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領取計算方法: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內休時當地上容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年齡不到法定退休年齡,其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的計發月數要比正常退休的多。病退人員的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上年省市職工平均工資*20%+95年底前推算存儲額本息/120+調節金)*(1-提前年限*2%)正常退休的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全國是一樣的,但病退各省、市、區有一定區別,要到當地社保經機構咨詢,以當地政策為准。
㈡ 工程監理企業聘用了部分退休員工,退休人員占職工總人數的比例有限制嗎
每個公司的政策是不同的,所以占的比例也是不一樣的
㈢ 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有多少
這個只有權威機構可以統計。
㈣ 企業退休職工醫保卡每月劃入金額比例是多少
退休人員 按月劃撥的醫療費,是按本人 基本養老金的5%劃撥,有的地區4.5%。
此外 ,在職人員將單位申報的 個人繳費基數乘以相應比例,35歲以下的佔2.2%,36-45歲的佔2.7%,46歲以下的佔3.2%。
個人醫療帳戶基金支付時間:退休人員每月最後一天支付,在崗職工應當在當月5個工作日內足額繳納醫療保險費。
㈤ 社保繳納個人和企業的比例是多少
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單位20%,個人8%。醫療保專險繳費比例:單位10%,個人2%+3元失屬業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個人0.2%;工傷保險繳費比例: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0.5%,個人不繳納;生育保險繳費比例: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0.8%,個人不繳納;公積金繳費比例: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但原則上最高繳費額不得超過職工平均工資的10%。2010年下半年起,全國統一規定所有用人單位按工資的12%辦理繳納住房公積金。單位和個人都是工資的12%。
㈥ 企業職工總數指什麼是否包括退休職工
(一)企業職工代表的人數比例
企業職工代表的人數比例是指企業職工代表人數與企業職工人數之比。確定企業職工代表人數比例必須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只有比例定得適宜,才有利於職工代表開展活動,更好地發揮職工代表的作用。比例定得過大,開會脫產人數太多,勢必影響生產;比例定得過小,則不利於全面反映職工群眾的意見,不利於集思廣益。根據一些企業的實踐,職工代表的人數一般占職工總數的5%-20%為宜。大型企業職工人數多,其職工代表的人數比例可小於5%。實行廠、車間、班組三級民主管理的企業,車間職代會職工代表的比例,一般占車間職工總數的15%-20%。這只是就一般情況而言,具體確定多大比例適合,則要看企業的實際需要。
(二)企業職工代表的構成
企業職工代表的構成是指代表中各類人員所佔的比例。企業職工代表應具有廣泛性、代表性,但工人代表應佔主體。《國營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暫行條例》規定:「職工代表大會的代表應有工人、科技人員、管理人員、領導幹部和其他工作人員,其中工人代表一般不得少於職工代表總數的百分之六十。」《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條例》規定:「企業和車間、科室行政領導幹部一般為職工代表總數的五分之一。」以上規定表明,在職工代表構成中普通職工代表須佔多數,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工人的職代會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工人代表參政議政的作用,充分反映占企業職工大多數的工人群眾的意願,使職代會切實成為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力的機構。此外,隨著企業現代化程序的不斷提高,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人數增加、地位作用增強,為了吸收有經驗的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參加職工代表大會,根據《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條例》的規定,可以在企業或者車間范圍內,經過民主協商,推選一部分職工代表。至於青年職工或女職工多的企業,應適當增加其職工代表的比例。
根據有關規定,職工代表是由職工直接選舉產生的,因此,在選舉代表時,就應當恰當地分配職工代表的名額,提出各選舉單位各類人員的限額,以使企業選出的職工代表構成合理,各類人員都保持有適當的比例。當然也要注意不能因此要求職工選舉他們不願選的人當代表。
㈦ 企業退休職工醫保卡每月劃入金額比例是多少
退休人員按月劃撥的醫療費,是按本人基本養老金的5%劃撥,有的地區4.5%。
另外,在職人員按單位上報的個人繳費基數乘以相應比例,35歲以下為2.2%,36—45歲為2.7%,46—法定退休年齡為3.2%。
個人醫療帳戶資金的上賬時間:退休人員於每月的最後一天上賬。在職職工於當月單位、個人應繳醫療保險費足額到賬後的5個工作日內上賬。
(7)企業退休者佔比擴展閱讀:
每個月醫保卡或醫保存摺(個人醫保賬戶)都會有入賬,每年都會有最少1000元-5000元不等的金額劃入個人醫保賬戶。等於退休後不用再繳納錢了,每個月有社局給還會給你打錢用來買葯和看病。
在職人員每月醫保卡也會返錢,以北京為例,每月都會往醫保折上返錢,並且北京這部分錢是直接能取現。
退休人員的個人賬戶,以本人上年度經人社部門核準的養老金(退休金)為基數按百分之3.6計入個人賬戶。
在職參保職工的個人賬戶,除職工個人繳納的百分之2全部計入個人賬戶外, 再按參保職工不同年齡以本人繳費工資為基數,45周歲以下(含45周歲),按百分之1.1計入; 45周歲以上,按百分之1.4計入個人賬戶。
㈧ 養老金並軌最新消息企業退休人員拿多少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按退休年齡、退休時統籌地區(當前為省級統籌,指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繳費年限、繳費工資指數、個人賬戶儲存額等因素確定,當前,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算辦法如下: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是指從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中支付給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指根據參保人員退休時其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算出來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不是指某個退休人員實際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月數(因為在退休時無法預計),而是根據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測算出來的一個假定的指標。
個人賬戶養老金 = 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
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國發[2005]38號文件實施後退休的參保人員屬於「中人」。由於他們以前個人賬戶的積累很少,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發放辦法按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具體制定的辦法執行。
以四川省為例: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1995年12月31日及以前未建立個人賬戶的累計繳費年限×1.3%(計算系數)。
㈨ 企業每1000名離退休人員配置多少管理人員
這個沒有要求的。
而且現在企業員工退休後都歸屬社會養老機構管理了
不過,很多國有企業是設置離退辦,負責相關事務的管理。一般也就是2-3人吧
主要還是要看你們管理的范圍有多大。有的就是掛靠在企業辦公室或者工會一類的進行管理的。
很多企業也就是發個通知什麼的,過年過節陪著企業領導慰問。事務性工作不是很多,如果單獨配置,人員管理有點浪費,並且對個人發展也不是很有利
總之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和對待哈
個人經驗,僅供參考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