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父母告訴我們什麼做人的道理
父母告誡我們:
當別人給予你幫助時,一定要道謝,並且看著對方的眼睛,以示你的誠意。
當你給別人帶來不便時,一定要及時道歉,以免給人留下不良印象。
當你對一個人還不夠了解時,切莫輕易下結論,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況且有時候眼睛也會欺騙我們。……
立業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從做人開始的。古往今來,對人的要求,無不以做人為本。《大學》里說:「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儒家後繼者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培養人才的基本規格;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洞亮滾,「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毛主席他老人家說:要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這些無不講做人的重要。
歷史上,成就一番大納餘事者無不是以立德為先,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離騷》開浪漫主義文學之先河;司馬遷秉筆直書,撰《史記》成史家之絕唱;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終成人民的好總理……
司馬光言:「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惡者,古有趙高、秦檜之徒,今有劉青山、張子善、賴昌星之流。
由此可見:做人要恪守自己的原則。做人要有正確的人生信念,執著的人生追求,做人要合乎歷史潮流,不可隨波逐流。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寧可餓死不食美國麵粉,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做人要在實踐中磨礪。現代青年,在和平環境優越的條件下成長,更需在實踐中鍛煉自己,不願吃苦,不肯艱苦奮斗的人,成就不了大事,也不可能成為頂天立地之才。
尊重他人,寬以待人。我們常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事實上,寬容是一個人卓識、心胸和人格力量的體現。有道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真正的強者,在於他能讓人心悅誠服的擁戴和情不自禁地喜愛,他的威不在怒,他的力不在吼。若你瞧領導不滿,看同事不順,冷眼旁觀看世界,只能令自己苦不堪言。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是可以改變自己。從某種程度上說,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欣賞他人,善於發現他人之長。譬如說:少年兒童欣賞他的天真無邪,青年人欣賞他的健美和朝氣,中年人欣賞他的成熟和豁達,老年人欣賞他的滄桑和縝密。
聰明的人欣賞他的睿鍵鏈智,木訥的人欣賞他的本份,優雅的人欣賞他的氣質,不具一格的人欣賞他的灑脫,粗魯的人欣賞他的豪爽,穩重的人欣賞他的沉著、大氣。
對於親人我們欣慰一份親情,對於朋友我們珍惜一份友誼,對於同學我們欣喜相逢時的風華正茂,對於同事我們驚喜一份共事之緣,對於對手我們幸運遇得一位諍友,對於打敗我們的敵手,我們視為前進道路上遇到的風雨,不經風雨,哪來彩虹?這就要我們調整好心態,從陽光的一面看人看事。學問有深淺,做人卻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教育家朱熹說:「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無棄人也」。無論你做什麼事,都可以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做事先做人,當年不諳世事的孩童,而今己為一個准職業人,對父母的話有更深的理解,事做不好可重頭再來,人做不好是一生的悲哀。
讓我們不論做任何事都要牢記父母的話:做事先做人。
Ⅱ 你的父母小時候教過你哪些可以一生受益的道理
小時候爸爸媽媽教我做人做事要低調不要看不起別人莫欺少年窮的道理,我到現在還是一直秉持著與人為善的原則我收獲了許多朋友,真誠待人真的是很重要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其實是他自身的經歷而總結出來的。
Ⅲ 哪些做人的道理是父母從小就教你的
誠實守信
父親一直說誠實是一個人立世的基礎。擁有強健的體魄,過人的智慧這些是可以便於自身以一個良好的狀態面對這個社會,但是一個人擁有了這些但是滿嘴的謊言,用一些小聰明去他人相處,最終什麼都得不到,用謊言換來的終究也會是謊言。誠實守信,讓人信賴讓人尊重!
Ⅳ 父母應該教會孩子什麼人生道理
這4個道理將會讓孩子受益一生一、 學習是為了自己
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會厭惡學習,並且認為學習根本就是為了父母而學的,只有考出好成績父母才會覺得臉面有光,其實這種觀念並不全面。
的確,中國人從古代開始,就有光耀門楣、光宗耀祖的說法,直到今天很多人都認為讀書就是為了整個家族或者父母而讀。但如果你現在還抱有這樣的想法,那麼大可以放棄。
而那些“鴕鳥”般人格的孩子,由於從小父母沒有教會他樂觀面對的心態,因而在面對挫折的時候無所適從,除了逃避別無他法。
就拿我們最喜歡的肯德基來說,它的創始人都是一個年邁老矣的老爺爺,在經過了一生無數次創業失敗之後,他才終於成為了快餐行業的先鋒。
家長只要教孩子接受失敗,保持樂觀的心態,才能讓他們走得更遠,這也可稱之為提高“逆商”。
上述4個道理,請父母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想辦法給孩子灌輸。
與其把精力花費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對孩子事事要求,倒不如給孩子指明大方向,然後陪著他成長和前往。讓孩子自己去體會人生的風雨,在他迷失方向時,父母給予溫暖和家的港灣,就夠了。
Ⅳ 你的家長教會了你什麼道理,試舉出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兩件事
這點我可以說說我的經歷吧。我媽是個膽大,獨立且勤勞的女性,和別的孩子相比,從小我算是自由度極其高的。六七歲起就敢讓我自己獨自出門逛街串巷的那種,十來歲讓我出遠門自己打暑假工,上學時去同學家過夜只需要打電話給家裡就行,倒不是他們不管我,其實這都是來自於爸媽對我的信任,他們信任我不會做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情,而且認為孩子需要自己去多磨煉,吃了苦,吃了小虧,所以我比同齡人要多獨立一點,小虧曾經吃過不少,但是大虧基本沒吃過。都說女孩子要富養,好像還真和我沾不了邊哈哈。可能我是獨生子女,我媽常說我應該做個有用的人,事情要學會自己去解決,要勇敢大膽一點。父母的教育加上學校課本灌溉的知識,倒是讓我這個從小就放養的苗子長成了正緊飽滿的稻穀。雖已畢業多年,父母和學校的教育之恩依然是我最難以回報的
Ⅵ 在你人生成長過程,父母教過你什麼深刻的道理
我成長在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父母用最朴實的語言教會我很多道理,伴隨著我的成長,這些道理越加深刻。那個時候,老媽跟我說:勞動使人快樂。說句掏心窩子的話,不怕人給我砸臭雞蛋,我從來不覺得工作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情,反而,我很享受工作的過程。
不由想起劉潤老師前段時間說的:為什麼要考慮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呢?工作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為什麼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得那麼清,非要放在天平的兩端。我們只要看這個事情值不值得做就好啦,管它是在工作時間還是在生活時間。
如此想來,總是困擾人的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問題,壓根就不再是一個問題了,更不用花心思去煩惱它。
Ⅶ 長輩教會了你哪些深刻的道理
媽媽教我怎樣做人,從前,在她才幾歲時她父親就是我姥爺就參加游擊隊,參加革命,到最後人都沒了,在她8歲時我姥姥因病也去世了,我媽媽是吃百家飯長大的,所以我村裡我有好多好多姥姥舅舅,媽媽沒啥文化,總說吃虧是福,說做人一定要知道報恩,善良,誠實,她老跟我說,人要實,火要虛,好多好多等等,所以我現在特愛吃虧,佔便宜不自在。爸爸也是這么教育的我們的,我幾歲就做面條,都是我爸爸教我的。雖然他們都不在了,但我非常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和良好的教育。