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離休幹部喪葬費聽說是40個月有沒有這回事
這是真的,具體可查詢人事和勞動社會保障局相關文件或與相關部門直接咨詢
2. 我問:公務員死後發40個月的喪葬費,企業職工發20個月的喪葬費,為什麼
這個是規定
本身公務員與企業員工
退休待遇都不同
不知道國家出於什麼考慮
3. 離休的父親亡故,他的喪葬費40個月是指總工資還是基本工資
離休或退休人員的亡故,喪葬費的計算,不是以本人的基本工資,更沒有總工資一說。而是以回當地答上年度的人均工資,做基數計算的。因為退休後或者離休,都沒有了崗位,也就沒有了參考依據。所以,只能以當地上年度的人均工資作為參考依據了,這是全國的執行標准。
4. 想問下,襄陽現在退休職工的喪葬費是怎麼算的,聽說補40個月的工資,是不是有這回事
喪葬費是固定的,所有病故人員都是同一個標准,另外一次性撫恤應該是按個人的基本退休費算10個月吧,最多是20月,40個月的規定是烈士撫恤標准。
5. 請問在職職工(參公事業單位)病故後一次性死亡撫恤金和喪葬費,是發40個月基本工資還是基本離退休工資!
應該是發40個月的基本工資,有可能是筆誤造成的。
6. 我母親病逝後去世後他的安葬費按40個月的基本公工資算是怎樣算的
這個你可以到她的單位,會計室查詢一下就知道了。
7. 離休幹部喪葬費和撫恤金標准具體如何計算
依照最新規則,離退休人員病故逝世,一次性撫恤金發放規范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自己生前40個月根本工資或根本離退休費。
法律依據: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財政廳(局),福建省公務員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人事局、勞作保障局、財務局,中心和國家機關各部分、各直屬組織人事(幹部)部分:
2011年8月1日,國務院發布實施的《勇士表揚法令》和國務院、中心軍委發布實施的《關於修正〈武士撫恤優待法令〉的決定》調整了一次性撫恤金規范。為習慣有關方針的改變,現就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逝世一次性撫恤金發放有關問題告訴如下:
一、調整一次性撫恤金發放規范
自2011年8月1日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逝世,一次性撫恤金發放規范調整為:勇士和因公犧牲的,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自己生前40個月根本工資或根本離退休費;病故的,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自己生前40個月根本工資或根本離退休費。發放一次性撫恤金所需經費仍按現行途徑處理。
二、一次性撫恤金計發方法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逝世一次性撫恤金的計發方法仍依照民政部、人事部、財政部《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逝世一次性撫恤發放方法的告訴》(民發〔2007〕64號)的有關規則執行。
(7)退休企業40個月喪葬費擴展閱讀:
撫恤金的分配:
在上述范圍的人員,不是所有人都能申請的,如果是以死者工資或退休金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在死者死亡30日內符合下面條件之一,才有資格享受遺屬生活補助費.
1、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2、死者的配偶男年滿6O周歲、女年滿50周歲的;
3、死者的父母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的;
4、死者的子女未滿16周歲的,或者滿16周歲但仍在大中小學就讀的;
5、死者的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滿60周歲,祖母、外祖母年滿50周歲的;
6、死者的子女及其配偶已經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孫子女、外孫子女未滿16周歲的;
7、死者的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滿16周歲的.
8. 涼山州事業單位喪葬費是按20個月還是40個月計算
事業單位退休員抄人喪葬費和襲撫恤金標准如下:
1、《關於調整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死亡後喪葬費補助標準的通知》規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死亡後喪葬費補助標准為每人3100元。各縣區可參照上述文件制定當地的喪葬費補助標准。
2、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關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發放辦法的通知》(人社部發〔2008〕42號)文件規定:從2004年10月1日起,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標准,病故的為本人生前20個月基本離退休費。
3、由於涼山州是少數民族自治州,所以相應的標准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一定是在國家國定的框架內,另外,您的問題不夠完整,不知道逝去的人是退休人員還是在職人員。
4、參保人員未達到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因病非因工死亡和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退職人員死亡後,無論是否有供養直系親屬,均發給一次性撫恤金。一次性撫恤金按死亡人員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不滿1年按1年計算)計發1個月去世時上一年度全省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基本養老金,但最多不超過20個月。
希望對你有幫助
9. 我母親是退休教師,住在老家,過世後土葬,請問有喪葬費和40個月的工資嗎
如果你有完整的手續,
應該可以領取你母親的喪葬費用吧,
不過這個問題還是和你母親單位有關,
各單位執行政策的方式不同,
結果也會不一樣的,
所以你最好咨詢一下你母親原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