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事業單位的幹部編制和工人編制在退休後退休工資會有多大的區別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養老金的區別
1、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國家財政統一籌資。
2、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國家財政統一支付。
3、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差距大概是3~5倍。
企業人員養老金是按繳費工齡和繳費金額計算,並由社會保險機構發放的,每月實際得到的養老金比退休前的工資大幅減少。
事業單位的幹部編制不存在繳費,到退休年齡後在原單位退休,每月退休工資與退休前基本保持一致。
二者工資的主要取決於兩者退休前的工資待遇,退休前兩者工資待遇差別越大通常退休後差距也會越大。
(1)在編人員退休需不需要消編擴展閱讀
養老金水平不合理差距問題的解決辦法
1、從2005年開始,連續9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對反映差別較大的企業退休高級職稱科技人員,在這幾年調整待遇的過程中一直給予傾斜。同時,對退休早、養老金偏低的高齡退休人員的照顧,已形成機制。
2、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2008年國務院確定山西、浙江等5個省市開展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但事業單位分類人事制度、工資制度、財政體制改革與之緊密相連,需要同步推進。
3、加快推進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發展,進一步提高職工在退休後的生活水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 退休金雙軌制
⑵ 事業單位在編和不在編退休工資有區別么
應該不一樣。在編的按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相關政策核定退休費,非在編的應該繳納社會保險,退休時按照社會保險的相關政策核定養老金。
⑶ 事業單位正式編制沒有交社保,有退休金嗎
沒有交社保,退休時候是沒有退休金的。
(1)社會保險是指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中規定:
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3)在編人員退休需不需要消編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中規定:
第十條: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一條: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三條: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⑷ 參照公務員管理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的工勤人員(在編)在退休後其工勤編制可以保留的嗎
編制是單位的,你工作時佔用一個編制,那你退休後就退出這個編制,編制可以理專解為椅子,一人屬一把椅子,你佔用了,別人就沒法佔用,你退休,讓出來這把椅子,別人就可以去坐,當然前提還是公開招聘。
編不隨人走,一個單位編制有幾個,是編辦下文件規定的,人員調走、退休都不會影響單位的編制。
有問題可以繼續問
⑸ 退休後屬不屬於在編人員
其實,機關復退休人員返聘,是制在返聘崗位缺編的情況下產生的。具體有兩種情況:一,是對某些退休老幹部照顧性質的返聘;二,是技術性崗位,一時找不到合適人選,無人能頂上去,只能返聘那退休人員了。嚴格的說,他們都不算在編人員了。但是,有的退休老幹部返聘後,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的,不在少數。
⑹ 公務員和事業編制在退休後待遇有什麼不同
公務員退休後的待遇按照職務級別,事業編制退休後的待遇按照職稱高低發放,公務員的退休工資比事業單位和企業要好些。
一、公務員退休工資的計算方法
(6)在編人員退休需不需要消編擴展閱讀:
公務員與事業單位的人員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
一是工作性質方面,公務員從事的主要是國家行政事務性工作;事業單位人員從事的主要是社會公益性工作,或者說是非營利性的工作。
二是工資收入方面,公務員的工資收入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發放,並根據國家財政狀況進行調資;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一般不受國家約定,由各事業單位根據市場情況而定。一般來說,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比公務員高得多。
三是保險福利方面,公務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事業單位人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有關的社會保障規定執行,一般要逐步實行社會化。一般來說,公務員享受的福利待遇比事業單位的人員要好一些。
四是用人方面,公務員的錄用、提升、退休、辭退、辭職等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而事業單位人員的錄用、提升、退休、辭退等是按照國家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執行。但事業單位對人員的管理許可權要大一些。
⑺ 事業單位 在編人員退休了 這個名額還占編制了嗎
現在事業單位定編不定人,也就是說個人是沒有編制的,你說的編制回只是人事關答系,不是真的編制。
通俗點來說,比如編委只給你這個單位定10個編制,那麼所有人事關系在這里的人都佔用這10個編制,人多於10個就是超編,少於10個就需要進人(在中國一般不會出現這種現象)。編委目前是不給事業單位個人編制的。
⑻ 事業在編人員與繳納五險一金編外人員退休以後有區別嗎
1,按照目前的政策。事業單位在編人員退休之後,領取的退休金是按照退休時的工資和工齡來計算的退休金的,由財政撥款支付的。
而參加企業養老保險的,養老金是根據繳費的時間長短、退休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累計額、歷年的繳費水平來綜合計算的,是由社會保險基金支付的。目前來說,退休金來源不同、計算方法不同、適用群體不同。
2,企業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同時達到退休年齡是可以領取養老金的。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最終都將參加統一的社會保險制度,也就說的並軌。所以隨著發展,最終都是大一統的社保基金支付的。
(8)在編人員退休需不需要消編擴展閱讀:
事業編制是事業單位編制的總稱,事業編制可分為全額事業編制、差額事業編制和自籌自支事業編制三種,全額編制又叫全額財政撥款事業編制,參照公務員管理,
基本待遇與公務員一致,多為一些公益性事業單位和部分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如城管、學校等。差額事業編制,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掛鉤,如醫院和部分景點等。
自籌自支事業編制,實際上與企業差不多,待遇和經營狀況息息相關,多為一些服務型事業單位,如賓館、培訓中心、設計室等。
以前有經濟警察、現在的港口警察、鐵路警察等,他們是事業編制,現在不允許出現這樣的編制,現在警察中的公安就要求統一編制,即是公安即是公務員,不過現實很難實現,公安局裡還是有一些編制人員,一般也是通過公開考試。
⑼ 退休人員還屬於單位的在編人員嗎
退休人員當然不屬於單位的在編人員,屬於退休人員,單位有福利時可能也還能分點,主要靠領生活費過後半生的日子了,連工資都沒有了,還何來在編。
⑽ 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屬不屬於在職在編人員
退休人員屬來不屬於在編在自職人員有如下情況:
1、入職時本人帶有省、市編委下達人事指標,即有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編制的,工資渠道來源於國家財政的,屬於在職在編人員。
2、入職時屬於招聘人員,本身工資渠道源於單位自創的,屬於在職不在編人員。
3、事業單位人員辦理完畢退休手續後,屬於在編不在職人員。
在編人員不完全包括在職人員,在職人員包括所有在編和不在編但有崗位人員參加實際工作人員。
在編人員是指對國家正式編制內人員的稱謂,在職人員是指所有實際在崗參加實際工作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