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業退休職工按照最低基數繳納的25年工齡退休工資大約多少錢
目前政策,退休以後的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養老保險制度版改革以前參加工作的權,還有過渡性養老金)。
計算方法如下一一
一、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因為,目前不知道退休時當地上一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額和你的平均繳費指數以及養老金個人帳戶上的儲存額,所以無法准確計算退休時拿多少養老金。
㈡ 社保按最低標准繳納15年退休後每月能拿多少錢
實際上,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具體的答案,因為,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相同,而且差異還不小,統籌賬戶的金額也不一致,並且每個人的工作單位以及工資高低也不相同,所以,社保交滿15年,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到的具體錢數也是有區別的,統籌賬戶的金額不一致,因此,就無法具體計算出繳納15年社保之後能夠拿多少錢,畢竟這是需要具體個例才能計算出來。
如果這個職工繳納的是300%那一檔的話,繳滿15年之後的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總的來講,養老保險遵循的是多繳多得的原則,繳費基數越高、年限越長,等到退休之後,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越高。
㈢ 社保繳費基數和退休金的關系
退休金與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有關,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退休金領取的就越多。
社保繳費基數是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為繳納基數,比如社會平均工資是1000元,繳納的基數可以是600元--3000元。
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社保基數,並發布最新的最低基數和最高基數。一般而言,企業幫員工繳納的都是最低基數的社保,當然也有些公司會根據上一年度崗位的平均工資作為基數為員工繳納社保。
(3)職工退休後投訴繳費基數低擴展閱讀:
社保繳費基數也叫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參保單位和參保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依據。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繳費比例=應繳社會保險費。
2016年6月,隨著平均工資的公布,北京、上海、重慶、安徽等多地調整了社保繳費基數。由於平均工資的增加,各地的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標准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調。2016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提出擴大統計口徑范圍,社保繳費基數將有所降低,這有利於減輕低收入者繳費負擔,讓更多低收入者交得起社保,享受社保待遇。同時,低收入者拿到手的工資也有望增加。
申報方法:
每年2月-5月,參保單位須到辦理參保登記的市社會保險費征繳管理中心或區社會保險所(以下統稱社保經辦機構)申報下一結算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
參保單位申報的繳費基數,須經參保職工本人簽名或採用公示的方法確認。
繳費單位不按規定申報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暫按其上一年月繳費基數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確定。
㈣ 改制後的企業給退休人員繳納的繳費基數10年都沒有遞增合理嗎
題主說問題的抄可能不是本意或意思表達有誤。
一是人員退休後就不用再繳納社保費了,所以就不存在繳費基數高或低的問題了。
二是社保繳費基數由省級政府按年度規定發布,每年都有調整,總的是逐年提高趨勢(當然個別省個別年度也有降低)。社保繳費基數是根據保低限高原則,以統籌區域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核定的。職工上一年度的工資水平如果低於60%的社平工資,可以按照60%作為繳費基數繳費。如果工資高於社平工資的300%的,可按照300%作為繳費基數,但最高不得超過300%。
改制後的不上班人員,其工資肯定達不到統籌區域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資水平,所以只能按60%的比例繳納。沒有25%的繳納比例。
㈤ 繳費基數影響退休工資嗎
一、社保繳費基數高好還是低好,根據不同方面來說是不一樣的:
1、從工資方面
月工資比較高的,那麼社保繳費基數高一點其實更好,除了之後的權益更多之外,其實社保費用多交一點,個稅還能少交一點,算起來還是很劃算的。月工資比較低的,那麼還是少交一點社保費用更劃算,畢竟生活質量還是要保證。
2、從公積金方面
如果用公積金貸款買房了,那麼么社保繳費基數高會好一些,因為每個月交的公積金是可以對沖貸款的,剩下的部分才需要自己交。所以社保繳費基數更高,每個月交的公積金也更高,這樣算起來其實到手的實際工資是差不多的。
所以社保交的多還是少,每個人情況都不一樣的,但是現在貸款買房的人多,而且公積金還可以用於租房,其實我認為還是社保繳費基數高一些更好的。
二、社保繳費基數的降低對我們的收入和養老金有影響。因為社保繳費基數是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眾多企業的繳費都是按照下限進行社保繳納,社保下限是當地平均工資的60%。但是這個下限的核定是按照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核定的,並沒有私營單位。要是這樣的話,社保繳費下限會隨著非私營工資的上漲,所以很多人的繳費就會很多,收入就會減少。之後的社保繳費下限核定是要更改的,對企業和個人來說收入都會有增加。
㈥ 退休後,視同繳費年限是怎麼算繳費基數的
視同繳費年限不算繳費基數。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實際上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費,視作已經繳費的年限。因為職工沒有繳費,也就不存在計算繳費基數的問題。
㈦ 企業和職工個人的繳費基數對職工退休以後的退休待遇有何影響
企業和職工個人來的繳費基數源直接影響到職工退休以後的待遇。個人帳戶養老金是按照本人工資收入的一定比例記入個人帳戶的;過渡性養老金也是根據本人的繳費基數計算的。如果職工個人繳費基數低並且企業沒有足額繳費,那麼,記入職工個人帳戶的金額就少,計算出來的個人帳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就低。同樣道理,如果繳費基數大,企業和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多,那麼記入和從企業劃入個人帳戶的金額就多,退休時計算出的個人帳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就多,其養老金待遇就高。
㈧ 企退人員退休前近十年的繳費基數和個人繳費都是一個數字沒有增加一分錢正常嗎
這是有可能復的,而且這制種情況特別多。主要就是,工資在退休前比較低,繳費基數統一按照全省職工平均工資的60%來確定。這樣就中途算你調整工資了,如果調整的幅度不大,繳費基數還是沒有變化。繳費基數不變的話,個人繳費也不會有變化。
㈨ 個人繳納社保選擇高檔還是低檔劃算退休後工資高低檔工資相差比例大嗎
1、個人繳納社保要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如果收入高,可以選擇高檔的;如回果收入低,就選擇最答低檔。交的基數高,退休時的工資就會比別人高;相反,交的最低基數,就只能拿到最低的退休工資。
2、退休工資,不只是和社保交費基數有關,還跟你的繳費年限、工齡都有關系。選擇高檔和低檔,並不存在哪個檔次更劃算、虧不虧的說法。當我們有經濟條件的時候,可以選擇高檔次來繳納,反之,則選擇低檔次繳納。
(9)職工退休後投訴繳費基數低擴展閱讀
1、社保繳費基數。社保的繳費基數,是指企業或者職工個人用於計算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用此基數乘以規定的費率,就是企業或者個人應該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金額。各地的社保繳費基數與當地的平均工資數據相掛鉤。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一般是在7月。
2、繳費比例。繳費比例,即社會保險費的征繳費率。我國《社會保險法》對社會保險的征繳費率並未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按照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險相關政策的規定,對不同的社會保險險種,我們實行不同的征繳比例。
3、社保繳費計算公式:繳費金額=繳費基數*繳費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