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退休返聘人員發生工傷應如何賠償
單位有責任也需要負責
退休人員與單位屬於勞務關系
如果工作期間受傷,單位有內責任,可以要求單位按責容任比例承擔賠償責任。和單位無法協商,可以直接起訴
工傷,是與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因為工作受傷去社保局申報工傷認定,有糾紛是申請勞動仲裁
Ⅱ 退休返聘人員工傷保險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1、退休返聘人員與單位之間屬於版勞務關系,發生工傷權的,應通過民事訴訟處理。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7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其聘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者已經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可見,退休返聘人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屬於勞務關系而非勞動關系,發生工傷事故的不按《工傷保險條例》處理。
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紡戰部、人事部、科技部、勞動保障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科協關於進一步發揮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作用的意見>的通知》第4條第2款規定,離退休人員因工作發生職業傷害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的,可通過民事訴訟解決。因此,退休返聘人員發生工傷事故的,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爭議應通過民事訴訟解決,不是通過勞動仲裁解決。
Ⅲ 退休返聘能夠鑒定工傷嗎
一、退休返聘能夠鑒定工傷嗎
退休返聘人員已經享受退休待遇,與公司簽訂的合同是僱傭關系,非勞動關系,在大部分地區是不能鑒定工傷的,但除了上海之外。原則上適用人身損害賠償。
二、退休返聘的注意事項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據此,針對退休返聘員工,不受勞動法律法規約束和調整,而是適用有關的民事法律,例如《民法通則》、《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
還有一些注意事項如下:
1、應當與退休返聘人員簽訂勞務協議。因為民法遵循的是意思自治原則,優先適用雙方的約定,雙方無約定的,可以補充約定,不能達成協議的,可以按照協議相關條款或者行業習慣,若還無法確定的,才按照《合同法》有關規定執行。可見,勞務關系相比較勞動關系,受到法律的約束力更小了,在這種情況下,若雙方無協議約定,將會造成雙方權利義務不清,從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2、退休返聘人員在工作中受傷的,原則上適用有關人身損害賠償的法律法規,但有個別地方認為這屬於工傷,例如上海。
3、退休返聘人員離職時,是否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法律不幹涉,完全根據雙方約定來,雙方對此無特別約定的,則一般司法實踐中不會支持員工關於經濟補償金的請求的。
Ⅳ 退休返聘人員是否還需要辦理工傷保險
只要與公司簽訂勞務合同,就必須繳納工傷保險,這個跟是否返聘無關。
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各類企業、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和該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各類企業的職工和個體工商戶的僱工,均有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的規定,該現代建築材料公司應當為本單位全部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職工只要與工作的企業建立了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發生符合條例規定的工傷認定情形就應當認定為工傷,並享受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至於受雇的職工是否為退休返聘人員,與工傷保險范圍無關。
Ⅳ 退休返聘人員工傷如何申請工傷認定
【第十七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Ⅵ 退休返聘人員因工負傷是否算工傷
現實困惑
老彭是一家機械廠的高級工程師,他在該廠工作了20多年,2008年12月退休。2009年5月,機械廠上了一些新項目,需要解決一些技術難題,於是廠方又返聘老彭來廠作技術指導。2009年11月,老彭在一次做演示時右臂被機器軋傷,同事們立即將他送到醫院。在治療期間,老彭的家人要求廠方為老彭辦理工傷待遇,但是廠方卻答復說由於老彭已經享受了養老保險,所以不能再享受工傷待遇。那麼,退休返聘人員因公負傷是否應算工傷呢?
律師答疑
退休返聘人員因工負傷應算工傷。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2條、第61條第1款對參加工傷保險職工的范圍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依據這兩個條款,凡是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各種用工形式、各種用工期限的勞動者,都應該屬於工傷保險的范圍之內。如果退休人員返聘到原企業單位,因工發生事故的,應當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認定為工傷,並享受工傷待遇。用人單位不得以退休人員已經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為由,拒絕退休工傷人員的工傷待遇。本案中,機械廠以老彭已經享受養老保險為由,拒絕為他辦理工傷保險待遇的說法沒有法律依據,因此應按時為老彭辦理工傷保險手續。
法條鏈接
《工傷保險條例》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的職工和個體工商戶的僱工,均有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Ⅶ 退休返聘人員工傷如何賠償
除參加了工傷保險的之外,其餘按照人身損害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法釋〔2010〕12號
第七條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關於執行《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二)》
人社部發〔2016〕29號
二、達到或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但未辦理退休手續或者未依法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繼續在原用人單位工作期間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用人單位依法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用人單位招用已經達到、超過法定退休年齡或已經領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在用工期間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如招用單位已按項目參保等方式為其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應適用《工傷保險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