,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日三服,或以煉過松脂和丸雞子(雞蛋)大,每服一丸。主頭眩,久服令人好顏色,不老。」

3、飲菊花酒的習俗,其實與節氣養生保健有關。菊是重陽節期的應時花草,所謂「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從中醫理論來說,菊花的性味與歸經應屬「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其功能與主治為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治療風熱冒、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等。

⑨ 久久重陽到,養生須有道!掌握這份養生秘籍,助老人延年益壽

#湖南醫聊超能團##清風計劃## 健康 科普大賽#


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 健康 長壽的祝福。

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截至2019年底,我國距離「老齡 社會 」還有1.4%之遙。國家統計局局長表示,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約2.54億,2018年約為2.49億),占總人口的18.1%,遠超國家統計局2017年對老年人口的模型測算數據。

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近50%的老年人患有各種慢性病,當前國內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75歲,而 健康 的預期壽命約為68歲,按照這個標准,則有七年時間老年人將會與疾病相伴。


老年人有著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狀態,《靈樞·天年》中提到:

五十歲,肝氣虛,眼睛開始不如以前看得明了。

六十歲,心氣虛而喜卧。

七十歲,脾氣虛,皮膚不再光滑潤澤。

八十歲,肺氣虛,語言表達欠清晰。

九十歲,四臟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

在此基礎上,發生各種疾病而帶來的生活質量下降,影響著老年生活的幸福感。

《黃帝內經》有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是說從前有善於 養生 之道的人,順應自然規律,飲食起居有節度,不過度地操勞,就能形神兼修,長壽而終。

因此,後天因素在人的壽命上有著至關重要影響,如果能正確運用中醫葯的理論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那麼「不似春光,勝似春光」的重陽,指日可期。

中醫認為「百病生於氣」,情志活動對人體功能有著重要的影響,保持心情愉悅則氣血調暢、五臟調和。

研究顯示,對老年人的 健康 狀況和軀體功能影響最大、導致老年人殘疾最主要的原因是痴呆、卒中、抑鬱等神經精神疾病。因此不可忽視情緒對機體在心血管、免疫、神經上的不良影響。



唐代醫家孫思邈提倡要戒十二多,宜十二少,即:

戒十二多:

多思

多念

多欲

多事

多語

多笑

多愁

多樂

多喜

多怒

多好

多惡

宜十二少:

少思

少念

少欲

少事

少語

少笑

少愁

少樂

少喜

少怒

少好

少惡行

情緒不宜走極端,喜怒有度,思悲有節,保持恬淡愉悅的心態,穩定平和的心境,及時疏導內心的不愉快,擁有 健康 的精神狀態,才更有可能保持和諧有序的生理狀態,延緩衰老,應對疾病。


首先,子孫當常伴老人左右,幫助他們克服孤寂、傷感等不良情緒。老年人因年紀增大而身體逐漸衰弱,常會觸景生情,易於傷感,導致情志不舒,氣機郁滯,所以要「常令人隨侍左右,不可令孤坐獨寢」。

同時,也要增加老年人生活的趣味性,投其所好,使老年人的心思都集中在所好之物上,自然就可以避免低落情緒出現,這是老年人保持怡情暢志的主要方法。

2.食療 養生 法

對於老年人來說,身體的各種機能逐漸衰退,如腸胃的消化功能、心腦血管的功能等都有所減退,不適宜的飲食習慣同樣於 健康 不利,甚至是某些疾病的誘發因素,因此需要格外注意飲食。



做到骨肉果味葷素合理搭配,五味調和,不能有所偏嗜。牛奶、黑芝麻、蜂蜜等,在提高人體生理功能與全身協調作用,或者是降低血脂,或者是增強抗病免疫力等方面,的確具有不同程度的功效,可以根據個人不同的身體情況選用。

在飲食習慣上,宜少食多餐,宜不飢不飽、不寒不熱,食不宜過雜,忌肥膩。

生肉、生菜、白酒、大醉、大咸等不適於老人,這些食物往往不易消化,對血管與血壓會產生不利影響,而且還可能傳播傳染病與寄生蟲病。

此外,基於對現代醫學的認識,欲求長壽,必須解決便秘。便秘之最大危害不但與它能使多餘的膽固醇停滯於體內,促使脂肪的儲積,而且會使糞便中分解的代謝產物重吸收入人體內發生自身中毒和促進衰老。

古代醫家指出「人年五十以去,皆大便不利……常須預防」,如果大便秘結,要引起重視,偶發短期的便秘可多飲水、多食蔬菜進行調整,如長期便秘,則不可輕視,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葯物干預。

3、運動 養生 法

老年人長期鍛煉可以提高肺活量,調和氣血,促進體內血液循環,疏通筋骨改善老年人的身體素質。

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堅持每天早晚運動。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主要包括太極、健身操、氣功、散步、慢跑等相對較柔和的運動。


4、起居 養生 法

首先為擇居,住在深山老林之中,固然清幽安靜,但交通不便,難於往來;如果住在人煙稠密之處,又難免事務繁多,聲音喧雜。

盡可能在「人、野相近」之處,既不離群索居,又往來方便,或是打造舒適安靜的家居環境,家是人們接觸最多的地方,居住環境如何直接影響身心 健康 。

睡眠同樣是重要的一環,睡眠質量直接影響著身心 健康 狀態,人體生理生化特徵改變的節律隨年齡的增加而變化,老年人睡眠節律易被擾亂,宜保持有規律的生活,早睡早起,保持睡眠充足,避免晝夜顛倒,隨心所欲。

⑩ 重陽節老人吃什麼合適 重陽節老人飲食怎麼吃

一般情況下,老人的腸胃和牙齒都不是很好,因而,老人的飲食是很有講究的,那麼重陽節老人吃什麼比較好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

重陽節老人吃什麼

調節飲食平衡也是防病護體的根本。秋季飲食老年人應以平補為主,盡量多吃性平味甘的食物,如玉米、豬肉、百合等就是最佳飲食。燥為秋令,易傷津耗液,因此,老年人可適當進行潤補,即養陰、生津、潤肺。少吃一些辛味的蔥、姜、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養肝氣。

重陽「三寶」

重陽節將至,飲菊花酒、吃羊肉面、吃花糕是重陽節的三大飲食習俗。

重陽要飲「菊花酒」。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

第二是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第三是吃花糕。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

多喝粥

歷代醫家和養生家對老人喝粥都十分推崇。《隨息居飲食》說:「粥為世間第一滋補人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補脾、清肺、潤下。清代養生家曹慈生說:「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計頓,亦能體強健,享大壽。」這個季節,喝粥不但可以減輕老年人的胃腸道負擔,對老年人的消化也有幫助,稀粥里可加一些養胃健脾、滋陰潤燥之品,可起到養肺潤燥的效果。

小米是老人的最佳補品。老人最喜歡小米,把小米當成最好的滋補佳品,體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補身體。祖國醫學認為,小米益五臟,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清代有位名醫說:「小米最養人。熬米粥時的米油勝過人參湯。」小米粥是不錯的養生粥。

對呼吸系統不太好的老年人來說,如今新上市的黃澄澄的雪梨,就是非常好的「補葯」,可以用雪梨熬成雪梨粥,每天晚上喝一碗。除了雪梨,像秋季上市的京白梨、鴨梨等,都是做梨粥效果最好的好材料,價格還便宜,粥做起來也很簡單,將粳米放在鍋中熬至八分熟,然後把洗凈的雪梨連皮一起切成塊,放進粥里再熬十分鍾左右就可以了。如果有條件,也可以在粥中加入同樣能夠滋陰潤肺的百合,3~5克就可以了。

多喝湯

老人們多喝湯,能夠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應」,意思是人體的生理機理應與四季氣候的變化密切相應。湯,是人們所吃的各種食物中最富營養、最易消化的品種之一。

老年人多喝湯不但有助於營養的吸收,還能起到調理腸胃的作用。要注意多喝點骨頭湯,把骨頭打碎了,熬點骨頭湯,以髓補髓,這是中醫的理論。

養成飯前吃飯時不斷進點湯水的習慣,還可以減少食道炎、胃炎等的發生。當然,飯前喝湯並不是說喝得越多越好。一般情況下,中晚餐前以半碗湯為宜,而早餐前可適當多些,這是因為一夜睡眠後,人體水分損失較多。進湯時間以飯前20分鍾左右為好,吃飯時也可緩慢少量進湯,但切忌「狂飲」。

多吃魚

每周做三頓魚菜或每天吃30克魚肉,能夠使中風風險降低50%。醫學研究證明,經常吃魚的日本人和愛斯基摩人與很少吃魚的民族相比,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要小得多。

海魚的含鋅量高,且屬於動物性食物,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對於老年人來說,海魚蛋白質含量豐富,容易消化,又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對降低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益。除含鋅量高,海魚所含的維生素A、維生素D、鈣、錳、碘、硒等微量元素也比肉類豐富,對於老人的營養平衡有益。

建議老人每周吃一到兩次海魚,每次100克左右。鱸魚、黃花魚、鮁魚都很好,金槍魚屬肉食魚類,盡量少吃。適合老年人的海魚吃法是清蒸和清燉,可以保證魚肉中營養不易流失,且味道鮮美。吃前一定要洗凈,去凈鱗、腮及內臟,無鱗魚可用刀颳去表皮上的污泥部分,因為這些部位往往是海魚中污染成分的聚集地。

重陽節老人飲食的原則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歷來,中華民族在重陽節這天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一年一度秋風勁,天氣轉涼,為了讓老年人更好地養生,在這里特別為老年人講解秋季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

適宜潤燥

老年人秋季飲食調養的總體原則是:適宜潤燥。首先要按照《黃帝內經》提出的「秋冬養陰」的原則,也就是說,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飲食,以防秋燥傷陰。比如吃些銀耳、甘蔗、梨、芝麻、燕窩、藕、糯米、粳米、蜂蜜、枇杷、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第二,秋季飲食要「少辛增酸」。所謂「少辛」,就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這是因為肺屬金,通氣於秋,肺氣盛於秋。少吃辛味,是以防肺氣太盛;中醫認為,金克木,即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之侵入。根據中醫營養學的這一原則,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蘋果、葡萄、山楂、菠蘿、柚子、檸檬等。秋季燥邪易傷人,除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外,對於確有陰傷之象,表現為口燥咽干、乾咳痰少的人,可適當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對於緩解老年人秋燥有良效。

蔬果宜鮮

新鮮、有色的蔬果類,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水果中還含有豐富的有機酸,有刺激食慾增加和維持體液酸鹼平衡的作用。

數量宜少

若要身體安,三分飢和寒。老人要吃多種食物,但每種食物數量不宜過多,每餐七八分飽。

質量宜高

質量高不意味著價格高,如豆製品、蛋、奶等都是質量高的食品,老人應當經常食用。還要注意多吃魚,少吃肉。糖的主要來源是主食和蔬果,盡量減少白糖、紅糖、砂糖等精製糖的食用。

食物宜雜

沒有一種食物能包含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因此,每天都要吃谷類、蔬果、菌藻等多種食物,還要注意葷素搭配,粗細搭配,色澤搭配,口味搭配,干稀搭配。

質地宜軟

老人對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好,所以,飯菜質地以軟爛為好,可採用蒸、煮、燉、燴等的烹調方法。選擇的食物盡量避免纖維較粗、不宜咀嚼的食品,如肉類可多選擇纖維短,肉質細嫩的魚肉;牛奶、雞蛋、豆製品都是最佳選擇食物。

飲食宜淡

菜品要清淡,口味忌重。建議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克。建議老人一日的食物組成:谷類150-250克,魚蝦類及瘦肉100克,豆類及其製品50克,新鮮蔬菜300克左右,新鮮水果250克左右,牛奶250克,烹調用油30克,食鹽6克,食糖25克,少飲酒,喝足夠的水分。

速度宜緩

細嚼慢咽有利於消化、吸收。尤其在吃魚時更要注意。魚肉由於肉質松軟、細嫩,容易咀嚼、消化和吸收;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優點,是老人的首選食品。但由於魚刺的問題,限制了許多老人的食用。解決好這一問題,首先要選魚刺較少的魚類,吃魚時,最好不要與米飯、饅頭同時吃。

飯菜宜香

老人食慾降低,在食品的製作方面要更加精心,注意色、香、味、形的調配。此外,優雅、安靜、整潔的就餐環境;集體或結伴就餐的形式,都可提高老人的就餐興趣。

飲水宜多

老人對口渴的感覺不像年輕人那麼敏感,因此,要自覺多喝水,可選擇淡茶或白開水。千萬不要等到口渴再喝,以免缺水。缺水會引起老人便秘和體內代謝失調。

溫度宜熱

食物的最佳消化吸收過程是在接近體溫的溫度下進行的。老人對寒冷抵抗能力較差,一旦食用生、冷、硬的食品,就會影響到消化、吸收,甚至引起腸道疾病。因此,老人的食物以溫熱為主。

重陽節老人的營養食譜

山葯百合大棗粥

[配方] 山葯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適量。

[做法] 將山葯、百合、大棗、薏仁、大米洗凈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 山葯具備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仁健脾和胃,諸物合用具有滋陰養胃的作用。

黃精煨肘

[配方] 黃精9克,黨參9克,大棗5枚,豬肘750克,生薑15克,蔥適量。

[做法] 黃精切薄片,黨參切短節,裝紗布袋內,扎口;大棗洗凈。豬肘刮洗干凈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姜、蔥洗凈拍碎。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鍋中,放入適量清水,燒沸,撇盡浮沫,改文火繼續煨至汁濃肘黏即可。

[功效] 補脾潤肺。適宜於脾胃虛弱,飲食不振,肺虛咳嗽。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中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眼睛體檢結果散光是什麼意思 瀏覽:467
北京老年活動中心招聘 瀏覽:556
養老金供房 瀏覽:633
為什麼老是讓父母大吼 瀏覽:745
養老院老人做小游戲 瀏覽:350
退休老人在外地能領工資么 瀏覽:294
宋美齡自述怎麼養生 瀏覽:166
老年人筋絡疼怎麼辦 瀏覽:609
老年大學學期總結提鋼 瀏覽:505
五十歲養老金一般多少 瀏覽:932
大足老年大學校長 瀏覽:298
養生煲快燉和自動有什麼區別 瀏覽:863
福州哪裡養生館最好 瀏覽:648
北京女性工人退休年齡 瀏覽:205
體檢小屋效率怎麼樣 瀏覽:743
退休金不打卡里 瀏覽:589
上海哪個養老院需要護工 瀏覽:112
嶗山區老年大學招生 瀏覽:49
子女養老問題協調找哪個部門協調 瀏覽:450
養生茶選擇什麼類目 瀏覽: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