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清明節、寒食節、重陽節、春節、中秋節、七夕節、端陽節,按時間順序怎樣排
春節正月初一、寒食節(清明節前一二日)、清明節4月5日、端陽節五月初五、七專夕節七月初七、中屬秋節八月十五、重陽節九月初九。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⑵ 清明、寒食、重陽、春節、中秋、七夕的排序是
1 正月初一 是春節
2 清明節前一天 是寒食節
3 清明節是 四月五日
4 七月初七是 七夕節
5 八月十五是 中秋節
6 九月初九是 重陽節
⑶ 有關節日的名詩句,除夕,端午節,春節,寒食節,中秋節,重陽節,清明節。
1、何人為校清涼力, 欲減初圓及午時(陸龜蒙-中秋待月)
2、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3、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
4、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5、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春 節:
時 間:農歷正月初一,習 俗:熬年守歲 貼春聯和門神貼窗花 掃塵 年畫 燃放爆竹 拜年 蒸年糕
詩 句:1、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2、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范成大-賣痴呆詞)3、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岩士女贈梅花(董必武)
4、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林伯渠)
5、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孟浩然)
元宵節:
時 間:夏歷正月十五日
習 俗:吃元宵 觀 燈 中國的情人 節走百病 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詩 句:1、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歐陽修)
2、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張祜)
3、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李商隱)
4、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姜白石)
5、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唐寅)
清明節:
時 間:春分後十五日,冬至後的106天
習 俗:禁火、掃墓 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
詩 句: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
2、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張繼)
3、俏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王禹)
4、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吳惟信)
5、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高啟)
端午節:
時 間:農歷五月初五
習 俗:賽龍舟 端午食粽 佩香囊 懸艾葉菖蒲
詩 句:1、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文 秀)2、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張建封)3、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李靜山)
4、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老 舍)
5、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邊貢)
重陽節:
時 間:農歷九月初九
習 俗: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
1、: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盧照鄰)
2、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王勃 )
3、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楊衡)
4、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文森)
5、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
春節詩文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除夜> (唐)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重陽節
<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過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七夕節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中秋節
《中秋登樓望月》 (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宋詩鈔》)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壺接勝游,今年喜不負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為狂夫照白頭。
元宵節
<正月十五夜> (唐) 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除夕
<除夜>(唐)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端午節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清明節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⑷ 上元節、寒食節、清明節、七夕中秋節、重陽節的詩句
1、上元節的詩句復:
生查子制·元夕
宋 ·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5、重陽節的詩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⑸ 中秋節重陽節C巴結端午節寒食節,元宵節用先後順序排列起來
時間先後順序顫謹桐排列: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晌李、重陽節 。
站在坑前,望著這一匹匹膘肥體壯、豎耳瞪眼的戰馬,彷彿茄坦在傾聽雄壯的號角聲。
⑹ 描寫元旦 寒食節 清明節 中秋節 重陽節 的詩句
元旦不是中國節來日,哪兒有自什麼詩句。
寒食寄京師諸弟
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
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秋》
(唐)李朴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⑺ 除夕 元宵節 寒食節 清明節 七夕 白露節 重陽節。 請按節日的先後順序重新排列。
元月
除夕
寒食節 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歷冬至後一百專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屬
清明節 每年公歷的4月5日前後是清明節。
七夕節 農歷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稱乞巧節。
白露節 每年公歷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節。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⑻ 寫出傳統佳節及其風俗的詩句 春節 元宵節 寒食節 清明節 七夕節 中秋節 重陽節
春節: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如屠蘇
元宵: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回
寒食: 春城無處答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七夕: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中秋: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重陽: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⑼ 有關 除夕,端午節,春節,寒食節,中秋節,重陽節,清明節。比較有名的詩句。帶上作者。
1. 有關除夕的: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專窮邊飽雪霜。屬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有關端午節的:
《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3. 有關春節的: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4. 有關寒食節的: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5. 有關中秋節的: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6. 有關重陽節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7. 有關清明節的: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