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人員 > 返用退休人員要合並計稅嗎

返用退休人員要合並計稅嗎

發布時間:2020-12-02 05:00:57

⑴ 退休返聘人員除返聘工資要納稅外,象春節慰問金、教師節慰問金要不要納稅(在職和退休人員一樣發)

退休人員復取得的按國家統一規制定發給的退休工資免徵個人所得稅;對返聘人員取得的返聘報酬和超過按國家統一規定發放的退休工資部分,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規定徵收個人所得稅。稅率按九級超額累進表中適當的級距確認。

、2008年1月1日前,退休人員再任職若滿足一定的條件,可按「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兼職和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收入如何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5]382號)規定: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的收入,在減除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准後,按「工資、薪金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離退休人員再任職界定問題的批復》對「退休人員再任職」定義為同時符合下列條件:一、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二、享受固定或基本工資收入;三、與其他正式職工享受同等福利、社保、培訓及其他待遇;四、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等工作由用人單位負責組織。

若不滿足上述任職條件的,按「勞務報酬」繳納個人所得稅。

⑵ 退休返聘人員勞務費如何計稅

一、《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兼職和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收入如何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的規定,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的收入,在減除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准後,按「工資、薪金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退休人員再任職應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1)受僱人員與用人單位簽訂一年以上(含一年)勞動合同(協議),存在長期或連續的僱用與被僱用關系;

(2)受僱人員因事假、病假、休假等原因不能正常出勤時,仍享受固定或基本工資收入;

(3)受僱人員與單位其他正式職工享受同等福利、社保、培訓及其他待遇;

(4)受僱人員的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等工作由用人單位負責組織。

三、返聘即離退休人員的再次聘用,因為退休員工不屬於勞動部門管理,不能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所以聘用離退休人員不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28條執行。離退休人員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如果屬於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案范圍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予受理。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七款規定: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免徵個人所得稅。

⑶ 退休返聘人員勞務報酬用參加年終綜合匯算嗎

這個我不知道,你們那個年終綜合會算是包括什麼,不過這個返聘人員的勞務報酬是在人員工資裡面的,這個看你們這個人員工資算不算綜綜合會算?

⑷ 退休人員返聘,怎麼計算個人所得稅

聘用已退休人員抄的薪資個稅在減除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准後,按「工資、薪金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七款規定,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免徵個人所得稅。但是,退休後人員受原單位包括其他單位再聘用取得的收入則不屬於離退休工資之列,而是工資、薪金所得或者勞務報酬,應單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兼職和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收入如何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5]382號)中規定: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的收入,在減除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准後,按「工資、薪金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⑸ 退休返聘人員要繳納個稅嗎

1、退休返聘是否構成勞動關系?

一般情形下,已經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專金的退休人員,根屬據最高院相關司法解釋,此類人員再就業的,不屬於《勞動法》、《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勞動者,與招用單位不建立勞動關系,而構成勞務關系,雙方可簽訂勞務合同。
2、獲得的收入需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要按照勞務報酬所得來繳納個稅。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退休人員養老金免徵個人所得稅,其餘的個人收入如返聘的勞務報酬、各種補貼、獎金等均應納稅。

⑹ 退休人員被返聘如何交所得稅

退休人員的退休工資是免徵個人所得稅的,只就其返聘工資按「勞務報酬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納個人所得稅:
一、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二、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四、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五、保險賠款;
六、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
七、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
八、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九、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十、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准免稅的所得。
退休人員返聘收入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9-07-23 09:50 來源:我要糾錯 | 列印 | 大 | 中 | 小
問:我是一名退休人員。2007年8月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每月領取退休金。同年9月單位又返聘我,每月支付返聘工資5000元。請問如何繳納個稅?

答:一、2008年1月1日前,退休人員再任職若滿足一定的條件,可按「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兼職和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收入如何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5]382號)規定: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的收入,在減除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准後,按「工資、薪金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離退休人員再任職界定問題的批復》對「退休人員再任職」定義為同時符合下列條件:一、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二、享受固定或基本工資收入;三、與其他正式職工享受同等福利、社保、培訓及其他待遇;四、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等工作由用人單位負責組織。

若不滿足上述任職條件的,按「勞務報酬」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2008年1月1日後,應按「勞務報酬」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因此,當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不僅已經簽訂的勞動合同應終止,而且,已不存在建立新勞動合同的條件。

若嚴格遵循《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離退休人員再任職界定問題的批復》之規定,單位僱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既不存在簽訂勞動合同的可能,亦無法為其繳納社保。因此,其返聘收入應按「勞務報酬」繳納個人所得稅。

http://www.chinaacc.com/new/253_270_/2009_7_23_ma370115255932790022575.shtml

⑺ 離退休職工的返聘收入應如何納稅

咨詢熱線ZI XUN RE XIAN

您好,請問離退休職工取得的離退休工資是否納稅,離退休職工被返聘,取得收入時應如何納稅?

專業解答

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七款規定,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免徵個人所得稅。但是退休後人員受原單位包括其他單位再聘用取得的收入,則不屬於離退休工資之列,應按工資、薪金所得或者勞務報酬,單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對臨時或短期聘用所取得的收入,按勞務報酬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對長期聘用所取得的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

⑻ 企業返聘退休人員,應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離退休人員再任職界定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6〕526號)的規定精神,離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薪酬收入,除另有規定外,凡同時符合下列四個條件的,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納稅,否則,按"勞務報酬所得"項目納稅:

(一)受僱人員與用人單位簽訂一年以上(含一年)勞動合同(協議),存在長期或連續的僱用與被僱用關系;

(二)受僱人員因事假、病假、休假等原因不能正常出勤時,仍享受固定或基本工資收入;

(三)受僱人員與單位其他正式職工享受同等福利、社保、培訓及其他待遇;

(四)受僱人員的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等工作由用人單位負責組織。

同時,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7號對上述國稅函〔2006〕526號第(三)點作出補充,單位是否為離退休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不再作為離退休人員再任職的界定條件。

(8)返用退休人員要合並計稅嗎擴展閱讀:

退休返聘是指用人單位中的受僱傭者已經到達或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從用人單位退休,再通過與原用人單位或者其他用人單位訂立合同契約繼續作為人力資源存續的行為或狀態。

包括:受僱傭者到達法定離退休年齡,在原工作崗位延長一定的工作時間;受雇者離退休後被原用人單位應聘回原單位從事同種或不同種工作;受雇者離退休後在勞務市場重新進行擇業,到原用人單位之外的單位工作的情況。

閱讀全文

與返用退休人員要合並計稅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壽早開花 瀏覽:233
退休後退休金怎麼領取 瀏覽:334
如何讓你的父母相信你 瀏覽:752
孝順公婆的表現不包括在父母 瀏覽:807
太原退休返聘人員需要交社保 瀏覽:699
蕭山社區養老驛站有哪些 瀏覽:218
突然扣我養老支出是什麼 瀏覽:525
老年人只有前牙怎麼修復 瀏覽:289
晚一年辦理退休手續退休金領取 瀏覽:193
混蛋父親孝順 瀏覽:158
長壽渡舟衛校學些什麼 瀏覽:828
2015年蕪湖市老年大學 瀏覽:471
養老保險斷檔一個月 瀏覽:291
瘦高長壽 瀏覽:591
怎麼查父母的檔案 瀏覽:33
長沙自費社保什麼時候退休 瀏覽:108
拉薩15年社保退休工資表 瀏覽:312
張家口養老院大全 瀏覽:667
興文縣2019年養老基數多少 瀏覽:467
重陽節愛文化 瀏覽: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